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樂清手藝人闖蕩青海 !

2021-02-28 樂清百曉在線
編者按:40年前,我市虹橋一批手藝人相繼去青海闖蕩,他們有些是木工、有些是油漆工、有些是理髮師等。在那裡,他們艱苦工作,收穫了一份難得的同鄉情誼,也成為花甲之年的寶貴青春回憶。日前,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他們中的五位。今天,就來聽聽當年他們創業的故事。 

■王星榮

2019年10月30日,我和妻子再次來到青海省湟源縣丹噶爾古城,老街風貌依舊,回想40年前與一幫虹橋老鄉在湟源縣城做手藝的情景,往事歷歷在目。

王星榮和瞿康福在貴南軍馬場。

上世紀70年代,虹橋能工巧匠多,大西北青海高原國營大中型企業多,職工人均收入高,很多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需要製作新家具,為虹橋手藝人提供就業機會。為此,不少虹橋手藝人赴青海找商機,我也是其中一位。

1979年春天,我學了一年的油漆手藝出師,從有關部門開了一張外出務工的介紹信,帶著這份證明就去了青海,那年我剛好18歲。在西寧,我接到了第一單屬於自己的生意,我給東家的床頭畫了一幅西湖平湖秋月的風景油畫,把東家興奮得一夜睡不著覺,半夜爬起來非要跟我喝酒。後來通過他的介紹,我進入西寧汽車七場的宿舍,做了幾個月活。這一發不可收拾,「生活場」越來越忙。

在西寧火車站家屬院,有我的東街朋友瞿維梅和張旭星,他們都是木工,我負責油漆。後來我還來到湟源的冶金五隊家屬院幹活,和老鄉們白天各幹各的活,晚上回到招待所睡覺,就像一家人。當時有個木匠的老婆在老家虹橋生了兒子,大家要他請客,我們一起去屠宰場買了豬頭、豬心、豬肝、豬腰子等,統稱「豬下水」,當地人嫌髒不吃這些,全部「豬下水」加起來只花了五元錢,洗淨煺毛後放進大鍋內滷煮,放點八角大料、醬油料酒和紅糖,不多時便香氣撲鼻,味道好得沒話說,大家一邊吃一邊喝,其樂融融的。

在湟源冶金五隊,虹橋老鄉大多是做木工的,做好的家具需要油漆,當時只有一個四都丁岙的王國壽在做油漆,「生活」很忙。所以,黃金道叫我過去,分一些「生活」給我做。就這樣,我在湟源縣幹了整整三年,從冶金五隊,到交通局、縣委大院,再到農業局、又轉到小高陵大隊,從湟源縣城到農村,很多人知道了我。1980年,我回到老家虹橋幹油漆工,一天頂多掙三元五角,在青海一天可以掙到十塊錢。由於「生活」比較忙,人手不夠,到第二年新春一過,我就把我弟弟老三也帶出來了,一個朋友的堂兄弟也拜我為師。幹了一年,除了自己開銷之外,匯款到家裡剛好兩千元。在那個年代,已經相當不錯了。

王星榮在貴南牧場。

在湟源縣的省地質大隊冶金五隊,我住進了謝世第大哥家,我給他翻新油漆家具,還在桌面上勾金邊彩繪雙龍戲珠圖,把老謝大哥高興壞了。在這個大院裡,我認識了帥哥魏剛和他的夫人張茹瑞,那時他正好請黃金道做了一套新的捷克式家具,就叫我來刷油漆,作為結婚之用。他們兩位都是大學生,魏剛搞野外勘探,張茹瑞搞化驗分析,大家有好吃的都會分享。

一段時間我們曾失去聯絡,後來,黃金道和我通過與青海省地質局財務部門聯繫又重新找到他。魏剛有個心願,就是想找個樂清女人給兒子當媳婦,2013年,我把外甥女介紹給他的兒子,從此我們由朋友變成親戚。

