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順產的女性來說,因為生孩子導致尿失禁,是一道難過的坎兒。一些產婦在坐月子時,每次咳嗽、笑、轉身等時,都會控制不住的有尿液漏出來。
這種產後尿失禁並不稀奇。就連一些女明星也身在其中,像演員鍾欣凌在一次節目裡就透露,過馬路時忍不住打了一個大噴嚏,自感尿液快要流出,只能急剎車停步夾腳,尷尬不已呢。
我們在產房還曾經遇到一位順產生下雙胞胎的產婦,因為盆底受損,產後尿失禁,跑到醫院來,質問我們,說是在生孩子時,因為我們操作不當,導致盆底受損,出現了尿失禁。
其實,這真是冤枉我們了,產後尿失禁是一種產後的常見的併發症,不是由於醫療錯誤造成的。
表面上看,很多產婦順產後,什麼損傷都沒有,但是,在生孩子的過程中,胎兒在經過產道時,產婦的盆底韌帶和肌肉已經產生了過度伸張,特別是雙胞胎順產,或多或少的損傷了盆底軟組織。在分娩過程中會對產婦的身體造成一些傷害,產婦的盆骨和一些臀部肌肉會遭到損傷,容易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如果在產後,沒有休息好,盆底組織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就會一直鬆弛,導致尿道膨出,膀胱頸下降,尿道上段失去了緊張度而變為漏鬥形,尿道相對變短而寬,影響了尿道外括約肌的功能,出現了尿失禁症狀。 這種尿失禁,罪魁禍首就是盆底肌。當盆底肌失去彈性,支持力度逐漸降低,就會導致尷尬的情況發生。
絕大部分女性對婦科疾病如陰道炎、盆腔炎、宮頸癌、子宮肌瘤等了解較多,而對尿失禁、陰道壁膨出等了解較少,甚至很多人認為尿失禁是一種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正常現象,全球範圍僅有8% 的尿失禁女性會去看醫生,普遍存在就診延遲現象,這就導致一部分人耽誤了病情,出現較嚴重症狀後只能通過手術治療,併發症多,風險大,且術後可能復發,生活質量沒有得到提高。
所以,產婦坐完月子,在產後42天的時候,要到醫院做一個產後42天複查,在複查的項目中,有一項就是產後盆底肌檢查,檢查產婦的盆底肌是否出現問題。
42天盆底肌檢查怎麼做呢?這種檢查通常都有專門的儀器進行檢測,主要是通過一種內置的儀器,進行肌電評估,儀器通過對陰道的一些肌肉放電後,以此來評估盆底肌的具體情況,這種檢測是無痛的。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醫生通過手作評估,即醫生將手伸入陰道裡,通過一些專業的動作對盆底肌的狀態是一級、二級還是三級等加以判斷。
還有些剖宮產後產婦諮詢,做剖宮產手術後,還需要做盆底評估嗎?對於剖宮產產婦來說,孕期增大的子宮對盆底肌的基礎壓迫性損傷是一樣的,只不過與經陰道順產的產婦相比,剖宮產減少了胎兒分娩過程中對盆底肌的損傷。此外,在女性懷孕的這10個月時間裡,隨著胎兒的逐漸增長,子宮、胎兒包括羊水的重力壓迫盆底,會對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損傷,所以無論是自然的經陰道分娩還是剖宮產都避免不了對盆底的損傷。
即使是剖宮產,產後最好也要進行盆底肌功能的檢測,如果沒有問題,當然皆大歡喜,如果有損傷,及早修復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