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雲南的旅遊資源太豐富了,多起去雲南旅行,感覺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過。每次到雲南,一般都是先飛到昆明,而到昆明,必去昆明老街逛一逛。
走進昆明老街,從濃香四溢的罐罐米線,到別具一格的鮮花米線,從酥脆可口的蘸醬豆腐,到酸辣誘人的雲南米皮,在這裡,既有家長裡短的生活情趣,也有古宅人家的厚道與熱情,閒情逸緻間,三五好友就能哼唱處一首老曲,一座座庭院,幾杯清茶,便能享受午後陽光下的愜意生活。
從先秦時期的古滇王國,到明清的昆明古城,位於城市中心的昆明老街,經歷了數個朝代的風雲變幻。這裡的每一條街巷和胡同,無不記載著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往事。只有行走其間,才能體會到屬於這座城市的氣息和脈動。
昆明老街位於昆明市主城區,老街東起正義路,西至五一路,南起景星街,北至華山南路,面積達到0.21平方公裡。歷史上的昆明城南臨滇池,北接蛇山,因城形似龜,故而有著「靈龜之城」的說法。唐朝時期,南詔古國在此建「拓東城」,並派兵駐守。元朝時,賽典赤建立雲南行中書省,置昆明縣,老街也由此成形,逐漸成為昆明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歷經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昆明老街依然保留著古色古香的韻味,從「一顆印」到「走馬轉角樓」,古樸典雅的民居造型,巍峨聳立的牌坊,無一不彰顯著老街輝煌的過往。
從古至今,老街從不缺乏熱鬧,商鋪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買賣絡繹不絕。富敵雲南的「錢王」王熾,曾在這裡開設商號。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在此歇馬停留。老街濃縮著昆明經濟和文化的精髓,也匯聚著百姓人家的生活樂趣。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平定雲南,作為徵南大將的沐英接到朝廷指令,就地駐紮,留守雲南。當時,沐英深知邊陲之地異常兇險,但更知邊境不穩,國家將不安。身為滿朝武將之表率,沐英不僅留了下來,還開始了一場極為漫長艱苦的邊城建設。
為確保一方平安,沐英建起了一座牢不可破的昆明城。又從江浙,安徽一帶遷居移民,駐軍屯墾。一次,一個部落首領思倫發集結三十萬大軍進攻昆明,當時,城內守軍僅有十萬。眾人勸沐英不要正面抗敵,據守城中,萬一失敗,也有退路。但沐英卻沒有同意,他親自披掛上陣,率軍向敵方陣營衝殺而去。
決戰時刻,沐英立下誓言,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憑藉著破釜沉舟的勇氣和義無反顧的決心,明軍最終大獲全勝。自此,西南邊陲再無大的戰事。而沐英不懼馬革裹屍,一心守土護邊的美名,也由此傳揚開來。
自洪武十四年入滇,沐英和將士們始終生活,勤政愛民,不辭勞苦。十年間,他僅回朝覲見君主一次,前後不過十天左右。明洪武二十五年,因積勞成疾,年僅48歲的沐英病逝於雲南任所。離世前,他囑咐子孫,務要盡忠報國,世代相守,而這一守便是兩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