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制度對比一覽

2021-02-19 中廣國際教育

丨留學丨遊學丨籤證丨培訓丨

  英國與中國採取不同的學制,所以很多中國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出國的時候,會感到一片茫然。很多家長現在還不知道英國學制是幾年,也不知道什麼是GCSE, A-Level以及IB~~ 這些都是留學英國中學需要了解的基礎知識,如果沒有搞清楚這些,千萬不要匆忙送孩子出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英國的中小學教育體系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年齡段僅供參考)。

  該階段的學前教育並沒有強制性,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根據居住地址為孩子選擇離家近的託兒所或幼兒園。

  4歲上小學的Reception,相當於學前班,公立學校免費。已經是正式上小學了,提前一年在各地Council網上報名。

  5歲左右上小學一年級,小學是1年級到6年級(Year 1 to year 6),11歲左右小學6年級讀完就畢業了。

  一二年級叫Key Stage 1,二年級末有個小考試;三至六年級叫Key Stage 2,六年級末有個結業考試National Curriculum Tests或者叫Sats(Standard Assessment Tasks)。家長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與需求為孩子選擇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因為這個階段的教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選擇私立學校的教育則是自費。

  該階段教育也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11-14周歲,通常入讀7、8、9年級,這一階段要學習科目眾多的中學教育課程。9年級又是一個Key轉折點,很多學校會在9年級開始擴招學生。

  14-16歲,通常入讀10、11年級,修讀的課程是GCSE(普通中等教育證書)。10年級開始(中四、中五),除了學習英語、數學以及科學類等核心課程以外,還需要學習四到五門選修課程,兩年後,也就是16歲時,參加Key Stage 4的考試,也就是GCSE考試(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中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後,就可以合法地離開學校或選擇繼續接受高等教育。

  16-18歲,通常入讀12年級和13年級,修讀的課程是A-Level(Advanced Level,選擇3-5門專業課)或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在規定的六個學科組中每組選一門課程進行學習,其中至少三門是高等級。每門分數的最高分數為7分,加上拓展論文與知識論文的3分獎勵分數,滿分為45分),考試成績優異者升入大學。大部分學生在 18 歲完成中學教育後會繼續攻讀本科課程。


  中英教育學制的差別使學生在年齡和學級程度上無法一一對應,為了讓中國的學生更好地與英國體制銜接,我們特將兩國的教育體製做出對比:


  儘管英國中學教育的GCSE階段和A-level階段有時被統稱為初中和高中,但實際上與國內的初中、高中還是不能直接對應。此外,申請英國優秀中學的申請流程相對複雜,入學申請競爭也十分激烈,如果學生和家長對英國教育體系和學校的特徵沒有充分了解,建議在申請前諮詢可信的專業機構,這樣可以獲取可信信息及資料,根據個人情況定製學習計劃及申請方案,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名校。

英國1-18歲教育制度全知道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第25屆英國優秀學校博覽會信息

