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患甲狀舌管囊腫,內鏡輔助下口腔前庭溝入路手術切除

2020-12-18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王文斐 劉豔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口腔科頜面外科收治1例甲狀舌管囊腫的患兒。經術前充分準備,齊魯醫院口腔科頜面外科主任醫師王勇、副主任醫師石亮團隊完成了院內首例在內鏡輔助下經口內前庭溝入路甲狀舌管囊腫切除手術,標誌著口腔頜面外科進入了內鏡微創新時代。

患兒男性,3歲,因「甲狀舌管囊腫"入院,經檢查腫物位於頦下頸部正中,約2*1.5*1.2cm大小,MRI示:頦下佔位性病變,考慮為囊腫。考慮患者年齡較小,對美觀要求極高,經團隊討論後,一致認為可進行微創手術,該手術的難點在於頸部沒有足夠的腔隙,且囊腫常與舌骨相連,切除囊腫的同時需切除部分舌骨。

經過充分細緻的術前準備和術前討論,結合內鏡甲狀腺手術部分經驗,創造性地設計了內鏡輔助下口內前庭溝入路的方案:全麻後,採取下頜3-3前庭溝的切口,在內鏡及自主研發的「頜面外科內鏡懸吊系統」輔助下順利摘除囊腫及部分舌骨,頸部僅留有一個因與皮膚粘連破潰的引流口。患者術後恢復滿意,順利出院。

與傳統的甲舌手術相比,該術式有效避免了常規的頸部正中的切口,僅在頸部留有一個引流口,充分利用了口內前庭溝自然腔隙。切口較傳統切口,隱蔽性及美觀性大大增加,不僅術後瘢痕減少,並且術後腫脹、滲出減輕,降低了手術創傷,縮短了患者的恢復時間,同時達到美觀與減少創傷效果。

近年來為了達到美觀以及微創的效果,內鏡手術發展迅速,已廣泛應用於婦科、肝膽外科等有著自然腔隙的手術科室。在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範圍小,血運豐富,術區涉及較多神經血管等重要解剖結構,操作精細,最主要原因是沒有天然腔隙,沒有專科內鏡器械,內鏡手術開展極為緩慢。

王勇、石亮團隊在屍體解剖等研究基礎上,自2018年進行技術攻關,利用自己發明的腔鏡手術「輔助懸吊系統」成功創造腔隙,將外科常用腔鏡器械結合頜面外科技術特點與廠家合作改進位作了一系列器械,克服了該難題。近日完成的該例內鏡輔助下前庭溝入路的囊腫及部分舌骨切除手術,便是對該技術系統的成功應用。目前,口腔頜面外科已將內鏡技術應用於口腔科骨折、囊腫、涎腺腫瘤、頸部腫物等手術,部分成果已在《中華口腔醫學雜誌》及國外期刊發表,提高了我院口腔頜面外科的微創治療水平。

