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原因你想不到
作為東方的文人墨客肯定知道老子的一本書——《道德經》,但是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很多書的年輕人、甚至老人家他們可能不知道《道德經》,但是他們知道西方的《聖經》,而且有時候會拿起這本書來看,在東方的這片土地裡建有很多的西式教堂,那些老人家和信徒他們周日會去朝拜。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那段歷史,通過歷史能夠更好的去認識西方。
《聖經》它代表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學,這本書的誕生是來自古代希伯來人(又叫猶太人),他們在長期的苦難生活當中逐漸積累和創造出來的,公元前13世紀創造了《聖經》裡面的《舊約全書》,然和《新約全書》是在公元前100年誕生的,新約和舊約的誕生前後有1300年的歷史跨越,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上具有歷史意義,兩本書之間有內在的必然聯繫。
我們都聽說過亞當和夏娃的故事,這是出自《聖經-創世紀》第一章,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反了罪過,這就是《聖經》裡面說的罪惡的源頭,他們聽了蛇的蠱惑吃下果子後,神就把他的喉嚨掐住了,這也是我們現在人為什麼有喉結的原因,人世間女人要忍受生娃的痛苦,男人要受勞苦之罪。人類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就相互仇殺和鬥爭,耶和華在創造人類以後,他就後悔了,他想到了用洪水淹沒整個世界,除了善良的諾亞一家以外。在《聖經》裡有很多這樣關於人類誕生,發展故事,關於人性的審判也揭露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因為《聖經》的跨界是非常大的,兩本書的書誕生跨界13個世紀,在從中有很多一些時代變化,對人性深刻的認識,怎麼才能脫離現實的苦難在裡面都有非常形象的表現。
到了公元4到5世紀的時候,《聖經》就被翻譯成拉丁文,很多傳教士在歐中傳教,在歐洲的廣為流傳,到了新航路的開闢,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之後,一些傳教士就到世界各地去傳教,興建教堂,對《聖經》教義的宣傳和影響力都大大提高了,我們中國傳統的是儒、釋、道這三家,在清末特別是在民國時候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了,在西方的侵略之下,他們也紛紛來到這裡傳教,興建了很多的教堂大學。我們知道的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文學家林語堂,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基督教的教徒,那個時候他還是在農村,可見基督教的影響之大。我們知道的復旦大學的前身,它就是西方人建立的教堂。
現在我們在很多的一些縣城市區都有教堂,一些老人家包括年輕人周天都會去教堂做禮拜,我們東方的很多年輕人結婚,差不都都是跟西方那一套走了,穿著聖潔的婚紗,婚禮現場流行子啊教堂裡辦,開始的時候有一位牧師主持這次婚禮,其實這些文化的背後都是跟《聖經》歷史有關的。從未也讓這本《聖經》廣為流傳。
我們來看看老子寫的這本《道德經》它的誕生和《舊約全書》的誕生時間差不多,老子作為道教的創始人,裡面的一些哲學思想也是道家所推崇的,道教作為中國的三大教之一,然而排在之首的是儒家,因為它能夠符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這也是這本書沒有推崇的原因之一,第二從這本書的本身來講,內容是非常難懂的,比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些哲學西鄉對於上層人士能夠看的懂,但是對對於普通人就很難理解了,對思想的傳播具有非普遍性,我們比較聖經,它翻譯了很多其它國家的文字,有利於傳播,聖經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裡面有一些奇妙有趣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又跟現實很貼切,《道德經》裡面的文字敘述很少,都是賦予這裡性的句子和名言。
現在我們世界經濟連在一起,我們去了解一本書的歷史也是非常方便的,不在是和過去一樣。這兩本書它具有代表性,東方和西方人的思想和民族性格都能夠體現出來。今天的歷史就講到這裡了,喜歡的話可以點讚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聖經》《舊約全書》《新約全書》
《道德經》《西方古代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