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香,拉丁學名Thymus mongolicus Ronn,原產於南歐,在中國主要分布在甘肅、山西、陝西、青海等地,也稱為地花椒、山椒、山胡椒、麝香草。
百裡香是西餐裡使用率非常高的一款香草,它的氣味比較溫和,但香氣濃鬱,與其他食材搭配在一起,既不會掩蓋食物原本的味道,又能提升整體味覺,可以說是一款十分百搭的香草。我曾經做過百裡香黃油烤雞,那個味道,嗯,現在想起來還會舔手指。
在中國,關於百裡香最早的食用記載可以追溯至元朝,元朝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有用百裡香加入駝峰駝蹄調味。除了食用價值,百裡香還有很多藥用價值,《陝西中草藥》中記錄它可以緩解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等症狀;《新疆中草藥手冊》中記錄了百裡香有健脾消食、止咳化痰的功效;《中國藥植圖鑑》記載其具有鎮痙、驅風的作用。
迷迭香,拉丁學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原產於歐洲地區和地中海沿岸,在曹魏時期引進中國。
迷迭香應該算是西餐中知名度排第二的香草了,僅次於百裡香。在外形上,很多人會把迷迭香誤認為百裡香,但其實很好區分:迷迭香的葉子非常細長,有點像松針,而百裡香則是小且細的三角形葉子。迷迭香聞起來有種類似松樹的味道,還有一點點苦味,氣味比百裡香更加濃鬱,更加適合與牛肉或是羊肉放在一起料理。
我做過迷迭香煎法式小羊排,只要一點點迷迭香、鹽和現磨黑胡椒, 一口咬下去,香草的氣息伴著羊肉的油脂,相信我,你會愛上這個味道。
但小夥伴們萬萬不可貪多,迷迭香在用量上還是要嚴格把握的,不然會被它強勁的味道撲倒。唔,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除了食用價值,迷迭香也有很大的藥用價值。迷迭香可以鎮靜安神、醒腦,對失眠、心悸頭疼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迷迭香也可外用於治療外傷和關節炎。
蒔蘿,拉丁學名Anethum graveolens,原產地中海沿岸,在中國華南地區也有少量栽培。在五千年前的埃及,人們首次得知蒔蘿這種植物。埃及人將它和芫荽及瀉根混合,以治療頭痛。希臘人和羅馬人也很愛用蒔蘿,他們管它叫Anethon,這個名字也正是蒔蘿植物學上屬名的由來。
蒔蘿的味道和芹菜有些類似,溫和清新,又帶有一點點甘甜,是一種很溫和的香草。蒔蘿特別適合做成沙拉醬,將蒔蘿切碎拌在沙拉醬裡,是西餐中很常見的用法。蒔蘿做成的醬料,適合搭配味道也相對清淡的魚類,比如三文魚和各種海魚。
蒔蘿也可以作為醃菜的調料,國外比較流行蒔蘿味道的醃黃瓜,嫩綠的小黃瓜用蒔蘿、大蒜和鹽醃製,吃起來酸爽開胃。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香(star anise)就是俗稱的八角,是五味子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中餐裡常用到的是它的種子;小茴香(fennel)是傘形科茴香屬茴香科,它的葉子細密,並且非常柔軟。小茴香含有的茴香油,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在西餐中,由於小茴香和蒔蘿的外形非常相似,甚至連氣味也難以區分,所以很多時候也用小茴香來替代蒔蘿。
因為小茴香具有淡淡的香甜氣味,和豬肉搭配非常適合,可以緩解豬肉的油膩,所以在中餐裡也是常見的食材。你一定吃過茴香豬肉餡兒的餃子吧?
薄荷,拉丁學名Mentha haplocalyx Briq,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中國的江蘇、安徽廣有分布。薄荷是中醫常見的一味中藥,可以療治感冒、發熱、喉痛等。薄荷還含有薄荷醇,這種物質可清新口氣並具有多種藥性,可緩解腹痛、膽囊問題,還具有防腐殺菌等功效。
薄荷這種香草的氣味,聞起來……不就是薄荷味嗎!西式料理中經常會用到薄荷,比如將薄荷與羊肉混搭。不過大家更常見的可能是薄荷與各種酒、氣泡飲料的搭配。 比如有名的MOJITO(誕生於古巴,雞尾酒的一種),就是用白朗姆酒、蘇打水搭配大量的新鮮檸檬與薄荷葉而成。不過其實也有簡單又美味的做法,那就是去掉朗姆酒,換成很多很多的冰塊,一杯薄荷檸檬蘇打水就做好啦!
歐芹,拉丁學名Petroselinum crispum,也稱為法香、香芹、法國香菜等,原產地中海沿岸。
歐芹也是西式料理中常見的香草,外形和芹菜相似,聞起來也有一股淡淡的芹菜味,此外還有點香菜的味道。歐芹在西方飲食中的用途,大概相當於中國的香菜,即可入菜也可作為擺盤的裝飾。
常用的歐芹分為卷葉歐芹(curly-leaf parsley)和平葉歐芹(flat-leaf parsley),這兩種歐芹基本可以互相替換。歐芹的香氣和海鮮、魚類、蔬菜非常合拍,有時候和水果也可以搭配起來。
我曾經做過一道前菜小食,芒果三文魚酥塔,就是用切碎的歐芹做的裝飾,竟然意外的好吃。
好啦,廚房裡的香草還有許多許多,比如九層塔、羅勒、鼠尾草等等,有機會我們再聊吧。真心建議各位愛下廚的小夥伴,可以在家裡自己種一點常用的香草,需要的時候摘下一把,隨用隨取很是方便。而且,家裡擺放香草,連空氣聞起來都是小清新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