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證明背後是奇葩作風

2020-12-14 紅網

黑龍江綏化的高先生準備出國,在補辦戶口本過程中,他竟發現自己戶口被註銷,戶籍信息顯示他已於2017年死亡。當地戶籍民警表示,這事一時難以核實,因為當年負責的管片民警已被調走,高先生要想證明自己還活著,需要他所在村裡的蓋章證明,並拿著能表明時間的日曆或者報紙拍張照,還要找三個村民來現場證明。

經過自上至下的大力整治,「證明你媽是你媽」式的奇葩證明已經大為減少。但是,上面這則讓活人證明自己還沒死的案例表明,類似的奇葩證明並沒有斷根和絕跡。2019年發生的兩則新聞很能說明問題:某地的一所學校根本不看戶口本,非要老人到公安機關開具「孫子是孫子」的證明;海口的一個房產商則不認結婚證,要求購房者另外開具「我倆是夫妻」的證明……現在,又發生了要求活人證明自己沒死的事情,真是各種奇葩都聚全了。

黑龍江綏化的這件事尤其值得說道說道。以往發生的各種奇葩證明事件,往往是其他單位要求派出所開具證明,而派出所常常扮演法律和常識維護者的角色,基本上是硬核懟回去。現在可好,一個居民發現自己的戶口被錯誤地死亡註銷了,要求派出所予以更正解決問題,派出所反倒把皮球踢給了居民個人,讓他去村裡開證明、拿報紙拍照並且再找三個人來現場證明。過去是各種奇葩證明的反對者,現在成了奇葩證明的索取者。

看過新聞,我們就會發現,這件事情要說複雜也複雜不到哪裡去。很有可能是當年的管片民警疏於核實,把高先生錯誤地認定為死亡註銷了戶口。現在,高先生找上門來了,其實正是改正錯誤的機會。管片民警調走了,又沒有從地球上消失,找到他不過是打幾個電話的事情。何況,即使不找當年的辦理人員,現在的二代身份證具備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強大功能,要證明眼前的活人高先生「人證合一」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甚至我們還可以再退一步,就算上面的路徑都走不通,派出所確實需要去人工調查核實高先生的生死狀況,也不是天大的難題。無非就是走出辦公室,到高先生所在的生活區,問一問當地的基層組織和周邊鄰居,他們足夠證實高先生是死是活。現在,戶籍人員坐定在辦公室裡,卻聲稱「這事一時難以核實」,到底有沒有去核實,就開口閉口叫難?交通便利了,科技發達了,辦事卻越發艱難起來,這不是悖論嗎?

這件事情的本質,不是居民有了困難來找派出所幫忙,而是派出所的工作出現了失誤,居民前來要求更正。就算請求幫忙,派出所也應該有一個和藹的服務態度,何況錯誤不在居民身上。「他們給我帶來的麻煩,讓我自己去跑這些東西,你說合理嗎?「居民這一問問得到位,證明本身已然奇葩,更奇葩的是這種不拿自己當服務者的作風。

