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紀錄片中的中方老師和英國學生。

  (資料圖片)

  前不久,英國廣播公司(BBC)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對中英兩國教育的熱議。片中的科學老師楊軍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紀錄片的剪輯方法不夠客觀,英國媒體的一些批評也有失偏頗。中英教育應該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被剪輯的鏡頭

  中國老師總是站在講臺上講課,讓學生不停地記筆記,與英國學生的矛盾和衝突不斷;英國學生不聽課、不守紀律……這部三集紀錄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難預料,英國媒體對中國教育的各式評論緊隨其後。有人批評中國老師對學生太嚴格,上課時缺乏靈活性。楊軍認為這種看法不太客觀。

  在片子的剪輯方面,楊軍覺得有不少能說明問題的鏡頭沒有播出來。和其他學科不一樣,楊軍的科學課需要在實驗室完成。至少在她的課上,在教室布置、學生實驗上,她採取了很多積極的調整辦法,但BBC最終沒有播放出來。此外,在4個星期的時間裡,學生專心聽講做實驗的鏡頭也沒有保留下來。

  楊軍負責給50個參加中式學校的學生上生物、物理和化學三門課程,而與她競爭的是三位分別教授生物、物理和化學的老師。在最後的考試中,她的學生的科學成績領先於英國老師的學生。

  英國學校也是「考試工廠」

  BBC紀錄片播放期間,有英國媒體批評中國學校如同「考試工廠」,稱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值得英國學習。

  楊軍在英國中學有十年教學經驗,曾在私立、公立以及公立重點中學任職。她說,憑藉她的教育經驗,她認為英國學校實質就是「考試工廠」。

  「每一個老師都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考核標準,如果學生在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考試和素有英國高考之稱的A-Level考試中成績不好,老師是不能續聘的。同時,校長每年都會給家長報告學生的成績以及學校排名。這些數據也是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學校的參考標準。考試成績代表一切,然而學生的道德標準並沒有納入考核範圍中。」楊軍說。

  在她看來,英國的公立教育是為公眾提供一種服務,就和福利一樣,只能維持最基本的水平。而私立學校與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很相似。她說:「一些接受英國公立教育的學生難以接受大學教育,甚至在第一年就輟學。英國大學採用大教室授課方式,然而公立教育下的學生不愛記筆記,不會搞科研,適應不了。」

  「很多家庭要把孩子送出國外留學,而且留學生年齡越來越小,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對國外的教育更加崇拜。有時候,讓他們看一看,不一定每個學校都是好學校,要辯證地看問題。」楊軍說。

  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BBC這部紀錄片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是楊軍沒有想到的。很多褒貶評論讓人們開始反思國內教育。「片子震撼是因為中國老師們挑戰了英國教育的理念,而英國教育也有挑戰國人的地方。」

  而在英國,近年來,中國教育特別是中國學生在數學、科學方面的優異成績,引起英國教育部門的關注。英國教育部最近還邀請了上海數學老師赴英交流,也引發了媒體熱議。針對是否要向「中式教育」學習,英國社會也存在支持和抵制兩種聲音。

  對於中英教育差異巨大的問題,楊軍早有體會。她說,英國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按照英國的教學標準,學生需要通過討論、調查、加入團隊的方式參與教學。中國教育是以「老師為中心」,引導的方面過重。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發明創造力、批判性思維相對較弱,學生也缺乏挑戰心理。

  楊軍說:「我認為,這裡一定要有一個平衡。」

  在問及哪些中國教育理念值得英國學習時,楊軍表示:「我認為是中國全社會對知識、老師、長者的尊重,以及中國人吃苦耐勞、勤勤懇懇的精神。」

  「中英兩國應該開展更多的教育交流,讓兩國的孩子有更多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讓中英兩國教育部門和從事教育方面的人士有更多探討和合作的機會。」她說。

  (據新華社倫敦9月14日電 記者夏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5年09月15日 第 04 版)

