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動物敢死隊」:小狗進入太空被嚇死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本周初,伊朗第二隻太空猴「吉利」搭乘太空飛行器飛入太空成功返回地面。這是伊朗近年來第三次將猴子送入太空,如果說今年早些時候的第二次發射成果備受「假猴」傳言困擾,那太空猴「吉利」無疑為伊朗的「火箭送活猴上太空」事業畫上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句號。從 太空回來以後,被捆綁在座椅上的吉利向外張望,接受伊朗人的掌聲、歡呼以及「國民英雄」的美譽。殊不知,這隻猴子只是近百年來千千萬萬位「動物航空員」中有幸活下來的一位。本期視點,讓我們回顧那些為了人類的太空事業而壯烈死去的「動物航空員」。 文字:鄭佳文

  一千個「動物航空員」,一千種壯烈死法

  第一階段:出師未捷身先死

  前蘇聯科學家愛把狗送上太空,美國科學家則更熱衷於讓猴子成為「太空先鋒」。不幸的是,大多數美國「太空猴」都在早期的太空實驗中魂斷九霄。

  1948年6月11日,帶著美國人民的希望,獼猴「艾伯特一世」隨「V-2遠程火箭」發射升空,但不幸的是,這隻獼猴在飛行途中死於窒息。「艾伯特一世」連看到機會的機會都沒有,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第一猴。

  1949年9月16日,獼猴「艾伯特三世」搭乘的火箭在升空到一萬米時發生爆炸,導致「艾伯特三世」屍骨無存,此後,美國科學家又先後將「艾伯特四世」、「艾伯特五世」兩隻猴子相繼送上太空,它們都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先後遇難。美國宇航局甚至沒有詳細記錄這兩隻猴子的死因。

  直到1959年5月28日,獼猴艾布爾和松鼠猴貝克爾搭乘「朱比特」號火箭飛到了距地球480公裡的太空中,並安全返回地球,美國才有了第一個能活著返回地球的太空猴。

  第二階段:進入太空被嚇死

  1957年11月3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二顆人造衛星,衛星上搭乘了即將飛上太空的第一個地球生命——小狗萊卡。

  萊卡在全世界的關注下進入專門為它設計的、火箭頭部的加壓密封艙內,開始了太空徵程。但不久之後,前蘇聯官方之後公布了萊卡命運的「官方」版本:萊卡完成了長達一周的飛行任務,到達離地球1600公裡的高處後死去。

  但在2002年,當時的生物醫學家馬拉山科夫揭示了關於萊卡命運的「真相」:其實,萊卡當年剛飛上天沒幾個小時就死於驚嚇和中暑衰竭。

  原來,科學家們在萊卡身體表面和皮下安裝了感應器,用來監測它的呼吸和心跳,進入太空後,監測數據會自動傳回地面。萊卡身上的傳感器傳回的數據顯示,萊卡上天不久,心率達到平日的三倍;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萊卡承受著巨大的痛楚。

  萊卡短暫的太空旅程證明,哺乳動物能夠承受火箭發射後一定的嚴酷環境,為載人飛行鋪平了道路。

  美國宇航局曾將一隻叫「波尼」的猴子送上太空,以模擬人在太空中的生理反應。順利在太空中飛行8天後,波尼突然感到不適。雖然它很快被運回了地球,但一天後還是不治而亡。科學家發現,波尼的身體上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孤獨」。自波尼事件後,科學家才開始讓猴子成雙成對地上天。

  第三階段:

  返回地球難得好死

  如果前蘇聯小狗萊卡未被嚇死,那麼等待它的命運其實也很殘酷。在科學家們收集完感應器傳回的數據後,它將吃完最後一頓含有劇毒的晚餐,然後安靜地死去。

  被執行安樂死

  聽起來殘酷的安樂死,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一項「動物福利」。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人類的太空技術才剛剛起步,科學家們尚無法預測假如動物上了太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科學家也完全沒有把握動物們在安全地到達太空後,能夠安全地把它們帶回地球。以安樂死的方法結束生命,對許多動物來說是身體痛苦的終結。

  即使到太空科技發達的21世紀,許多成功回歸地球的動物也要接受安樂死的命運。因為除了失重,動物們在太空中還要經受大劑量的太陽和宇宙輻射的考驗。今年5月,俄羅斯一個裝載老鼠、蠑螈等生物上太空進行測試的太空艙周日返回地球,在長達1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大部分被送上太空的動物均因強輻射「壯烈犧牲」。幸運生還的動物也要接受安樂死,然後被解剖、研究及分析。

