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輩子參謀長,一生輔佐5人,5人皆成元帥,堪稱傳奇!

2021-02-18 青銅劍客

在我軍歷史上,曾出現過這樣一位傳奇將軍!

他參加過兩萬五千裡長徵,參加過抗日戰爭,也參加過解放戰爭,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他幾乎在我國建軍史上的各個戰爭時期,都出任參謀長一職,累計任職的時間更是長達40年之久。

他曾輔佐過5位共和國元帥,是中國建軍史上輔佐元帥最多的參謀長,僅僅是在劉、鄧麾下工作就長達13年之久,堪稱是「站在首長身影裡的參謀長。」

他足智多謀,戰功顯赫,有著超強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領導才能,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皆立下了不朽之功勳。

他就是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李達將軍。

本期文章將帶你了解老一輩革命家「李達將軍」的經典事跡。如果你也對歷史感興趣,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說不定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哦!

李達將軍

李達,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出生於陝西眉縣橫渠區崖下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5歲時便給地主家打短工,11歲時,家裡人為了讓他將來能有個好的出路,便四處借錢供他讀書。

1922年,17歲的李達考入西安私立東道中學,後轉入省立師範學校就讀,畢業後便回鄉當了一名小學教員。

然而,素有報國之志的李達不甘心一輩子都在家鄉當教書先生,於是便決定投軍報國。

1926年,李達考入馮玉祥將軍創辦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畢業後便加入馮玉祥部的西北軍,先後歷任排長、連長和少校參謀等職。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軍閥混戰,李達也隨西北軍開赴到中原戰場。激戰至10月,馮玉祥戰敗,蔣介石收編馮玉祥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李達也被編入其中。

1931年初,蔣介石命令第二十六路軍從山東開赴江西,參加對我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七月,第二十六路軍又奉命參加了對我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屆時,李達隨軍進駐寧都。

在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圍剿」失敗後,僅留下二十六路軍駐守寧都,其他部隊都先後撤出,從而導致該路軍處於蘇區紅軍的包圍之中。

實際上,蔣介石是故意為之,向來講究「親疏遠近」的蔣介石,對於這種「異己」部隊從來都未給予過信任,所以此次他也不過是想借「圍剿」紅軍之機,剷除異己罷了。

蔣介石如此排外,很快便引起了二十六路軍部分高級將領的強烈不滿。

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不久後,「九一八」事件爆發,第二十六路軍全體官兵向蔣介石請願前往東北抗日,結果遭到了蔣介石的拒絕。

1931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軍在趙博生、董振堂等人的領導下,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寧都起義」。

時任二十六路軍第74旅旅部副官李達與全軍17000餘人宣布脫離國民黨,參加紅軍。

「寧都起義」在當時的影響非常之大,它不僅打擊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同時也極大增強了紅軍的力量。

因為在此之前,我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只有兩萬多人,現在有了二十六路軍一萬多人的加入,其實力必然大大加強。這對鞏固和發展中央蘇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該部起義後,中革軍委授予起義部隊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的番號,並任命季振同為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副總指揮,趙博生為參謀長。

寧都起義

1932年11月,湘東獨立師第一師在江西永新正式劃入紅八軍序列,李達任軍參謀長。而也正是從這個時起,李達正式開始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參謀長生涯。

在長徵前,李達任紅二軍團參謀長,協助軍團長賀龍發起湘西攻勢,並參與創建湘鄂川黔蘇區和指揮「反圍剿」作戰。據其部下回憶:李達指揮作戰,十分重視地圖的運用。

有一次,紅軍攻克湖南大庸城後,李達發現當地竟然有石印局,於是便立刻派人去翻印了比例尺為一比二十萬的地圖,下發給作戰部隊。

1935年,紅二、六軍團長徵進入到貴州畢節地區。

畢節是黔西重鎮,地處雲、貴交界處,因其地理位置複雜,是國民黨和地方軍閥都管不了的地方。

於是,紅軍便打算以黔西、大定、畢節三地為中心,創建川滇黔邊根據地。

為此,紅六軍團的政委任弼時曾向參謀長李達問計,結果李達在詳細查看了地圖之後,堅決反對。任弼時等人不解地問:「理由是什麼?」

李達回答說:

