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旻寺禪七揭秘

2021-02-17 揚州快訊


    最近,我的校友小東先生從高旻寺參加禪七活動歸來,寫了一組「出關後記」,在朋友圈引起不小反響。作為揚州人,真正了解高旻寺禪七的不多。今天就囉嗦兩句吧。


高旻寺位於邗江縣運西鄉的三汊河口,是馳名中外的揚州八大剎之一。不但在國內負有盛名,而且影響遠及東南亞。高旻寺得名於天中塔。旻,意為秋季的天空。高旻禪寺的禪法高深莫測,近代以來曾出過兩位明心見性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與來果禪師。

高旻寺的禪七是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開始,到臘月底二十五結束。為期70天。沒有規定必須要打幾個七。一般建議您最好能圓滿。剋期取證嘛。


「根塵落地虛空粉碎 

 高旻悟道雲海騰輝。


阿蘭若處——由此進禪堂。

《大日經疏》卷三雲∶「阿練若,名為意樂處,謂空寂,行者所樂之處。」

阿蘭若:梵名 arinya,原意是寂靜處或閒靜處,阿蘭若處又特指修行者的居處。


無門之門——入禪堂必經之處


禪堂前的韋陀殿

」高旻古剎一支香,高旻寺的出名在於「坐禪」,亦稱「坐香」,即坐禪以香計。近期為此修禪堂兩座,堂高18米,呈不等邊八面體近圓結構,內部周邊皆為禪床,中間供佛像,打禪時人人面向中間佛祖。據說康熙皇帝南巡駐馬畢高寺,也到禪堂「坐香」湊熱鬧,由於未能心注一境,被手執「巡香板」的下座打了一香板,這位皇帝才稍稍靜下心來打禪。


禪堂

這裡是成佛的最高學府,將來的佛就從這裡挑選,高旻寺也是全國唯一接受女眾的道場,所以女眾要格外珍惜而沒有任何理由偷懶或回家。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河沙七寶塔。

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


「行亦禪,坐亦禪,

語默動靜體安然。」


下面選一段小東先生的感悟:

在高旻寺打禪七,師父們反覆提醒大家要提起話頭。但是,在無法克服的疼痛面前,相信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照顧得了話頭,因為疼痛還照顧不過來呢。

需要指出的是,打坐過程中使用所緣境,如參念佛是誰、念佛號、持咒等,也有對治疼痛的作用。它是通過將心繫於另外一種對境,從而避免被疼痛抓住。如果我們不能直接觀疼痛自在,使用所緣境也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辦法。但需要明白背後的道理,才能夠從修疼痛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相關焦點