  歸途中被「撞」死

  1949年6月14日,美國獼猴「艾伯特二世」終於被送到了距地面134公裡高的地方,成功獲得「太空第一猴」的桂冠。返回地球時,火箭的降落傘出了故障,在火箭和地面猛烈的撞擊中「艾伯特二世」灰飛煙滅。

  著陸後被熱死

  1951年9月20日,艾伯特家族的另一個後代「艾伯特六世」和11隻老鼠一道搭乘空蜂火箭開始了航天旅行。「艾伯特六世」和兩隻老鼠搭乘的火箭成功著陸,美國人民歡欣雀躍,但科學家隨後發現「艾伯特六世」和2隻老鼠在著陸 2小時後死了。美國宇航局在調查後公布了「艾伯特六世」的死亡原因:因密封艙溫度過高而被熱死。

  第四階段:

  名利本是身後事,最苦莫過含冤死

  計劃在2020年實現載人航天的伊朗今年是航天界的「話題國家」,一切只因為他們的航天猴含冤而「死」了。

  今年2月份,伊朗第二次發射火箭,聲稱已將太空猴送入太空並安全帶回地面。根據伊朗國家電視臺播放的畫面,發射前一隻身穿太空服猴子被綁在坐椅上,圖像顯示這隻猴子的右眼上方有一個明顯的紅色胎記,還有一圈圍繞頭部的淺色毛髮。但這些明顯標記在報導太空艙成功回收、猴子成功返回地球的消息中的猴子身上卻沒有:這隻被伊朗視為「國民英雄」的猴子的右眼上方沒有胎記,而圍繞頭部的淺色毛髮也不見了。

  外媒分析,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其一是伊朗根本沒有發射火箭;其二是伊朗成功發射並回收了太空艙,但發現原來的猴子已死亡,伊朗羞於承認任務失敗便用另一隻活猴代替。

  如第二種猜測成立,那麼這隻為航天事業犧牲的猴子比起史上其他犧牲者都不幸,不說青史不留名,連存在過的痕跡都被抹去了。

  減少動物太空人

  犧牲的三個準則

  從失敗的經驗中,俄羅斯、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們在動物選擇、訓練上都總結出了自己的準則,以期減少動物太空人的無謂犧牲。

  「小雜種」母狗最合適

  俄羅斯在挑選太空狗時,選擇的幾乎都是「小雜種」狗。第一個原因是太空艙比較狹窄,火箭載重量也小,太空狗的體重不能超過6公斤,身高不能超過35釐米,「小雜種」狗更適合。第二個原因是「小雜種」狗對環境適應力強,更易在太空中生存下來。

  相對於公狗,母狗也更合適。公狗耐不住性饑渴,難於管理,優秀的母狗就有機會加入俄羅斯的太空狗隊。在這種情況下,母狗萊卡才有機會成為「太空第一生物」。

  心理健康比體格更重要

  要承受太空中異樣的外在環境、難以想像的孤獨,太空動物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小狗萊卡正因為心理素質不過關,最後才被嚇死的。

  1961年1月31日,美國黑猩猩哈姆在接受250多個小時訓練後進入太空,它的任務就是看到儀錶盤上閃藍光時扳動拉杆。在太空艙進入太空後不久,心理素質過硬的哈姆鎮定自若,順利地扳動了拉杆,讓太空艙成功地降落在海洋裡。

  按太空人標準訓練動物

  如今,科學家在訓練「動物太空人」時,完全是按照選人類太空人的標準來的。中國1966年上天的小狗「小豹」和「珊珊」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上天前,「小豹」和「珊珊」要走「獨木橋」,鍛鍊平衡能力;被捆綁在木板上不斷翻轉,增強抗眩暈的本領;捆在震動器上,預先溫習火箭發射時的強烈震動;裝進小鐵箱,用離心機高速旋轉……

  記者手記

  它們讓浩瀚的宇宙不再寂寞

  動物太空人的犧牲史實際上也是人類的技術成長史。正是通過這些血淋淋的犧牲,人類才能夠以最小的代價進入太空、登上月球、繼而向火星和外太空發起挑戰。它們是人類的英雄。

  如今,技術發展讓動物們獻身於人類航天事業的機率大大降低,但航空業的發展依舊離不開動物。猴子、猩猩、狗、青蛙、魚、老鼠……將幫助我們解決有關人類探索更遠太陽系可能遇到的一些難題:宇宙輻射對生物的影響、哺乳動物在失重狀態下的生育模式、火星的重力環境與地球的相似性……