「第一,畢節地勢,雄視雲南,雲南的軍閥不會不管。第二,畢節的公路,四通八達,蔣介石調兵方便,也不會不管。」

事實證明,李達的判斷是正確的,還不到10天,雲南、湖南和貴州三地的軍閥,就相繼向畢節進軍。紅二、六軍團由於及時撤離畢節,故而才得以避免遭三面圍攻的危險。

後來,任弼時還曾感嘆說:「李達有先見之明。」

任弼時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達任八路軍第129師參謀長。

實際上,李達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已經是紅二方面軍的參謀長和援西軍參謀長,但援西軍改編為八路軍129師後,他只是擔任「參謀處長」,參謀長一職由倪志亮出任。

直到1938年12月,李達才正式接任參謀長一職。而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李達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上的波動,而是任勞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種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1943年9月,129師師長劉伯承赴延安後,李達便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一職,領導太行區軍民反擊日軍「掃蕩」,同時還進行了大生產運動和精兵簡政,打破了日軍的緊急封鎖,有力鞏固了抗日根據地。

而在近兩年的時間裡,他先後指揮部隊取得了諸多戰役戰鬥的勝利。

在129師擔任參謀長期間,李達很好地輔佐了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功勳。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戰期間,李達還曾親自組織起一批繪圖人員,進行實地測量,用簡易的測繪方法,將北起九裡關,南至漳河畔一帶的村莊、人口、水源等都作了明確的標記。還搞清了晉東南、太行山和晉冀魯豫接合部的地形。

不僅如此,他還指導繪圖單位完成了「最新華北明細圖」,繪製出了我軍首份分層設色的「太行軍區形勢圖」。為我軍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129師領導在河北涉縣留影!左起:李達、鄧小平、劉伯承、蔡樹藩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軍區,由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委、李達任參謀長。

1947年,李達協助劉、鄧率部挺進大別山。而在經過黃泛區時,李達便帶領參謀人員先行出發,劉、鄧率大部隊隨後跟進。

而當李達一行人順利抵達預定地點之後,卻遲遲不見劉、鄧的身影。

李達料定途中肯定有變,隨即便趕緊派出一位參謀前去接應,並對其詳細交代,在經過某山、某水、某莊便可以接到他們。

這位參謀便按照李達給的線路,一路行進,果然找到了劉、鄧兩位首長。

事後,劉伯承問李達:「你怎麼知道我們會在這裡迷路呢?」

李達回答道:「這個村莊在地圖上有重名,一東一西,所以才做出此判斷。」

劉、鄧聽後皆讚嘆道:「李達就是一幅『活地圖』,他這一手了不起。」

實際上,李達將軍這種對地圖極度敏感的能力,在軍中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據說李達將軍在訓練參謀的時候,其態度雖然溫和,但要求卻一點也不松和,反而還十分嚴格,他要求每個參謀都能「背圖」,即不看地圖,也能將山川、城鎮、村莊、道路、橋梁等位置講述清楚,將地圖真正地刻在腦海中。

值得一提的是,李達將軍每次外出都必帶「老三樣」,即地圖、指南針和放大鏡,即便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習慣也始終沒有改變。到了80歲的時候,老將軍仍然能記住全國2000多個縣名,確實讓人佩服。

1948年5月,中原軍區成立,由劉伯承出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委,陳毅任副司令,併兼任華東軍區司令員,李達任參謀長。

至此,李達已經先後輔佐過4位元帥了,即賀龍、劉伯承、徐向前、陳毅。

李達做事幹練,深得陳毅元帥的賞識,並將其稱為「我們的好諸葛」、「李達是個好參謀長」。

1950年2月,西南軍區正式掛牌成立,李達出任該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隨後兼任雲南軍區司令員,並參與領導了西南地區殲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為西南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953年4月,為應對韓戰局勢,中央決定調李達趕赴朝鮮,接替謝方出任志願軍參謀長一職,與彭德懷、陳賡、洪學智等一起指揮戰鬥。

李達入朝的時候,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進入了尾聲。而在此之前,中朝方跟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方已經進行了多次談判,但因美方始終未拿出誠意而至今沒有達成共識。

