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2:00《這就是中國》與張維為一起看美國多重危機引起的西方反思

2020-12-14 瀟湘晨報

從疫情防控失敗,到反種族主義示威,再到經濟深度衰退等等,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西方有識之士開始反思,為什麼美國今天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和危機。今晚22:00,電視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即將推出第六十六期,本期節目的主題是「美國的多重危機」。主講人張維為教授將攜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李波研究員,為觀眾分享西方社會對於美國多重危機的反思。

今晚22:00《這就是中國》與張維為一起看美國多重危機引起的西方反思

「6月8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和全國廣播公司(NBC)發布了一項聯合民調,80%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的「事情正在失控」,相比之下只有15%的人認為沒有失控,這個民調調查對象,它不是一般的普通的民眾,而是已經登記的選民,換言之是非常關心政治的人。」「德國《焦點》周刊是這樣說的,說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曾經是『管理危機的榜樣』,現在這個形象已經動搖。八成美國民眾認為自己的國家正在失控,折射出美國人的自信心在消減。他還說,這或許成為美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張維為教授將從國內事務、國際形象、深層次矛盾三方面梳理西方各界對美國多重矛盾的反思,分析美國陷入如今這種局面的原因。

「為什麼政黨的候選人要極端化呢?在成為全國性政黨之後,它要全國性去籌款。美國的政治,一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毒瘤,就是它要靠金錢來打這個選戰。」「今天70%的美國人信奉上帝,那保守黨做了一個很成功的事情,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他們把保守主義的政治的議題、意識形態和基督教的這種家庭價值觀和教育進行了打通,在公立、私立的教育方面,在持槍的問題方面,在氣侯問題、種族問題上,把這個政治化的議題跟價值觀做了整合,上升到價值觀鬥爭的層面,這樣的話,和自由主義民主黨的這種鬥爭就是『水火不相容』了。」李波則將歸結西方學界的反思,解讀美國政治極化的原因,並探討美國的政治極化能否自我糾錯。

究竟如今的美國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為什麼看起來運行正常的美國民主制度、兩黨的競爭,變成了一個政治人物極端化的政治遊戲?這種政治極化是怎麼在美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鎖定今晚節目,聽張維為教授和李波研究員解讀美國多重危機引起的西方反思。

