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西方國民一生奮鬥的最大財富就是一套房!

2020-12-14 觀凡間

人世間有很多事情,大多數人嘴上說著不在乎,心底卻會非常在意。對於中產階層的認定標準,就算是其中之一。

我們很多人,經常嘴上調侃:「我哪裡算得上中產階層?」但其實我們內心對於自己是否屬於中產階層,是非常在乎的,至少我就是如此。因為這關乎一個人對於自己人生的評價,以及別人對他的認同和肯定。

畢竟,人處在這個社會中,難免偶爾會思考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自己奮鬥一輩子,不求做人上人,只求做人中人,能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為社會中的中產階層,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中國中產階層的標準是什麼?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從財富上來看,福布斯的收入標準是1萬到6萬美元。而麥肯錫的標準則是1.35萬到5.39萬美元。總而言之,目前無論是國際上還是中國國內,對於中產階層的收入財富標準,都缺乏一個準確的共識。這就導致了不少爭議和分歧。

而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則給出了自己的標準。在我看來,張教授的標準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

在張維為教授看來,對於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的公民來說,他們一生奮鬥下來最大的財富,就是一套產權房。因此他傾向於把中國的中產階層的大致標準,定為一套產權房和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包括所有的房奴。

張維為教授的論據顯然是站得住腳的。西方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領先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而作為世界上最發達地區生活的老百姓,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公民經過一生奮鬥下來的最大的財富也就是一套產權房,因此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產權房,再加上相對穩定的收入,完全就有充分的底氣,把自己算成中產階層了。

當然,張維為教授也強調了,這個大致的標準,只考慮了經濟因素。這和節目內容主體有關,畢竟在那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討論的主題就是收入,其他方面沒有談及。

而有人看到這個標準,可能會心生不服:我背著沉重的房貸,是一個十足的房奴,每天活得很累,我難道也能算是中產階層?

其實張維為教授也說了,房奴也算是中產階層。由於篇幅的限制,我沒有把張教授的理由全部製作成字幕列舉出來。在此為了被扣上斷章取義的帽子,我把張教授的理由列出來:

在張維為教授看來,西方國家住房自有率是45%~60%,這也大致反映了西方國家中產階層的規模。

隨後張維為教授話鋒一轉,指出在歐洲能拿到銀行貸款,這本來就反應了銀行對你中產階層身份的一種確認。因此,張教授得出了中國有四億中產階層的結論。

在歐洲能拿到銀行的貸款,就證明你是一個中產階層。我相信,在中國也是如此。比如,公立學校的老師在銀行拿到貸款就非常容易的,因為教師是鐵飯碗,有穩定的收入,還貸款的能力是非常強的。銀行非常樂意貸款給老師,而老師恰恰就是中國中產階層的鮮明代表。

通過一系列有理有據的論證,張維為教授給出了自己心中對於中產階層的大致標準。張教授「一套產權房」和「相對穩定的收入」是完全符合中國國情的。屬於自己的房子,對於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來說是生活的必備品,租房往往是居無定所的代名詞。而相對穩定的收入意味著生活的平穩安心,這正是幸福的重要保障。

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這就意味著生活有著基本的物質保障,有了這兩點,在物質層面,中國老百姓的確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當然,由於節目主題的限制,張維為教授只談了從經濟因素方面出發中國中產階層的定義,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意猶未盡。

不過,財富作為決定一個人階層的最大因素,即使張維為教授只談了經濟因素出發的中產階層的大致標準,也足夠回答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了。畢竟,經濟因素要考慮到國家整體經濟的運行狀況,而關於在哪裡生活、教育程度、幸福與否,則更取決於一個人的個人奮鬥和感受,是個人決定的。

張維為教授作為一個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學者,卻依然說出了國內老百姓的心聲,從一個學者的角度,通過系統的分析,幫大家解答了中產階層的困惑,不得不讓人敬佩於張維為教授對中國國情的了解,以及學術理論的深厚。

