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楷書字典,比《說文解字》還牛,作者年齡讓人汗顏

2020-12-15 千字文書法

文 | 百川

顧野王,男,漢族,公元519年生,壽命63歲。屬相豬,星座約為雙子座,江蘇蘇州人。中國最早的楷書字典《玉篇》,比《說文解字》還多近萬字。作者顧野王,當時的年齡僅 25歲。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人也。祖子喬,梁東中郎武陵王府參軍事。父亙, 信威臨賀王記室,兼本郡五官掾,以儒術知名。」顧野王出身儒學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王府從事文字工作的秘書長。

「野王幼好學。七歲,讀《五經》, 略知大旨。九歲能屬文,嘗制《日賦》,領軍硃異見而奇之。」顧野王7歲即知詩、書、禮記、易經、春秋,9歲能寫賦,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硃異當面誇他「神童」。

「年十二,隨父之建安, 撰《建安地記》二篇。長而遍觀經史,精記嘿識,天文地理、蓍龜佔候、蟲篆奇字, 無所不通。」

顧野王12歲隨父親來到南梁的首都南京,寫了《建安地記》二篇,開後代遊記之先河。長大後的顧野王學貫經史,嘿識,即默默地記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佔卜算命,古文字畫,無一不通。

公元538年,年僅19歲的顧野王,被封為縣處級的太學博士。後改任同級的王府記室參軍。齊武帝蕭賾第十九子,宣城王蕭子琳為揚州市長,顧野王及琅邪王褒均為賓客,宣城王極愛他們的才能。

顧野王又喜好丹青,擅長繪畫,宣城王在東府起居齋,令顧野王畫《古代賢人圖》,命王褒在畫上寫文贊賦,此幅作品珠聯璧合,被當時人稱之為「二絕」。可惜,已經失傳了。

現存敦煌文書,有一件《瑞應圖》,專家考證為顧野王所作。千年已過。全長約4米半的敦煌長卷,各式各樣的龍鳳、鳥蟲、龜蛇圖文並茂,而且彩色如新、栩栩如生出現在眼前時,專家為之震撼。

公元548年,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將86歲、在位48年的中國儒釋道三教合一皇帝梁武帝,活活餓死。顧野王的父親不幸去世,顧野王返回家鄉,便招募數百人,隨義軍援助京城。

顧野王體質瘦弱,身高僅有1.47米,加上居喪過度,人瘦而衣服過分寬大,到持戈披甲,慨言君臣之義,逆順之理,辭嚴氣正,旁觀者無不為之稱讚。

南京城被叛軍攻後,顧野王逃往會稽,不久前往東陽,與劉歸義聯合據城而抗拒賊軍。侯景之亂被平定,國防部長王僧辯深為嘉賞,派他擔任海鹽縣長。

顧野王少年時以專心好學,品性卓絕聞名,待人接物從無言辭失誤之處,看他的容貌,似乎木訥內向,不愛說話。等到他勵精力行時,人們卻感覺都不如他。

他的三弟顧充國早亡,顧野王撫養年幼的孤兒,恩義極厚。他所撰寫的著作《玉篇》三十卷,《玉篇》共16917字,現存本則為22561字,大約是孫強等後人陸續增加的。

與《說文解字》對照,《玉篇》原本多出7564字,今本多13208字,當時他年方25歲。此書為繼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後,又一部重要字典,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楷書字典。

《玉篇》也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分門別類的漢字字典。顧野王在卷首的自序中寫道,是奉梁武帝之子蕭綱之命而作。梁武帝父子確實為中國文化作出了突出且不朽的貢獻。

梁武帝蕭衍,創立了中國文化史上裡程碑式的學說——儒釋道三教同源。而且身體力行,支持達摩在中國推行佛教,三年多時間,建造了上千所寺廟,使達摩成為中國的佛祖。

梁武帝蕭衍還下聖旨,命令他的文字秘書周興嗣,撰寫「天下第一文」——《千字文》。周興嗣殫精竭慮,一夜之間一揮而就。寫完之後,鬚髮皆白。千古奇文傳萬世。

蕭綱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子,中國現存最早的漢族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的作者,昭明太子蕭統同母弟。蕭綱史稱梁簡文帝,倡導文學史上著名的宮體文學,湧現出徐陵、庾信等文學偶像。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巨野洞庭」,直譯為巨野澤湖有洞庭。顧野王所著的《玉篇》,就被後世稱為浩渺巨製。現僅存若干殘卷,國內已經沒有,只有日本還珍藏若干。

