專家說戲:如何將河南戲《義薄雲天》打造成「聚魂」力作?

2020-12-16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如何把《義薄雲天》打造成唱響全國、風靡世界的精品戲曲?近日,來自文藝戲曲界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為大型新編歷史劇《義薄雲天》問診把脈。

圍繞義字展開 突顯關羽各階段義字特徵

桃源三結義是義之始,匡復漢室是義之大,對叔嫂之義是義之情,華容道放曹操是義之恩,兩個老兵是主僕之義……平頂山市委組織部二級調研員鄧洪濤認為,戲曲作為藝術文化載體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是為核心精神服務的,這部戲把各階段義的特徵清晰完整地體現了出來。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賀寶林更關注關羽和曹操的情義:歸順曹操、辭別曹操、釋放曹操都源於義,他認為關羽的義不僅是個人修養和生命追求,更使他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格典範和價值追求。

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會長王全書用大氣磅礴、豪氣沖天、氣貫長虹、氣勢奪人來形容《義薄雲天》:「主題鮮明、不枝不蔓,調動多種藝術手段,圍繞『義』字展開。是近年來新編歷史劇中的上乘之做,是又一部三國群英會,實現了傳統美德四部曲的超越、現有三國戲中的關公戲的超越和李樹建從文戲到武戲的自我超越。」

58歲轉行「武生」 點讚李樹建勇氣可嘉

常言說,人過三十不學藝。戲曲裡的童子功幾乎決定了演員一生所從事的行當,但是主演李樹建58歲跨當「武生」,難度可想而知。

「關公在他生命即將結束時,對赤兔馬的擁嘆,將豫西調的蒼涼悲壯發揮到了極致。英雄末路,讓人感覺到悲而不悽、悲而不苦、悲而不弱,有種衝破雲霄的英雄豪情,立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賀寶林評價李樹建的演繹時說。

三國戲難寫、難導、難演,作曲更難,作為著名戲曲作曲家,朱超倫在點讚作曲優秀之餘,評價李樹建將紅生關公演出了花臉的功架、武生的功底、老生的穩重。

老戲新唱 對河南戲有拓荒意義

河南是戲劇大省,從業者多、影響大、市場廣,如何用歷史劇推動文明發展,提升民族素質是戲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著名文藝評論家王洪應評價這部戲在河南戲曲上有拓荒意義:「臺詞方面加入《短歌行》等經典詞作,半文半白的唱詞通俗易懂又兼具文學色彩,區別其他戲曲語言,展現了獨特的藝術力量,彰顯了編劇獨到的功力。」

在當代藝術形式的競爭洪流中,戲曲藝術如果還是老戲老唱、老闆老眼的話,容易喪失觀眾,而這部戲有繼承、有創新。

著名文藝評論家劉景亮介紹,在豫劇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過去曾出現過《三國》《水滸》《瓦崗寨》等,現在只有生旦淨醜等地方小戲。《義薄雲天》的橫空出世弘揚了「義」字文化,具有教育作用,對劇種有引領作用。「豫劇是地方大戲,就要演這種古裝大戲,對劇種發展、保護劇種性質方面做了引領。」劉景亮說。

建議加強戲劇衝突 突出人物性格色彩層次

著名文藝評論家董文建則認為該劇的演員、舞蹈、音樂、舞美、燈光等所有舞臺藝術元素給觀眾營造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被稱「得獎專業戶」的河南著名劇作家齊飛評價劇本簡潔精煉,故事貼切自然,唱詞極富文彩,關羽唱的「義」之歌非常漂亮,字字珠璣,尤其是曹操的兩首短歌行的運用是點睛之筆,對酒當歌,悠悠子矜,贏得了觀眾的掌聲。

著名文藝評論家黃海碧建議不必處處重筆潑墨,可以把力道收斂一點,在輕重緩急、張弛有度時,處理關羽對劉備張飛、對二位兄嫂、對曹操、對兒子關平,甚至對赤兔馬的情義不同的性格色彩,找出人物性格色彩的層次。

