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12月16日,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向我們展現了未來五年溫州美好生活新藍圖。前天,在溫州南懷瑾書院,溫州南懷瑾人文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溫州南懷瑾書院執行院長吳東等文旅界人士說,市委全會報告激動人心,其中,奮力開創文化溫州引領新局面等闡述尤其偳人奮進。作為文化界人士,他們將深入貫徹市委全會精神,助力推進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深入挖掘永嘉學派文化內涵,打響南戲故裡文化品牌,高水平打造甌江山水詩路文化。
建成南懷瑾書院二期
市委全會報告提出,鞏固擴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持續提升城市書房、文化禮堂等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加快溫州美術館、中國寓言文學館、溫州檔案中心等一批文化設施建設,建成南懷瑾書院二期工程。吳東說,這張新藍圖對溫州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能夠起到引領作用,位於市區三垟溼地的南懷瑾書院二期工程能成為藍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深受鼓舞,幹勁更大。
南懷瑾書院一期,已於2018年11月7日揭牌對外開放,二期目前已建設完成70%,其中,居庸齋一樓的「國學城市書房」在12月18日正式開放,其餘場所將在2021年上半年建成並對外開放。
記者一踏進居庸齋,就看到寬敞明亮的書房,擺放整齊的書架,明亮的燈光營造了濃鬱的學習氛圍。書院二期工程中對居庸齋、三和樓、濯龍居進行了修繕,使其能夠進一步為文化和教育服務:居庸齋一樓與溫州市圖書館「城市書房」合作,打造國學城市書房;二樓藏書閣用於收藏儒釋道的經典著作、地方文獻等供市民翻閱學習。三和樓面向各個年齡層次組織不同內容的文化活動、系統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教育。而濯龍居是面向市民的休閒開放式場所,在這裡市民可以借讀書、靜坐、瑜伽來修身養性。
吳東說,南懷瑾書院的定位是文化陣地和教育陣地。南懷瑾書院二期建成後,實現了典藏、閱覽、研究、培訓、講習等功能,引領溫州市民品讀歷久彌新的國學文化,在這裡他們學習、體驗、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樹立溫州文化自信
在溫州文化領域,永嘉學派獨樹一幟,是一條匯集到儒家學術思想大海裡的文化河流。南懷瑾的學術思想跟永嘉學派的學術思想文脈相同,很多地方都體現了永嘉學派的事功之學。在吳東看來,溫州文化的第一個高峰應該是唐朝永嘉大師,由此文脈源遠長流,程朱理學、永嘉學派和明代王陽明心學從學術角度上應當是三足鼎立。永嘉學派對溫州經濟模式、地域文化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溫州具有辨識度的文化標識,其中的文化內涵值得去深入挖掘。
此前,有一研究項目將永嘉學派歸到了浙東學派,弱化了永嘉學派的影響力和在中國哲學文化史上的地位。吳東等人認為,目前溫州對於永嘉學派的研究挖掘還遠遠不夠。溫州仍需做大量的工作,不斷地研究挖掘,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永嘉學派的學術地位和歷史地位。
在溫州,值得自豪的具有辨識度的文化標識還有:中國「戲曲故裡」。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以歌舞演故事」為特徵的成熟戲曲形式——南戲,800年前發祥於溫州。元朝瑞安人高則誠創作的《琵琶記》被譽為中國戲曲史上的一顆明珠,對後世戲曲有著深遠的影響,高則誠因此被後人尊稱為「南戲鼻祖」。吳東說,溫州作為中國戲劇發祥地之一,應該堅持文化自信,要打響「南戲故裡」、「戲曲故裡」的文化品牌。
再塑甌江詩路文化靈魂
甌江發源麗水,流經溫州,從山中來,到大海去,綿延八百裡,奔流不息。 甌江兩岸文化底蘊深厚,無數文人墨客徜徉於甌江山水之間,留下流傳千古的佳作。《牡丹亭》《琵琶記》這兩部中國經典戲曲都與甌江結緣。「南戲鼻祖」高則誠的故鄉在溫州瑞安,《琵琶記》在此誕生。而湯顯祖曾在麗水遂昌為官任職縣令,同時創作出「臨川四夢」中的《牡丹亭》。吳東認為,文化之間具有關聯性,甌江山水詩路建設不應只局限在溫州,也可以和麗水聯動,用甌江水串聯起這一條經典戲劇之路。
從文旅角度來看,吳東覺得目前甌江山水詩路建設要更加系統化,不僅僅要投入硬體,關鍵要做好文化挖掘,讓文化為文旅所用。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如何再塑甌江山水詩路的文化靈魂呢?這就需要用歷史的觀點來看,才能夠尋找出其中的文脈,才能理清詩路裡到底有幾條路,如歷史之路、哲學之路、戲劇之路、文學之路、文物之路、民俗之路、非遺之路等,只有許許多多的涓涓細流匯聚到一起才能變成奔騰不息的文化甌江。
文旅界一些人士認為,當下溫州文旅業存在不容忽視的逆差。雖然溫州有很好的旅遊資源,但溫州人更多選擇到其他城市旅遊,出去比較多,進來還不夠多,溫州還要全力打造國際化休閒度假旅遊城市。
吳東說,深入貫徹市委全會精神和「十四五」規劃建議,進一步塑造更有辨識度的文化標識,營造更有引領性的文明風尚,打造更有競爭力的文旅產業,加快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溫州才有更美好的詩和遠方。
來源:溫州晚報
見習記者:梁盈盈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