實際上,美方之所以會選擇談判,是因為他們在戰場上已經無法獲得想要的利益,而當他們在談判桌上也無法獲得時,又開始用「飛機大炮」威脅。因此一直以來,都是「停停打打」,皆無定數。

1953年,美方欲圖在朝鮮東西海岸實施登陸,企圖像一年多以前的「仁川登陸」那樣,改變韓戰的局勢。

但由於我方已經做好了反登陸作戰的準備,故而美方才不得不被迫放棄了此次行動,並於1953年4月26日與朝中方恢復已經中斷6個月零18天之久的停止談判。

而為了促進停戰談判的實現,彭德懷、李達等指揮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發動了著名的「夏季反擊戰役」。

此役共歷時兩個半月之久,朝中軍隊與敵進行了139次戰鬥,斃傷俘敵12.3萬餘人,擴展陣地240平方公裡。

特別是在7月13日到7月27日的「金城戰役」中,歷時15天,殲敵5萬餘人,收復失地178平方公裡,極大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中方談判代表與「聯合國軍」談判代表在板門店正式進行籤字儀式。至此,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布結束。

李達雖然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後期才入朝作戰的,但剛到前線就參與指揮了決定性戰役——夏季反擊戰,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之功勳。

而李達能出任志願軍參謀長一職,則是中央對他軍事才能的最好的肯定。

回國後,李達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設計部、監察部部長、副總參謀長等職。

1955年9月,李達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李達(上將)

李達將軍的一生,功勳卓著,雖身居高位,但他對於功名利祿卻毫無興趣。

在1955年評定軍銜時,李達的夫人張乃一問李達:「你能評個啥銜?」李達想了想,回答說:「也可能中將,也可能少將,我為黨為人民做的貢獻太少了。」

不久之後,李達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但他卻跟從來沒有這回事一樣,評銜回家後也始終沒有向家人提起。

有一次,李達的女兒在學校裡聽到同學議論他們父親的軍銜,有的說是少將,有的說是中將,當時她也想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什麼軍銜。於是回到家中後,女兒便問李達:「爸爸,你是什麼將啊?」

李達愣了一下,隨即便笑著說道:「小孩子打聽這些幹什麼?我是個什麼將?我是芝麻醬,黃醬!」

直到後來媒體報導出來後,孩子們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原來是上將。

李達將軍,縱然一生功勳卓著,且身居高位,但他從來沒有因此而忘乎所以,更沒有以此來為自己謀取私利。相反,他一生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且時刻都行走在「杜絕腐敗」的第一線。

1987年,李達將軍回到了闊別55年的家鄉,在臨走前寫下了「公明廉威」四個大字,他希望縣領導能以古為鑑,嚴於律己,做到公正、廉潔,堅決杜絕腐敗現象滋生。

此外,在教育子女上,李達將軍也頗為費心!他時常教育子女說:

「農民要以農為本,自力更生,不要靠別人,聽黨和政府的話,安心務農。」

有一次,李達將軍的兒子李如龍寫信來,說他住的房子破爛不堪,有一間房屋還倒塌了,希望父親能給他點錢蓋座新房。但李達卻回信說:

「你已經長大成人,這件事不能靠我,不能蓋,修一修就行了。」

李如龍雖然是李達的兒子,但卻始終沒有得到過父親的「照顧」,一生都在陝西眉縣橫渠區崖下村當農民。

對兒子如此,對孫子也是如此!

有一次,李達的孫子李未平由於在新疆服役表現突出,組織便決定為他提幹,然而恰好遇到李達來新疆考察,他就對部隊領導說,要對李未平嚴格要求。

後來,李未平轉業後要求回到陝西,也被李達將軍給拒絕了。

李達將軍戎馬一生,其經歷頗具傳奇色彩,且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功勳卓著,歷經坎坷,氣節高貴。他淡泊名利,為人正直,為世人樹立了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形象。

1993年7月12日,李達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而在其去世後,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前來弔唁時,曾代表鄧小平說:「李達同志是最好的參謀長!」

