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科14所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但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2020-12-22 觀察者網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電科第十四研究所」1月10日消息,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中電國睿14所參與研製的某重大項目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據統計,這是14所第16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70多年來,14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履行「國防、科技、電子信息」使命責任,深耕探測感知主責主業,永葆科技創新文化基因,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中實現了諸多標誌性的突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創新成果。 建所以來,14所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6項,一等獎16項,國家發明獎一等獎1項。

你若問這是什麼項目獲得如此大獎

我們只能回答

「因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你只需知道

14所是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

被譽為「三軍之眼、國之重器」

是黨和國家直接掌控的戰略科技力量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是14所人永恆的信念

請為這樣可愛的14所人盡情點讚吧!

延伸閱讀:

9項大獎!中國電科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再獲殊

據中國電科公司網站消息,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由中國電科牽頭、參與研製的9個項目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電科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受邀參加會議。

作為牽頭單位,中國電科55所和13所牽頭的新一代射頻晶片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中國電科成立以來,在基礎元器件領域獲得的首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38所、36所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參與單位,萊斯子集團28所、29所、網絡通信子集團54所還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共6項

核心晶片和關鍵元器件是事關裝備和電子產業安全的戰略領域,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國電科新一代射頻晶片項目研製團隊,始終堅持自力更生、協同作戰、頑強拼搏、創新圖強,歷經近20年的不懈努力,掌握了核心技術,形成了從設計、工藝到封裝、測試的完整技術體系,開發出射頻晶片系列產品千餘款,實現了第三代半導體從無到有的跨越,為確保核心晶片和關鍵元器件自主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國家網信事業的戰略科技力量,中國電科始終積極履行「國防、科技、電子信息」的使命責任,以建設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企業為目標,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網絡信息體系建設,堅定不移地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持之以恆聚力於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力爭掌握新一輪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權,全力答好時代答卷,彰顯「大國重器」的使命擔當。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2019年7月發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告第92號》,公告稱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結束,我辦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29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298項(通用項目239項,專用項目59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956項(通用項目784項,專用項目172項)。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對形式審查合格的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29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234項以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767項予以受理,在科技部網站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同時公布。專用項目在一定範圍內公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項目過於先進,不便展示!中電科14所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中電國睿14所參與研製的某重大項目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據統計,這是14所第16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電科14所獲科技進步獎的寶貝,可能是啥?
    據「中國電科第十四研究所」官方媒體平臺報導,該所參與研製的某重大項目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據統計,這是14所第16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至於是哪個項目獲獎,官方介紹是這麼說的「因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 獲獎項目過於先進不便展示!電科14所第16次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1月10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據中國電科第十四研究所(簡稱14所)發布的消息稱,中電國科14所參與研製的某重大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但關於該項目的具體信息,14所稱「因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 中電科14所再傳佳訊,這次獲獎項目過於先進不便展示,有兩個猜想
    我國這些年科技進步,與我國科研人員付出的努力心血是分不開的。我國就有這樣一家軍工企業,中國電科14所,獲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因而也獲得了很多榮譽。然而就在中電科14所再傳佳訊,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 中國雷達拿下國家最高科技獎,過於先進不便展示!
    眾所周知,中電14所是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曾負責研製過中國戰機機載雷達、「海之星」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預警機雷達和多種地面防空雷達等。近年來,中電14所每一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都意味著中國在雷達技術領域的重大進步,而這樣的進步已經達到了16次。
  • 喜訊,「三軍之眼」再獲國家最高科技獎,項目過於先進不便展示
    幾乎每個國家都設立有科學技術獎,但通常頒獎現場也會公布獲獎人或機構所主導的相關項目,但日前中國的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有些獲獎項目卻沒有公開展示,理由是過於先進不便展示。1月10日上午,這一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其中中國電科第14所參與研製的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但在現場這一項目並沒有被公布,14所的相關人員解釋道「因為項目過於先進,暫時不便於公開」。需要指出的是,14所建所以來,一共獲得過16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特等獎6次!
  • 我省2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其中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涵蓋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 電子科大獲4項國家科技獎,首次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獲得2項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
  • 成都20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原標題:成都20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中國科技界頂級獎項——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成都斬獲頗豐。在蓉20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四川省獲獎總數的80%,獲獎數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 安凱客車兩項目分別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
    6月29日,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合肥隆重舉行,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等省領導出席大會現場。會上,安凱「純電動客車整車開發及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和「A9系列高檔公路客車的研發及應用」項目脫穎而出,分別榮獲2019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 成都這兩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有多牛?
    原標題:成都這兩個一等獎 項目有多牛?   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成都斬獲頗豐。在蓉20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佔四川省獲獎總數的80%。
  • 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深企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建鋼構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針對上述問題,由重慶大學、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的項目組在3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重點工程科技攻關項目
  • 中建科工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全球10座摩天大樓 它建了6座
    原標題:深企引領我國高層混合結構建造技術走在世界前列中建科工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深圳特區報2020年3月9日訊 2月19日,備受關注的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應急院區完工,該項目擁有1000張床位,承建單位中建科工從跑步進場開工
  • 優秀: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我校共22項成果獲獎,其中,我校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3項)、二等獎4項(自然科學獎4項)、湖南省國際合作獎1項;我校作為參與單位獲湖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
  • 一等獎!二等獎!這場盛會上,他們領回國家級大獎!
    此次大會,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85項。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黃旭華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摘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0名外籍專家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電子科大獲4項國家科技獎 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一等獎
    電子科技大學李恩教授團隊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0日訊(記者 陳淋)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獲得2項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 廣州136個項目獲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海洋領域獲得突出貢獻獎、科技合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獲獎含金量較高。先進位造領域獲得1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6項科技進步獎,其中11項由企業牽頭。近年,廣州圍繞產業鏈進行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 重磅丨武大喜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武漢大學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主持完成2項成果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參與完成的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姜衛平(左一)、施闖(中)、朱欣焰(右一)教授合影。何蓮攝 施闖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中工國際:北起院承擔項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原標題:中工國際:北起院承擔項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近日,由中工國際
  • 廈門6項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也是福建省首個民營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項目;03廈門大學高亞輝教授參與完成的「近海赤潮災害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方法」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