  • 禪七匯總丨2020年全國秋冬禪七匯總
    1、四眾禪七 || 甘肅敦煌雷音寺庚子年冬季精進禪七精進佛七法會將於2020年11月1日(農曆九月十六)至2020年11月21日(農曆十月初七)舉行【四眾禪七】。本次法會分為禪七和佛七兩部分,共三個七,禪七期間出家眾和居士分堂禪修。
  • 德林長老:高旻寺乃「九龍之珠」 虛雲禪師在此開悟
    德林老和尚:高旻寺這九條之珠。 王魯湘:之珠,哦,九龍搶珠,這個珠就是我們這個靈魂。 德林老和尚:這個珠我告訴你,你不曉得,這裡有一個常識,龍以珠為住,你凡是畫龍的地方,它前頭都有一顆珠。 王魯湘:二龍戲珠,一個珠。 德林老和尚:對,那個珠那是龍的靈魂,對。 王魯湘:我們高旻寺給是這九龍之地的靈魂。
  • 禪七全程實錄
    禪堂為選佛堂,立限七日以資選佛,自宋以來漸成禪宗特則;精進禪七並與參禪一旨相合,而行於天下。禪宗叢林,每逢冬日農事已了,更無其它雜務,便舉行剋期取證的修行,以每七日為一期,叫做打禪七。在禪七中,比平日更要努力參究,往往每日以十三、四支長香(約現今80~90分),作為用功標準。大約睡眠休息時間,晝夜合計,也不過三、四小時而已。
  • 禪七法訊
    法會由禪宗泰鬥虛雲老和尚關門弟子、中國禪宗二祖寺方丈紹雲長老親自主七,禪七班首師父們將由各來自中國著名禪宗道場的班首師父擔任。歡迎海內外四眾禪修弟子隨緣參加!中國禪宗司空山二祖寺常住  啟禪七的起源,源於佛陀在菩提樹下,七日證道。佛陀在菩提樹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離金剛寶座,實為七日成佛的濫觴。
  • 雲居寺禪七全過程實錄
    禪七「起七」儀式開始:請監香師父,維那師父向監香師父交香板。每支香都有一到兩名監香師父護持。大眾低頭彎腰,同接——「起」!大眾普禮三拜,禮謝方丈和尚、眾班首、維那、眾監香、內外護七等成就禪七。到丈室銷了「生死假」,老禪和子一個個禪悅洋溢,法喜充滿。「禪七」期間,摒棄一切外緣,事事簡化。「禪七」開始之前,凡參加打七的人都要到方丈室告「生死假」。
  • 高旻寺101歲德林長老圓寂
    老和尚設計的高旻寺禪堂,能容納五百人跑香、坐香,被稱為「中國第一禪堂」。德老秉承來果老和尚衣缽,弘揚祖風,整肅規約,唯倡參禪悟道,精進修持,僧眾和合,秩序井然,為各方信善所宗仰,來歸問法者不計其數。臨濟宗風,高揚遠播。禪語錄天底下的修行者皆為高旻寺的這支香而來。
  • 經歷了一次禪七修行,體悟了禪宗直截了當的佛性
    從禪七回來至今,卻又是萬千念頭生、萬千念頭死,所不同的是念頭開始繞著思維修的路徑走,藉由提念、轉念、化念、思維修,讓橫衝直撞慣了的念頭轉向,讓習慣在眼、耳、鼻等等六根門中進進出出的念頭找到安住的空間。這念心是沒有半點增減、不曾生滅,原來禪七就是讓自己的覺性藉由數息、參話頭、中道實相觀站得起來又站得長,跌了很快又爬起來;原來禪七就是讓念頭離開平時熟悉的路徑,不再在六根門中忙進又忙出;原來每一個當下都是要讓覺性長大的殊勝因緣,習氣來了似乎可以不再懊惱、討厭,因為知道覺性才是自己,發現了習氣時竟然也坐在覺性上了;原來自己的一切分別與覺受呈現的都只是自己的心念與心量
  • 廣結善緣,才有機會參加禪七,是一個人很大的福報
    禪七開悟,是參禪者最希望達到的,每次打禪七,都會有所體悟,但悟之大小與深淺,則因人而異。長時間的追求認知,終於引導我走進宗教的領域。接觸佛學後,最初幾次禪七靜坐,仍然在宗教性問題與哲學的思辨中,不斷的對抗與融和,其中滋味,又痛苦又快樂。
  • 實修法訊:禪七|2017年五臺山碧山寺冬季禪七通啟
    農曆七月,夏末時節精進禪七,自利利他在勇猛辦道的同時我們還可感受名山宗氣,古寺禪風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此時選佛場, 心空及第歸碧山寺十方廣濟茅蓬為成就寺眾道業,令正法久住,並祈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及本寺檀越福慧增長,本寺特定於二零一七年農曆七月十九日舉辦精進禪七。自七月十九起七至八月二十四日解七,為時五個七。十方叢林,臨濟宗風,禪門妙法,迥脫根塵,有緣見訊者,自當勇猛精進,參加禪七,了脫生死,不負初心。
  • 禪堂即是選佛場 走進少林寺「精進禪七」的最後一天
