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緣人,如來說這句話是妄語,你明白怎樣通達無我之法嗎

2020-12-16 慧悟佛心

學術界一般認為《金剛經》是公元一世紀的作品,402年中國佛教的著名翻譯家鳩摩羅什,首次將其譯成漢文,廣為流傳,佛門各宗派競相習誦,禪宗直接把此經視為心印和宗經之一。寺廟日常課誦,僧人講經傳法都以此經為本。

六祖慧能大師說:「夫金剛經者,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道出了學佛要以無相為宗旨,無住體空為目標,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般若妙義,成就無上菩提。只因為世人被煩惱執著蒙蔽了自性,所以,佛陀傳授了見性之法,讓世人了解自己的真如本體,回歸自性。

《金剛經》雖然是大乘般若智慧,深奧無比 ,有上根的人,很快就能體悟其無上的般若智慧。如果,沒有慧根的人,讀誦再多也不會體悟佛意的。佛陀所說的善法,就是為了消除世人不善的心,讓世人超俗悟聖,永遠破除迷失的心。

經中所講的都是,眾生自性本有的,讀誦就會解悟。如果,讀誦文字悟到了本心,就知道此經的本意不在文字。明了了自性,就知道一切諸佛的大法,都是根據此經的般若妙義,體悟諸法實相成就的。

一些念佛修行的人,不是發自內心,依止自性的內心經,而是向身外去求佛,向身外去求經,這是不正確的。依止自性內心經,就會瞭然自見清淨佛心。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有的眾生執著了四相,執著四相就是眾生,不執著四相就是佛。迷,佛也是眾生,悟,眾生也是佛。有錢財、學問、地位,輕慢一切就是執著我相;意高自負、不行普敬、輕信破戒,就是執著人相;好事歸自己,惡事施於他人,就是執著眾生相;考慮取捨分別、諸執不忘,就是執著壽者相。

盡虛空界上至諸佛,下至昆蟲,盡含種智,無有差異,都是平等的,這是有相說,要離四相修一切善法,才能證得菩提。修一切善法,又不執著一切善法,對一切境不動不搖,出世法不貪、不著、不愛,任何地方常行方便,隨順眾生,使眾生歡喜信服。說修一切善法只是為了方便說正法,利於眾生解悟菩提。

釋迦牟尼佛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沒有眾生可讓如來佛去度,如果如來佛認為有眾生可度,那麼如來佛就執著了四相,那就不是如來佛而是凡夫俗子了。

「佛度有緣人」這句話都非常熟悉,可這句話執著了四相,如來佛說是妄語。因為如來佛已經告訴世人,沒有眾生可讓如來佛去度,何來有緣人可度呢?

一切雖非真,但假有仍存在,正如無筏不得渡河,無指不得望月一樣,無法則難以入道,無相亦難以悟性。只有既否定一切的實有,又否定一切的斷滅,認識到非實的本質和假名的價值,才能悟得真如實相,證得無上聖智。既不住色聲之相,也不住斷滅之相,遠離邊見,行於中道,這才是通達無我之法。

