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國文聯於16日召開座談會學習講話精神,文聯黨組書記趙實回憶了習近平會上講話,特別提起習近平引魯迅的話來對文藝批評提出要求——文藝批評家要「剜爛蘋果」。
據中青在線報導,趙實感到,文化界一股「加強批評」的新風正呼之欲出;用總書記的話說,「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夠是表揚甚至是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
長期以來,文化界鮮見真正犀利的、有分量的批評。趙實坦言,總書記的一席話讓文藝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批評」二字;總書記認為,「文藝批評褒貶針砭功能弱化,缺乏戰鬥力說服力,不利於文藝的健康發展」。
趙實笑著回憶起,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打了一個生動比方——「文藝批評家要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做到『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不能因為彼此是朋友,低頭不見抬頭見,抹不開面兒。」
據觀察者網編輯查詢,「剜爛蘋果」一說出自魯迅雜文集《準風月談》中的《關於翻譯(下)》 ,面對當時中國翻譯作品質量良莠不齊的現狀,魯迅提出「希望刻苦的批評家來做剜爛蘋果的工作」,遇到有爛疤的蘋果,不要一下子拋掉,而是發現「這幾處沒有爛,還可以吃得」,這樣可以幫助讀者真正明白譯品的好壞,減少損失。
「剜爛蘋果」引發了文藝家們的共鳴,「一團和氣」並非文化界的應有生態。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中國音協副主席徐沛東、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等紛紛發言,專家們認為,「真理越辯越明」,藝術批評與創作之間本應形成良性循環。
在趙實看來,習總書記就如何「把好文藝批評方向盤」給出了「操作指南」——作家藝術家要勇於面對批評自己作品短處的批評家,以敬重之心待之;文藝批評家要在藝術作品質量和水平上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於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於表明立場,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關於文藝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作用,趙實感到,習總書記所談的一些問題可謂「振聾發聵」。總書記對文藝家代表指出,我國社會正處於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時代,出現了不少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點沒有善惡,是非沒有底線,什麼違法黨紀國法的事都敢幹,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講美醜,渾渾噩噩、窮奢極欲、良莠不分,笑貧不笑娼,這樣的社會,人們的精神會淪落到什麼程度?
「習總書記嚴肅提出,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現在社會出現的種種病根都在這裡,這個問題不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就難以順利推行。」趙實說,「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裡的清風一樣,能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掃除頹廢、萎靡之風。」
怎樣創作出好的文藝作品?趙實對總書記充滿文學色彩的感性回答印象深刻:「要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
據悉,出席此次座談會的還有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中國文聯各藝術門類藝術家代表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姜昆、李維康、尚長榮、王文瀾、周濤、徐沛東等150人出席座談會。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發表數條重要講話。習近平還在座談會上談到網絡作家、籤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指出古今中外很多文藝名家都是從社會和人民中產生的,我們要擴大工作覆蓋面,延伸聯繫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引導他們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
習近平:文藝批評家要「剜爛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