相關焦點

  • 消弭「奇葩證明」背後的「奇葩思維」
    這兩天,重慶的秦大爺想將5萬美元轉帳到身在國外的兒子的銀行卡上,卻被銀行要求證明「兒子是他兒子」。秦大爺帶著兒子單位開具的證明去銀行辦理,卻又被告知要派出所或居委會出具的證明才行。截至昨晚發稿,這事還未得到解決。(7月18日《重慶晚報》)   早在去年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就曾痛斥某些政府辦事機構「要求公民證明『你媽是你媽』」。
  • 時評|奇葩證明再現江湖,根源在於缺乏擔當意識
    針對長期存在的證明「我是我」、「我媽是我媽」等奇葩現象,有關部門已實施過多輪專門清理整頓行動,輿論也很多次對此做出譴責。但眾聲鼎沸之下,竟然還有這麼些老爺們敢置眾怒於不顧,讓此奇葩證明再次行走江湖,直讓人思考這塊「牛皮癬」好不了的原因到底何在?
  • 奇葩證明再現,源於服務意識缺位
    針對長期存在的證明「我是我」「我媽是我媽」等奇葩現象,有關部門實施過多輪清理整頓行動,輿論也屢屢譴責。但在眾聲鼎沸之下,還有一些老爺們不顧民聲,讓此奇葩證明行走江湖。這塊「牛皮癬」到底為何好不了?  陳先生在「證明我爸是我爸」的過程中,出現了四家機構,分別是銀行、公證處、派出所和居委會。其中,銀行要求陳先生按照存款繼承程序辦理是合理的,這是他們的職業操守,無可指摘。
  • 各地取消「奇葩證明」追蹤
    一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0個省份出臺具體工作方案,全面清理各類「奇葩證明」和繁瑣手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與過去相比,全國多地基層派出所和社區開證明的數量已明顯下降。不過,在一些地方,如「無小三證明」「家庭婦女證明」之類的「奇葩證明」還被要求出具,一些公證、銀行等非政府部門成為索要證明的大戶。
  • 奇葩證明不只是因為「信息孤島」
    近年來,從相關部門出臺意見,到媒體曝光報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奇葩證明」整治活動,算起來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按理說相關的要求足以深入人心。可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奇葩證明」在一些地方似乎依然根深蒂固,群眾辦起事來還是要跑很多冤枉路。  最近的一則典型案例與證明「我叫過什麼名字」有關。
  • 再見了「奇葩證明」!
    證明「我媽是我媽」、「我是我自己」、「我是我爸的兒子」……一系列「奇葩證明」曾令人哭笑不得。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各地區各部門已取消證明事項13000多項。這不,好消息又來了!據派貝克小編了解到,我國將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今年12月31日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要制定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實施方案。
  • 又見奇葩證明,光靠公安局「怒懟」除不了根
    又見奇葩證明。明明戶口簿就能證明的內容,湖南一所大學卻幾番要求學生到原籍地溫州蒼南開證明。日前,據報導,蒼南警方特地出具了一份《溫馨提醒》,希望該校不要再要求出具奇葩證明、讓群眾跑冤枉路了。圖據 溫州都市報之所說「又見」,實在是因為類似奇葩證明的出現,也太過頻繁了些。這些年,讓人們記憶猶新的奇葩證明,比如「證明你媽是你媽」「證明我女兒是我女兒」「我爸是我爸」等也陸續被媒體報導,無一不被人們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話談資。
  • 這一次,可以徹底告別「奇葩證明」嗎?
    &nbsp&nbsp&nbsp&nbsp據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指導意見,我國將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各省區市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要在今年內出臺本地區、本部門實施方案。&nbsp&nbsp&nbsp&nbsp公眾吐槽「奇葩證明」,指向「這還要辦證明」與「這證明怎麼辦」兩個問題。
  • 原件和複印件一致怎麼證明?公安部禁開18類奇葩證明
    你有被要求開具證明「我是我」、「我媽是我媽」、「我還活著」的奇葩經歷嗎?各種層出不窮的奇葩證明,不僅引來各路網友的密集吐槽,其實也給民警帶來不少額外的工作壓力。「奇葩證明」雷死人台州溫嶺公安松門派出所的陶警官對「奇葩證明」很有「發言權」,從警9年,他遇到過太多太多。據陶警官介紹,當地一家農場每年都會給退休職工發生活補貼,但要求出示「健在證明」證明「我還活著」。因此,派出所經常會接待很多高齡老人,給他們證明「健在」。