深入經藏,解悟無上的般若妙義,破四相,消除迷失的心,回歸本性,瞭然自見清淨佛心。

相關焦點

  • 說說「佛度有緣人」這句話
    「佛度有緣人」這句話大家常常聽過, 那麼「度」是什麼, 佛是如何「度」你,你是「有緣人」嗎?你需要佛來「度」你嗎?一個「度」字,如果不明白它的含義,那無論你是「有緣人」,還是「無緣人」,即使佛「度」了你, 你還是不懂感恩。
  • 佛教:這四個特徵的人,與佛有緣,看看你有嗎?
    佛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諸佛如來是出世間的大醫王,能除一切煩惱障礙,卻不能救拔慧命將盡之人。很多才接觸佛法的善信,經常提問的就是,某位「大師」說我有佛緣,你覺得是這樣嗎?「緣」是佛家認識世界的基本觀念,萬物有緣,才能發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乃至產生結果。
  • 人人都跟佛有緣嗎?
    有人發給我一段話:「常有人問:『你覺得我跟佛有緣嗎?』其實,每個眾生皆具佛性,到了一定時候就會甦醒,因此,可以說人人都跟佛有緣。只不過,對有些人來講,這種因緣暫時還沒成熟而已。」發給我的人說:「想聽聽你的見解。
  • 佛教:佛度有緣人,這四件事,佛也無能為力
    有的人甚至壞事做盡,怕受到懲罰,自己供養佛,到寺廟裡燒高香拜佛,祈求佛菩薩的保佑,這哪裡是信佛供佛,這是對佛菩薩的褻瀆,佛不會和你做買賣,也不會當包庇犯,佛告訴你,一切都有因果,你要自己種善因得善果。有一首詩說: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 關於過三關之「妄語業」(語音+文字)!實為第一善!妄語第一惡!妄語是真正的'毒'
    說真語說實語的人是第一善,說假話是第一惡,說真話這種人是人中的取得勝利的人,請問那些「百年老店」哪一個是說假話活下去的?所以說實語不會活不下去的。 有的人說:我不能說妄語,你去幫我騙人吧.其實,這和自己親自說妄語沒有區別.兩人共犯妄語業。
  • 你能深入體證,就能作無上妙解,就能受無上妙用,即通達一切諸法
    住於諸如來十力地中故。」如來十力非常圓滿。我們專門有一個講十力的地方,這裡就不詳說了。「一切諸佛所贊灌頂」,一切諸佛之所稱讚,稱讚到灌頂慰安的程度。那麼這個不是得一佛灌頂,也不是得未來灌頂,是「當下」「得一切諸佛所贊灌頂」。灌頂到什麼程度呢?能夠常住如來十力——如來的十種不可思議的、別人都沒有的功德力當中。
  • 佛說: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想要有大智慧,遠離煩惱、災難、厄運就要從當下做起,努力去培植自己的福報,自開發自己的智慧,佛說這三種人,是最有智慧的,看看你有嗎?一、不妄語,不起妒忌之心。佛經中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這是說人的憎恨之心一旦升起,一旦爆發,就會把福氣都趕走了,只剩下怒火與所有的瘴氣,哪裡還會有幸運與福報呢?
  • 天雨不潤無根之草,佛法不度無緣之人《金剛經》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既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是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法華經:說法的底氣在哪裡?說一說佛的四無所畏(70)
    你帶上哈哈鏡說人變胖了,他帶上另一種哈哈鏡說人變瘦了,兩個人爭執不下,都說自己是親眼看見。如來一看,說:「把你倆都把眼鏡摘下來。」這兩個人一摘下眼鏡,立刻思想就統一了,再也沒有爭執。眾生於妄覺中不見如來,如來卻在真覺中盡見眾生。所以,當如來說法、眾生質疑時,如來知道眾生的質疑因何而起,要如何才能消除,又怎麼會有絲毫的畏懼呢?這就是無所畏懼之一也。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佛門中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雖然佛陀曾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是未來佛。然而,眾生根性業力有別,與佛結緣的因緣時機也是不一樣的,這一生福報大、善根厚的人往往有緣遇到善知識而得到渡化、離苦得樂。而福報淺薄、善根不足的人今生往往很難與佛結緣。
  • 「如來」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佛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
