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1700多年前,高淳瀕丹陽大澤,東吳大將周瑜常駐境內督水師操練於湖上。孫權母親有時也在小喬的陪同下來高淳遊玩。
當時高淳東門外有一仙人洞,洞中住一許氏道君,因看破紅塵,獨自修煉,求入仙之術,並在洞前栽上各種奇花異草,將洞取名「許仙洞」。
某年臘月初七,紛紛揚揚下了一場大雪。次日清晨,許見洞內菊花仍惹人喜愛,洞外卻一片銀白世界。洞前梅花盛開,吐放清香。此刻不覺心血來潮,煮上一鍋「臘八粥」,暖上一壺「百花酒」,邀來淳溪鎮姓陳名亦君的好友對酒弈棋,作詩取樂。酒至七分,許對陳說:「敝處花草園勝似仙境,看來對先生有無限樂趣,不知先生將如何謝我?」亦君此時正醉意上升,便憤憤回道:「此花草園並非你一人所有,明日我要改名陳仙洞」。這樣,你一言他一語,不覺弄假成真,雙方動手動腳,道君抓起酒壺將亦君打傷。
陳道一聲「縣裡不會府裡會」,即拂袖而去。亦君滿腔怒氣,徑投縣府而去。因酒醉路滑,一頭撞在孫母外出賞景的座轎上,孫母揭簾探身一看是個醉漢,便喝令隨從將陳捆綁。亦君經這一嚇,酒化作冷汗,醉意全消,覺察這老婦來頭不小,忙低頭認罪,變得彬彬有禮,詞語文雅。孫母細看是一位文人,便詢問其故,並令其作嚮導,直奔許仙洞賞景。再道亦君走後,道君獨飲悶酒,不覺酩酊大醉,便關上園門進洞休息。孫母乘轎由於路窄坡滑,行動緩慢,亦君先到一步,見花園門緊閉,便大聲吆喝,令道君快滾出來迎接。道君見門外亦君單身,後隨一幫人。心想定是來報復的,便一手開門,一手操起撐門槓,朝亦君打去。亦君被打昏在地,適逢孫母趕到,喝令「拿下此畜牲「。道君聽眾隨從高呼「國太」和「遵命」之聲,「啊」的一聲昏倒於地。隨從們看到許已昏厥過去,怕孫母受驚,即轉身將她扶入洞中休息片刻,爾後又觀賞了一番園景,並挖了些奇異花草,離別時已黃昏辰光。而倒在道旁之二君,早被孫母遺忘 。
傳說,許陳二君因死得無辜,幽靈不散,常在孫母夢中出現,喊冤告狀,哭訴爭辯,嚇得孫母精神恍惚,食寢不安,只得要求兒子設法解難。孫權哪改違拗,即命周瑜代辦,周瑜奉命選擇孫母80壽辰之日,邀風水先生在高淳東門外看準地基,於赤烏二年(239年)建磚木結構四方寶塔一座,一作祝壽,二為鎮邪。 唐貞元十七年(801年),高僧貫休於龍城山擴建寺院,將塔取名「龍城寺塔」,宋祥符年間改名保聖寺,塔也因寺而改名。寺內原有山門、大殿、客堂、廂房、齋房等建築,並塑觀音、文殊、普賢、護法神、羅漢等五十一身,後皆毀於兵火,唯塔倖存。現塔據清《重修寶塔碑記》及塔基磚銘所載:「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邑人劉川等倡建」。明、清曾多次維修,明崇禎十年(1637年)經徐一範、葛奇祚等倡修後,遂將該塔作為寺院內的藏經閣。此後幾經修繕,古塔方得保存。
建築結構
該塔造型為四方七級,磚木結構樓閣式,總高33.5米。塔的底層外設簷廊而依附塔身,外觀給人以穩重端莊之感。塔廊不僅是建築上的需要,還是和尚圍繞塔身頌經禮拜的場合。塔可逐級扶梯折上,一層和七層塔壁四向設壺門,二層與六層為減少風對塔身的阻力,門位隔層相閃洞開,造型可謂別具匠心。塔簷由下而上逐級遞收,翼角緩緩起戧。每層塔壁腰簷、磚制鬥拱,出二挑華拱承挑平座於塔身之外,其上四周豎立木製欄杆,形成迴廊,遊人可憑欄遠眺,飽覽湖光鎮貌。塔之頂部,由覆缽、露盤七重相輪組成。部件均以生鐵鑄造,重約3.5噸,高6.36米。近視保聖寺塔,寶頂猶如竹筍拔地而起,遠眺若健筆凌雲。千百年來,它被高淳人民頌為「四寶之魁」。
文物保護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進一步加強,寶塔作為一方重點文物於1986年得到修繕,使纖秀挺拔的塔身更加堅固。以塔為中心的保聖寺塔園佔地4700多平方米,四周砌以256米的圍牆,出入口建起了門廳,院內建有六角亭及雲龍閣,作為遊人休憩場所。南北圍牆長廊裡,還陳列著本地收集的100多件碑記、石刻,民俗用品和高淳出土精品文物圖片展。遊人至此,欣賞碑文,神馳遠古,會油然生發出對歷朝興衰的無限感慨。塔園內還栽種了數百種名貴花木,正可謂春有紅櫻爭豔,夏有玉蘭吐芳,秋有丹桂飄香,冬有臘梅怒放。置身其境,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如今,對外開放的保聖寺塔,常年迎來眾多慕名觀瞻的遊客,人們入園站在塔下仰望塔身,只見飛簷蔽日,翹角凌雲,塔剎挺拔,直衝九霄。各層翼角所懸銅鈴,鈴聲如環擊佩鳴,聲聲入耳,令人心馳神往。
據說佛塔風鈴因人施鳴,迷者聞之百感交集,行惡即止;智者聽之朝善而行,倍加珍惜時光,順梯登臨頂室,朝窗舉目四望,淳溪古鎮公路縱橫密如蛛網,市區幢幢高樓聳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南固城、北石臼,波光粼粼,湖邊花山、遊山姿容秀麗,東面田野風光也歷歷在目。登高觀景,倍覺心胸開朗,意境無涯。
寺廟敬語
如果你去燒香拜佛了,寺廟的禁忌和禮節要懂一點的。
請香:在別的地方買東西可以稱做買,但到了寺院買香請稱做「請」;
手心:磕拜的時候,手心得向上,那是對佛祖的尊敬。手心向下是拜祖先的;
香火:去專用的點香處點燃香火,可別去插香的地方取火,也不要圖方便用自己的打火機點火;
左右:請用左手請香火,佛教認為左手是最乾淨的,然後,恭恭敬敬的用右手插在香爐中;
許願:通常你要記得告訴佛祖你叫什麼,家住何處,有何事相求,事成後何處還願;大多數信士不管來到哪個殿前直接就磕頭許願,實不知佛菩薩有求必應,有求才有應.如果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求的是哪位佛菩薩,那麼佛菩薩該怎麼應呢?所以當自己跪拜時請先了解佛菩薩名號;
法器:佛門中有很多法器,諸如木魚、凳幾,拜完佛祖後,可以稍稍撫摸,以求點佛氣。不過千萬注意,別摸在我佛貴體上哦。
每座寺院內都有正規的請香處,不要相信所謂的發財香智慧香長壽香,把單純的燒香變成複雜化,貴族化,誤導香客成套的,高價格的購買。心誠,則每座寺院佛前燒三支香足矣。
高淳人老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