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如何了解英國教育制度與中國教育制度的不同,可以從以下從幾個方面來進行對比:第一部分是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第二部分是兩國教育體系的差異。第三部分則是兩國教學內容方面的不同。
1.教育理念的差異
中國 ·
我國的教育理念是比較傳統和平等的,我國教育理念現階段是如何讓15億人,都能受到基礎的義務教育。從小學、初中讓你掌握了最基本的識字、算數、歷史、道德、簡單的英語。到高中和職高,篩除了一些不適合文化課學習的學生,將他們分開教學,一部分繼續學習文化課,另一部分,掌握知識,保證他長大之後至少有一技之長能適應這個社會。
從大學開始,老師和家長不再強硬要求你一定要學習多少,一下就將絕大多數的人篩了出去,只留下那些真正想要學習,適合學習的人繼續深造。由於國內人口基數與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我國的教育目前還是以應試教育和刷題式教育為主,而素質教育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
英國 ·
英國的教育理念旨在給學生以啟發和挑戰。培養學生的實驗、發明和創造能力。進行批判性思考。相較於美國自由奔放的教育理念來說,英國的教育理念會跟中國家長更加相符。將孩子們培養成「英國紳士」和「英國淑女」也是許多中國家長將孩子們送到英國去的原因之一。同時,英國的教育也鼓勵孩子們對藝術和設計應當有深入的理解,也能夠反映出藝術設計文化對於塑造歷史和國家的文化、創造力和財富的發展有什麼影響。英國的低齡教育中還會從不同方面帶領孩子們去歷史上許多藝術家、匠人和設計師的故事,明白不同領域不同專業都能給歷史帶來哪些不同的影響變化。
英國所倡導的是一種全人教育,不止是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學習,也有很多時間放在了課外的體育活動、音樂藝術教育上,為孩子們在少年時期就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去成為未來他們想成為的人
2.教育體系的差異
英國是一個有著十分悠久的教育傳統的國家。它的教育體系經過幾百年上千年的沿革,已經衍化得相當的完善,且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英國的公立教育體系總體來說分為三個階段:義務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延續教育(Further Edu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而私立教育體制與公立教育也有所不同。
所以說,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別使得兩國的學生在年齡和學業程度上無法一一對應,因此中國的學生在考慮赴英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了解英國公立和私立教育制度與中國的教育體系的區別,準確判定自己的受教育水平處於英國教育體系的哪一個位置,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課程和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
英國的公立義務教育包括兩個階段,小學教育(4-11歲)和中學教育(11-18歲)。而大部分的英國私立教育則是以小學教育(4-13歲)和中學教育(13-18歲)劃分的,所以教學的內容也並不完全相同(但是有一部分私立學校的年齡範圍也是小學教育的7-11歲和中學的11-18歲來劃分,如Sevenoaks School、Downe House School等)。
英國有93%的學生在國家公立學校學習,有7%的學生在私立學校學習,但是這7%的私立學校學生卻佔據了42%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錄取名額。2015年劍橋大學發放Offer最多的十所中學中,有八所是私立中學,足可以看出英國私立教育制度的優秀之處。所以,公校與私校的差異是英國幾百年的教育模式所積累的,當然並不是說公校一定不如私校,但是英國私校的整體學術水平的確是比公校要好上不少的。
同樣的,中國的教育體系也有著公立與私立的分別。一般來說,國內的學校可以分為公立體制學校、民辦體制學校、民辦雙語學校及國際學校四種類型。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條路,一條是參加體制內的中考高考,一種是學習國外的課程,如A-Level、AP、IB課程等,去參加國外的考試並最終考入國外的大學。
當然,由於國內的教育體系還屬於一個比較新的教育體系,並且是去為了滿足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的教育需求,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肯定會稍有不均,也沒有辦法做到滿足不同階級的家庭的教育需要。國際學校就是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普及而衍生出來的一條新支線,但整體的國內教育體系的肯定還是不如英國的教育體系來的完善靈活。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送到國外留學,適合國內教育體系的孩子也可以在國內的教育體系中獲得成功,而英國的教育體系只是給不適應國內教育體系的孩子們的另一條途徑、另一個機會。
中英各年級階段對比圖
3.教學內容的差異
英國學校並沒有統一的教材,但是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大綱。「National Curriculum」是整個中小學教育的主導。英國公立學校基本都是按照這個大綱來組的,而私立學校的教學內容以及形式雖然會有所差異,但整體也是按National Curriculum來進行的。因為班級規模不大,所以老師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狀態,特長愛好等等。National Curriculum主要目標是讓各個學校的教學內容能夠一致。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學到課程中的知識點,並且能更全面更立體化地掌握。除了核心的內容之外,老師會有足夠的自由去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
針對英國中學來說,英國在GCSE階段學生一般可以選擇8-11門課程,A-level一般是3-4門課程。GCSE旨在帶孩子看世界,學習的知識十分廣泛,但是在難度上並不是很大,需要孩子課後去自己進行鑽研。而A-level是在GCSE帶孩子看完世界之後,去選擇未來的方向,朝著更加細緻明確的方向去鑽研。相比起來,國內則是按照難易度一層層去遞進的,學生沒有什麼選擇的方向和權利。
頂級的英國私立中學甚至有60多門的選修課程。在英國的大部分私校,雖然學校會依照教學大綱,但是難度和深度方面會提升。並且英國小學提倡綜合多個學科教學,一堂課可能會設計多個學科的內容。這種教學理念會對孩子的思維延展,綜合全局的思考能力都有一個極大的鍛鍊和提升。
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包含了小學和初中。全國學校的教材並不是統一的,不同地區所使用的教材是不同的。按教育部規定,教材的使用以及選擇權在學校的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例如學習歷史,國內主要考察學生的歷史素養,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如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揭示歷史發展規律及其相互聯繫。通常都是老師講一整節課。
相比之下,英國私立學校上歷史課,老師通常只講20分鐘,剩下的時間學生自己自學,有不明白的向老師提問。在學生的提問發言中,課堂氣氛活躍積極。甚至老師會帶著學生們直接去歷史博物館參觀,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喜愛這門學科。
牛劍兒Shrewsbury School實地訪校圖片
尾聲
總的來說,中國與英國的教育制度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某一種教育體系,這還是要結合各位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再來做具體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