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天最近的養蜂人」

2021-02-17 大理日報

雲龍縣白石鎮雲頂村拾梨樹村民小組居住地的海拔為2800米左右,是全縣居住海拔最高的一個白族山寨,村民楊豔和成了這裡養殖本地土蜂大戶,被鄉親們稱為「離天最近的養蜂人」。

楊豔和今年47歲,家裡還妻子和兩女兒,實施精準扶貧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戶,楊豔和說:「自己小學沒畢業,沒有知識不會謀劃,缺少算計,這就是家裡貧困的原因之一」。2015年,楊豔紅家脫貧了,兩個女兒正在讀書,夫妻倆鼓勵小孩好好讀書,「承諾」只要考取大學,再困難也要讓她們完成學業。

山區農村供一個大學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楊豔和打聽了一下,供一個大學生一年少說也要投入2萬元左右,那不是脫貧了還會因學返貧嗎?

作為家裡的「頂梁柱」,楊豔和心裡開始著急了,他想帶著妻子出去打工,但家裡還照料一位80多歲的「五保」親戚,怎麼抽得了身呢?楊豔和與周圍兩三戶人家住在一個山嶺上,養蜂條件良好,反覆思考之後選定了養蜂項目。

剛開始的時候,家裡只養四五群蜂,楊豔和說:「養土蜂不需要多少投入,只需要農閒時上山找些空心乾枯的木料加工好蜂桶,每年清明節到端午節期間,蜜蜂都會分群,想辦法將其留住,越留越多,要不幾年就發展起來了」。今年,楊豔紅家的蜂群已有48群,蜂桶安放得很密集,一個與一個之間相隔只有兩三米,不佔多少地盤。這裡雨季多雨,冬天下雪,主人養蜂最大的投入就是買幾塊鐵皮卷在蜂桶上,防雨、防雪、防凍,防蜂桶腐爛。

楊豔和家周圍都是莊稼地和花草樹木,蜜源豐富,尤其是當地群眾在精準扶貧中發展金銀花、重樓等中藥材,每年開化季節蜜蜂從中藥材上採到的蜜蜂質量最好,生態加豐產成了楊豔和養蜂的優勢,一年可採收春、夏、冬三季蜂蜜,帶蜂巢出售每公斤賣到120元,過濾後出售每公斤買到160元,產供不應求,有的還要提前訂貨。

去年,蜂蜜收入達到了1.3萬元,加上養牛、種植金銀花等項目的收入,家裡的總收入達2萬元以上,這點收入對於別人而言微不足道,而對楊豔紅家來說就是這輩子最大的一筆收入。養蜂有了收入,楊豔和家裝修了多年裝修不起的房子,還投入5000元發展了一片重樓,種植了幾畝金銀花,還貸款養了5頭牛和1匹騾子。

如今,楊豔和大女兒從縣民族職業中學畢業後去了深圳打工,小女兒也在讀大學,家裡有了收入,加上國家資助,供書就沒有大的壓力了。楊豔和說:「父母不識字,我小學沒有畢業,而小女兒卻上了大學,三代人就是三種不同的命運」。