相關焦點

  • 中英教育差異被人為放大
    中國老師走了,博航特中學的科學課變樣了  「博航特中學原本是英國鄉下的小學校,如今卻成為了一所在中國很有名氣的學校,這是為什麼?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我真的很想知道,BBC拍的這部片子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BBC紀錄片誇大了中英教育差異
    然而,片中的英國博航特中學校長尼爾·斯特勞格爾,昨天在華東師大四附中出席2016中英校長高峰論壇時卻語出驚人,認為有必要澄清這部所謂紀錄片裡的諸多對中國教育的誤解,而且,該校已經「禁播」這部片子。   差異被BBC人為放大  尼爾·斯特勞格爾校長說,在去年的這部紀錄片裡,中英教育的差異被人為放大。
  • 英國疫情升級:中英兩國醫療,差異究竟在哪?
    中西方醫療差異究竟有哪些,如何看待這種不同?1954年,我在上海出生,很早的時候,爸爸媽媽帶著我去香港,所以我在香港長大和接受教育,畢業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就去了英國,然後竟然在英國呆了30多年。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知道了要創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這件事。沒想到2012年初,香港大學找到我,詢問有沒有興趣回來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做事。如果來中國大陸工作,對我個人而言,衝擊是很大的。
  • 中英文書的收藏差異
    原標題:中英文書的收藏差異 因此結合購買舊書的經驗,以近代出版物為例,筆者試從微觀的角度談談收藏中英文書的差異。   版權是藏書者最敏感的藏點,年代則是版權的核心,自然是越早越好。關於此點,中英文書的收藏有明顯不同的具體標準。先談「善本書」,中國古籍的界限年代定為1796年(清代嘉慶元年)之前。不過「西文善本書」的年代劃限,較為複雜,還須因國而定,並具有明顯的「國家性」。
  • 中英青少年藝術與科學教育論壇舉辦
    (圖片來源: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供中新網)英國教育科技協會主席Nick Chrimes在主旨演講中提到英國教育科技協會在中英文化交流領域所作出的貢獻,以及目前中英兩國在教育領域面臨的共同挑戰,具備的共同優勢,並且對雙方所付出的共同努力給予了高度讚揚。
  • 那個中英教育PK紀錄片裡的英國中學,把BBC給封殺了
    紀錄片中,當英國博航特中學的校長面帶微笑對入駐該校的中國教師說出這句玩笑話時,他在心裡似乎已經總結出中英教育模式的主要差別:大部分英國學校會將學生按成績分成不同小班級,但在中國,不同能力的學生身處同一個大班級,而且總體學習時間是英國的兩倍。
  • 中英學生在進行論文寫作時,差異表現在哪裡?
    英文論文寫作和中文論文寫作是有所不同的,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和英國本地的留學生進行論文的撰寫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對於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來說,使用英文進行論文的撰寫是有一定難度的,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中英論文寫作的查重。
  • 教育思考:我國現行教育制度,究竟能讓一個人的潛能有多大發揮
    從個人的成長角度來看,教育無疑應該幫助一個人最大的發揮其潛能,讓他成長為他應該成為的人。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應該考慮這個問題,每一個家長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其實,每一個家長,也都在為一個問題而困惑:自己的孩子究竟有多大的潛能,究竟如何才能讓他的潛能發揮出來。每一個孩子的天賦都是不同的,父母們也很難在孩子早期就發現孩子的天賦。現在我國的教育體系,雖然說提供了不少的成才渠道。
  • 大鯊魚奧尼爾的雞兒究竟有多大?
    比起大鯊魚奧尼爾是怎麼扣碎籃筐的可能更多人想知道他的迪克究竟有多大關於那玩意兒究竟有多大的思索讓無數 NBA 球迷抓耳撓腮棘手程度堪稱籃球界的費爾馬猜想奧尼爾的迪克有多大?我只知道如何讓這三個問題中的一個得到回答。」
  • 《階級差異》「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學校互換:階級差異》是2015年的一個紀錄片,講述的是私立中學沃敏斯特和公立中學本羅斯三個學生交換一周體驗學習的實錄。在英國只有百分之七的人能上私立學校,英國的階級是比較分明的,與其說是公私立學校的比較,不如說是貧富教育理念的碰撞。
  • 國際教育合作丨茁成教育聯合國際共享教育協會促中英教育交流合作
