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去世後,秦朝二世而亡,劉據去世後漢朝卻沒有滅亡

2020-12-22 嗔痴文化觀

一個皇帝對一個朝代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一個好的皇帝可以讓一個朝代向著好的方向繼續前進,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等人就是這樣,而一個不合格的皇帝,則可能導致一個國家逐漸走向滅亡,比如秦二世或者隋煬帝楊廣之流。

既然一個皇帝對國家的影響這麼大,那麼有人就會提出疑問,為何秦朝時期的扶蘇去世之後,秦朝就二世而亡,而漢朝的劉據去世之後,漢朝卻延續了很久呢?這其中是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今天我們就藉助史料來了解一下。

01秦朝為何在扶蘇死後二世而亡

首先我可以給出這樣的一個結論,秦朝二世而亡實際上並不是因為扶蘇的死,而是因為其他原因,而這些其它原因所包含的,主要就有以下3個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扶蘇雖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扶蘇這個人愚忠,當初扶蘇的去世就證明了這一點,趙高等人只是偽造了一份遺詔,結果扶蘇就當真了,並且自殺,讓秦二世沒有費太多精力,就輕而易舉取走扶蘇的小命。

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後來成為皇帝,想必也會一直活在父輩的蒙陰之下,不太可能有新的作為,換言之,如果扶蘇成為皇帝,對秦朝後來的滅亡,也不一定起到決定性作用,因為秦朝的滅亡,實際上可不是因為沒有扶蘇那麼簡單。

那麼秦朝滅亡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第二方面原因,根據史記記載:

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

這段記載描述了秦朝當時的情況,一邊找人建長城,一邊採用嚴厲的法治方案來對待這些辛苦的勞動人民,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小命不保,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想必對於廣大人民群眾是不願意的。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從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既然廣大民眾不滿意,自然對這個國家就會有所反擊,比如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實際上就是底層勞動人民對統治者的反抗。從這個角度而言,實際上秦朝的問題已經不是在秦二世時期才爆發的,而是已經積累很久,只是剛好秦二世能力不足,遇到這樣的事情一時無法去合理解決,因此導致國家滅亡了。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是奸臣當道,而秦二世卻鬥不過那些奸臣,這一點是十分關鍵的,因為奸臣當道,所以當時的忠臣日子就不好過,比如蒙恬等大將,就被奸臣所害,因為有奸臣的存在,並且秦二世鬥不過奸臣,導致整個朝廷上下一片混亂,秦二世成了一個空殼子,你說秦朝不滅亡怎麼可能呢?

02劉據死後為何漢朝沒有滅亡

太子劉據與扶蘇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劉據具有反抗精神,當江充等人用巫蠱之禍來陷害劉據的時候,他沒有直接束手就擒,而是率兵與之爭鬥,只是可惜最後被他的老子漢武帝命人將其打敗,最終看到沒有機會,劉據才自殺的。

這樣的人要是成為皇帝,想必在能力方面,肯定不會差,面對祖宗已經建設了百年的較為穩定的江山,劉據自然是可以守得住的,只要他不發昏招,一般問題不大。這就是後來劉弗陵能夠坐穩江山的一個原因。

漢朝與秦朝相比,江山實在是太穩妥了,漢朝經過上百年的傳承發展,到了劉據時期,已經成為帝國,全國上下的人們對漢朝的統治還是比較滿意,在得人心這一方面,漢朝是沒有問題的,所以短暫的內鬥,不影響漢朝的整體發展規劃。

第二個原因是漢朝即使劉據死了,還有漢武帝在世,完全可以鎮住那些心懷不軌的大臣,漢武帝後期已經意識到自己在巫蠱之禍中犯下的錯誤,想要懸崖勒馬,對那些曾經誣陷太子劉據的人,都進行過一定的處罰。

這一點十分重要,還能有一個可以管得住奸臣賊子的老大在,不管這些奸臣賊子怎麼亂精神,最後還是會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地,而秦朝當時的秦二世,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收拾這些亂臣賊子,你說面對這樣糟糕的局面,自然秦朝會滅亡了。

並且漢武帝在自己處理了一些問題之後,還將這些糟糕的局面交給自己兒子劉弗陵去處理,劉弗陵也算是兢兢業業,不像秦二世那樣無所作為,因此漢朝是不可能滅亡的,即使劉弗陵很貪玩,都不會輕易丟失百年基業。

03結語

不同的朝代,總會有不同的故事發生,但是很多故事之間,又恰似一種輪迴一般,只是很多時候,看似相同的事情,最後因為故事中的主角不同,結局也就完全不一樣了,也許這就是這些歷史故事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所謂事在人為,這句話一點不假!

關於秦漢時期的更多精彩事跡,在《史記》中還有更多詳細記載,魯迅稱讚《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臺灣著名作家張嘉驊說:讀史記,成大器!