文獻查閱顯示腔鏡輔助下口內前庭溝入路切除甲狀舌管囊腫的手術國際上僅有韓國學者進行過報導,美國也僅有個例報導。王勇、石亮醫師團隊採用的多種操作技術在國內外頜面外科處於較先進水平,為口腔頜面外科輔助使用內鏡手術降低面部創傷,達到微創、美觀的治療技術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王勇教授認為,綜合醫院內鏡輔助下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治療較口腔專科醫院具有明顯優勢,「希望這次手術能在山東開一個好頭,今後儘量用內鏡來進行頜面部更多的手術,可以選擇耳內、耳後、鼻腔、口腔、髮際線內等處切口,避免在患者面部留下瘢痕,儘量滿足患者越來越高的美觀及微創要求」。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鄂州市中醫院 成功開展經口腔前庭免充氣腔鏡下 甲狀腺癌根治術
    通過手術麻醉科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成功地為病人施行了經口腔前庭入路免充氣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規避了通常腔鏡手術充入二氧化碳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及氣體栓塞的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機會,在腫瘤根治的同時,達到了體表無痕的手術效果。隨著醫學檢測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甲狀腺的良惡性結節被檢出,一部分病人的甲狀腺結節需要手術治療。
  • 手術切除甲狀腺竟然可以不留疤?本文告訴你切口藏在哪裡
    聽說要切除甲狀腺,喬女士對於頸部疤痕非常恐懼,遲遲不能下決心。張磊副主任了解情況後,向患者及家屬推薦了口腔前庭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其手術原理是在口腔內部通過切口建立一條狹窄的腔道,再利用腔鏡設備將雙側的甲狀腺切掉,最後用「小口袋」裝著,通過通道取出來。由於口腔內部切口比較隱蔽,癒合後也不會對外觀造成影響,不會留下疤痕。喬女士的顧慮打消了,最終同意了此項手術方案。
  • 男子頜骨骨折,恐手術破相!醫生創新術式「無痕」治療
    口腔頜面外科王友元副教授接診後了解到,蔡先生既希望手術復位解除身心之痛,又強烈希望不要在臉上動刀留疤。為此,王友元副教授創新性地在內鏡輔助下,通過口內切口進行下頜骨髁突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通過手術,不僅讓蔡先生骨折處復位固定良好,而且術後臉上不留傷口,滿足患者的美觀需求。
  • ...釐米腫瘤從口腔取出!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超微創」手術再破紀錄
    53歲的殷先生進食哽咽3年,以為是甲狀腺腫大壓迫食管,當地醫院進行甲狀腺切除後還是吃不下飯,「平時一吃飯就有哽噎感,一頓飯要吃一個小時。」 經CT和胃鏡檢查,發現他的咽部充斥著腫物,而且腫物已脫入食管,幾乎佔據整個食管腔!當地醫生建議外科手術切除腫物,面對開刀,殷先生退卻了,選擇與腫物「和平共處」。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島葉屬於新皮層和古皮層之間的結構,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與自主神經功能、前庭功能和語言功能關係密切,構成了介於舊皮質和新皮質之間的一個解剖學、細胞學和功能學界面。手術全切除島葉膠質瘤而又不引起腦正常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對於神經外科醫師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
  • 管狀腺瘤反覆發作粘連嚴重 黑龍江省醫院內鏡下完整切除病變保住肛門
    東北網健康頻道訊(通訊員康豔立 董宇翔)近日,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三科在內鏡下完成了一例複雜管狀腺瘤切除術,由於病變為反覆復發,且位置近肛門口,通常只能外科手術才能切除。據消化三科祝喜萍副主任介紹,張大爺今年已經70歲高齡,十八年前體檢腸鏡檢查時發現有直腸息肉,當時進行了內鏡切除,後複查腸鏡發現為直腸腺瘤,不能排除已經癌變。張大爺病變位於肛管,這些年來,通過內鏡氬氣治療過三次,外科經肛治療過一次,但肛管腺瘤甚至還越長越大。
  • 實時導航下腓骨瓣種植體植入術,口腔腫瘤患者獲新生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科 楊朝暉副教授來自湖南的49歲患者黃先生在11個月前查出左上頜骨成釉細胞瘤,在醫院接受了左上頜骨全切除和上頜骨缺損功能重建手術。為了讓患者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口腔科楊朝暉副教授反覆研究手術方案。既要考慮到腓骨已經內縮偏斜,又要考慮腓骨細窄,植入位點有限;既要突破腓骨雙皮質骨又不能穿出筋膜後進入空腔。「此外,患者左上頜牙已完全缺失,左上前庭溝消失,已經失去了我們近年常開展的種植導板引導種植的固定條件。」楊朝暉教授說道。
  • 經皮內鏡減壓手術,微創治療腰椎管狹窄症!
    病例介紹 77歲的魏奶奶,1年前出現腰部疼痛,步行幾十米就感覺左腿麻木、疼痛,需蹲下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行走,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深受困擾。
  • 細微處見真功夫微創手術切除惡性食道癌
    武義新聞網訊 2018年3月25日,73歲的施大爺高高興興地在家人的陪伴下出院了,對於施大爺一家來說,這一個月的心情仿佛像坐過山車。手術開始後,在雙焦放大內鏡下發現食管距門齒20—22cm,黏膜偏平隆起,表面欠光滑,病變處多為B1型血管,部分呈B2型......首先將病變環周切開,並用圈套器牽拉已剝離病變上緣以輔助手術暴露視野,遇顯露血管、出血處則用止血鉗止血,待完全切除後用止血鉗處理創面......經過近一小時的緊張手術,病灶部分被完整取出。
  • 棗莊市臺兒莊區中醫院內鏡中心成功開展ESD手術
