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散文學會】蘇亞忠|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李炅旻點滴往事

2021-02-12 西部散文學會

2018年歲末,有朋友打來電話:李局長又出書了!第二天,便將一本名叫《夢魂》的書給我送來。拿到書後,我很是高興,也很感慨!同時勾起了與領導一起工作相處的許多往事。                

李局長,即李炅旻,退休前曾先後任縣廣播電視局長和文化局長,是我們的頂頭上司,我們平時相互聯繫的時候,仍然習慣的稱其為「李局長」。雖然他從離開領導崗位的那一刻起,已經不再是局長了,但在我們的心裡,他永遠是我們的老領導、老局長和令人尊敬的一位兄長。

《夢魂》是一本傳記題材的書,寫的是五、六十年代支援靖邊建設的季資美先生的人生歷程。書厚近200頁,內容翔實充分,印刷精裝。雖然是以「內部資料」印刷而成,暫未能公開出版發行,但這不影響其歷史價值和社會作用。看了之後,我在想,作者是怎麼完成這部十多萬字、而且難度如此之大的傳記文學寫作的。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外地知識分子和軍隊轉業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自願來到貧窮落後的陝北黃土高原,來到了靖邊,為老區人民的各項事業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有的人甚至就此安了家,扎了根,把這裡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為靖邊的發展建設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子孫。為此,去年以來,在李炅旻的提議和積極倡導下,與社會各界有識之士達成廣泛共識,縣領導高度重視,由縣文廣局組織收集整理那些為靖邊做出過特殊貢獻的外籍人員資料,準備編輯成冊,廣泛宣傳,以銘記那段歷史,體現靖邊人民不忘初心和感恩。李炅旻足捷先登,所著《夢魂》主人公季資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李炅旻,陝西靖邊人。筆名:君鳴、文籍。號:朔方居士。從這幾個名字來看,就與眾不同。「炅」(jiong)意為明亮,陽光燦爛,光明磊落;「旻」(min)為天空,胸懷寬廣,晴空萬裡。炅旻二字寄託了主人美好的希望與願望。可就這兩個字,有好多人讀音不準,或者說根本就不認識,有的人乾脆就讀李火文。就是一些文化機構在給李炅旻寄來的信件上,也經常出現用「軍」或「君」來代替,有的只寫了李旻,中間的「炅」字就不寫了。有時候,李炅旻聽到別人讀錯自己的名字,或者看到信件上名字的錯別字,也很無奈,只能苦笑著搖搖頭。

其實,李炅旻原來的名字是「李軍民」三個字。參加工作後,將「軍民」改成了現在的這個名字。誰知這一改,幾十年來,不僅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也給熟悉或不熟悉他的人,帶來很多不便。比如,他自己外出開會籤到點名,或得個什麼獎的,都有念錯或名字寫不對的時候,生出好多尷尬。不過倒是有一個好處,至今也沒有發現與李炅旻三個字相重複的名字,這在我們這個名字極易重複的國度裡,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這也正是李炅旻給自己取這個名字的匠心所在。

至於後來又給自己取「君鳴」這個筆名,首先是以名字的諧音而得,其次是希望能發出「君子之鳴」,而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我們本不該以李炅旻的名字直呼,因為他曾經是我們的領導,也是兄長,我們一起工作十多年,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都與領導的幫助和影響是分不開的。這樣稱呼顯得不夠尊敬。可想來想去,也沒有更合適的稱呼,好在領導不會介意,所以,索性就這樣稱呼了。

那年,我從部隊轉業回來。在等待分配的時候,有好友給我建議,自己在部隊從事新聞報導和宣傳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不妨去廣播電視局碰碰運氣,專業也對口。於是,我就拿著自己的簡歷和在部隊報刊雜誌發表的全部作品,來到了局長辦公室,李炅旻了解了我在部隊突出的表現之後,覺得是個人才,當場表態,願意接收。這對於我這個既沒有熟人,也沒有門路的農村娃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之後,他又給相關領導打了招呼,我被分配到了電視臺工作。就這樣,我們成了上下級關係,也成了同事。後來,局裡成立了辦公室,我又擔任了辦公室主任。再後來,在李炅旻的極力爭取和運作下,成立了廣播電視稽查大隊,我又擔任了大隊長,這樣一幹就是十多年,直到現在依然從事著文化宣傳工作。

李炅旻愛惜人才是出了名的,只要是人才,有利於工作,他都願意挖掘和培養。在他任職的幾年時間裡,像我這樣無門路無背景的人員,調入和培養了不少。其實,和李炅旻一起工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對下屬的工作要求很嚴。在我擔任辦公室主任的幾年時間裡,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有照顧家的時候。儘管這樣,大家也無怨無悔,仍願意跟著他幹,因為從他身上,能夠學到其它地方學不到的很多東西,這些都是用金錢和權勢無法來衡量的。

李炅旻是一個能力和事業心都很強的人。他不管做什麼事情,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的更好。