公元760年,唐代文學家孫強改編了《玉篇》,增收了一些漢字,可惜該版本也失傳了。公元1013年,陳彭年等奉命收集並重新編修了《玉篇》,成為現存的《大廣益會玉篇》。

《玉篇》比《說文解字》更加方便先進了。它使讀者見到一個字後,就可以知道或了解它的讀音。它有了更多的舉例,並對例子作必要的解釋,這是字典的血肉。

顧野王在自序中說:「六書、八體,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訓同,或文均而釋異,百家所談,差互不少。」

六書,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這六種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八體,秦始皇時定的八種書體。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

「字書捲軸,舛錯尤多,難用尋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預纘過庭,總會眾篇,校讎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訓以備。」顧野王《玉篇》目的就是成一家之言,方便人們查字的需要。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相關焦點

  • 漯河—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在這裡誕生,由許慎撰寫完成
    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於公元前656年率八國諸侯在召陵會盟聯軍伐楚,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多國聯合作戰;東漢召陵人許慎《說文解字》集文字、音韻、訓詁學之大成,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字典。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文字的發明,點亮了人類文明的天空。
  • 《說文解字》|東漢以前的百科全書
    作者:許慎,東漢時期河南人。《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關於文和字許慎對《說文解字》的書名解釋是:倉頡開始造文字時,大概是按照萬物的形狀臨摹,所以這種圖畫似的符號叫做「文」,這以後,那形與形,形與聲結合的符號便叫
  • 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後人尊稱許慎為字聖
    對於這種事,我都是不相信的,因為科學比迷信更讓人信服。而許慎是東漢學術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他在古文字研究和經學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中華文明史的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一直以來都受到後人的敬仰。可以說他的離世,對於整個東漢文字學和古文經學研究都是巨大的損失。
  • 農民右手殘疾,左手苦練楷書30年,書功甚佳,讓書法專家汗顏!
    農民書法家仕金正在當代,農民書法家可謂層出不窮,也給書壇增色不少,因此常有人說「書法高手在民間」。這其中,就包括當代知名的左手書法家仕金正同志。屈指算來,仕金正同志苦練楷書至少已有30年,成就非凡。更令人羨慕的是,他的左手楷書被中華字體庫所收錄,完成了他一生中的一大心願。也許有人會問,出生於1963年的仕金正同志,不過是山東莒縣庫山鄉仕家溝的一位農民,文化程度也不高,為什麼他會用左手寫字呢?說起來,這其中的緣由實在令人辛酸。據了解,仕金正19歲那年,曾在某磚廠上班,因為一次意外事故,他的右手被機器絞斷了。
  • 經典推薦之《說文解字通論》:探尋千年古文字的奧妙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青年群體一同在逆境中充實自己,擇一份書籍的光照亮心靈,不怨天尤人,才是中國青年該有的模樣。本期薦書《說文解字通論》在《說文解字通論》一書中陸先生全面系統地歸納揭示了《說文解字》的內容和體例,從形、音、義三方面對許慎《說解文字》的學習及研究方法進行了科學的理論總結,對《說文解字》在語言文字諸多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同時也客觀地指出了《說文解字》在體例編排、歸納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
  • 《醍醐灌頂》說文解字
    人們常說「醍醐灌頂」,「醍醐」是什麼東西。有一個很常見的成語叫「醍醐灌頂」,形容一個人突然明白了什麼,和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意思差不多。「醍醐灌頂」這個成語人人都會用,但要問「醍醐」是什麼東西,估計就沒幾個人知道了。那麼「醍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 《秦國仁楷書藝術大字典》新書首發暨書法作品展在紫竹院公園啟幕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長吉日木圖先生致辭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長吉日木圖先生在致辭中說:「《秦國仁楷書藝術大字典》在內蒙古自治區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歷經8年,終於完成,這是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實踐,是大力研究和發掘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民族傳統文化以時代精神和旺盛活力