相關焦點

  • 中英兩國教育制度相差在哪兒?牛劍兒低齡留學乾貨分享
    導言如何了解英國教育制度與中國教育制度的不同,可以從以下從幾個方面來進行對比:第一部分是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第二部分是兩國教育體系的差異。第三部分則是兩國教學內容方面的不同。所以說,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別使得兩國的學生在年齡和學業程度上無法一一對應,因此中國的學生在考慮赴英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了解英國公立和私立教育制度與中國的教育體系的區別,準確判定自己的受教育水平處於英國教育體系的哪一個位置,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課程和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英國的公立義務教育包括兩個階段,小學教育(4-11
  • 實況足球手遊主教練中英名對照一覽
    導 讀 實況足球手遊主教練中英名對照一覽,實況足球手遊中教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主教練中英名對照表,包括主教練管理能力一覽,下面就來一起看下吧。
  • 中英青少年藝術與科學教育論壇舉辦
    (圖片來源: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供中新網)英國教育科技協會主席Nick Chrimes在主旨演講中提到英國教育科技協會在中英文化交流領域所作出的貢獻,以及目前中英兩國在教育領域面臨的共同挑戰,具備的共同優勢,並且對雙方所付出的共同努力給予了高度讚揚。
  • 中英教育差異被人為放大
    中國學校》 的主人公之一———英國博航特中學校長尼爾·斯特勞格爾昨天現身上海,出席「2016年中英校長高峰論壇」。他首度對BBC涉及的場景進行澄清———參與拍攝的實驗班學生實力本就比一般學生更強;為了追求拍攝效果的生動,中國老師在執教過程中常被BBC幹擾……一段時間內,學校甚至將BBC「封殺」了。
  • 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紀錄片中的中方老師和英國學生。——中式學校》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對中英兩國教育的熱議。片中的科學老師楊軍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紀錄片的剪輯方法不夠客觀,英國媒體的一些批評也有失偏頗。中英教育應該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被剪輯的鏡頭   中國老師總是站在講臺上講課,讓學生不停地記筆記,與英國學生的矛盾和衝突不斷;英國學生不聽課、不守紀律……這部三集紀錄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國際教育合作丨茁成教育聯合國際共享教育協會促中英教育交流合作
    國際教育交流合作,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們得到國際化教育、培養國際視野、了解國際規則、運用國際規則來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更能夠推動教育的對外開放、促進中外教育的交流互鑑、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國際聯繫。Jonathan Peter Wright先生、塔爾伯特小學代表Laura Elizabeth Simmons女士參訪了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和重慶市璧山區實驗小學,中英優秀教育工作者共同交流了彼此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教育方法,並且籤訂了姊妹學校友好合作協議,達成中英教育的深度交流合作。
  • 中英教育學制區別全解釋!
    丨留學丨遊學丨籤證丨培訓丨   中國是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家,而英國是具有悠久教育傳統的國家,中國與英國的教育階段是兩種制度的區別
  • BBC紀錄片誇大了中英教育差異
    然而,片中的英國博航特中學校長尼爾·斯特勞格爾,昨天在華東師大四附中出席2016中英校長高峰論壇時卻語出驚人,認為有必要澄清這部所謂紀錄片裡的諸多對中國教育的誤解,而且,該校已經「禁播」這部片子。   差異被BBC人為放大  尼爾·斯特勞格爾校長說,在去年的這部紀錄片裡,中英教育的差異被人為放大。
  • 長期招生|【後人類時代的教育】——中英書院整體教育計劃
    北京東方敦煌教育諮詢中心高級禮儀講師。中英書院北院現任校長,小團山香草農莊總監。曾任中英書院南院第一任校長。生於臺北,12歲隨家人來到合肥,見證小團山香草農莊從一座荒廢採石場,變成一個以香草為主題,集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科普教育和有機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創意農業莊園。
  • 那個中英教育PK紀錄片裡的英國中學,把BBC給封殺了
    紀錄片中,當英國博航特中學的校長面帶微笑對入駐該校的中國教師說出這句玩笑話時,他在心裡似乎已經總結出中英教育模式的主要差別:大部分英國學校會將學生按成績分成不同小班級,但在中國,不同能力的學生身處同一個大班級,而且總體學習時間是英國的兩倍。
  • 考文垂大學Don Finlay博士離世 追思會緬懷中英教育交流使者
    唐·芬利博士(Don Finlay)既是一位中英教育與文化交流的推動者,一位富有創造力和備受學生推崇的教授,也是高等教育國際化領域的專家,對全球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和夥伴關係的洞察和經驗都極具啟發性。唐·芬利博士在中國重慶驟然離世,令其同事、事業夥伴、學生、摯友深感哀痛與惋惜,大家聚集在此追思會,分享點滴故事,以緬懷芬利博士一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事業的貢獻。
  • 英國、美國、澳洲等多個國家的學制與中國學制對比!
    因此,在這裡我們也特別整理出了英國、美國、澳洲等多個國家/地區的學制與中國學制的對比 中國學制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別使得兩國的學生在年齡和學業程度上無法一一對應,因此中國的學生在考慮赴英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了解兩種教育制度的區別,準確判定自己的受教育水平處於英國教育體系的哪一個位置。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課程和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
  • 對比疫情期間國內外消費情況,感悟祖國制度優勢
    在此背景下,我校暑假社會實踐團隊——川韻 青春行開展了一次關於國內外消費情況的線上調研,並加以對比,從而感悟祖國制度優勢。 據悉,我國疫情爆發後,黨中央迅速作出指示,快速封城,建立臨時的各大醫院,安排全國各地醫務人員急速支援重災區,第一時間控制住疫情,並最終得以在全國範圍內遏制住疫情的快速蔓延。這為我國疫情後經濟的快速回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英聯合聲明、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
    中國對港政策非中英協定產物中英聯合聲明的內容其實相對簡單,主要有4 點實質的規定,即:英國將交回香港、中國將收回香港、中國宣布在收回香港後對香港的一系列政策,這3 點是中英雙方的各自表述,與對方無關;只有第四點是雙方要共同執行的,即成立聯合聯絡小組處理移交事宜。這就是這份文件被稱為「聲明」而非「協議」的深層原因。
  • 港媒:是時候解決「雙重國籍」建立「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了
    港英時期的公民教育實質只是「居民教育」,回歸後的公民教育,又是什麼模樣?「世界公民」VS「大英子民」時至今日,諷刺的是,儘管不少香港年輕人總以「世界公民」自居,又不時歌頌港英政府的「公民教育」啟蒙「香港人」的價值追求;然而,只要翻查殖民時期的公民教育制度與內涵,便不難發現當今香港人對於「公民身份」的認知缺失,正正源於充斥殖民主義的所謂公民教育。
  • 培生攜手世園會英國館,用教育助力中英兩國發展綠色未來
    圖源:培生芥末堆8月3日訊,2019年8月1日,英國教育集團培生宣布了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園會」)英國展館贊助合作計劃。此次,培生將以英國館首席贊助商的身份亮相世園會,積極參與並推動中英兩國建立更加廣泛的經濟、文化和貿易關係,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有機會近距離了解、體驗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2019世園會是中國舉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博覽會,展期162天,參展國家及組織超過110個,預計參觀人數超過1800萬人次。
  • 推進中英學術合作深入發展
    近日,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發布報告《英國高校與中國》,提出英國高校應加強國際交流,持續推進中英學術合作。記者就如何實現中英學術合作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 2020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執行理事會召開
    陳旭指出,自2016年聯盟成立以來,17所高校通過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這一創新平臺,開展人文學術合作與交流,應對人文教育面臨的共同挑戰,汲取兩國文明精華,踐行兼收並蓄、博採眾長的優秀傳統和理念,增進兩國人文交往和高校的友誼。聯盟中英雙方學者連續四年誠懇深入的合作,持續彰顯了聯盟平臺的重要性。
  • 中英「一帶一路」國際青年創新創業技能大賽中國區總決賽閉幕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12月19日—20日,第四屆中英"一帶一路"國際青年創新創業技能大賽中國區總決賽在雲端舉行。
  • 建立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是首要目標
    破除教育科學發展的障礙,建立新的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更為迫切。  三是現代教育制度變遷所在。黨的十八大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角,「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成為新時代的教育任務,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從「有」到「優」,為世界提供教育制度的「中國範式」,成為中國教育的新追求。  四是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需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