他是由縣委辦副主任的崗位上,提拔擔任廣播電視局局長的。在這個崗位上,他完成了幾件對靖邊人來說,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首先是抓住了時機,及早成立了靖邊縣有線電視臺,建立了有線電視傳輸網絡,完成了有線電視臺自辦節目的開通與轉播,結束了縣廣播電視職能部門只有廣播而沒有自己電視節目的歷史;二是憑著自己出色的能力和超前的做法,用相當於大樓建設預算資金七分之一的投資,建起了當時具有地標意義的十三層廣電大樓,徹底改善了廣播電視信號傳輸質量不高和全體職工的辦公條件。辦公條件的改善,使廣播電視事業建設一下子躍入全省前三名,多次受到表彰獎勵。與此同時,在煙墩山架設起了近百米的廣播電視信號轉播發射鐵塔,成立了煙墩山廣播電視微波站,使全縣廣播信號覆蓋率大幅度提高,有線電視信號的發射和傳輸質量也有了徹底的改善。煙墩山微波站的建成,引起了省市廣電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著名書法家騫國政為此專門題寫了站名。後來的一段時期,李炅旻幾乎跑遍了縣域所有文化文物古蹟遺址和旅遊景點,拍攝了大量珍貴照片,包括在國內甚至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一定影響的龍洲丹霞地貌,就是李炅旻最早在拍攝照片時發現的,並在《留住時代--圖文靖邊》一書中,以圖片的形式作了記載和宣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之後,他又多次來到這裡,用鏡頭對丹霞地貌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攝,為龍洲丹霞地貌的宣傳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李炅旻,一個敢於在工作生活中突破和創新的人。

如果說工作和廣播電視事業建設是李炅旻主業的話,那麼文學創作就是他的副業了。讓人想不到的是,他把所有的副業都做的異乎尋常的出色,讓人十分讚嘆和仰慕。他先是寫詩,一不留神,竟然成了「從沙漠裡走出來的」詩人,出版了《苦豆花》《地椒葉》兩本詩集。作家、書法家騫國政在給李炅旻詩集《地椒葉》作序時,稱其是「一位了不起的為生活釀造美的人」。出版了兩本詩集後,李炅旻又開始散文隨筆的寫作,寫著寫著,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出版了《白雲蒼狗》《寒暖塞上》《留住時代 --圖文靖邊》(上下兩冊)等散文集和最近完成的傳記文學《夢魂》。著名作家韶華稱李炅旻是「一位有著深厚生活功底的人」。作家方英文讚揚李炅旻是生活在小地方的一個人物,詩文書畫樣樣能來,做事認真待人真摯,惜言自靜,玉樹臨風。由於突出的文學成就,李炅旻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成了該縣為數不多的會員。他還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榆林市黃土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詩詞學會理事。靖邊縣黃土文化研究會會長。

李炅旻還是一個繪畫天賦很高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當年自認為在藝術上假如有所成就的話,那一定是美術方面的突出表現,因為自己對美術的感覺特別好,幾乎看上一眼別人的畫,畫畫水平就能上一個臺階。這一方面,從他乾電影放映工作製作的大量幻燈片就能看得出來。就是後來在衛生部門的崗位上,他也是從事著與文字和繪畫有關的工作,繪製了不少大型水粉廣告宣傳畫,積累了豐富的繪畫經驗和深厚的美學功底。他的書法水平和攝影創作,能夠達到今天這樣的成就,與他年輕時的繪畫天賦和對美學的感覺理解密不可分。這些,都能在他的書法作品和出版的攝影專集《沙芡凝香》中,可窺見一斑。同時,他還影響帶動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他的書法作品筆力遒勁,雄健舒暢,功底深厚,被許多國企名家懸掛收藏,有的還作為相互饋贈的貴重禮品。李炅旻也因此被陝西省攝影家協會和書法家協會吸收為會員,獲得陝西省「一五二人才工程」成員殊榮,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

自古文人多豪飲,李炅旻也一樣。每逢應酬或有朋自遠方來,酒席上,他都會把氣氛調節的既活躍熱烈又有文化氛圍,給人以輕鬆舒適之感。同時,也表現出陝北文化人特有的待客之道。

有的時候,我在想,是酒成就了李炅旻的文學創作,還是文學創作促使他喜歡酒的文化。或者說,他就是一個文化與酒的組合體,有著文化人的風骨和酒的醇香熱烈。但不管如何,李炅旻就是這樣一個性情豪爽且不隨波逐流的文化人。也正是有了這些成就和特性,確立了他在陝北黃土高原文化界崇高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

退休後離開工作崗位的李炅旻,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過上「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生活,就連我們這些曾經的下屬和朋友也很少聯繫。據了解,他仍然幹著與文化相關的事業,關心關注著靖邊的發展變化,尤其是文化事業的發展變化,仍然通過各種渠道,為靖邊文化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盡著自己的桑梓之心。

蘇亞忠,陝西靖邊人,當過教師,當過兵,現為新聞工作者。喜歡看書寫作攝影。先後在《解放軍報》《甘肅日報》《陝西農村報》《榆林日報》《陝北》《無定河》《中華散文網》《中國詩歌網》《西部散文選刊》等報刊網絡發表大量新聞稿件和文學作品。榆林市三邊攝影家協會理事,榆林市詩詞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 