1982年春,在青海貴南軍馬場做木工的朋友瞿康福特地來到湟源,請我去做油漆。此地離「天下黃河貴德清」的黃河源頭第一個縣城貴德縣近在咫尺,在這裡有虹橋的一個建築工程隊,七村的蔡福祥大哥、蔡福柱、蔡福東三兄弟,蔡福東是我的好兄弟,他帶了一個徒弟,龍澤的黃友福,還有二村的計朋浩、三村七間巷的倪如堯和好朋友瞿康福,我帶著老三和康福的堂弟康志,一起在這裡幹油漆工。牧場家屬院的東家們非常熱情,完工後都會擺酒招待我們。

貴南軍馬場的職工來自天南海北,有次我們給一個河南職工油漆家具,完工後他做了一桌好菜,非要請我們幾個老鄉吃飯,他把海蜇皮放進高壓鍋裡煮,等開了鍋,發現海蜇皮沒有了,成了一鍋湯,他就操著一口濃重的河南話嘀咕,把我們肚子都笑痛了。

後來,一起在牧場的好朋友蔡福東介紹我去了西寧,給青海省畜牧廳領導李貞豪家裡油漆家具。在畜牧廳家屬院一幹又是好幾個月時間。在青海的五年時間,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獻給了那裡,錯過了上大學的機會,但是也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樹立了吃苦耐勞、獨立自強的奮鬥精神,我從一句青海話都聽不懂,到滿口標準的青海話與當地人交流,不到一年時間,就基本掌握了青海方言。直到今天,最難忘的有一句青海話「阿麼了」,就是我們樂清人說的「怎麼了」。

■薛桂眉

我今年58歲,是虹橋西街村人。當年在青海省湟源縣開了一家江南燙髮店,現在在深圳從事家居生意。

1981年春天,原本在虹橋開燙髮店的我、吳凌雲跟著王星榮和黃金道到了湟源縣。他們幫我們租了個臨街的小鋪面,簡單收拾一下就開張了,店名叫「江南燙髮店」,王星榮還幫我們寫了招牌,畫了美女燙髮的圖案打廣告。

我們兩個南方姑娘,長得也算白淨水靈,吳凌雲又洋氣。理髮店剛開業時,店門口常被圍得一層又一層,生意很好。別看吳凌雲是個小姑娘,從小在家裡練過武術,力氣不小,由於店裡沒有自來水,每天的用水就要從店旁邊的工廠裡打水,這是一段陡坡的路,有六十七米長,平常空手走路就會喘氣(高原缺氧),吳凌雲沒有扁擔,兩手各提著一鉛桶水往店裡走,把青海人都看呆了,紛紛投來讚嘆的目光,說浙江女子不簡單,長得漂亮還有功夫,年紀輕輕就離開家鄉自謀職業。

在青海還件很難忘的事:由於青海的水質硬,礦物質豐富,燙髮後的髮型不牢固,容易變直,這急壞了我們姐妹倆,於是,王星榮建議用虹橋的自來水,通過罐頭廠朋友裝在鐵罐裡密封,用包裹運到青海。我們照做了,經過試燙,效果很好,雖然成本高了很多,燙的髮型很固定。於是店裡生意更好了。

■黃金道

今年我雖然65歲了,但家裡的新房裝修,我一手承包,還當起了專業木工。回想起在青海的那幾年,真的是有苦也有甜。

黃金道裝修新房。董露露 攝

1980年,我和虹橋的胡經泉、姚祖康的哥哥一起第一次到西寧,沒有帶家屬。當時,火車從南京長江大橋一過,就覺得很悽涼。江南的山、水都很青,可是西寧的土地、水是黃色的。剛下火車,就聞到一股羊肉味。從西寧坐公交到湟源用了2元錢。一開始,吃住都不太習慣,好在有好幾位虹橋老鄉在,跟著他們做點米飯吃,喝的水都要去好幾公裡外的地方挑。

我在青海省地質大隊冶金五隊做木工,給當地人做「江南風」的家具,當時在樂清的工資2.5元/天,但當時在青海就有10元/天。湟源早上9時許天亮,我做木工凌晨2時許下班。三個月,我覺得還不錯,就寫信給王星榮讓他一起過來。當時10幾個虹橋老鄉在湟源縣招待孫租了一個院子,有油漆工、木工等,還有西安人魏剛。第一年我賺了2600元,除去平時吃喝、看電影,賺了1800元,這在當時已經很不錯。