此外,突出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土山三約不負劉備,華容道還曹操人情義舉的不同,產生衝突,建議在曹操感化關羽一段中,加入關羽內心獨白唱段。

十年磨一戲。最後用專家的話結束本文:這部戲帶動了豫劇以古裝戲見長的傳統回歸。希望可以成為一部「聚魂」的精品力作,風行全國、走向世界。

相關焦點

  • 李樹建「忠孝節義」完結篇試演《義薄雲天》演繹關公一生
    「忠孝節義」四部曲終上演 緊扣「義」字突出「情」字本劇由河南豫劇院二團、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關公文化研究院、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聯合打造,整部戲時長2小時38分,舞臺華美,恢弘大氣,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滿堂彩。演出結束後,許多人還久久不忍離去。
  • 讓關公的「義薄雲天」走向世界
    他向記者介紹說,他對運城和運城人非常有感情。他曾在與運城一河之隔的河南三門峽市工作過10年,多年間往返運城,對運城人的厚道和熱情印象深刻。「這次出演關公,對我是一場極大的挑戰。大家知道,幾十年中我一直演老生,老生靠的是唱腔、表演,以情動人。而關公戲拼的是,是武戲。」此次,他幾乎是跨界來演出,這非常。
  • 搶票‖「戲聚周末·冬絢泉城」齊魯壹點邀你看京劇《盜庫銀》
    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有多少悲歡離合,王侯將相,都在這一方戲臺上演繹,古老的傳統文化歷經數代綿延至今,總能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寧靜和安慰,就像那臺上那鑼鼓一響,你整個人連人帶魂都上的角兒勾去了。為豐富泉城市民的文化生活,北洋大戲院堅持文化惠民的宗旨,實行低票價運行,將政府補貼花在刀刃上,大大降低了文化消費的門檻。在堅持引進高品質演出的同時,戲院還提供了眾多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活動,讓更多市民欣賞到高水平的文藝演出節目,提高市民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底蘊,北洋大戲院特邀請濟南市呂劇院的著名演員。
  • 戲裡戲外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是虛構?關羽在曹營到底待了幾年?
    這齣大戲由幾個折子戲連綴而成,包括《掛印封金》《灞橋挑袍》《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會》,帶「訓弟」結束,總名《千裡走單騎》,或叫《曹營十二年》。《千裡走單騎》情節頗為引人入勝。戲從暫歸曹營的關羽,在得知劉備去向之後,決意辭曹尋兄,曹操已知其意,避而不見。關羽乃掛漢壽亭侯印及所贈金銀留柬辭別,保二嫂衝出許昌。曹操得知,急率文臣武將趕去送行。
  • 目連戲·有傳承
    村東有座天爺廟,村中的目連戲傳承人張佔良老人告訴我,從前,每到農曆正月十五前後,村裡都要把目連戲搬到天爺廟前演出,十裡八鄉的老百姓都趕來觀看,人山人海。    目連戲,演的是「目連救母」的故事,最早見於東漢初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說盂蘭盆經》,到了唐朝被文人改編成說唱文學《目連救母》。
  • 僮子戲
    還是他媳婦善解人意,知道我厭煩,走上去對老公說:「你是請人家過來吃飯的,還是請人家過來聽你叫魂的?平時你一個人在家號號喪也就算了……」蔣師傅似乎有些不太高興,衝著媳婦說:「人家聽不懂,難道你也聽不懂?要不是當年父親叫我學手藝,說不定我也是通劇團的一名臺柱子了……」酒過三巡,蔣師傅的話漸漸多了起來,三句不離本行,話題又拐到了剛才聊的通劇上,「說起僮子戲,南通人也有叫上僮子,童子可分文童子、武童子兩種,文童子以念唱為主,武童子的表演形式融雜技、氣功為一體,驚險刺激……」媳婦看他一頭的「糞勁」,插言道:就你是個內八字,懂的事沒魂的多,少說兩句,沒人把你當啞巴。
