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對別人要求高,對自己要求更高。因為不願意重複自己,才有了今天的鞏俐。
我不會重複自己
從《蘭心大戲院》中卸任的女主角,鞏俐將再次成為《花木蘭》中的反派女巫。以前她的兩個角色分別是《三打白骨精》中的冷豔霸氣白骨精和《歸來》中的馮婉喻,其中的內心戲極為豐富。
如果以前演過某個類型的角色,我就不會再重複演了。面對記者拋出的問題,鞏俐毫不猶豫地回答。她的嗓音不緊不慢,透著輕鬆和慵懶。「毒瘤」這個詞不禁讓人想起著名的電影圈裡「毒瘤」梅姨,「毒瘤」是梅麗爾·斯特裡普在電影行業中所,的一種至高無上的職業素質。有人說,每一次「毒瘤」,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會大放異彩,成為電影的焦點和亮點。另一些人則戲稱鞏俐為「難移小姐」,只要她認準的事,輕易不會動搖。多年來一直堅持的信念中,最重要的是:每年只拍一兩部電影。沒有喜歡的劇本,不接;沒有創作欲望的時候,不接;感到疲乏的時候,也不接。
當人們缺乏創造力時,他們就扮演不好。一位演員,如果馬不停蹄地一部又一地的拍攝,他就沒有時間去感受生活,失去了敏感和敏銳。
但是鞏俐,是不會讓自己失去這份敏感和敏銳的,就像她出現在不同的人的心中,呈現出不同的類型和情感:從單純而執著的鄉村女郎到搖曳生風的交際花,從命運多舛的小人物到狠毒的千年妖精……。她是一位生氣勃勃的女性,其精湛的演技無需多說,但每一次提及她時,都會閃現出不同的形象,因為有太多的角色印上了「鞏俐」的印記——演員的最高境界不是「演什麼像什麼」,而是「演什麼」。有幾個角色,鞏俐曾經扮演過,也許誰不像她,但誰就是她。
鞏俐創作的每一步,都以「演」為目的,不以「演」為目的,而是以演為目的。依我看,演員的工作就是要嘗試另一種生活,容不得麻木,更容不得懶散。淺薄的人物她拒絕嘗試,似曾相識的人物她不屑模仿,毫無挑戰性的人物更不值得她浪費精力。不過,有一次她還在猶豫是否要出演馮婉瑜的《歸來》,因為這個角色難度很大,不能通過日常生活和想像去觸及。演好後,鞏俐準備了兩個多月,前往療養院探望失憶症患者,每天與他們呆在一起,將所見所感融入自己的演出中。許多人都說鞏俐在電影《三打白骨精》中的表演是對別人的「降維攻擊」,在這樣一部商業娛樂片子中,在可以依靠各種後期效果的情況下,拒絕重演的鞏俐,仍然為自己的「白骨精」角色創造了「無呼吸表演法」。
直到今天,已貴為「巨星」的鞏俐在拍攝現場依然不會隨便離開。為了專注於所飾角色、保持最好的人物狀態,她甚至不允許自己玩手機或者閒聊。她說:這是一位專業演員對自己專業的尊重。
為了電影,什麼都值得
「往昔」指的是時間,指的是上世紀。真的,兩個扁擔都裝得滿滿的,左右肩都磨破了;劇組有專門的演員隊長,每天都在討論第二天要拍什麼…這是鞏俐親自創作的歲月,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最初時刻。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於1988年林電影節獲得最具影響力的金熊獎,這也是中國電影首次在國際A級電影節中獲獎。影片中,鞏俐扮演的「我外婆」九兒,就像一株鮮豔奪目、水氣充沛的帶刺玫瑰,以東方的活力,在世界面前綻放。
後來,《秋菊打官司》和《霸王別姬》的成功,讓鞏俐在不到3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主演。同時,她還是首位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中國演員,被國外媒體稱為「中國電影的奇蹟」。德哈登,曾擔任柏林電影節主席,他始終記得這個女演員對電影有深刻的理解和細膩的感受。隨後,他在電視上看到CNN對鞏俐的專訪,協作俐發表觀點時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大氣所折服,決定邀請她擔任2000年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不管是以演員的身份橫掃國際獎項,還是以五屆國際A類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身份,從柏林到威尼斯、東京到上海,只要還有鞏俐坐鎮電影節,即使是最苛刻的國內和國外媒體也會獻上一份心服口服的評價。