當年,我喜歡騎自行車,王星榮經常坐在自行車後座上,我們無拘無束,在西北高原上馳騁放飛心情,盡情享受快樂的青春時光。在西寧待了五年,我去了西安做服裝生意,幹了一年又回樂清從事木工行業直到現在。我覺得青海就是一段年輕時的美好回憶。

■蔡福東

驀然回首,我已59歲。回憶17歲時跟著大哥去青海做木工,恍如昨日。在貴南軍馬場,我給那裡的職工做家具,跟他們的感情還特別好,平時聚餐過節,他們都會拉上虹橋老鄉蔡福祥、瞿康富等一起吃飯。

蔡福東講述往事。董露露 攝

記得青海的冬天特別冷,零下20多度,我們幾個老鄉用馬糞、羊糞當燃料取暖。雖然天氣冷,人心卻很暖。南方人的我,吃饅頭不習慣,貴南軍馬場的李場長就會把他每月的10斤大米送我一些,有了海鮮也會叫我們一起分享。我常說,那個年代的感情真的很純粹、很暖心。

上世紀90年代,我帶著妻子去過一次貴南軍馬場,可能是老朋友都不在,那裡顯得很荒涼。其實四十年前去時也很荒涼,但因為有一群充滿激情的朋友,軍號一吹,就生機勃勃。雖然李場長已經去世,但我和他們家裡的人感情現在還維繫著。前不久,他的妻子和孩子還來樂清,雖然許久未見,卻不生疏,我們聊了很多過往。我覺得在青海的那些年,給了我很多可貴的友情,值得我一輩子去珍惜。如今,我和瞿康富等人還經常聚會。

■姚祖康

樂清手工藝者眾多,民間有俗話講,有藝不愁窮!我也學了一門手藝:「木藝」。60歲的我,回憶起年輕時在青海闖蕩的場景,有種說不出的感嘆。

40年前,我去了青海。當時才20歲,剛下火車站,發現西寧市內最高的建築是西寧大廈,有6層樓高。整個西寧市區灰濛濛的,成片的土坯砌成平房以及不高的樓房,從東梢門到大十字、再到西門口,是西寧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這裡確實不如江南小城。

當時想,雖然辛苦,但要幹一番事業才能回虹橋。在湟源,我和虹橋老鄉們互相照顧,彼此介紹業務。白天各自忙碌,晚上則在一起吃住。聚餐時,大家都各顯身手,在西北也能吃上樂清味道。在異地,孤單失落時,我們互相陪伴,現在回憶起來都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本版文字由董露露整理