  我們不應該忽略這些還在為人類太空事業做貢獻的特殊太空人,因為正是它們揭示了生命的美麗、讓浩瀚的宇宙不再寂寞。

相關焦點

  • 《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遊》:兩位大師的不同手法和同樣情懷
    《飛向太空》英國權威媒體《完全電影》(Total Film)評選的最偉大的10部科幻片中,《2001太空漫遊》排名第2,《飛向太空》排名第7。兩部電影是科幻電影的兩座豐碑,但也以內容深奧和晦澀而聞名。在我看來,《2001太空漫遊》同樣有2層主題:一是尼採的超人學說。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配樂——理察.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根據尼採同名作品為題材創作的。這個樂章在電影中出現了三次,分別是:電影的開始、人猿發現第一件武器的開始、大衛化身為星孩。庫布裡克借用尼採「動物—人—超人」理論來敘述人類進化的歷史,並指出了人類的未來在太空。
  • 64年前,蘇聯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它至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我們曾迫切的期盼能夠將人類的足跡留在太空,為此,在人類世界誕生了一個偉大而充滿挑戰性的職業,太空人。小狗萊卡於是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著東方1號宇宙飛船,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但加加林卻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
  • 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命是什麼?加加林?
    1957年11月3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二顆人造衛星,衛星上搭乘了進入太空的第一個地球生命——小狗萊卡。此時可能會有很多的朋友會感到非常疑惑,發射衛星為什麼還要搭條狗上去呢?當時為了這次的實驗,前蘇聯總共訓練了三隻太空犬,它們分別是阿爾比那、穆什卡和萊卡。而這三隻狗中,為什麼單單選中了萊卡呢?
  •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其實不是人,而是一隻狗,目前仍漂在太空
    所談論內容更多的,還是人類進入到宇宙中的事情。但是實際上,第一個來到宇宙中的生命體卻並不是人類。而是一直來自蘇聯的小狗,它的名字叫做萊卡。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其實不是人,而是一隻狗,目前仍漂在太空。
  • 是誰首次搭乘飛船進入太空?科學家提到一位「乘客」,很少人認識
    誰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前蘇聯的航天員,被稱為「蘇聯英雄」的尤裡加加林。作為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加加林在1961年代替全人類成功開啟了太空夢,在環繞地球1周之後,他成功返回地球,稱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 首個進入外太空的不是加加林,而是流浪狗,至今已在太空漂浮63年
    眾所周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的太空人。但人們不知道的是,加加林並不是人類第一個送入太空的地球生物,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是一個名叫「萊卡」的流浪狗。  面對這種情況,一些人將目標轉向動物。於是人們決定讓動物代替人類乘坐飛船進入宇宙空間。
  • 尋找太空汪!小火箭講述52隻太空狗的傳奇
    本文,小火箭就要和大家一起去回顧過往,去看看咱們人類最為忠誠和勇敢的好朋友是怎樣在太空中創造屬於它們同時也是屬於我們人類的傳奇的。提起太空狗,很多人可能一下子就能夠想到小狗萊卡。實際上,成功進入太空的狗狗不僅僅有萊卡一隻,而萊卡實際上也不是第一隻進入太空的狗狗。
  • 63年前,一隻3歲小狗被蘇聯送入太空,如今仍在宇宙流浪
    因此,近幾十年來,航空航天技術得到大力發展,太空飛行器逐漸升空進入地球軌道為人類服務,人類也開始涉足太空領域,開始展開新一輪的探索。火星、月球等其他行星的秘密也被人們逐漸挖掘出來。隨著太空飛行器的升空,太空垃圾也逐漸成為人類一大難題,而在這眾多的太空飛行器中,還有一個63年前承載的一隻小狗,由前蘇聯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依然漂泊在地球軌道中。
  • 它代替人類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但卻再也沒能回到地球
    蘇聯航天局招募了10條狗,開始了進入太空之前的魔鬼訓練。火箭發射的超重現象會讓一般生物難以堅持,這些狗狗就坐在特製的離心機上進行訓練,但這是個十分痛苦的過程,需要長時間適應才能克服這種天旋地轉的難受。萊伊卡接著它們還要進入地面模擬的全封閉太空艙。裡面有為了防止食物在太空亂飛製作的像果凍一樣的食物,還有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以及生產氧氣的裝置。
  • 世界上第一條太空狗