    國際教育交流合作,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們得到國際化教育、培養國際視野、了解國際規則、運用國際規則來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更能夠推動教育的對外開放、促進中外教育的交流互鑑、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國際聯繫。Jonathan Peter Wright先生、塔爾伯特小學代表Laura Elizabeth Simmons女士參訪了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和重慶市璧山區實驗小學,中英優秀教育工作者共同交流了彼此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教育方法,並且籤訂了姊妹學校友好合作協議,達成中英教育的深度交流合作。
  • 中美教育差異有多大?任正非:美國教育有3個優勢,比我們強
    前有中美經濟競爭,後有中美科技競爭,中美教育競爭。去年,華為企業創始人,集低調與霸氣兩種氣質於一身的任正非說,"中美之間的競爭,最終是看教育"。確實,教育關乎國本,而中國和美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變得認可美國的教育制度,把孩子送到從小美國培養。
  • 中美教育差異有多大?楊振寧的話說出了本質,讓很多人陷入了沉思
    在大家的印象裡,美國教育是自由的、開放的、充滿個性,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完全適合自己的教育軌跡,很少會有"一模一樣"的孩子。看上去,美國的教育比中國要好,所以很多的中國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美國,或者從小抓起,接受美國精英式的教育。
  • 中英兩國教育制度相差在哪兒?牛劍兒低齡留學乾貨分享
    導言如何了解英國教育制度與中國教育制度的不同,可以從以下從幾個方面來進行對比:第一部分是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第二部分是兩國教育體系的差異。第三部分則是兩國教學內容方面的不同。同時,英國的教育也鼓勵孩子們對藝術和設計應當有深入的理解,也能夠反映出藝術設計文化對於塑造歷史和國家的文化、創造力和財富的發展有什麼影響。英國的低齡教育中還會從不同方面帶領孩子們去歷史上許多藝術家、匠人和設計師的故事,明白不同領域不同專業都能給歷史帶來哪些不同的影響變化。
  • 長期招生|【後人類時代的教育】——中英書院整體教育計劃
    北京東方敦煌教育諮詢中心高級禮儀講師。中英書院北院現任校長,小團山香草農莊總監。曾任中英書院南院第一任校長。生於臺北,12歲隨家人來到合肥,見證小團山香草農莊從一座荒廢採石場,變成一個以香草為主題,集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科普教育和有機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創意農業莊園。
  • 大暴雪究竟指多大?南北方的雪有什麼差異?
    大到暴雪是多深的雪, 你有概念嗎? 大到暴雪有多深多厚? 我們肉眼所見地面上的雪厚度,用氣象術語叫「積雪深度」,它指的是降落到地面的雪花最上層表面到地面之間的垂直深度,一般以釐米為單位。 雖然兩者表達上不同,但是,它們之間是有對應關係的。
  • 中美教育的差異有多大?楊振寧的一次談話中道出本質,令人深思
    (這句話引用)於是很多網友們斷章取義,認為楊老的說法是中國教育比美國教育要好。筆者特意查閱了當時的報導,發現了其中的問題。楊老的全部觀點是:美國在中小學基礎教育和大學本科教育上並不一定比中國強,但是美國在高端教育,比如碩士階段,博士階段的教育是非常好的。
  • 中英教育制度對比一覽
    5歲左右上小學一年級,小學是1年級到6年級(Year 1 to year 6),11歲左右小學6年級讀完就畢業了。  一二年級叫Key Stage 1,二年級末有個小考試;三至六年級叫Key Stage 2,六年級末有個結業考試National Curriculum Tests或者叫Sats(Standard Assessment Tasks)。
  • 美東vs美西,究竟有哪些差異?又分別適合什麼樣的學生選擇?
    導讀:正如不同的歷史沿革造成中國南北方的巨大文化差異,不同歷史和文化積澱下的美國東西部,同樣形成了氣質各異的學校和風格迥然的教育文化。東部的頂級私校保留著從歐洲帶來的悠久傳統,提供貴族化的精英教育;西部的學校延續著拓荒、創新的自由主義精神,教育則更具實用性。那麼美國東部和西部究竟有哪些差異?又分別適合什麼樣的學生選擇?
  • 圖表解析 例行賽和季後賽的 勒布朗·詹姆斯 差異有多大
    圖表解析NBA - 例行賽和季後賽的 勒布朗·詹姆斯 差異有多大隨著 勒布朗·詹姆斯 即將邁入 36 歲,近幾年越來越盛傳他在例行賽時會相對輕鬆地打球,直到季後賽才會進入全力模式,而他本人似乎也承認有這樣的 &34;存在。 不過即便如此,勒布朗 今年例行賽平均繳出 25.3 分/7.8 籃板/10.2 助攻的成績依然讓他榮登 MVP 三大候選人之一,這樣不俗的成績這也讓人不禁好奇,若例行賽模式都已經如此強大,季後賽模式的 勒布朗 究竟是甚麼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