相關焦點

  • 猇亭來了手藝人:亞蘭與藍染
    她還未抵達猇亭時,我告訴她,猇亭有個織布街,多少年前,也是清明布,鋪大路;宜昌山水如畫,或許可以帶給她,更多創作的靈感。如今,她回到宜昌猇亭,我真心為她高興,相信她,一定能在宜昌闖出一片新天地。吳曉波曾說:手藝人是一個階級。從事創造性工作的手藝人,他們確是一種階級。在我眼裡,亞蘭她,就在這個階級裡,她將自己完全託付於一門手藝,一輩子打磨這門手藝,在繁複浮躁的生活背後,她過著平靜的、有規則和秩序的另一種生活。無論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她都波瀾不驚的生活著,愛著,被藝術包圍著。而愛和藝術,其實是同一件事,是人在遇見自己的過程。
  • 青海出版首部有聲民俗讀物《唱著花兒浪青海》 出版
    圖為青海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首部有聲民俗讀物《唱著花兒浪青海》。 祁明亮 攝中新網西寧7月2日電 (央姬卓瑪)「《唱著花兒浪青海》採用『花兒』的形式,記錄了民俗文化的變遷,這種創新在民俗類出版物中尚屬首次。」
  • 浙江樂清首次獨立完成帶電撤杆立杆
    原標題:浙江樂清首次獨立完成帶電撤杆立杆   11月20日9時30分,在樂清經濟
  • 錦繡南歌沈樂清黑化了嗎?沈樂清喜歡劉義康嗎?
    在《錦繡南歌》這部劇中,沈驪歌因為阿奴手釧,被認定是沈府失蹤多年的長女,沈夫人便將她接回家中,對她非常好,而這卻引起義女沈樂清不滿,在沒有沈驪歌的時候,沈樂清是家中最受寵愛的女兒,但隨著沈驪歌的歸來,所有人的焦點都到了沈驪歌的身上,沈樂清失去了寵愛,她自然會對沈驪歌懷恨在心,再加上沈樂清喜歡劉義康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文 ——寫在《語文小報》四十周年之際
    方寸之間,別有洞天四十年前,一份小報悄然降臨樂清這個小縣城,帶著一縷清風,也帶著一份羞澀。四十年來,《語文小報》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版面從最初的A3幅面大小的正反面,擴展了2倍;欄目也在不斷拓展中,除「文學常識」「學生習作」外,現小報新開闢了「學海勘航」「樂清之子」「寫作導引」「文學少年談寫作」「鄉土樂清」等欄目,大大豐富閱讀視野;印刷從當時的手工蠟紙刻板、油印到現在的雷射照排、彩印;發行量從最初每期3000份左右到現在的75000份,高峰時曾達到120000份。
  • 青海人把熱愛的東西,寵成了千百種樣子……
    青海人把熱愛的東西,寵成了千百種樣子……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 店家日積月累的口碑 後廚師傅們匠心獨運的堅持 造就了四十年如一日的經典味道
  • 浙江樂清與中國泰爾實驗室合作共建樂清物聯網技術創新實驗室
    近日,浙江省樂清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泰爾實驗室籤約,合作共建樂清物聯網技術創新實驗室。樂清物聯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位於柳市鎮車站路雲谷大廈,總建築約15800平方米。該綜合體是根據《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行動計劃》和《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導則》有關文件精神,並結合樂清產業實際建設的集聚各類創新資源要素,為物聯網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全鏈條服務的新型創新載體。現綜合體內建有展示廳、路演廳、中介服務中心、研發中心等。
  • 揭秘70年前老北京鄉下買賣:貨郎走街串巷、手藝人技術高賺錢難
    祁記茶館既是茶館,又是手藝人作「攢兒」的地方。一大早,瓦工木匠聚到茶館,邊喝茶邊交流業務信息,等著僱主上門。總會有個「頭目人」來協調當天的各種活計,當然,沒活兒可幹也是常事。祁記茶館由兩間土房和一間棚子組成,茶桌板凳也是用廢舊木頭拼接而成,茶壺茶碗則是素麵兒粗瓷,和城裡上檔次的茶館根本沒法比。當然,這樣的茶館適合靜安莊地區的消費水平,所以買賣也不差。
  • 樂清望族王姓
    王志成 南宋大賢王十朋(意思設計) 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但在樂清,王姓人口遠少於陳姓,略少於黃姓、鄭姓和林姓,為樂清第五大姓。紹興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艱辛耕讀,堅韌不拔,46歲考中狀元,是樂清古代農家子弟耕讀仕進的楷模。王十朋創建的梅溪書院是樂清最著名的書院,生員除本州縣外,還有從台州、安徽、山東等地慕名而來的學子,受業120餘人,開創了樂清勤奮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對樂清和附近地區耕讀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王十朋為官忠耿剛毅,清正廉明,以力主抗金聞名朝野,詩文人格為世所重。
