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原因你想不到

2021-01-08 歷史派大星

《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原因你想不到

作為東方的文人墨客肯定知道老子的一本書——《道德經》,但是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很多書的年輕人、甚至老人家他們可能不知道《道德經》,但是他們知道西方的《聖經》,而且有時候會拿起這本書來看,在東方的這片土地裡建有很多的西式教堂,那些老人家和信徒他們周日會去朝拜。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那段歷史,通過歷史能夠更好的去認識西方。

《聖經》它代表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學,這本書的誕生是來自古代希伯來人(又叫猶太人),他們在長期的苦難生活當中逐漸積累和創造出來的,公元前13世紀創造了《聖經》裡面的《舊約全書》,然和《新約全書》是在公元前100年誕生的,新約和舊約的誕生前後有1300年的歷史跨越,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上具有歷史意義,兩本書之間有內在的必然聯繫。

我們都聽說過亞當和夏娃的故事,這是出自《聖經-創世紀》第一章,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反了罪過,這就是《聖經》裡面說的罪惡的源頭,他們聽了蛇的蠱惑吃下果子後,神就把他的喉嚨掐住了,這也是我們現在人為什麼有喉結的原因,人世間女人要忍受生娃的痛苦,男人要受勞苦之罪。人類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就相互仇殺和鬥爭,耶和華在創造人類以後,他就後悔了,他想到了用洪水淹沒整個世界,除了善良的諾亞一家以外。在《聖經》裡有很多這樣關於人類誕生,發展故事,關於人性的審判也揭露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因為《聖經》的跨界是非常大的,兩本書的書誕生跨界13個世紀,在從中有很多一些時代變化,對人性深刻的認識,怎麼才能脫離現實的苦難在裡面都有非常形象的表現。

到了公元4到5世紀的時候,《聖經》就被翻譯成拉丁文,很多傳教士在歐中傳教,在歐洲的廣為流傳,到了新航路的開闢,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之後,一些傳教士就到世界各地去傳教,興建教堂,對《聖經》教義的宣傳和影響力都大大提高了,我們中國傳統的是儒、釋、道這三家,在清末特別是在民國時候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了,在西方的侵略之下,他們也紛紛來到這裡傳教,興建了很多的教堂大學。我們知道的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文學家林語堂,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基督教的教徒,那個時候他還是在農村,可見基督教的影響之大。我們知道的復旦大學的前身,它就是西方人建立的教堂。

現在我們在很多的一些縣城市區都有教堂,一些老人家包括年輕人周天都會去教堂做禮拜,我們東方的很多年輕人結婚,差不都都是跟西方那一套走了,穿著聖潔的婚紗,婚禮現場流行子啊教堂裡辦,開始的時候有一位牧師主持這次婚禮,其實這些文化的背後都是跟《聖經》歷史有關的。從未也讓這本《聖經》廣為流傳。

我們來看看老子寫的這本《道德經》它的誕生和《舊約全書》的誕生時間差不多,老子作為道教的創始人,裡面的一些哲學思想也是道家所推崇的,道教作為中國的三大教之一,然而排在之首的是儒家,因為它能夠符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這也是這本書沒有推崇的原因之一,第二從這本書的本身來講,內容是非常難懂的,比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些哲學西鄉對於上層人士能夠看的懂,但是對對於普通人就很難理解了,對思想的傳播具有非普遍性,我們比較聖經,它翻譯了很多其它國家的文字,有利於傳播,聖經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裡面有一些奇妙有趣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又跟現實很貼切,《道德經》裡面的文字敘述很少,都是賦予這裡性的句子和名言。

現在我們世界經濟連在一起,我們去了解一本書的歷史也是非常方便的,不在是和過去一樣。這兩本書它具有代表性,東方和西方人的思想和民族性格都能夠體現出來。今天的歷史就講到這裡了,喜歡的話可以點讚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聖經》《舊約全書》《新約全書》

