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兩國教育制度相差在哪兒?牛劍兒低齡留學乾貨分享

2020-12-22 牛劍兒低齡留學

導言

如何了解英國教育制度與中國教育制度的不同,可以從以下從幾個方面來進行對比:第一部分是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第二部分是兩國教育體系的差異。第三部分則是兩國教學內容方面的不同。

1.教育理念的差異

中國 ·

我國的教育理念是比較傳統和平等的,我國教育理念現階段是如何讓15億人,都能受到基礎的義務教育。從小學、初中讓你掌握了最基本的識字、算數、歷史、道德、簡單的英語。到高中和職高,篩除了一些不適合文化課學習的學生,將他們分開教學,一部分繼續學習文化課,另一部分,掌握知識,保證他長大之後至少有一技之長能適應這個社會。

從大學開始,老師和家長不再強硬要求你一定要學習多少,一下就將絕大多數的人篩了出去,只留下那些真正想要學習,適合學習的人繼續深造。由於國內人口基數與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我國的教育目前還是以應試教育和刷題式教育為主,而素質教育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

英國 ·

英國的教育理念旨在給學生以啟發和挑戰。培養學生的實驗、發明和創造能力。進行批判性思考。相較於美國自由奔放的教育理念來說,英國的教育理念會跟中國家長更加相符。將孩子們培養成「英國紳士」和「英國淑女」也是許多中國家長將孩子們送到英國去的原因之一。同時,英國的教育也鼓勵孩子們對藝術和設計應當有深入的理解,也能夠反映出藝術設計文化對於塑造歷史和國家的文化、創造力和財富的發展有什麼影響。英國的低齡教育中還會從不同方面帶領孩子們去歷史上許多藝術家、匠人和設計師的故事,明白不同領域不同專業都能給歷史帶來哪些不同的影響變化。

英國所倡導的是一種全人教育,不止是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學習,也有很多時間放在了課外的體育活動、音樂藝術教育上,為孩子們在少年時期就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去成為未來他們想成為的人

2.教育體系的差異

英國是一個有著十分悠久的教育傳統的國家。它的教育體系經過幾百年上千年的沿革,已經衍化得相當的完善,且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英國的公立教育體系總體來說分為三個階段:義務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延續教育(Further Edu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而私立教育體制與公立教育也有所不同。

所以說,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別使得兩國的學生在年齡和學業程度上無法一一對應,因此中國的學生在考慮赴英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了解英國公立和私立教育制度與中國的教育體系的區別,準確判定自己的受教育水平處於英國教育體系的哪一個位置,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課程和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

英國的公立義務教育包括兩個階段,小學教育(4-11歲)和中學教育(11-18歲)。而大部分的英國私立教育則是以小學教育(4-13歲)和中學教育(13-18歲)劃分的,所以教學的內容也並不完全相同(但是有一部分私立學校的年齡範圍也是小學教育的7-11歲和中學的11-18歲來劃分,如Sevenoaks School、Downe House School等)。

英國有93%的學生在國家公立學校學習,有7%的學生在私立學校學習,但是這7%的私立學校學生卻佔據了42%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錄取名額。2015年劍橋大學發放Offer最多的十所中學中,有八所是私立中學,足可以看出英國私立教育制度的優秀之處。所以,公校與私校的差異是英國幾百年的教育模式所積累的,當然並不是說公校一定不如私校,但是英國私校的整體學術水平的確是比公校要好上不少的。

同樣的,中國的教育體系也有著公立與私立的分別。一般來說,國內的學校可以分為公立體制學校、民辦體制學校、民辦雙語學校及國際學校四種類型。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條路,一條是參加體制內的中考高考,一種是學習國外的課程,如A-Level、AP、IB課程等,去參加國外的考試並最終考入國外的大學。

當然,由於國內的教育體系還屬於一個比較新的教育體系,並且是去為了滿足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的教育需求,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肯定會稍有不均,也沒有辦法做到滿足不同階級的家庭的教育需要。國際學校就是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普及而衍生出來的一條新支線,但整體的國內教育體系的肯定還是不如英國的教育體系來的完善靈活。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送到國外留學,適合國內教育體系的孩子也可以在國內的教育體系中獲得成功,而英國的教育體系只是給不適應國內教育體系的孩子們的另一條途徑、另一個機會。

中英各年級階段對比圖

3.教學內容的差異

英國學校並沒有統一的教材,但是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大綱。「National Curriculum」是整個中小學教育的主導。英國公立學校基本都是按照這個大綱來組的,而私立學校的教學內容以及形式雖然會有所差異,但整體也是按National Curriculum來進行的。因為班級規模不大,所以老師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狀態,特長愛好等等。National Curriculum主要目標是讓各個學校的教學內容能夠一致。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學到課程中的知識點,並且能更全面更立體化地掌握。除了核心的內容之外,老師會有足夠的自由去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