相關焦點

  • 做了一輩子參謀長的李達,一生輔佐5人,5人皆成元帥,堪稱傳奇
    他參加過兩萬五千裡長徵,參加過抗日戰爭,也參加過解放戰爭,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他幾乎在我國建軍史上的各個戰爭時期,都出任參謀長一職,累計任職的時間更是長達40年之久。 他曾輔佐過5位共和國元帥,是中國建軍史上輔佐元帥最多的參謀長,僅僅是在劉、鄧麾下工作就長達13年之久,堪稱是「站在首長身影裡的參謀長。」
  • 開國上將李達,五次輔佐元帥,陳老總:李達是個好參謀長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武李達,他是新中國的開國上將,曾經五次輔佐過開國元帥,陳老總還說他是一位好參謀長。開國上將李達李達1905年出生於山西,他在5歲的時候就在地主的家中打工。後來他的父母借錢讓他讀書。李達知道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很是刻苦。在1922年的時候。李達考入省立師範學院。讀書期間,李達參與學生愛國運動。
  • 李達:國軍出身,曾輔佐5位元帥,授銜上將,堅持讓兒子當農民
    李達上將是從國軍起義的軍官,自1932年擔任參謀長以來,曾先後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雖級別高低起伏但自始至終幾乎沒有離開參謀長這一職務。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李達是唯一輔佐過5位元帥的參謀長,累計在職時間40餘年。可以說新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比李達更懂得參謀的人,也沒有比李達做參謀更長的人。李達出身在陝西省眉縣橫渠鎮的一個普通的貧苦農民家庭。
  • 這位開國上將足智多謀,曾輔佐過五位元帥,毛主席稱讚他不糊塗
    在我軍開國上將中,李達是一位經歷十分特殊的將軍,他參加過許多知名戰役,而最重要的是,無論在什麼時候,他擔任的職務都是參謀長,在李達波瀾壯闊的戰爭生涯中,他最令人欽佩的是,曾輔佐過五位元帥,而且事後,這些元帥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 將星璀璨的紅1軍團:軍團長政委成為元帥,參謀長為何成上將?
    值得一提的是,在紅1軍團指揮部的高級軍官中,其軍團長和政委在1955年成為開國元帥,而參謀長在1955年成為了開國上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紅1軍團參謀長,開國上將陳奇涵跌宕起伏的人生。陳奇涵早年考入黃埔軍校。
  • 最強大的一個大軍區,三位元帥掛帥,參謀長是韓先楚
    有一個大軍區,居然有三位元帥掛帥,這應該是絕無僅有的吧,赫赫有名的戰將韓先楚是這個大軍區的參謀長。  這就是建國之初的中南軍區。  一、司令員和第一副司令員都是元帥    (葉劍英元帥)  中南軍區是由第四野戰軍南下部隊組建而成的,司令員當然是林總了。
  • 二戰最窩囊德國元帥:能力平平,甚至被人恥笑為「應聲蟲」!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德國將軍,相信很多人都認為他們都是指揮能力和戰術思想屬於一流的將軍,他們確實也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讓納粹德國苟延殘喘到了1945年。但是德軍中卻有這麼一個例外,他雖然高居元帥,但戰功平平,能力一般,這人就是凱特爾元帥。
  • 紅軍戰鬥力最強的兩個軍團,參謀長都犧牲了,而軍團長都成為元帥
    如紅一軍團是由南昌起義部隊與秋收起義部隊改編而成,算是我黨的老牌勁旅了,第一任軍團長就是朱老總,後來就是紅軍軍事奇才林總擔任軍團長。然而,紅一軍團參謀長是由徐彥剛擔任,可能大家對這位不太熟悉。但他也是紅軍時期的一位優秀將領。
  •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1942年若沒有犧牲,55年授銜時會是元帥嗎?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是一位能文能武之人,他是八路軍優秀的指揮官,帶領官兵上陣殺敵,只是在一次日軍掃蕩中不幸犧牲,若是沒有犧牲1955年的授銜他會是元帥嗎?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他將兵力分為三部分,等到日軍一部進入之後,他高喊一聲「打」,日軍似乎還在發懵的狀態,沒等緩過神來就被斬成數段,接著我軍一頓猛攻,這一戰殲滅日寇2000多人並繳獲一大批武器。
  • 1955年授10名元帥軍銜,為何會有11人享受元帥級待遇?
    1955年,我軍推行軍銜制度,並授予了十位軍事家元帥軍銜。但是奇怪的是,雖然元帥軍銜只授予了十個人,但是享受元帥待遇的卻有十一個人。其實,原因在於:張雲逸大將也享受到了元帥的待遇。那麼,為什麼如此禮遇張雲逸?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元帥自殺,為何留下了5封遺書?
    今天,我們聊聊蘇聯的阿赫羅梅耶夫元帥,1991年8月22日,在八一九事件失敗以後,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元帥,穿著元帥禮服,在辦公室自殺。自殺之前,寫下了5封遺書,遺書的內容見證了老元帥的信仰和絕望。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這位阿赫羅梅耶夫元帥。1922年,阿赫羅梅耶夫出生於坦波夫州的首府坦波夫市。