  • 許慎的說文解字,是對歷史的講解,也是對文字的考究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一本著名的字典《說文解字》,其作者是東漢的許慎。《說文解字》這本書是學習書法專業的同學必備的書籍,因為學習書法的同學必須掌握篆隸楷行草中的四體創作,然而篆書中最難的部分就屬於篆書的寫法了。
  • 一個「牛」字,藏著中國古代的農業文化和農耕崇拜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許慎。《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中國是一個農業古國,而牛作為重要的一種生產工具,它的由來和其中包含的文化內涵便顯得極有研究價值。《說文解字》牛部字字義研究《說文解字》一共收錄了45個牛部字,重一個籀文(籀文「牭」從「貳」)。
  • 《說文解字》第140課:「天地之數,起於牽牛」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0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物」和「犠」。這兩個字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的最後兩個字,詳情如下:1、物。讀wù。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
  • 《說文解字》第298課:「後」與「後」的區別
    請注意:這是《說文解字》系列課程中的排序內容,如果僅為「後」與「後」的區別點開這篇文章,請直接跳過前面內容看第五個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彳」部的五個漢字:<彳由>、徧、徦、<彳日夊>、後。
  • 「農民書法家」王玉寬的楷書讓人羨慕,有顏楷的渾厚,筆筆驚豔
    我們經常說高手在民間,其實,各行各業都有民間高手的存在,書法界亦是如此,有不少的民間高手寫得一手精湛的書法,雖然不以書法家的名號名世,但是其書寫水平絕對不屬於書法家,而他就是最典型的一位,他八歲學書,經過近八十年的苦練,一手精絕的楷書讓人書法家汗顏,被網友們譽為」農民書法家「,他就是來自山東莒縣的王玉寬老人
  • 漢字解密 | 畜:你知道人類最早馴化的是哪六種動物嗎?
    我們常說「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其中的「六畜」是遠古時人類最早馴化的六種動物——馬、牛、羊、雞、犬、豕。十二生肖中就包含了六畜,古人甚至把六畜定為過年的日期,如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才輪到人,可見這六畜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畜字。畜的甲骨文是這樣寫的:上邊並不是玄,而是象繩索的么yāo。有學者主張它兼有提示字音的作用。
  • 《說文解字》第14課:認識漢字,你會發現,玉的種類有很多
    那麼,如果我們要了解這個字,還得從它右邊的字形入手,「瓘」右邊是一個「雚」,「雚」在甲骨文裡是一隻不斷發出聲音的鳥(一說是貓頭鷹),到了金文和小篆逐步調整字形,兩個口漸漸轉化成鳥的眼睛,如圖:(雚及瓘的字形演變)也就是說,「雚」是一種會發出大的聲音的鳥。
  • 顏真卿最牛的一幅楷書,磅礴大氣,卻被外行人說成是「醜書」!
    我們今天談顏真卿最牛的一幅楷書,磅礴大氣,卻被外行人說成是「醜書」!這是顏真卿酒後寫的楷書,渾厚大氣,看不懂的人,書法基本沒入門!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與《爭座位帖》和《祭伯父文稿》已經不止一次被一些網友評價為「醜書」了,可見大眾對於書法的「審美」和「審醜」能力還需提高。
  • 為何將具有模範行為和榜樣作用的人稱為「楷模」
    楷確實是一種樹木,《說文解字》說:「楷,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不過此時它讀為jiē,指黃連木。楷樹總被和孔子聯繫在一起。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據《皇覽》記載,孔子墳墓旁有數百種珍奇異木,傳言是孔子弟子種下的,楷樹正是其中之一。」楷模中的楷讀為kǎi,指模範、法式,《康熙字典》說:「楷,又模也,式也,法也」,楷書就是因為其字形端正、筆畫平直,故而得名。
  • 從《說文解字》看中國古代服飾
    引子《說文解字》為東漢許慎所著,它全面地分析了字的本意,並通過漢字的形體反映出了相關文化內容。《說文解字》中的"衣"部共收字110餘個,其內容與服飾相關。在衣、食、住、行中,衣排列在首位,可以看出服飾在人類日常生活中佔有相當重的地位。
  • 代表書法最高水平國展,很少有楷書,這位高官的楷書,能否入展?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楷法從魏晉鍾繇、王羲之的放縱飄逸,發展到唐代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法度森嚴,並影響了1000多年,讓後世難以在楷書有所突破。喜歡楷書的朋友經常說:楷法無欺,說的是:現在很多書法家,可以用老百姓看不懂的行書、草書來故作玄虛,但他們不敢寫楷書,怕露怯,因為有無功底,一目了然。
  • 《說文解字》第52課:古代女子為啥說自己「蒲柳之姿」?啥是蒲柳
    (菅的小篆寫法)2、蘄。讀作qí,也讀作jī或者qín。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第一個讀音。解釋是:「蘄,艸也。」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第一個音,給的解釋是:「莞,艸也,可以作席。從艸,完聲」那麼,這個字就有兩個意思:(1)蒲草。《爾雅.釋草》裡說:「莞,苻蘺;其上蒚。」郭璞作注說:「今西方人呼蒲為莞蒲……今江東謂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莖為蒚,用之為席。」就是指蒲草,樣子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