針對英國中學來說,英國在GCSE階段學生一般可以選擇8-11門課程,A-level一般是3-4門課程。GCSE旨在帶孩子看世界,學習的知識十分廣泛,但是在難度上並不是很大,需要孩子課後去自己進行鑽研。而A-level是在GCSE帶孩子看完世界之後,去選擇未來的方向,朝著更加細緻明確的方向去鑽研。相比起來,國內則是按照難易度一層層去遞進的,學生沒有什麼選擇的方向和權利。

頂級的英國私立中學甚至有60多門的選修課程。在英國的大部分私校,雖然學校會依照教學大綱,但是難度和深度方面會提升。並且英國小學提倡綜合多個學科教學,一堂課可能會設計多個學科的內容。這種教學理念會對孩子的思維延展,綜合全局的思考能力都有一個極大的鍛鍊和提升。

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包含了小學和初中。全國學校的教材並不是統一的,不同地區所使用的教材是不同的。按教育部規定,教材的使用以及選擇權在學校的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例如學習歷史,國內主要考察學生的歷史素養,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如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揭示歷史發展規律及其相互聯繫。通常都是老師講一整節課。

相比之下,英國私立學校上歷史課,老師通常只講20分鐘,剩下的時間學生自己自學,有不明白的向老師提問。在學生的提問發言中,課堂氣氛活躍積極。甚至老師會帶著學生們直接去歷史博物館參觀,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喜愛這門學科。

牛劍兒Shrewsbury School實地訪校圖片

尾聲

總的來說,中國與英國的教育制度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某一種教育體系,這還是要結合各位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再來做具體的考量。