  • 霹靂布袋戲最新力作即將來襲!《刀說異數》搶先震撼
    為大眾所熟悉的霹靂布袋戲即將在1月23日推出最新力作《刀說異數》!12月14日下午,霹靂布袋戲官方在上海舉辦了《刀說異數》的搶先觀影活動,現場氣氛爆棚!霹靂布袋戲三大主角亮相現場,引來粉絲瘋狂圍觀《刀說異數》也是霹靂公司「三十還真」的獻禮之一,熟悉霹靂布袋戲的人一定並不陌生素還真的大名,素還真與葉小釵、一頁書三人是有著霹靂三臺柱的美稱,而《刀說異數》正是霹靂三臺柱首次聚會的故事,霹靂宇宙的創作者黃強華先生重新編織了這個奇幻瑰麗的武俠世界,不單單是劇集的新舊對比,而更像是一個升級版的霹靂奇幻江湖。
  • 張充和:戲夢人生
    江南的雨總是連綿著下,5月最後一個周末,眾多曲友聚在蘇州崑曲傳習所。古色古香的院落裡笛聲悠悠、餘音嫋嫋。曲友餘心正給我布置了個講座《張充和與崑曲藝術》。其他曲友們正在閒聊著什麼,其中談到了張充和女士的生日,有說102歲,有說103歲,還有說110歲了,這明顯是把允和夫婿周有光老先生的年齡「借」來了。
  • 送戲、種戲和養戲 唱出文化大天地——河南新鄭戲曲進鄉村見聞
    新華社鄭州10月16日電 題:送戲、種戲和養戲 唱出文化大天地——河南新鄭戲曲進鄉村見聞  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新鄭是『戲窩』,老百姓愛聽戲、愛唱戲,市豫劇團上世紀就出名了,他們出演的《包公誤》還被拍成電影了。」
  • 解碼城市味道:戲「聚」涼山 戲劇沃土_文化_中國西藏網
    戲「聚」涼山 戲劇沃土(解碼·城市味道)  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旅遊……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讓戲劇走進更多人的日常,也助推文旅融合,帶動涼山進一步發展。戲劇,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著城市,當地人的生活因此更加多彩。
  • 霹靂國際黃亮勳:布袋戲的傳承需要IP的打造與不斷演繹
    近日,霹靂布袋戲《刀說異數》正式在滬試映,這部由霹靂重磅投資5000萬、將30年前霹靂經典老劇《霹靂異數》重製新拍、向老劇與戲迷致敬的連續劇,也將於2019年1月23日正式上映。作為臺灣百大品牌霹靂集團旗下經典IP,霹靂布袋戲在臺灣經由百年的傳承與創新,尤其在近三十年,融合說書、雕刻等多重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霹靂布袋戲,通過技術革新與木偶改良等手段進一步演進,使這項傳統藝術登上熒幕,不斷煥發出與時代同步的活力與光彩。
  • 《白蛇人間》:曹駿、孫千、王楚然,戲裡深情,戲外如何斬斷
    這樣清晰的感情線,如何產生戲劇效果?當白蛇愛上許仙,當王楚然將戲裡濃厚的愛意延續到戲外,曹駿能否抵擋得住來自美女的誘惑?而當曹駿已有婚約,回歸現實,飾演青蛇的孫千,才是自己的妻子,戲裡的深情,是否會影響現實的婚姻關係?
  • 戲「聚」涼山 戲劇沃土(解碼·城市味道)
    戲劇演在涼山,人們遊在涼山,「戲」在涼山不斷上演。  城市因「戲」不同  沙灘、空地、城牆,都成了「戲臺」  西昌市邛海邊的室外戲臺上,一位青年演員身著戲服,演繹著古典文學裡的傳奇故事。演員一人分飾小生、武生、花衫、丑角4個行當,這齣融合了戲曲、音樂劇、荒誕劇等新型戲劇元素,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喝彩聲不時響起。
  • 《戲班十年》:印象中的鄉戲
    本文轉自【中工網】;作者:萬軍 友聚,遇「金嗓子」文田女士,依然那般表裡如一的嬌柔優雅,說是贈送一本新書於我,封面素淨,書名《戲班十年》,劉志紅著。對於鄉戲的概念,我的印象還停留在40多年前的家鄉小鎮,書中所說的《小保管上任》,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地方戲,至今還依稀記得劇中有一個愛佔小便宜的人物「尖尖鑽」,在大公無私的新任小保管面前處處踫壁的故事。按戲曲生旦淨末醜分類,想必那個「尖尖鑽」當屬丑角,或者算個反面人物。