《史記》確實讓人獲益良多,既能了解歷史,也能學習書中的處事能力,甚至是從政經略以及安身立命之能。

如果你想學習,我給你推薦這套白話文與原文對照的《史記》,一共6冊,原價298元,現在參加「遇見好書活動」,只要79元即可擁有,減去郵費就是10元一本,不到一杯奶茶的投入,就可以讓你看到古代多少精彩故事與哲學,歡迎點擊右下方【購買】即可擁有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扶蘇死秦朝二世而亡,劉據死漢朝為什麼沒有滅亡?
    秦始皇在位期間起初是打算將王位傳給扶蘇的,但他沒有想到會突然死去。胡亥在趙高的幫助下,篡改遺詔,登上王位。因為王位是奪來的,胡亥害怕他的兄弟姐妹。最後,為了保住王位,他甚至派人去殺了他所有的兄弟。作為扶蘇的兒子,子嬰也生來註定要死。
  • 秦始皇去世,秦朝才開始動蕩,如果他多活十年,秦朝會二世滅亡嗎
    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秦國卻只僅僅存在了十四年,短短的時間中,秦朝經歷了兩位皇帝,在秦始皇東巡路上去世。在趙高等奸佞之臣的陰謀下,胡亥上位的第二年,就發生了農民起義事件,歷史上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秦朝隨著楚漢爭霸開始便拉上了帷幕。八年之後,劉邦建立了漢朝,統一了天下,秦朝真正的成為過去式。這麼算下來,秦始皇死後不到十年的會見,就灰飛煙滅,改朝換代了。
  • 同樣是二世而亡,為什麼對秦朝表示緬懷的人遠比隋朝多?
    最為重要的是,這兩個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君王,其建立的朝代都是二世而亡,不免令人感到惋惜。可是,不知大家有沒有這麼一種感覺,同樣是二世而亡,對秦朝表示緬懷的人遠比隋朝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二、秦朝的後繼者是劉邦,而隋朝的後繼者,則是李淵秦朝的建立者是秦始皇,貴族的巔峰代表,而劉邦,只不過是一個亭長,平民的代表。秦朝滅亡後,劉邦建立了漢朝。一個是貴族,一個是平民,他們的身份在當時本身就是對立的。在漢朝建立以前,平民當皇帝,或者說當諸侯,根本是無法想像的。
  • 若胡亥未篡位,扶蘇成為秦二世,秦朝會發展成什麼樣?
    要知道,當時秦始皇的大兒子為扶蘇,他為人仁義寬厚,愛民如子,目光長遠,是繼承秦始皇皇位的不二人選。而秦始皇在去世之前也曾表示,打算將皇位傳給大兒子扶蘇,還立下了遺詔。然而,秦始皇去世後,此遺詔卻被奸臣趙高藏了起來,並夥同丞相李斯扶持胡亥篡位,導致扶蘇自殺。那麼,若是扶蘇沒有自殺,胡亥也沒有篡位,秦朝又會發展的如何呢?
  • 秦朝統一,六國後人頻頻造反,漢朝統一後卻沒有人造反,為什麼?
    但是這一次的東漢王朝卻並非如秦朝那般短命,前後延續了近二百年的時間。兩個大一統王朝建立前後相距不過幾十年,但是一個是眾叛親離二世而亡,一個卻享二百多年的國祚,難道是到了漢朝諸侯和百姓都轉了性,不造反了嗎?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背後的原因!
  • 如果扶蘇成為二世皇帝,大秦還會二世而亡嗎?
    公元前207年,在位只有46天的末代秦王子嬰向投降劉邦,統一天下14年的秦朝宣告滅亡。從秦孝公用商鞅進行變法到秦始皇掃滅六國,秦國一共用了7代人135年的努力,才從一個諸侯國變成了一個王朝。然而這個結束了數百年諸侯混戰局面的王朝,卻在維持了14年的統一局面後,短時間內徹底崩盤。
  • 為什麼秦朝統一後那麼多前六國人造反,漢朝統一卻沒人造反了呢?
    但是這一次的東漢王朝卻並非如秦朝那般短命,前後延續了近二百年的時間。 兩個大一統王朝建立前後相距不過幾十年,但是一個是眾叛親離二世而亡,一個卻享二百多年的國祚,難道是到了漢朝諸侯和百姓都轉了性,不造反了嗎?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背後的原因!
  • 秦始皇去世後,如果扶蘇繼承皇位,秦朝會是一個什麼結局?
    假如秦始皇的遺詔順利傳到扶蘇手裡,以蒙毅為相、蒙恬為將,三十萬最精銳的戍邊軍團在手,胡亥、趙高、李斯作不了妖;大秦功臣良將、皇室宗親、老秦血性仍在,天下誰可與爭鋒?秦朝大概率會延續下去,至少不會三年就滅亡了。
  • 大秦帝國二世而亡,如果扶蘇成功繼位皇帝,結局能否被改寫?
    秦朝的覆滅與其統治者緊密掛鈎,尤其是秦二世這一代,正是由於其管理不善,權臣當道,從而導致了危機叢生。而原本秦始皇的繼承人不是胡亥,而是扶蘇。所以不禁讓人猜想,倘若是扶蘇成功登基為皇帝,那麼是否能夠改變秦朝兩世覆滅的結局,從而開創秦國的繁盛局面?
  • 秦始皇去世後,趙高篡奪大權,他最終是什麼下場?
    公元前230年,秦國正式開始了秦國滅亡六國的戰爭。時隔10年,秦國陸續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等6個國家,統一了天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封建王朝。但是對秦朝來說,最終的存在時間只有10多年。對於秦朝的滅亡,趙高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秦朝與隋朝都是二世而亡,那兩者有什麼共通點嗎?
