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縣白石鎮雲頂村拾梨樹村民小組居住地的海拔為2800米左右,是全縣居住海拔最高的一個白族山寨,村民楊豔和成了這裡養殖本地土蜂大戶,被鄉親們稱為「離天最近的養蜂人」。
楊豔和今年47歲,家裡還妻子和兩女兒,實施精準扶貧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戶,楊豔和說:「自己小學沒畢業,沒有知識不會謀劃,缺少算計,這就是家裡貧困的原因之一」。2015年,楊豔紅家脫貧了,兩個女兒正在讀書,夫妻倆鼓勵小孩好好讀書,「承諾」只要考取大學,再困難也要讓她們完成學業。
山區農村供一個大學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楊豔和打聽了一下,供一個大學生一年少說也要投入2萬元左右,那不是脫貧了還會因學返貧嗎?
作為家裡的「頂梁柱」,楊豔和心裡開始著急了,他想帶著妻子出去打工,但家裡還照料一位80多歲的「五保」親戚,怎麼抽得了身呢?楊豔和與周圍兩三戶人家住在一個山嶺上,養蜂條件良好,反覆思考之後選定了養蜂項目。
剛開始的時候,家裡只養四五群蜂,楊豔和說:「養土蜂不需要多少投入,只需要農閒時上山找些空心乾枯的木料加工好蜂桶,每年清明節到端午節期間,蜜蜂都會分群,想辦法將其留住,越留越多,要不幾年就發展起來了」。今年,楊豔紅家的蜂群已有48群,蜂桶安放得很密集,一個與一個之間相隔只有兩三米,不佔多少地盤。這裡雨季多雨,冬天下雪,主人養蜂最大的投入就是買幾塊鐵皮卷在蜂桶上,防雨、防雪、防凍,防蜂桶腐爛。
楊豔和家周圍都是莊稼地和花草樹木,蜜源豐富,尤其是當地群眾在精準扶貧中發展金銀花、重樓等中藥材,每年開化季節蜜蜂從中藥材上採到的蜜蜂質量最好,生態加豐產成了楊豔和養蜂的優勢,一年可採收春、夏、冬三季蜂蜜,帶蜂巢出售每公斤賣到120元,過濾後出售每公斤買到160元,產供不應求,有的還要提前訂貨。
去年,蜂蜜收入達到了1.3萬元,加上養牛、種植金銀花等項目的收入,家裡的總收入達2萬元以上,這點收入對於別人而言微不足道,而對楊豔紅家來說就是這輩子最大的一筆收入。養蜂有了收入,楊豔和家裝修了多年裝修不起的房子,還投入5000元發展了一片重樓,種植了幾畝金銀花,還貸款養了5頭牛和1匹騾子。
如今,楊豔和大女兒從縣民族職業中學畢業後去了深圳打工,小女兒也在讀大學,家裡有了收入,加上國家資助,供書就沒有大的壓力了。楊豔和說:「父母不識字,我小學沒有畢業,而小女兒卻上了大學,三代人就是三種不同的命運」。
楊豔和成了去頂村最大的土蜂養殖大戶,他還在努力擴大蜂群,爭取逐步發展到100群,牆內開花牆外香,村內的群眾也在紛紛效仿,養蜂戶達到了100餘戶。
文圖:通訊員 李少軍 楊寶欣
編輯:趙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