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地叫法不一,例如雞腳爪、雞距子、雞爪梨、萬字果、金鉤子、甜半夜等,學名為枳椇,可食用部分是果柄,果實反而不能食用。
其味香甜,營養豐富,生吃特有風味。據說含有30-40%的糖(葡萄糖)和蘋果酸鈣,是理想的兒童保健食品。大人們時常把果柄粉碎後加水熬製果糖、飴膏、制飲料,發酵釀酒。
吃起來比葡萄乾還甜,比柿餅更有美味;經年保存完好的熟乾果,風味更佳,更讓人留戀!
八月瓜,你還記得它的味道嘛?
烏飯果,又稱沙蓮子、米飯花、南蝕子、烏飯樹。葉綠色,邊緣有鋸齒。果球形,夏秋間成熟。熟果暗紫色,稍被白粉。味甘、酸,性溫。功能強筋骨,益氣,固精。主含糖類、維生素C和有機酸等。
長得很可愛的小東西,酸甜酸甜的,有點像櫻桃的味道,很多人拿這個浸白酒,據說很補身體!
從名字上看,這種野果應該是甘甜美果。
但只要稍加品嘗,您將會連呼上當。從口味上講,它實在對不起它名字中的那個「糖」字。它給人的滋味更多的是苦澀味。
要說它完全名不符實也不對,它的外形就象一顆梨子,只是像水果糖般大小而已。或許這才是它名字的由來…
其實那樣很酸澀的是沒成熟的,待它變黃了,裡面的果肉是面面的,很好吃。
別名叫「桑泡兒」、「胭脂果」,花白色,後期變粉紅色,山楂片含多種維生素、酒石酸、檸檬酸、山楂酸、蘋果酸等,還含有黃銅類、內酯、糖類、蛋白質、脂肪和鈣、磷、鐵等礦物質,所含的解脂酶能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促進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內酶素等功能。
味道其實很甜,跟現在的柿子差不多,但個小,成熟了就不澀了。
橄欖樹可謂全身是寶,是很好的防風樹種及行道樹。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農具及建築用材等。果可生食或漬制;藥用治喉頭炎、咳血、煩渴、腸炎腹瀉。核供雕刻,兼藥用,治魚骨鯁喉有效。種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於制肥皂或作潤滑油。
(南酸棗的核)
俗稱「流涕棗」,土話叫「比弄(鼻膿)」。果核與果皮間有較薄白色果肉可食用,果肉酸中帶甜,靠果核處酸,感黏滑粘稠狀(鼻涕果)。果核的頂端有五小孔(五眼果、四眼果),核堅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成熟時黃色,長2.5-3釐米,徑約2釐米,果核長2-2.5釐米,徑1.2-1.5釐米,頂端具5個小孔。
紅莓又稱沙窩窩、託盤、木莓、馬林、插秧泡、地仙泡、刺萢、紅樹莓等。為薔薇科懸鉤子屬,半灌木藤條,其果可鮮食,酸甜可口,香味濃鬱,不僅有色彩還有一般水果所沒有的宜人芳香。
黑色的,不是很甜,小時候常常用來當墨水用……
傳說中的蛇萢,是不能吃的,以前家裡的菜地旁邊長了很多,主要長在草地上。聽家裡大人們說,這種萢會有毒蛇在上面吐口水的,所以早上起來經常可以看到萢上面有很多白白的像唾液一樣的東西。每次看到這種萢,都要小心翼翼的繞過它走,生怕一不小心被上面的唾液沾到就麻煩大了。
有的地方叫秤砣子。山區比較常見的野果,味酸甜,果實曬乾是一種出名的中藥。
冷飯坨是木蘭科南五味子屬冷飯藤的果實,和五味子有點類似。
薔薇科植物果實。有刺,需把外面的刺刮掉,剖開,再把裡面的籽和毛摳幹來來吃。秋季成熟,味甜。可以泡酒,也可以製藥。它的名字叫——
這個滿身刺的果果,沒啥果汁,摘的時候要小心,剝開后里面有四個毛茸茸的果仁。一般都是吃它裡面那丁點可憐的肉,一定要紅透的果才會有甜味。
現在公布今天的有獎競猜:上面兩張圖片中的植物,酉陽土話裡叫什麼名字?
各位微友請將你認為的答案發布在本條評論區,率先猜出正確答案的三名朋友,每人可領取三清方一聽.
請添加主編微信:3076202790 領取!
回復「唱響青春」參與亞線青歌賽!
回復「尤比樂」參與第二屆萌寶大賽!
回復「思鄉」參與人在外地為酉陽代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