  • 十大元帥有幾人參加了廣州起義?他們都是誰?後來擔任什麼職務
    這次具有國際反向的起義在1927年12月11日發起,而此次起義十大元帥便有三人參加,那麼當時參加廣州起義的三位元帥都是誰呢?他們當時擔任和負責什麼工作?葉劍英葉劍英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他雖然沒有像其他元帥一樣組織和指揮大規模的兵團作戰,但是他卻有著統一全局的大智慧,被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國際上都享有著崇高的地位。
  • 十大元帥最初在黨內地位最高的人是誰?
    聶榮臻把陳毅分配到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做黨的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聶榮臻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整頓遭受破壞的工人糾察隊,處理善後工作。1927年7月中旬,聶榮臻被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1927年8月1日,聶榮臻在南昌起義中組織張發奎部第25師兩個多團起義,後任起義軍第11軍黨代表,與軍長葉挺率部南下。
  • 開國將領中,已有5人被推舉為將軍,2人具備與將軍相當的資歷。他們...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10人被授予大將軍銜,5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175人被授予中將軍銜,798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被授銜的將帥總計1050人。值得一提的是,在57位開國將帥中,曾有5人被擬授大將軍銜,還有2人資歷堪比大將,那麼,他們都是誰?先說5位曾被擬授大將的開國上將。第一位是蕭克。
  • 曾國藩:想成大事的人,一輩子不要瞎忙,做對這3件事就夠了
    曾國藩,我們都不陌生,「千古第一完人」是後人對他的評價,有人說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對子女的教育。其實從一個農耕之家的孩子到朝廷重臣,曾國藩自身的成就也可以說是非常傳奇的。他曾說過:有的人一輩子瞎忙,最後一事無成,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做對3件事就夠了。照顧好自己為什麼年老之後一身病,不只是身體機能的退化,還有年輕時對自己的忽視。健康的身體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身體要是垮了,那什麼都沒了,再多的錢也難以換回健康。
  • 人活一輩子,不要聽信閒言閒語,做自己就好
    人活一輩子,不要聽信閒言閒語,做自己就好文/禮運暖天下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想法,所以每個人看待事物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同的看法就會產生不同的疑問,就會有爭議,就很容易產生敵對意識,閒言閒語就是伴隨敵對意識出現的
  • 二戰九大元帥排行,第九是個日本人,隆美爾竟然僅排第三
    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人。  美軍傷亡近5萬,日軍傷亡近12萬。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1945年9月2日,尼米茲代表美國參加日本投降儀式。戰爭期間,尼米茲獲得3枚優異服務勳章,10月5日被美國政府定為"尼米茲日"。  TOP、6艾森豪【美國】
  • 二戰時期,九大元帥排行,第九是個日本人,隆美爾僅排第三
    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回國,歷任營長、師參謀長、軍參謀長、集團軍參謀長。因工作成績優異,受陸軍參謀長G.C.馬歇爾賞識。1941年9月晉準將。
  • 人這一輩子,會遇見誰,和誰結婚,皆是命中注定的(真實經歷)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在茫茫的人海能相遇皆是修來的緣分,能相伴一生更是命中注定的緣分,不是一家人難進一家門;為什麼說「人這一輩子,會遇見誰,和誰結婚,皆是命中注定的」?但看人家悲歡離合。
  • 紅軍時期的10個軍團長中只有3人授予元帥,那其他人呢?
    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軍長。領導了南昌起義,後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抗戰時期任120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參與指揮解放西北、西南地區。建國後任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主席。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