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籃球這項運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他是排在足球之後風靡世界的第二大運動項目。隨著NBA、CBA等籃球聯賽的廣泛傳播,諸如姚明、科比、詹姆斯等球星被廣大青少年以及籃球愛好者所熟悉。腰背痛這個疾病,想必大家也不陌生,據資料統計80%的人一生中都會遭遇腰痛的困擾。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聽到「工作不突出,業績不突出,腰椎間盤突出」這樣的調侃,可見他是廣泛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頑疾之一。既然大家對兩者都頗為熟悉,我們試著從籃球這項運動項目視角深入淺出的談談腰椎疾病的基本知識,以便生動形象的講述腰椎疾病的發病原理及機制,最終能幫助大家掌握正確的腰椎保健方法,遠離腰椎疾病的困擾。
籃球運動項目和腰椎疾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乍看起來二者風馬牛不相及,但是作為神經外科脊柱專家同時又是籃球愛好者的筆者看來,二者竟有許許多多相似之處。
從解剖上來說,人類腰椎從上至下依次排列著5個椎體,他們位置不一樣,大小不一樣,所承載的功能也有些許差別。5個椎體之間依靠椎間盤、纖維環、後方關節相互連接,共同構成腰椎的核心部分。這5個椎體就像籃球比賽中的5名上場隊員,中鋒、大前鋒、小前鋒、組織後衛、得分後衛各司其職,站位不同,依靠嫻熟的技術、默契的配合、必勝的信念緊密的連接起來。腰椎椎管裡的神經就像經驗豐富的籃球教練,運籌帷幄,是腰椎的指揮系統。此外,腰椎旁還有許多韌帶、肌肉等組織,他們就像球隊的隊醫、後勤人員和替補球員,幫助5名核心球員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彼此協調,為共同榮譽齊心努力。
一支籃球隊要是某個或者多個要素出現問題,那麼迎接他們的一定是一連串的失敗,會陷入艱苦的保級大戰,甚至淘汰至低級聯賽。同樣,組成腰椎的各個結構中出現病變,也會影響到腰椎的整體功能,導致各種各樣的腰椎疾病。
腰椎如果出現骨質疏鬆症,就會像球員自身素質低下一樣,無法擔當大任,出現壓縮性骨折等疾病,無法支撐身體重量,維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功能。這就要求人們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止骨質丟失,注意補充鈣質,避免當宅男宅女,多曬日光浴。特別是更年期的女性朋友,應更加注意骨質疏鬆的問題,必要時經醫生評估後進行抗骨質疏鬆治療。如果不幸發生骨質疏鬆症合併壓縮性骨折,就得找醫生幫忙打打骨水泥,補強一下椎體,以便能「重新登場」比賽。
無論多麼優秀的球隊,如果長期得不到好的訓練,紀律鬆弛,必然會導致隊員之間配合不佳,球隊支持系統混亂,那麼輸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樣道理,由於長期缺乏鍛鍊,環繞腰椎起支持協調作用的肌肉、韌帶會出現鬆弛,關節及椎體不穩,骨質部分為對抗這種不穩定狀態,奮力增生以增加接觸面積,重新產生穩定狀態。但是增生的骨質和黃韌帶會造成椎管及椎間孔的神經受壓,繼而出現一系列神經症狀。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電子產品在生活工作的廣泛應用,現代人越來越缺乏運動,以至於葛優躺、宅家族等屢屢成為網絡高頻詞彙。
這些情況導致醫院神經脊柱專科門診量逐年攀升,且病人也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人們常常以腰腿痛為主訴前來就診,他們往往佝僂著腰,一瘸一拐的蹣跚前行,病情較重的甚至會出現下肢力量、感覺的障礙,乃至大小便功能、性功能障礙等。要預防以上這一系列腰椎的病理變化,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尤為重要。對於常常藉口忙碌而疏於鍛鍊的現代都市人來說,有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也可是嘗試,比如平板支撐、小燕飛、拱橋動作等。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隻球隊不可避免都會存在一些不足。事實上,所有球隊都會懂得通過發揮自己的優勢來取得比賽的勝利,但是如何通過靈活有效的戰術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通常更顯重要。比如身高不足的球隊,當遭遇擁有姚明這樣高中鋒球隊時,把「小快靈」的戰術充分發揮出來,以快打高,也能取得不錯的戰績。其實,腰椎也有自己的先天弱點。由於人類的直立行走的特點,腰椎承載著人們絕大部分重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體之間的椎間盤逐漸老化,這會導致每一個人都會出現腰椎退化性改變。就像球員的身高無法獲得改變一樣,這一自然進程也不會隨著人們的意志而改變的。
儘管椎間盤結構會不可避免的退化,但是他們並不會必然導致疾病,除非他們找到腰椎的弱點。解剖學家發現,腰椎間盤的後外側最為薄弱,當人們處於坐姿、彎腰體位,尤其是腰部前屈扭轉並搬運重物時,椎間盤內的壓強最高並出現應力集中在椎間盤後外側位置的狀況。這種狀態下,退化的椎間盤容易突破纖維環的限制,產生椎間盤突出甚至脫出,壓迫神經,造成椎管狹窄、坐骨神經痛等疾病。因此,要避免上述情形的發生,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椎間盤發現腰椎結構的破綻與不足。避免彎腰駝背的站姿,勿長時間久坐,勿彎腰負重或搬運重物,堅持「站如松、坐如鐘」的良好習慣,不得已搬運重物時最好充分運用雙下肢的力量,有夥伴在時最好多人協作,合理的運用轉運工具當然是首要選擇。
傷病是球員的噩夢,當球隊某個隊員由於傷病、年齡老化、技戰術退步等不能勝任球隊的需要時,必要的人員調整是保證球隊實力的重要手段。同樣,無論我們多麼小心,腰椎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也不會歸零。但是人們大可不必悲傷哀怨,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許許多多針對腰椎疾病的治療方法被應用於臨床。針對病變腰椎,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外,對於有明確神經壓迫症狀的患者,各種手術治療方式也相繼被運用。從神經外科醫師Cloward開創性的發明脊椎融合手術以來,廣大的神經脊柱外科醫師、骨科醫師創造出許許多多的術式幫助病人解除痛苦。比如神經外科醫師Yasargil於1977年開創了顯微椎間盤切除術,骨科醫師Kambin於1992年開創了關節內鏡下椎間盤切除術,神經外科醫師Foley於1997年將管狀牽開系統及脊柱內鏡引入脊柱手術,以及於2012年正式命名的OLIF微創手術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脊柱疾病的治療越來越微創化,諱疾忌醫大可不必,在有經驗的神經脊柱外科醫師、骨科脊柱醫師的治療下,絕大多數腰椎疾病都能在醫師的妙手下恢復健康。
總之,良好運營的球隊需要俱樂部每個人的努力,健康的腰椎得益於人們悉心的呵護。治未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運動習慣可以有效減低腰椎疾病的發生率。親愛的朋友,你可以成為自己腰椎健康的最佳「籃球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