《道德經》《西方古代歷史資料》

相關焦點

  • 萬經之王!用《道德經》給孩子起名,個個品學兼優,情操高尚!
    萬經之王!用《道德經》給孩子起名,個個品學兼優,情操高尚!《道德經》是老子所作,以哲學一樣之「道德」為綱宗,講述修身、治國、平天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今天小編推薦的名字個個都來自《道德經》,是非常富有哲理的。
  • 《道德經》經典的5句話,講訴人生大智慧,不愧是「萬經之王」
    現在很多人不愛讀國學了,有些人被洋槍洋炮打怕了,失去了文化自信力,殊不知,外國人正在潛心研究中國的老莊哲學,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一邊是國人輕視下中國傳統文化,一邊是外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找真理,真是可惜,可悲,可嘆。今天給大家講講《道德經》中經典的5句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道德經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慎入!)
    《道德經》亦稱《老子》,約5000字,分上下兩篇, 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思想內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被譽為萬經之王。
  • 《道德經》究竟講了些什麼?被後世譽為萬經之王,並奉為寶藏?
    老子生於東周時期,其流傳於後世的著作《道德經》,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道德經》是一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那麼, 《道德經》中就記載了什麼,能夠被後世稱之為萬經之王?一直稱讚至今奉為寶藏?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 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西安交大韓鵬傑教授精研數十年,以魏晉時期天才學者王弼註解本《道德經》為依據,以獨有的「以經解經」特色,用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帶給我們讀者一個立體的《道德經》,並用形象生動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國學素養,進行逐章逐句解讀,重點講解書內《道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反者,道之動
  • 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妙義
    此章是《道德經》的最後一章,大宗師要入涅槃了。按照《史記·老子列傳》記載,這是老子要出函谷關,離開華夏大地,到遠方弘道去了。按照帛書的文本,「和大怨,必有餘怨」(七十九章)是最後一章,這樣學術界就出現最後一章的爭議。和大怨,必有餘怨章顯然不具有告別、總結《道德經》的意蘊,而八十一章卻具有告別、總結經典的意蘊。
  • 看了才知道,這些常用古典名句出自《道德經》,你知道願意嗎?
    《道德經》一部僅五千多言即讓後人感慨到言語不能盡詮釋,成為每每讀起意猶未盡的傳世經典。它在國外的翻譯次數和版本也只有《聖經》可以一較高低,各種名人注釋及評價不可細數。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本晦澀難讀的古籍,但其實很多經常被我們用到的,並且熟知的古典名句,可能就是出自《道德經》。
  • 《道經》加《德經》,等於《道德經》,何為「道」,何為「德」
    提起《道德經》,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老子為我們留下的一部經典的哲學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頭,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而發布的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的這一段話,理解了可以讓你少走彎路
    文|時小墨ZYT《道德經》原名《老子》,漢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為《道經》37章,《德經》44章,故有《道德經》之名。老子,又名老聃,名李耳,是春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和孔子是一個時代的大人物,卻年長於孔子。
  • 老子《道德經》6句精華,道盡人生智慧,不愧是傳承2000年的經典
    《道德經》作為老子作為集老子大成之作,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來源,被評為「萬經之王」,由此可見《道德經》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意深奧,包含十分廣博。
  • 《道德經》裡這3句話,領悟透了會受益,網友表示:學到了
    作為中國人,如果還沒看過《道德經》,一定要抓緊時間去閱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如今《道德經》的世界發行量已經超越了《聖經》。這是一本博大精深、蘊含著宇宙奧秘的中國古代哲學,老子的這本《道德經》給了很多人以思考。其中有經典的3句話,蘊含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與處世哲學,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將會受益終身!
  • 答案蘊藏在《道德經》裡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01「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出自《史記.老子伯夷列傳第一》,意思是指「思想觀點不同的人不能共同謀事」。發出這一句感嘆皆因司馬遷所在時期的漢武帝劉徹聽從董仲舒的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認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和主導地位,而在此之前,漢代採取的是道家黃老無為的政治領導原則。
  • ——《道德經》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 《遇見自己〈道德經〉的學與思》
    遇見自己 《道德經》的學與思 一、為什麼推薦大家讀道德經?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性經典之一。該書文字之簡約,寓意之錘鍊,古今中外無出其右者。
  •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的楚國,當時我正處於動亂之中,他學會了一套明哲保身、修身養性的方法。這些方法逐漸滲透到他的作品中,隨著《道德經》的傳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李耳《道德經》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 汪羅海:天師府的晚課為什麼選用《道德經》
    作為有重要歷史影響的天師府在這一點上還是繼承了《道德經》作為每天課誦的傳統。現在,道末就天師府繼承這一傳統的意義和課誦《道德經》的一點體會略述如下,以請教各位方家同道。05《道德經》作為功課,就是要我們身力行,用心體驗,用心存思,悟出其中玄機奧妙這樣不僅有助於對經義的解釋(道經日:誦持萬遍,妙理自明。),而且又可以合助我們的道力。
  • 《道德經》:以柔克剛,才是大智慧
    《道德經》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經書,其中蘊含著無窮道理,被人們譽為萬經之王。在《道德經》第四十三章寫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難發現,在《道德經》中老子用水來比喻以柔克剛的道理,因為水是柔軟的,同時也是有力量的,它能適應各種場地,它具有包容萬物的特性,所以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懂得以柔克剛的智慧,往往能化幹戈為玉帛,化解一次次的衝突與爭吵。
  • 《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尊重自然法則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代表著作《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對中華民族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文化,均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國際的影響也在日益擴大,有部門統計,《道德經》是出《聖經》以外,被已成國外字體髮型出售做多的書籍,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