今晚22:00

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

【來源:東方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8集:美國「憲政危機」
    「美國2020年的總統大選真是讓世界人民開了眼,今年的大選可能會陷入一場『憲政危機』。」 「不管誰當選,其實都改變不了美國今天的困境。」 「它會不會有一個連鎖反應,讓其它的西方國家也出現政治體制的危機呢?」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2期:反擊西方偏見
    9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2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先生,共同探討如何反擊西方的偏見和傲慢。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1集:美國抗疫失敗的背後
    6月15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剖析美國抗疫失敗的種種因素。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美國現在已經是世界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截至5月27日美國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70萬,是中國的20倍,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0萬,是中國的22倍,而且美國疫情還在發展。這些的背後,就是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所產生的不同的結果,孰優孰劣不言自明。我記得去年我們在這裡做過一期《小議中美貿易戰》,當時國內有不少投降派,認為這不可能,認為這可打不得。
  • 張維為:西方國民一生奮鬥的最大財富就是一套房!
    在張維為教授看來,對於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的公民來說,他們一生奮鬥下來最大的財富,就是一套產權房。因此他傾向於把中國的中產階層的大致標準,定為一套產權房和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包括所有的房奴。張維為教授的論據顯然是站得住腳的。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52期:中國人的政道智慧
    世界是很複雜的,政治是很複雜的,我們要看這個世界,就得用複雜的眼光來看它,要還原它。 4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5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王紹光教授,共同探討東西方的「國家治理能力」。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11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0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鄭若麟先生一起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與世界接軌」這個概念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2014年的時候,我在上海社科聯做過一個講座。
  • 《這就是中國》:張維為復盤,如何與BBC主持人對線
    9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2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自己在BBC的直播為例,探討如何反擊西方的偏見和傲慢。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張維為: 7月21日,被大家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差的國務卿蓬佩奧抵達倫敦,訪問英國。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3期:中國組織起來的力量
    【今天,中國「組織起來」的能力,應該是中國體制1949年以來形成的最大的財富之一。特別是國難當頭的時候,我們的制度有擔當,有定力。 12月23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43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教授,共同探討中國高效的公共治理。】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3期:中國心勝
    這個東西我們沒有必要糾結它是中國的還是西方的,我們在乎的是它是適用於當代這個世界的,是適用於未來的。」6月29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3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教授,圍繞中國心勝展開討論。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5期:印度發展面臨的挑戰
    國際關係專家普遍認為,這一方面是印度借中美博弈之機,企圖從美國「騙取」好處,同時轉移國內矛盾;另一方面,背後也有印度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心態失衡的因素。心態失衡的印度,究竟能不能崛起?歷史遺留問題,是否能得到解決?2019年底,張維為教授在時隔11年後再次訪問了印度,帶來了第一線的觀察。本文為《這就是中國》第45期的文字版,系網絡首發。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4期:香港,明天會更好
    美國從來都不掩飾自己想把香港作為一個「反中」基地,包括美國竊取中國國家機密的一個基地。早在1960年代,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發布一份文件,其中對香港的定位是所謂的「自由世界前哨」,就是美國的前哨,同時香港是美國信息項目的基地,其實就是間諜活動。
  • 挪開川普能解決美國問題?金燦榮:這反思淺了
    前段時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進行了一次對話,兩位談到了美國國內的一些問題,並探討了全球化。在12月14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就此展開了演講與討論。
  • 張維為:「亞洲世紀」加速到來;金燦榮:但中國就是不談它
    11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先生對RCEP籤署的意義與之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可能產生的變化進行了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張維為:中國抗疫「心勝」,對西方價值形成壓倒優勢!
    6月29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3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教授,圍繞中國心勝展開討論。疫情是人類共同的災難,國際社會本就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應對,一起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來進行全球的合作抗疫,這才是人間正道。但一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不願意承擔國際責任,只想著美國優先,最近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自己戰疫潰敗,絲毫不反省自己的責任,而是急著甩鍋,甩鍋中國,甩鍋世衛組織,甩鍋媒體,甩鍋各州州長,這樣的治國理政水平不走衰也難。
  • 美國人謾罵中國?張維為三句短語回敬「一劍封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7月20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美國的多重危機」展開了主題演講。這令張教授想起了川普經常說的America First,就是「美國優先」,這句話也可以翻譯成「美國領先」,也就是美國疫情的情況、災難的情況領先世界,而美國今天又處於這種孤立無援的樣子,又不像America First,而更像America Last,「美國最後」,也就是說美國在世界抗疫的跨國比較重屬於墊底的,還有比這種局面更能說明美國今天面臨的種種危機
  • 張維為:香港未來增長點還很多 但首先自己要爭氣
    本應展開美好前途的年輕人,竟然有如此的舉動,既讓人憤慨、痛心,又值得深刻警醒和反思。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香港種種「遺留問題」的影響下,特別是在教育方面,一些香港青年長期被親西方的勢力影響,無法了解真相。確實,香港通識教育推行多年,市面上的所謂「教科書」被多次批評存在偏頗或錯誤內容。其課程內容、評核方式及存廢等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 《這就是中國》:「中國就是一個世界」,這樣看中國能找到感覺
    張維為: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用中國標準看外部世界,很難樂觀起來。 美國現在是東西南北中疫情全面暴發,真不知道下一步會惡化到什麼程度。這是我想強調這一點,就是說中華文化能夠走到今天,是跟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聯繫在一起的。正是這種包容性催生了這麼百國之和這樣的大國。 再有一點,我覺得更重要就是中國怎麼把這個傳統的、古老的文明轉型為一個現代國家?這當中中國是通過向西方學習,引進了西方文化,發動了社會革命,才完成的轉型。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 第47集:防控中的經濟保衛戰
    【「一般談經濟,多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切入,或者從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切入,這些都有道理,網上也已經有很多這方面的論述和文章,但我今天想換一個視角,從中國領導人對經濟發展大思路的角度出發,談一些個人看法。」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中,與此同時,另一場戰役也在打響,那就是經濟方面的復工、復產、復市。如何做到既能做好防控,又能兼顧經濟發展,儘快恢復。
  • 正能量學者之張維為教授,儒雅的談吐,非凡的履歷
    張維為在《這就是中國》娓娓道來張維為教授的演講風格我首次認識張維為教授,是在他主講的《這也就是中國》這檔節目上,當時第一次看到他的演講,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張維為教授的期盼猶記得,在一次採訪中他說,新中國解決了「挨打」和「挨餓」的問題,而現在我們需要解決「挨罵」的問題。張維為教授認為中國崛起本是一個很精彩的故事,但是由於我們缺乏自信,再者現在西方國家又操控了國際話語權,因此,中國在西方媒體的渲染下,形象「一片漆黑」。
  • 張維為接受BBC採訪 被女主播一句話逗笑
    自「港版國安法」實施之後,一些西方國家便頻繁進行幹預。日前,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接受英媒採訪,對此事進行了回應。7月21日晚,張維為接受英國BBC採訪,從香港、新疆談到西方對華態度。期間,主持人多次打斷張維為講話,引發外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