    如來,是佛的十種名號之一,「如」是真如之意,指法界的勝義本性;「來」是已經到達了這種境界。按照藏傳佛教的解釋,如來就是究竟達到了真如本地。所謂的真如,《成唯識論》中定義為:「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真如有聲聞、菩薩、佛陀之分,唯有佛陀才能徹底通達真如實相。
  • 《楞嚴》違背佛陀所說三法印之舉證:部分條列式整理(邏輯實證)
    .想與我討論《楞嚴》之偽的人,也可以讀了這篇文章後,具體爬梳並反駁我的提問。「本非因緣」跟「本非因緣性」二語,任何有大乘佛學素養的人都知道這南轅北轍,就像「法性」跟「法」相距極遠一樣,一個是世俗諦一個是第一義諦。在《楞嚴》沒有其他語言版本可參考的情況下,而這個版本明確的文字矛盾與不合理之處,你又說是「省略」,請問這不是立場先於事實嗎?
  • 佛學經典 | 《大佛頂首楞嚴經》之妙如來藏性
    四、 地水火風空見識等七大種性,同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五、 阿難說偈贊佛卷四一、把本覺妙明的體性妄立為所明的對象,就妄有了世界、眾生、業果等三種顛倒的相續二、世界萬象本是虛妄,實無生滅去來,更無相容與不相容、以及是心非心之說三、妄生本無因,妄滅亦無所從,但斷三種相續之緣,狂心停歇就是正覺真心
  • 《心經》中4句經典佛語,如法受持,可得無上智慧
    眾所周知,《心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但是在淨土中持戒修行的人,不但可以念阿彌陀佛的佛號,亦可以去奉持《心經》。因為心經書雖然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但是實際上是阿彌陀佛的法,真正的原因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表述,因此修持淨土的人如果常年誦念心經,效果和念佛號是一樣的。《心經》中4句經典佛語,如法受持,可得無上智慧。
  • 每一個眾生都有一個唯我獨尊的如來藏!不是共同擁有一個梵我
    在上一個單元引用了《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的經文,當中大慧菩薩請問 如來說:「您提出有一個如來藏,您以前不是都說『無我』嗎?為什麼現在隨同外道等人說有『我』了呢?」如來回答說:「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 諸法無我的生活是怎樣的?
    問:諸法無我的生活是怎樣的?答:諸法無我,指的是萬事萬物,包括有情眾生,都沒有一個實有的自己或自性。換句話說,大家都是一體的,孤立的自我是不存在的,只是我們的妄想。諸法無我,作為佛法的三法印,必定與我們認識萬事萬物的常識是有區別的,否則就成為共同法了。諸法無我和空性智慧緊密相關,大家聞思修行都要重視無我這個突破口。諸法無我,不能片面地理解為只是沒有自己,而是要理解到同體的層面。否則,有墮入斷見,無法安立本覺的過患。
  • 為什麼說越是中庸的人,命越好?這句話有道理嗎
    中國有句古話:「極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裡孔子曾說過: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 一念明白十方法界萬法都是你,就是供養了一切佛,你就是一切佛!(印廣法師)
    你現在對於「萬法唯一人一念之所變現」這一句話,刻骨銘心,深信不疑,則為正信,是為信解之相。佛在《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講得很清楚,你這一念信解,能證到從羅漢位乃至到地上菩薩,到等覺菩薩都說不準73。只看你信得深淺而已,但是最低保障不落三惡道。
  • 《金剛經》:如來有威儀之相嗎?
    有些修行之人,以為佛祖所示現的各種來去坐臥之相便是真正的實相,所以便拼命的去琢磨佛祖的那些各種各樣的相有什麼含義,坐相站相臥相涅槃相……等等,欲想要從這種種的來去之相中探尋到佛法的無上奧義,求得佛祖所說的無上菩提智慧,圓滿自己的修行,那麼這些人能夠獲得自己所找尋的答案嗎?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比如說無明緣行,無明不能產生身口意行,是因為眾生有無明,眾生的第八識就能產生身口意行,其它都是以此類推。2. 世尊在小乘解脫道法阿含經當中,講的十二因緣,是聲聞緣覺所修的法,不涉及大乘如來藏法的修行,不是直接成佛之法,因此不能當成究竟之法。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第八識,沒有第八識,萬法都無從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