    2021年1月6日,隨著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的一聲「解」,歷經四十九天,庚子年少林寺「精進禪七」圓滿解七。其間,諸方上座、山中道人、叢林老參、初心釋子106人,同聚少林禪堂,克服身體乏累、妄想雜念等種種困難,參禪悟道,剋期取證。
  • 動中禪丨廣東佛岡2021年春節禪七 通啟
    法工慈悲柔軟、不辭辛勞、溫馨地照顧,每每讓學員感動不已,早已成為學員精進的動力; 4/ 禪七強調身心輕鬆、自然,學員回饋「我們找到家了,原來生命是那麼的美好」。1/ 2021年2月14日下午15點前報到,2月21日下午五點離營; 2/ 報到時間不得遲到,特殊情況需在報名時提前告知; 3/ 學員不得中途離開,必須全程參與;  4/ 新學員在參加禪七前
  • 普明法師:如來禪與祖師禪
    五、祖佛分親疏此後,香嚴悟道的公案開始盛行於禪林間,諸方禪人浩浩坐地商量,或說如來禪淺、祖師禪深,如來禪有次第、祖師禪無次第,或說兩者根本沒有差別,今天禪和子們聚在一起時,還在重複論議這個話題。當代學者方立天先生在《如來禪與祖師禪》【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5期。】
  • 禪的實相:明心見性與成佛
    佛法裡經常講參禪,也講禪七,在打禪七的時候,那個帶禪七的師父就經常讓所有參禪的人參一個話頭,話頭是什麼呢:念佛是誰?念佛是誰,好像裡面有一個念的,還有一個沒念的。掉到井裡面是誰,沒掉到井裡面是誰?永遠不掉到井裡面的有沒有?誰需要度?
  • 禪與禪宗略說
    緒說一說到禪,人們馬上會想到禪宗,好像禪就是禪宗,只有禪宗才可以說禪,其實這是誤會了禪的本意,禪不僅是佛教所有,也是與外道所共有的。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印度,婆羅門教的夜柔吠陀中就說到修禪,不過最初不名為禪,而稱之為瑜伽。
  • 禪七丨2019年12月江西夾山寺冬季禪七通啟
    為了成就大眾道業,夾山寺常住茲定於農曆十一月初十日至十六日(2019年12月5日---11日)舉辦冬季禪七,寺院常住恭請首座來聖法師主七,歡迎廣大信眾隨喜參加。一、禪七起七時間:                     農曆十一月初十日下午15:00      禪七解七時間:                    農曆十一月十六日上午9:00二、禪七期間注意事項:1、寺院提供食宿,穿戴要求樸素大方,請自備好生活用品
  • 賞析|禪畫與畫禪
    其中「禪畫」就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大特色,這是以善用毛筆為書畫工具的中國畫家最引以為豪的成就之一。「禪畫」是修禪者以毛筆為工具,用筆墨表達禪理的繪畫作品,它不拘任何體裁和表現何方式,中心只是為了體現禪心。原本是禪師接引學佛之人的手法之一,後逐漸影響到文人畫的創作。禪畫盛行於唐宋時期,至明清時方為式微。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林清玄認為忙使人心性浮動,心意不轉,缺少了覺受與觀照的能力,使得這種天生的覺照變得薄脆了,而禪者對生活專一的融入,對現代人因忙而喪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很有幫助,只有專一的有一種體驗才能體驗生命中的難得,得其益一剎那,才能得其益一天,才能得其益於一生,這才是人們參禪、修禪的真正意義。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
    《吃茶養生記》,伊藤古鑑《茶和禪》,周重林、太俊林《茶葉戰爭》,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比爾波特《禪的行囊》。,「一花」指禪宗之源,由達摩傳入中國的「如來禪」,「五葉」指禪宗六祖慧能門下的五個宗派,即「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是為五家。臨濟宗下又分「黃龍派」「楊岐派」,合稱七宗。「五家七宗」各立門戶,各有家風。宋朝以後,唯「臨濟」「曹洞」盛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