  • 文創上的文創|兩個臺灣90後女孩與52位頂尖手藝人的故事
    張憲平從事竹編創作的四十年中,從未真正地拜師學藝,都是靠自己不斷地向人請教,從實際製作中探索學習,不但積極吸收臺灣本土原住民的編織技巧,也會到世界各地,把當地傑出的編器帶回來仔細研究。一件刺繡作品往往得花上好長一段時間,費時、費力又費神。
  • 用方便麵修板凳的手藝人
    8月20日晚上9點30分,抖音ID「修板凳的師傅」正在直播用方便麵修理破損的小板凳,帳號的主人叫汪偉,90後,是個修家具、皮革的手藝人。在平臺直播維修獲贊高達7334.6萬,粉絲數超1000萬。
  • 從《海澨方言》到《樂清方言詞典》 樂清土話的大本營
    林大椿(1812-1863),字萱士,號恆軒,翁垟高陽村人,其父林啟亨,博通經史,擅長詩文,曾執教梅溪書院,清代樂清藏書家之一。林大椿少時受家學薰陶,聰明好學,十七歲考入溫州府學,後與瑞安的孫衣言、孫鏘鳴、黃體正等同學遊學曹星槎先生門下。
  • 【樂清·民生地圖】《樂清地標地圖》出爐~快來打卡這些地標!
    人們的腦海中總能浮現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並且成為外地人必到的「網紅打卡聖地」那麼,作為一名樂清人你心中的樂清地標是什麼?是有「樂清西湖」之稱的清和公園?是人氣集中地南虹廣場?還是氣勢恢宏的新體育中心?本期地圖君為大家帶來《樂清地標地圖》讓我們一起發現地標遇見大美樂清!
  • 錦繡南歌沈樂清是誰演的 沈樂清扮演著關雪盈個人資料簡介
    近日,在電視劇《錦繡南歌》當中,沈樂清是一位備受大家關注的角色,剛一出場就給人一種不是好角色的感覺,那麼,《錦繡南歌》沈樂清是誰演的呢?據說,沈樂清心存嫉妒黑化,被大家稱之為黑蓮花,一起來看一下。  錦繡南歌沈樂清誰演的  電視劇《錦繡南歌》中沈樂清的扮演者是關雪盈。
  • 樂清市委副書記、市長徐建兵蒞臨樂清法院調研營商環境保障工作
    樂清市委副書記、市長徐建兵蒞臨樂清法院調研營商環境保障工作 2020-09-01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清與池州 書畫來傳情
    風情同美好此次展出的作品,以樂清與池州本土山水主題畫作為主,匠心獨具,移步皆景,觀展者們嘖嘖稱讚。本次展覽還有一部分抗「疫」題材的作品,如樂邑書畫院顧問、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戴成夫創作的樂清戰「疫」英雄李青青的人物畫作,表達了醫者仁心、無私奉獻的精神。受邀觀展的柳川書畫院院長胡萬良說,此次展覽一方面展現了兩地美好的山水風情,以文化為美,增進兩地交流;另一方面,提升了大眾對美的追求和感受,推進大眾文化藝術素養的養成。
  • 樂清開通假日專線
    日前,樂清新開通8條「假日旅遊專線」,將雁蕩山、中雁蕩山、黃檀硐古村落等旅遊景區串成8條假日旅遊公交線路,市民遊客可從樂成公交樞紐站、虹橋客運中心、樂清動車站、柳市客運站等交通站點乘車,以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體驗樂清各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據悉,新增的8條假日公交日常運營時間為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
  • 樂清農商銀行:「四戰疫」打響抗擊肺炎疫情保衛戰
    2020-02-03 15:52 |樂清日報—浙江新聞 客戶端
  • 2017年元月14日.樂清林氏青年會年終愛心公益活動
    2017年元月14日,樂清林氏青年會在佳豐會長的帶領下讓溫暖傳遞整個樂清林氏。林青會開展年終愛心公益活動,慰問樂清林姓特困戶及孤寡老人。       上午8點出發,一路從白象到天成、嶺底、芙蓉、雁蕩,從樂西到樂東,從農村到山區,林青會會員們走訪了9戶貧困家庭,並為每戶送上1000元慰問紅包。也親眼目睹了什麼叫家徒四壁、孤苦無依,心情十分沉重。活動在當天下午5點結束。
  • 圍棋世界冠軍王柯潔來樂清啦,與樂清棋手玩了幾把
    2月16日下午進行的公益指導棋活動中,世界冠軍柯潔、周俊勳,以及職業棋手汪見虹,李瑩、袁衛紅等分別與樂清棋迷進行了車輪戰指導棋交流。七冠王柯潔的到來讓現場的小棋手和家長們一度沸騰,大家紛紛拿出手機與其拍照合影,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