楊豔和成了去頂村最大的土蜂養殖大戶,他還在努力擴大蜂群,爭取逐步發展到100群,牆內開花牆外香,村內的群眾也在紛紛效仿,養蜂戶達到了100餘戶。

文圖:通訊員 李少軍 楊寶欣

編輯:趙俊

相關焦點

  • 跟蹤桂林深山裡的養蜂人,48小時裡,看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江湖.
    原本只是想著和幾個小夥伴去山間走走,感受大自然的風景。 他是興安瑤山裡第一個大學生  放棄國外高薪事業,回家鄉養蜂  鄭哥,今年30歲,興安人,從小在老鴉山下的小山村裡長大所以回到家鄉後,便將這片故土作為自己的養蜂基地。老鴉山的高海拔、無汙染、幹擾少、滿山的野花,為養蜂提供了優質的自然環境。 (山間野花-部分)如今國內現有的蜂種資源主要以義大利蜜蜂與中華蜜蜂為主。它們所採的蜜分別稱為意蜂蜜與中蜂蜜(土蜂蜜)。
  • 10年時間,具茨山這個人從「貧困戶」到「養蜂大戶」
    而這裡的養蜂人趙留萬正像蜜蜂一樣忙碌著「與蜂共舞」,釀造自己的「甜蜜生活」。69歲的趙留萬是白廟村的建檔立卡戶,如今已有10年的養蜂經驗,談起他的這些「小可愛」,趙留萬滿眼都是寵溺和喜歡。具茨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空氣清新,各種林木植被生長茂盛。槐花、桐花、荊棘花、油菜花等競相綻放,這些花就是大地的語言,吸引著大批養蜂人。
  • 「蜂蜜書記」周文杰的牽掛:馬井村「蜂王」還在養蜂嗎?
    馬井村位於小涼山上,是峨邊最南邊的一個彝族村,離縣城85公裡,海拔2200多米,屬深度貧困村。一路上,和以往一樣,周文杰最牽掛的還是村裡蜂蜜產業。「蜂王」克惹幹行還在養蜂嗎?蜂箱多了還是少了?今年蜂蜜賣得起價嗎?
  • 深山裡養蜂的那群人到底有多賺錢?
    一隻木桶釀足365天,年產蜜就十多公斤,因此得來格外珍貴!最後經過最原始的土法過濾,無添加,真正做到自然原味的純正百花蜜,過濾一次往往需要花上一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樣釀造的蜂蜜香味自然、均勻、淡雅,清透如琥珀,口感甜而不膩,用勺子舀起往下傾倒拉成細絲,香味濃鬱度適中,清香潤口。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背後無故事,聽歌的您會有心中的養蜂女嗎?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從最初的原唱王琪,到美女歌手亞男聲情並茂的翻唱,再到街頭歌手洋仔的對口型的全網圍觀後。火遍全國後又傳唱至國外……放下洋仔翻唱水平的是非之爭,全網最共情的當是——養蜂女和牧羊人的悲傷愛情故事,感動了屏前的我們。那夜的雨也沒有能留住你山谷的風它陪著我哭泣。你的駝鈴聲仿佛還在我耳邊響起,告訴我你曾來過這裡。
  • 養蜂大戶侯加新自己富帶動大家富
    從一窮二白到養蜂大戶,從白手起家到致富帶頭人,從一文不名的普通人到周圍人敬佩的「好老師」「領路人」……因成績突出,他多次被林業站和林業局評為「產業致富帶頭人」,2019年被山河屯林業局有限公司評為第三屆「出彩山林人」。侯加新用兢兢業業的堅守和無怨無悔的奮鬥演繹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成為山河屯林區榜樣的存在。
  • 黔江養蜂大戶王貞六:擔子坪的 「趕花」人
    老人叫王貞六,是重慶市黔江區黑溪鎮勝地社區的養蜂大戶。今(31)日,帶著蜂群「趕花」的他,來到了彭水自治縣鬱山鎮清潔村。「養蜂不趕花,如同空養嗒!」王貞六說,一年中為「趕花」,至少要帶著蜂群趕4次「場」。曾經的貧困戶王貞六這一「趕」,不但自己告別了貧困,還趕著擔子坪25戶貧困戶摘了帽。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續:養蜂女在大美和田等你!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那夜的雨也沒能留住你山谷的風它陪著我哭泣你的駝鈴聲仿佛還在我耳邊響起告訴我你曾來過這裡我釀的酒喝不醉我自己你唱的歌卻讓我一醉不起我願意陪你翻過雪山穿越戈壁可你不辭而別還斷絕了所有的消息心上人
  • 天天下雨怎麼養蜂?老蜂農是這麼做的
    養蜂靠天,要是每天都下雨,持續陰雨低溫天氣,那這蜂該怎麼養呢?很多人面臨這種情況都是只能幹著急,甚至為此打了養蜂的退堂鼓。平常聽蜂之語對待陰雨連綿的天氣,養蜂只做了兩件事:一、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主要就是不過度幹擾蜜蜂,不隨意開箱,不隨意大量飼喂,不刻意繁殖,不刻意刺激蜜蜂進食。過多的操作並不能給蜂群帶來什麼好的效果,比如大量飼餵還容易引起爬蜂病。