    在斯普特尼克2號發射後不久,傳感器顯示萊卡的心跳速度是正常情況下的三倍,萊卡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最終慢慢死去。作為一隻流浪狗,也許溫暖的牆角就是家,有垃圾能啃就很幸福了,要是莫斯科的陽光足夠的燦爛,那就是她難得的幸福時光。一隻狗或許只需要一個對它友善的主人和一塊能啃的骨頭,為什麼要做英雄?她承載著人類的夢想,飛向遙遠的太空,也許它很恐懼,也許它會以為天外的世界會有真正的平靜,英雄與否,只是人類強加給它夢想。
  • 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不是人類,而是一隻狗,現在仍在太空
    由於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急劇提高我國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方面的實力迫在眉睫,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方面,於是,我國在這方面投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我們國家在這幾年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各種各樣的人造衛星升入太空,造福人類。同時,許多位太空人也揚名萬裡。
  • 世界上最可憐的狗,至今還在太空流浪,成為一隻太空狗
    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美國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成功登陸月球,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類,人類的這些壯舉,實現了多年以來的航天夢,也讓人類對宇宙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些太空人的身上有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精神,他們是我們的英雄,但是在他們進入太空以前,已經有地球生物進入太空了,首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並不是太空人。小狗萊卡是第一個上太空的地球生物,1957年萊卡乘坐蘇聯的人造衛星登上了太空。
  • 1957年代替人類進入太空的狗狗,時隔63年,至今還在太空飄蕩!
    早期人類還沒有進入太空中,嘗試了各種各樣技術,由於人類還沒有初次進入太空中,利用其他生物代替人類,畢竟第1次進入外太空,危險指數特別大,比如在歷史上,狗狗代替了人類進入外太空,大猩猩代替的人類進入外太空等等。
  • 在太空遇見亡妻?比肩《2001太空漫遊》的蘇聯科幻片
    在太空遇見亡妻;以海洋形式存在的疑似外星生命體;美好幻象與殘酷現實兩者之間的選擇。有著看點足夠獵奇的劇情,1972年的蘇聯科幻電影《飛向太空》卻無比沉悶。因為導演的名字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江湖人稱「老塔」。他的電影風格和王家衛有些類似,也是文縐縐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63年前,小狗「萊卡」被送上太空後去世,至今還在太空中飄蕩
    但在對太空的探索上,我們卻不能選擇這類小型動物。首先,他們智商偏低,在太空艙中並不能提供和人類吻合的情緒。其次,他們很少能通過訓練,達到能上太空艙的標準。人們在篩選過很多動物品種之後,把目標投向了犬類。
  • 第一隻進入太空的貓咪太空人
    第一隻進入太空,並成功返回地球的是法國的菲利切特(Félicette),它是一隻燕尾雌貓。 菲利切特(Félicette) 20世紀60年代,美蘇太空爭霸進入高潮。而不甘落寞的法國也開始了太空爭霸的賽事中。
  • 當年被蘇聯送進太空冒險,卻沒接回來的3歲小狗,今還在太空流浪
    但是在他之前,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其實是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他是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真面目的人。而在他之前,為了測試航天飛船載人技術,用動物做了無數次試驗。最早的動物試驗是1948年,美國用火箭把果蠅送到太空,火箭從170米高空開始下墜,隨後容器被彈射出來,果蠅乘著降落傘安全著陸。
  • 《速度與激情9》影片劇情曝光:衝去地球 飛向太空
    今年7月份,《速度與激情9》主演之一盧達·克裡斯曾暗示它們距離「前往太空」不遠了。當主持人希望盧達·克裡斯說詳細一些時,他玩起了太極:「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雖然盧達·克裡斯說的模稜兩可,但是據外媒報導,最近,《速度與激情9》的女主角米歇爾·羅德裡格斯被問到片中是否有前往太空的劇情時,這位女星的回答卻給出了答案。
  • 50多年前,一名黑猩猩被送上太空,如今它過得怎麼樣?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在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從地球出發,成功圍繞地球飛行後再次返回地面,當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加加林的成功,有一條叫做萊卡的小狗永遠無法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