相關焦點

  • 2020最新牛劍比出爐 手把手教孩子從分母變成分子
    牛劍比是指英國學校每年畢業生中考入牛津劍橋學生佔每年總畢業生的比例。家長們都想把孩子送到牛劍比高的英國私校,讓孩子做牛劍比中的分子。英國中學分為私立中學與公立中學。但全英國僅有7%的學生有機會入讀私立學校,這7%的學生,卻佔據了牛津劍橋每年接近42%的錄取名額。今年2020年有1367所英國私校登上ISI榜。
  • 英國出臺中式嚴控,疫情下中英首腦對話釋放什麼信號?
    更多人發現:英國不僅擁有為數眾多的中國留學生,更是擁有18歲以下中國低齡留學生最多的國家,約1.5萬人。他們既是各家的寶貝,也是祖國重要的牽掛。中英兩國當前關係被雙方稱為"金色年代(Golden Era)"。北京時間今天(3月24日)下午,駐英大使劉曉明先生再次就中英長期關係,舉行專門的網絡公開答疑,指出英國在中國對外合作、投資、關係中處於多個「第一」。
  • 中英教育制度對比一覽
    丨留學丨遊學丨籤證丨培訓丨  英國與中國採取不同的學制,所以很多中國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出國的時候,會感到一片茫然。  一二年級叫Key Stage 1,二年級末有個小考試;三至六年級叫Key Stage 2,六年級末有個結業考試National Curriculum Tests或者叫Sats(Standard Assessment Tasks)。家長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與需求為孩子選擇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因為這個階段的教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
  • 賭王兒女的英國頂級名校徵程-英國低齡留學時事分享
    學院的牛劍比基本都維持在32%以上,學術水平非常高,在最新的GCSE排名中,學校以97.33%的學生取得A+A*排名第二,與第一名僅相差0.5%,是英國著名的九大公學之一,王思聰和霍啟剛都曾在Winchester College就讀。
  • 教育部明確不鼓勵低齡出國留學,國際學校利好還是看空?
    近日舉行的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全方位高水平推進教育對外開放,特別提出要「建立不鼓勵、不提倡低齡出國學習的制度政策」。 「低齡出國留學主要指K12階段的學生出國留學,長期以來,國家政策對低齡出國留學一直持不鼓勵,但也不反對的態度。」國際教育大數據平臺宜校創始人肖經棟說。 此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建立相關制度政策,釋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政策信號。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相關舉措落地,或將利好於國內的民辦國際高中發展。
  • 深圳新建15所重量級國際學校,教育部不鼓勵低齡留學
    教育部:建議不鼓勵、不提倡低齡留學學習制度政策 教育部印發《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2020年版)》 教育部:增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 行業信息
  • 「疫情過後,我還回英國嗎」|牛劍兒低齡留學線上分享會回顧
    Kevin小留學生在疫情過後,是否還回英國的主題分享,主要分析以下幾點:1.出國前的困擾2.分享會現場1.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強烈想出去,但是Kevin是一個比較嚴謹的孩子,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高,想變得更好,體驗更好的教育,這種想法正和牛津劍橋的教學理念。在申請過程中,Kevin也遇到過挑戰。
  • 青少年留學英國申請材料都需要準備哪些?哪些初中可以衝刺牛劍?
    拿中英初級教育體制對比一下,國內小學6年級,相當於英國Year 7,學生年齡為11歲;初一相當於Year 8,年齡12歲。對於12歲計劃去英國留學的同學們來說,申請初中沒有問題。那麼問題來了,英國初中如何申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12歲去英國留學申請材料都需要準備哪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低齡兒童留學,孩子的父母千頭萬緒
    「國民老公」王思聰,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獨子,在5歲的時候就去新加坡讀小學,在13歲時就遠赴英國接受私立學校教育,就讀於溫徹斯特公學,一所在英國乃至於世界上都大名鼎鼎的寄宿制貴族男校。 很多考慮低齡留學的家長,也會糾結該不該送我孩子去英國留學,真是千頭萬緒,無法做決定。
  • 中英青少年藝術與科學教育論壇舉辦
    本次論壇邀請了中英兩國藝術界、教育界知名的專家學者、教育家、藝術家以及館藏家以「東·西對望,『緣』來如『瓷』」為主題,以中英兩國陶瓷藝術作為文化交流與研討的紐帶,解讀中英兩國陶瓷藝術跨越時間、空間實現融合與發展的不朽魅力。
  • 俄羅斯留學乾貨分享
    俄羅斯教育與其他國家相比,比如,美國或英國,費用更低廉,而且留學生有獲得政府獎學金的機會。俄羅斯人具有多個世紀豐富的教育傳統,使留學生更好的適應環境。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了俄羅斯留學乾貨,分享一下~
  • 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紀錄片中的中方老師和英國學生。——中式學校》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對中英兩國教育的熱議。片中的科學老師楊軍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紀錄片的剪輯方法不夠客觀,英國媒體的一些批評也有失偏頗。中英教育應該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被剪輯的鏡頭   中國老師總是站在講臺上講課,讓學生不停地記筆記,與英國學生的矛盾和衝突不斷;英國學生不聽課、不守紀律……這部三集紀錄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為何眾多低齡學生家庭熱衷於留學新加坡?
    憑藉這一優勢,越來越多的家長傾向選擇在子女低齡階段就將其送去新加坡讀書。 學前階段對兒童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優質的學前教育為兒童提供了建立自信,學習社交技能和培養樂意學習的態度。這些都會為之後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 培生攜手世園會英國館,用教育助力中英兩國發展綠色未來
    圖源:培生芥末堆8月3日訊,2019年8月1日,英國教育集團培生宣布了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園會」)英國展館贊助合作計劃。此次,培生將以英國館首席贊助商的身份亮相世園會,積極參與並推動中英兩國建立更加廣泛的經濟、文化和貿易關係,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有機會近距離了解、體驗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2019世園會是中國舉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博覽會,展期162天,參展國家及組織超過110個,預計參觀人數超過1800萬人次。
  • 牛建兒少年留學乾貨分享
    牛劍兒Sevenoaks School實地訪校圖片同樣,以2019年的招生數據為例, 劍橋對於國內就讀的學生錄取比僅為0.0007%,而英國本地的私立學校例如Westminster School(威斯敏斯特公學)在2021最新的數據中則達到了42%的牛劍比,這意味著只要孩子能進入這所學校就等於一隻腳已經踏入牛津劍橋的大門了
  • 這場線上教育雲展,把全球大咖都請來了
    3月21日-22日,施強國際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雲展,採用直播的形式,把線下展會搬到了線上,為在疫情期間面臨學校延期開學、多類考試取消、各地線下教育展會停滯的學子,特別是意向出國留學的學生和家庭,在線答疑解惑,更好地系統規劃了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的一封公開信
    以此次峰會為契機,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德本勳爵和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周大地教授聯名發表了公開信。信中指出,中英兩國均已制定雄心勃勃的碳排放目標,並存在很多共同之處。兩國可通過開展獨特的合作,引領全球抗擊氣候變化。
  • 疫苗/隔離/籤證/留學福利……16國教育大咖深度解析全球留學新政...
    16個熱門留學國家的41所海外名校招生官、留學教育大咖、金吉列留學消費教育學校指導專家及資深留學規劃師即將火熱來襲,為你詳細解讀2021年留學最新政策,零距離、一對一地指導你進行留學規劃!、西班牙、俄羅斯、日本、韓國等16個國家的41所知名院校,解析留學政策,分享留學經驗,揭秘海外生活,護航你的2021年海外留學之路!
  • 低齡留學人數驟減 線下收入縮水90% 留學行業如何絕地逢生
    01線下收入縮水低齡留學人數驟減某託福培訓機構的創始人吳曉亮最近離開北京去了海南,「不管在哪現在都是上網課,在北京和海南都是一樣的。」而針對這一現狀,6月20日,教育部發出了《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推出包括就業、落戶等方面在內的新政策,給留學生們的後續工作及生活提供保障。留學生們的歸國潮和低齡留學人數的驟減給留學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而除此之外,雅思託福考試線下考場的大批量取消,更讓留學語培機構們一籌莫展。
  • 英國疫情升級:中英兩國醫療,差異究竟在哪?
    鄰近新年,美國的新冠肺炎患者確診數仍舊高居不下,新冠病毒在英國發生變異倫敦封城…這一切,都讓我們把目光重新聚焦在了國外的防疫政策、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療體系、制度上。中西方醫療差異究竟有哪些,如何看待這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