  • 跟「奇葩」證明說再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指導意見》)正式印發,要求今年12月31日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要制定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實施方案。
  • 一紙承諾書,能否讓「我爸是我爸」的奇葩證明成為歷史?
    半月談評論員 楊建楠在1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司法部、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最新推進情況。據悉,我國將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今年12月31日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要制定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實施方案。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推行,意味著只要申請人作出書面承諾,並願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那麼對於與民眾、企業密切相關或獲取難度較高等的證明,行政機關將不再進行索要。
  • 奇葩辯論隊名背後:「不正經」只是表象
    對於95後而言,「不正經」只是他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方式,校園的包容、老師的理解給予了他們釋放「天性」的機會,他們希望人們能夠看到他們「奇葩」行為背後嚴謹的態度、專業的能力。剛上大一的趙丹婷(化名)到現在也想不通,為什麼給自己的辯論隊起一個名字都能引來扔炸彈般的網絡效應。
  • 「奇葩證明」?再見!
    你遇到過「奇葩證明」嗎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各地區各部門已取消證明事項13000多項在11月1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司法部、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
  • 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我爸是我爸」等奇葩證明將成歷史
    相信許多人都遇過或聽過,在辦理一些事項時,需要證明「我爸是我爸」「我媽是我媽」這倆奇葩的事,如在辦理出境和財產之類等諸多事項!如果這些奇葩證明容易辦理那還沒有什麼,最多也只是覺得彆扭而已,但問題是這些證明往往都是需要不停地跑好幾個部門,把人搞得暈頭轉向,甚至有些最終還無法辦理!對此類奇葩證明,人們可謂是怨聲載道!但近日好消息來了!
  • 高校奇葩證明遭警方怒懟,為啥不能早長點心?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經過有關部門大力治理,諸如「證明我是我」「我還活著」的奇葩證明明顯少了很多。重複證明、循環證明少了,辦事也就心情舒暢多了。
  • 《奇葩說7前傳》「千人奇葩撈」上線 各界奇葩爆笑來襲
    12月17日20點,由愛奇藝、米未傳媒聯合出品的《奇葩說7前傳》「千人奇葩撈」正式上線,哲學老師、英語翻譯、服裝設計師、程式設計師、女團成員、全職媽媽等各界奇葩們齊聚「奇葩大市場」,戰「門神」、鬥「導師」,妙語連珠,笑點不斷。
  • 湖南高校要求學生開奇葩證明,浙江派出所怒懟:難道不該問責嗎
    一直以來,證明「我媽是我媽」之類的「奇葩證明」飽受詬病,讓群眾相當頭疼。為治理「奇葩證明」,減輕老百姓負擔,近年來,全國上下開展證明事項清理工作,「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共取消「奇葩證明」13000多項。
  • 《奇葩說》第七季:「輕鬆辯論」背後的殘酷與求變
    而老粉絲們則在楊冪的金句轟炸之外,敏銳的察覺到《奇葩說7》背後回歸初心的意圖。《奇葩說7》前兩期海選階段播出後,有網友在知乎上評價道,「《奇葩說》第七季海選,透露出一個鮮明的信號:這一季的《奇葩說》,說的技巧不重要,夠不夠奇葩更有看點。」 事實或許確實如此。
  • 《奇葩說》,不再只靠「奇葩」說
    「奇葩」的定義常被認定為「獵奇」「瘋狂」,但如果連「奇葩」都開始「消消樂」,「奇葩說」還會成立嗎?但如果連「奇葩」都開始「消消樂」,「奇葩說」還會成立嗎? 監製李楠楠,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她認為,《奇葩說》對「奇葩」的定義不是「譁眾取寵」,他們的衡量標準有二:「真實表達、有趣」。
  • 各地取消奇葩證明追蹤:仍有地方要"無小三"等證
    一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0個省份出臺具體工作方案,全面清理各類「奇葩證明」和繁瑣手續。記者調查發現,與過去相比,全國多地基層派出所和社區開證明的數量已明顯下降。不過,在一些地方,如「無小三證明」「家庭婦女證明」之類的「奇葩證明」還被要求出具,一些公證、銀行等非政府部門成為索要證明的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