在2018年,鞏俐再次獲得第55屆金馬獎評委會主席的職位。作為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他不會在影片中展現出「殺人不眨眼」的實力,但他會與人進行長期的溝通與協調,再加上看片時的繁瑣,無疑是對精力和體力的巨大挑戰。」「每天至少看三四部電影,真是辛苦啊。」但鞏俐的語調仍然愉快而輕快,「但值得,為了電影,一切努力都值得。「鞏俐說她從來沒有想過要停下來,因為愛,所以會一直這樣做。
自第一部電影《紅高粱》以來,鞏俐已有30年的演藝生涯。面臨30年的演員生涯,她從不覺得有半點無聊。「電影能帶你體驗不同的人生,領悟人性的不同層面,也能帶你領悟夢境,這是你在現實生活中從未遇到過的。「從成為中國電影代表佳作的《紅高粱》《秋菊打官司》《活著》《霸王別姬》,到參演好萊塢電影《邁阿密風雲》《藝伎回憶錄》《少年漢尼拔》等,鞏俐在一部作品中,用一個個角色,打破了國界與時代的隔閡,跨越了語言與文化的鴻溝,向世界觀眾展現了人性的多姿多彩與普遍情感。出於對電影的熱愛,鞏俐願意為電影付出心血,不管是藝術電影還是商業電影,都願意全力以赴。鞏俐認為,演員要謹慎,要對自己,對導演,對電影本身負責。
但凡決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去創作,就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導演、對得起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
時間就是運氣
影片中鞏俐以不同的人物形象落淚,這看起來並不是第一次在螢屏外看到她在公眾面前落淚。著名歌星索菲亞.羅蘭曾說:「如果你不哭泣,你的眼睛就不會有魅力。她被大家尊為「鞏皇」,雖然不容易示人,卻仍保持一顆玲瓏心。在《蘭心大戲院》中,趙又廷第一次看到鞏俐時,他正圍著劇組看戲。他回憶說:慷慨、自在、友好,完全不像我所想像的俐姐,更像是一個可愛的姑娘。」讓他用一個詞來形容鞏俐,他想了想說:「還是為了追尋生命中那份浪漫。
問鞏俐時間對她而言意味著什麼,她回答:生命短暫,時間就是我們的運氣。
時光仿佛在鞏俐的生命裡以一種特別溫柔的方式流動。談到工作、生活中的朋友,許多已經相識幾十年了。依我看,能有一群步調一致,愛好相似,共同進步的朋友,是她自己的幸運。如果他們沒有拒絕,我將一直與他們合作。在她看來,真正的好朋友,不需要每天刻意維護,而是讓每個人自然而然地感覺到彼此的存在和陪伴。說起自己的老朋友,她已經認識幾十年了,一直堅持在每個星期六給她發個簡訊,有時只是一個簡單的分享,有時只是一個簡單的詢問。拍戲的時候,經常忘記今夕何夕,可是每次她收到朋友的訊息,她就知道,又到了星期六。這樣的朋友會珍惜一生。不用每天聯繫,但是他們會告訴你,無論我在哪裡,他們都會來的。
馮海可能是國內拍攝鞏俐次數最多的攝影師之一,他至今還記得鞏俐第一次來拍這個片子時的情景,那時我們攝影棚裡有一隻流浪的貓,俐姐一進來就抱著它,愛得要死。每一次拍完照片,無論隔多久,她都會問貓在哪裡。之後,馮海公司的助理們只要聽到鞏俐要來拍這張照片,就準會記得前一天給這隻貓洗澡。
朋友們知道,快樂的事,不快樂的事都可以對鞏俐說。「聽人說話」,她形容自己是朋友中的「聽人說話」,我樂於溝通,也善於傾聽,願意與人討論,幫朋友打開心結,還特別能保守秘密。這份相互信任,得益於她的人生經歷,也得益於她對工作的敏感和體貼。演出了這麼多電影,也經歷了這麼多不同的人生,似乎比一般人更能理解一些事情。除了工作以外,鞏俐還得到了電影禮物。
總是能收穫友愛的人,必定是慷慨給予的人。鞏俐,可能就是伍迪·艾倫所定義的那種「最愛」——堅強、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