  • 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平:傳統院團有「戲」才有戲
    王平:《香蓮案》會集了天津京劇院的呂洋、凌珂、王嘉慶、竇騫、王志剛等不同行當流派的優秀青年演員,他們在這齣戲中都有出色發揮,唱念做舞亮點不斷,體現出青年演員在藝術道路上逐漸變模仿為創造、變亦步亦趨為活學活用的過程。《香蓮案》因為這樣一批青年演員而大放異彩,而青年演員因為這齣戲跨出了藝術創造的重要一步。這些演員雖然年輕,但是久經演出,也有演員取得了戲劇界最高獎項「梅花獎」的認可。
  • 國家大劇院將開演李樹建「忠孝節義」豫劇四部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豫劇「關公」北京首秀,大漢蘇武精神如何與時代同行,9月20日~26日,「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晉京獻禮演出」,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 戲必有技!粵劇《夢·紅船》三度晉京展現南派絕技
    中國文旅部藝術司領導、中國藝術研究院及戲曲界相關領導專家同仁、中國戲曲學院的師生、北京市學校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會員單位師生,以及首都各界觀眾戲迷觀看了演出。該劇以粵劇藝人的愛情線與戲班的興衰線相交織,置於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中,結合南派功夫的特色武打,演繹了一曲愛恨情仇、義薄雲天的壯歌,其所彰顯的不畏強暴、抵抗外侮、同仇敵愾、勇於獻身的民族大義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謳歌,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 封金挑袍 義薄雲天:李洪春後人李孟嘉再現經典關公戲
    11月9日晚,北京京劇院優秀武生演員李孟嘉在長安大戲院隆重上演經典關公戲《封金·挑袍》,為廣大首都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也將為繁榮傳統戲曲舞臺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京劇「關公戲」在表演風格上有南北之分,真正將其推向一個全新高度的當屬南派關戲鼻祖「三麻子」王鴻壽,他從表演、聲腔、劇本、舞美等方面全方位地對「關公戲」進行大膽革新,在清末形成了「王派」風格的「關公戲」,對後世影響深遠,周信芳、林樹森、李吉來等人的「關公戲」均師法王鴻壽,而繼承王鴻壽「關公戲」最為全面的當屬被譽為「關戲宗師」的李洪春先生。
  • 《素昆》雲發布:山水之間一戲入心,一曲入魂
    臺下知己若干,雲上網友無數,皆是,一戲入心,一曲入魂。【書裡書外】從《說戲》到《素昆》,都是柯軍闖出來的 " 經驗 "5 月 18 日,恰逢崑曲入選世界非遺 19 年的紀念日。因此,在這兩個交流環節中,崑曲,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 霹靂布袋戲的傳世情緣:小小木偶演盡人生百態
    不過很慶幸,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霹靂布袋戲,在傳統木偶戲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將身材比例更接近真人的木偶搬上電視熒幕,憑藉現代多媒體形式、完整劇集連載成功俘獲年輕人的喜愛,使傳統藝術煥發新生。拿到一塊原始的木頭,為將其雕琢成好看的木偶,雕偶師們需要在工作檯上長期端坐,打起十二分精神,全神貫注用刻刀在小木頭塊上勾勒線條,從眼睛到鼻子、再到嘴巴,不容一絲一毫的鬆懈。雕刻師以手中的刻刀為畫筆,為木偶描眉點唇勾勒線條,經過定五官、劈粗胚、細雕等12道工序才可初步完成偶頭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