  • 《可可託海牧羊人》裡的養蜂女,在牧民眼裡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這首歌曲,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農村億萬人,深入人心,牧羊人悽涼的愛情和養蜂女悲慘的人生讓人惋惜悲痛。~~故事是這樣發生的。首先是養蜂女丈夫在往山上搬運蜂箱時,一不小心失足,離開了人世。外地來的養蜂女,不得不承擔夫業,繼續養蜂,並且承擔起撫養自己的兩個孩子,四處漂流。為何養蜂女要來到可可可海放蜂呢?大家知道,養蜂人哪裡水草肥沃,就往那裡鮮花繁多,蜜源豐富的地方去。
  • 王貞六:養蜂嘗到甜頭,帶領鄉親一起脫貧
    沒了爆破營生越過越窮 王貞六是黔江黑溪鎮人,他的家在一個高高的壩子上。為了前往北京領獎,他在家裡準備了幾天,還請人幫他看護蜂桶。 年輕時,他當兵退伍之後,回家種過地、搞過烤菸、幹過爆破營生,不愁溫飽,日子也過得去。 2010年時,他已經年過花甲,一延再延的爆破資格證,成了一張廢紙。幹了十年的爆破營生沒了,他一下子斷了來錢的活路,日子越過越窮,直到被識別為貧困戶。
  • 山陽農戶養蜂10年變身土專家,一年養蜂500多箱,收入超10萬
    養蜂走上脫貧致富路,在商洛已不是新鮮事。但是,一對年近花甲的夫妻,一年養蜂500多箱,收入10多萬元,這個數字,這種收益,讓一些老養蜂戶、養蜂專家都感到驚奇,都說這可能是創造了一戶群眾養蜂能力的極限。創造這一極限的人,就是山陽縣板巖鎮羅川灣村的潘春權、張世蓮夫婦。
  • 「神經哥養蜂人」的網紅之路
    有意思的是他的雙胞胎兄弟「養蜂人阿明」粉絲也突破了200萬。真的是千萬大號級網紅之家啊倆兄弟合唱的歌曲,極具表演天分,分不出誰是誰!那首扎心的《誰》,應該是張世東作詞,蔡華壘作曲,雪十郎原唱的,但是神經哥養蜂人阿亮豐富而準確的表情傳神了該作品,了知了阿亮的人生故事,更加體會神經哥的「神演唱」實在是從心底裡流出的人生滄桑況味。
  • 蜜蜂來養殖場入住,原本是好事,為何養蜂人頭痛不已呢
    江湖中的事件,一直與閩南蜂哥的文章,沒有太大的瓜葛,但是這個不講「武德」,卻讓蜂哥想起了野蜜蜂的一件醜事,養蜂人遇到這樣的事件,真的如馬師傅親身體驗,讓人心急如焚,眼圈疼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養蜂人又該怎麼辦呢?
  • 一封來自村民的感謝信:送藥送技術 幫助養蜂人
    近日,延吉市依蘭鎮畜牧站收到一封來自村民的感謝信,信中,養蜂人趙亞娟對州、市、鎮畜牧站在其養蜂中遇到困難時,給予的幫助和指導表達了誠摯的謝意。據了解,趙亞娟和其愛人主要收入以養蜂和賣蜂蜜為主。4月24日,州、市畜牧站負責人帶領工作人員前往趙亞娟家,詳細了解情況,並結合自身的養蜂經驗,深入淺出地講授蜜蜂養殖及病蟲防治技術,講解注意事項,現場示範教學,同時還送去了當時急需的蜂藥。「在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們幫助,真是非常感謝,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做好養蜂事業的信心。」趙亞娟說。
  • 【北領地】帝王谷,離天最近的地方
    也許只有到了帝王谷Kings Canyon才知道自己離天、地、自然和歷史遺留的滄桑有多近。
  • 安龍:養蜂小產業 增收大依靠
    羅廷順介紹說,2019年,為幫助貧困群眾特別是貧困殘疾人家庭解決脫貧增收難題,安龍縣積極爭取寧波對口幫扶項目,並將本土企業安龍縣農夫問道土蜂養殖有限公司作為重點企業加以扶持,以此帶動貧困群眾發展養蜂產業。為什麼是養蜂產業?
  • 把愛情當營銷,養蜂女與牧羊人的真實動機是什麼?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與養蜂女的故事,你喜歡嗎?藉助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的牧羊人這首歌,唱響了大江南北,瞬間傳遍了中國,歌迷們爭相傳唱,真的是火爆了。王琪原唱、亞男翻唱的歌曲,最終在洋仔「假唱」的質疑聲中徹底爆發。他把歌曲演繹到了極致,身體語言的投入,現場感情的傳遞,讓歌曲的穿透力、感染力、共鳴力達到高潮。
  • 零距離探訪離病毒最近的地方:這裡的人很「特別」
    零距離探訪離病毒最近的地方  中新網銀川2月3日電 題:零距離探訪離病毒最近的地方  中新網記者 於翔 李佩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疾控一線是距離病毒最近的地方。確診之前,檢測疑似病例標本是關鍵一步。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和《那拉提養蜂女》歌曲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牧羊人和養蜂女的故事可可託海,位於新疆的北部富蘊縣城東北48公裡的阿爾泰山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