    相比秦朝來說隋朝還能稍微好一些,因為他的國祚足足有38年。但問題在於,這兩個曾強大無比的封建王朝,為何都會二世而亡,他們之間又有什麼共通之處?秦朝建立後為了抵禦匈奴對內地的入侵,所以破天荒的將之前各國各自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以此為後世王朝樹立了一個對付匈奴 (遊牧民族) 的絕佳對策。
  • 同樣是搞郡縣制,為何秦朝二世而亡,漢朝卻延續數百年?
    秦朝、漢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大一統王朝,他們實行的制度是差不多的,因為漢承秦制。漢朝的很多制度都是當年蕭何來到關中地區之後,對秦朝的典籍文獻進行整理制定的,所以人們往往秦漢並稱。可秦朝二世而亡,漢朝卻成了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大一統王朝之一。
  • 秦朝快速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人說秦朝「苛政猛於虎」,是秦朝滅亡的原因?可是從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可是在這樣的「苛政」下不但沒有亡國,反而越來越勇,卷天下,吞八荒,完成國家統一啊?人說秦朝窮兵 黷武,不知體恤民力,是秦國滅亡的原因,但與孝公之後的秦國也不相符啊?那到底什麼是秦朝二世而斬的原因呢?且聽在下娓娓道來?
  • 假設歷史如果秦始皇不死,秦會不會二世而亡
    秦始皇掃清寰宇,統一七國,為中華民族的大統一開了個極好的頭,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古往今來無人出其右,但是秦朝卻二世而亡,很多人感到惋惜,如果秦始皇不是死在外巡的路上,能夠再活幾十年,像南越的趙佗將軍一樣,秦還會二世而亡嗎?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
  • 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了18個諸侯,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後滅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後,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是其存在時間不過十幾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同反抗秦朝。
  • 戾太子劉據簡介 劉據之死是漢武帝最大的遺憾
    劉據,是漢朝時期漢武帝劉徹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太子。劉據非常喜歡他,就命天下鴻儒名師來教書授課。
  • 政死去,導致秦朝滅亡的究竟是誰呢
    嬴政死去,導致秦朝滅亡的究竟是誰呢。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得到人民的支持,繼承了秦朝。這時,他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眾多繼承人中,嬴政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事實上,可以看出秦王嬴政從小就表現出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嬴政登上皇位後,秦國立即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實現了世界的統一。
  • 推恩令,歷史上第一大陽謀,完全無解,卻造成了漢朝最後的滅亡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後,吸取了秦朝朝廷孤立無援、二世而亡的下場,分封了一批諸侯王,保衛國家的穩定。 但是,這一招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皇帝任命的官員到了封地,還是要聽命於諸侯。
  • 《浮想秦漢》11【秦亡漢興】漢朝到底擁有什麼秦朝沒有的屬性,最終接替了秦朝創造出第一個繁榮大王朝?
    到秦始皇統一十幾年後,仍然死而不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三戶恐怕也是景、屈、昭、項、懷、唐這些大族中的三戶。果不其然,最終是項楚的別將,楚懷王親自指定領兵西徵的劉邦,最終挺進關中,滅亡了秦朝。項楚滅秦後,在下,分封三十六路諸侯王。在中,置諸侯霸主,西楚霸王項羽。在上,虛尊一個沒有實力和實權的楚義帝。這和春秋時期的架構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說西周的封建是天子主導的威權式封建。
  • 秦始皇很後悔:沒有當初把六國貴族全消滅,秦朝能避免二世而亡
    如果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狠下心把六國貴族全殺光,秦朝也許有可能不會二世而亡,為什麼會有這個結論,我們分析下滅亡秦朝的都是些什麼人就能得出結論。仔細分析歷史上各朝各代滅亡的原因可以發現,秦朝的滅亡和其他朝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