    魯網訊月27日訊(記者 張程) 4月24日,臺兒莊區中醫院內鏡中心成功開展首例ESD手術,完整切除了手術病灶,達到了滿意的預期效果,受到病人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ESD術是指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即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與專用器械,將胃腸道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ESD現已逐漸成為胃腸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標準微創治療手段。該手術相對於傳統外科開腹手術,具有侵襲小、安全性高、術後併發症少、經濟等特點。
  • 新一輪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幹預項目來了 7至9歲兒童可免費窩溝封閉
    即日起,西安市啟動新一輪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幹預項目,對全市小學生開展規範化口腔健康教育,在600餘所項目學校開展口腔健康檢查和齲病篩查,免費為2萬多名7~9歲兒童進行7.5萬顆第一恆磨牙窩溝封閉,特別關注農村貧困兒童;繼續為新城區和雁塔區60所幼兒園的1.5萬名3~6歲兒童提供兩次局部用氟防齲服務。
  • 即將批准鄉鎮衛生院開展一、二、三級手術.
    惡性腫瘤的腹腔鏡胃、結直腸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術2. 同種異體小腸移植3. 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4. 新技術新項目手術甲狀腺外科一級手術1. 甲狀腺腺瘤或囊腫切除2. 甲狀舌管囊腫切除3. 甲狀腺部分切除4. 頸部淋巴管囊腫切除5.
  • 即將批准鄉鎮衛生院開展一、二、三級手術
    惡性腫瘤的腹腔鏡胃、結直腸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術2. 同種異體小腸移植3. 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4. 新技術新項目手術甲狀腺外科一級手術1. 甲狀腺腺瘤或囊腫切除2. 甲狀舌管囊腫切除3. 甲狀腺部分切除4. 頸部淋巴管囊腫切除5.
  • 寧夏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開展脊柱內鏡下頸椎間盤突出手術
    今年51歲的張女士,因「頸項部疼痛伴右上肢放射痛、麻木5天」來到寧夏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就診,近一周左右時間,張女士無法臥床休息,疼痛嚴重影響到睡眠;自行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對症治療無緩解。VAS疼痛評分9分。張女士既往患高血壓病4年,口服坎地沙坦控制血壓,近幾日血壓因頸椎病影響控制不佳。
  • 即將批准鄉鎮衛生院開展一、二、三級手術!
    惡性腫瘤的腹腔鏡胃、結直腸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術2. 同種異體小腸移植3. 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4. 新技術新項目手術甲狀腺外科一級手術1. 甲狀腺腺瘤或囊腫切除2. 甲狀舌管囊腫切除3. 甲狀腺部分切除4. 頸部淋巴管囊腫切除5.
  • 【新聞速遞】呼吸內鏡又添新「利器」,可診可治可輔助,讓肺結節無...
    其中,經支氣管鏡引導技術,不但能為那些無法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治療希望,還能夠與多學科協作,輔助外科手術定位,實現肺部病灶更精準地切除。自我院新雜交手術室近期啟用以來,呼吸內鏡中心主任孫加源帶領團隊,與多學科積極協作,運用先進的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結合術中錐形束CT(CB-CT),成功開展了多例肺部磨玻璃結節診斷、消融治療與輔助定位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我院肺結節精準診治的綜合實力。
  • 【探究竟】聽說,頸前甲狀腺手術也可以不留疤了?
    它將傳統的腹腔鏡器械運用到甲狀腺手術中,將原先頸部切口轉移到更隱蔽的部位,並將原來較為明顯的大切口變為數個1cm左右小切口,通過在切口至頸部建立皮下腔隙,利用腹腔鏡鏡頭及細長的操作柄,在較小的空間中切除病灶。與傳統手術相比,腔鏡下甲狀腺手術術後瘢痕小,可以徹底解決頸部留疤問題,年輕病人更樂意接受。腔鏡甲狀腺手術有哪些選擇?
  • 脊柱內鏡單側雙通道(PBED)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
    近年來,脊柱內鏡技術已被廣泛用於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圖: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保留椎旁肌、減少失血量、促進術後早期恢復等優勢。一些研究已經顯示出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具有明確的優勢。
  • 腰椎內鏡由外至內單側入路雙側減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12步驟指導
    隨著脊柱內鏡手術技術和適應症的發展,全程單通道脊柱內鏡手術作為最微創的減壓方法開始應用於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不僅能夠充分給椎管減壓、切除黃韌帶,對脊柱穩定性的影響也較小!FIg2切開皮膚,導絲對接,逐級擴張,經工作通道引入內鏡A圖和B圖:術區套筒位置與透視下工作導絲和「V」點椎板尾部的位置關係;C圖和D圖:術區對應的透視下前後位關係
  • 通大附院藉助神經內鏡手術除頑疾
    要徹底解除楊奶奶的病痛,只有手術摘除腫瘤。 施煒教授介紹,楊奶奶88歲高齡,其心肺功能是否可以耐受如此高難度的手術是個疑問。況且腫瘤位置特殊,位於腦部巖斜區,靠近腦幹與重要顱神經及後循環動脈,該區域解剖結構複雜,手術視野狹窄,暴露腫瘤困難,手術難度極大,故而巖斜區腦膜瘤是所有腦膜瘤手術中最難處理的腫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