相關焦點

  •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鹿柴》,也有著「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竹裡館》! 今日小覓分享: 竹裡館 —唐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王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裡館》王維的修養實在太好了,不僅做得一手好詩,畫得一手好畫,還深通音律,其佛學修養也非常人所能比。所以,在他的詩作中,總能看見其自然流露的嫻雅和莊重,淡定和克制,雍容和清華,飄然出塵,沒有一絲做作的成分。其用字用詞也如此,很難在他的詩作中看見生僻的詞語,既不見穿鑿之氣,更不筋骨畢現。
  • 明月來相照
    王維《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③歸字乃全篇眼目,詩人依次寫牛羊之歸、牧童之歸、田夫之歸,來反襯自身渴望歸隱田園的心情。王維《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西部散文選刊》2019年第1-12期目錄
    別具一格周村美/109 張新民想起爺爺/111 賈文慧小鎮時光/63 徐 群山水鄉村皆如畫/66 一葉禪(回族)夜宿滇桂界/67 吳傑貴永恆的愛/68 餘 瀛有一種守望是踮起腳尖/69 杜向東竹煙棍/70 程文義 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作品大展
  • 【三秦文學】蘇亞忠:【沿黃行散記】
    我知道,這掌聲不是給我的,是給革命老區南泥灣的,是給為中國革命解放事業做出過特殊貢獻的陝北人民的。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延安南泥灣這塊紅色熱土的關注和厚愛。南泥灣,位於延安市城東南45公裡處,是革命聖地延安的南大門。南泥灣受丘峁阻隔,河水由北向南擴張,形成一道衝積層很厚的弓形灣,故名南泥灣。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是中國軍墾、農墾事業的發祥地。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明月照我心》網絡劇插曲 王呈章指中沙完整歌詞介紹
    《明月照我心》網絡劇插曲 王呈章指中沙完整歌詞介紹  指中沙 (《明月照我心》網絡劇插曲)  指中沙 - 王呈章  詞:王呈章  曲:吳夢奇  編曲:歐陽箐宇@TalentUnion  製作人:王呈章/宋天亭  混音工程師:王廣武  母帶工程師:王廣武
  •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杜甫《月夜憶舍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 案邊散墨|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京口和瓜洲的確在一水之間,而從瓜洲到鐘山,路程也不遠,這是從瓜洲的角度上說的。但要知道,王安石當時是在赴任的路上,因而這樣的回望就別具深情。畢竟被罷過相,雖然再次赴任京城,但政治前途如何還未可知,這樣的回望就成了憂愁之中的回望。無論何時,那個叫家的地方,都是心靈的依靠,那個江南之地是可信賴之地。
  • 中國西南當代作家‖西部作家詩人梁北雁的散文詩—西部,魔幻山水的翅膀(組章)
    「中國先鋒作家詩人專刊聯盟」秘書長、執行總編輯等。曾獲得政府評選的「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多次。獲得過全國詩歌大獎賽、散文大獎賽一、二、三等獎30餘次。在《新疆日報》、《中國西部文學》、《綠風》、《詩刊》、《九頭鳥》、《伊犁河》、《伊犁晚報》、《文化活動報》、《塔城日報》、《奎屯日報》、《星星詩刊》、《奎屯文學》、《新疆都市報》、《蘭州日報》、《蘭州晨報》、《散文詩世界》、《散文詩刊》、《樓蘭》文學雜誌、《準噶爾文藝》、《中國魂》文學雜誌、《西部作家》雜誌、《青年作家》、《中華風》雜誌、《大別山詩刊》、《青少年快報》、《女友》雜誌、《都市消費晨報》
  • 【朗誦】一輪明月照,人間共團圓
    一輪明月照,人間共團圓作者:王軍賢  朗誦:梅影蝶衣來源:文心真意(wjx-85502)編輯:清苑竹語(ID:zhuy6666)數千年來,這明淨如水的月光,依然那麼清潤通透、雨露均沾,照耀過古人,又照耀著來者。仲秋時節更深露重,一滴滴澄澈的露水,滋潤著蒼翠的花草樹木,也撫慰著濃濃的思鄉之情。一輪皓月當空,照亮了塵世的萬家燈火,也照亮了遊子歸鄉的路途。秋天是最適合思念的季節。因為秋風的清寒,因為秋雨的寂寥,因為秋葉的傷感,更因為,秋月的深情與期盼。
  • 明月幾時有(原創散文)
    在東坡先生的所有詩詞中,除了那首氣勢磅礴、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外,筆者最喜歡的莫過於《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豪放又兼有婉約和傷感的詞作了。詩云: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文齋堂》第一屆徵文大賽作品096號:村夫·散文‖往事不堪回首明月中
    往事不堪回首明月中文/村夫老百姓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窮,就怕結紮,怕絕後。現為中國詩詞學會會員,四川省詩詞協會理事,作協會員。《文齋堂》第一屆徵文大賽啟事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孕育著一年的希望。讓我們在這無限美好的春光裡,相約一年的豐收與喜悅。應廣大文友的約請,《文齋堂》決定舉辦第一屆徵文大賽,讓全球廣大文友們歡聚一堂,抒發春天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