我作為張維為老師的粉絲,一直關注著張維為老師。其實不止張維為老師,金燦榮、陳平老師,我也十分關注。他們立足中國實際,憑藉著深厚的學術理論,解答了不少國人心中的困惑,讓不少中國人重拾自信,值得中國廣大老百姓深深敬佩。

對於張維為教授給出的答案,您是怎麼看的,您認可張維為教授的觀點嗎?您認為您心中中產階層的標準是什麼?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討論吧。

相關焦點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2期:反擊西方偏見
    9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2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先生,共同探討如何反擊西方的偏見和傲慢。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今晚22:00《這就是中國》與張維為一起看美國多重危機引起的西方反思
    從疫情防控失敗,到反種族主義示威,再到經濟深度衰退等等,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西方有識之士開始反思,為什麼美國今天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和危機。今晚22:00,電視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即將推出第六十六期,本期節目的主題是「美國的多重危機」。
  • 張維為:中國抗疫「心勝」,對西方價值形成壓倒優勢!
    5G、AI(人工智慧)、基因技術,整體信息水平等等,在中國都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這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宅生活、宅工作,中國人的體驗完勝所有西方國家,背後是中國這些年社會生活基礎設施的整體信息化水平領先世界,中國是世界唯一做到「一部手機、全部搞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和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 正能量學者之張維為教授,儒雅的談吐,非凡的履歷
    張維為在《這就是中國》娓娓道來張維為教授的演講風格我首次認識張維為教授,是在他主講的《這也就是中國》這檔節目上,當時第一次看到他的演講,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張維為在祖國70周年慶典上在這期間,他吃苦耐勞、積極上進,深得領導們的喜歡,比如他剛進入外交部那會兒,部裡條件不好沒地方住,他就拎鋪蓋住在辦公室裡,一住就是五年。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面對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封鎖時,我們要如何實現有效地接軌呢?」 11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0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鄭若麟先生一起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與世界接軌」這個概念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通俗「歌星」張維為辯才所向無敵的奧秘
    文章第一段,作者盛讚張維為口才出眾,雄辯滔滔,把英國著名學者駁得體無完膚:「對於(英國著名學者)艾什的質疑和攻擊,張維為基本全都做出了全面而紮實的回覆,並且還有豐富的數據做支撐,逼得這位牛津的教授顧左右而言他。所有與張維為意見相左的人中,最高層次也就是牛津大學教授這個水平了吧。連他都招架不住,其他人有什麼資格去造謠說張維為沒有乾貨呢?」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3期:中國組織起來的力量
    【今天,中國「組織起來」的能力,應該是中國體制1949年以來形成的最大的財富之一。特別是國難當頭的時候,我們的制度有擔當,有定力。 12月23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43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教授,共同探討中國高效的公共治理。】
  • 張維為接受BBC採訪 被女主播一句話逗笑
    自「港版國安法」實施之後,一些西方國家便頻繁進行幹預。日前,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接受英媒採訪,對此事進行了回應。7月21日晚,張維為接受英國BBC採訪,從香港、新疆談到西方對華態度。期間,主持人多次打斷張維為講話,引發外界關注。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3期:中國心勝
    5G、AI(人工智慧)、基因技術,整體信息水平等等,在中國都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這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宅生活、宅工作,中國人的體驗完勝所有西方國家,背後是中國這些年社會生活基礎設施的整體信息化水平領先世界,中國是世界唯一做到「一部手機、全部搞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和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4期:香港,明天會更好
    一提出後,就給「港獨」勢力帶來巨大的震懾,對「港獨」勢力是一種穩準狠的打擊,對遏制支持「港獨」的西方力量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對「臺獨」勢力也產生震懾效應,總體效果非常之好。港區國安法出臺,對香港是件大事,它的影響是劃時代的,標誌著「一國兩制」在香港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 張維為:「亞洲世紀」加速到來;金燦榮:但中國就是不談它
    而中國以自己獨特的社會主義模式率先走出疫情,國民經濟滿血復活,正帶動整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東協十國也在這個過程中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抗疫過程中,中日韓之間,中國與東協之間,都盡力互相幫助,共渡難關。西方專家注意到,在RCEP協議中,沒有西方類似協議中關於國有企業、政府補貼或者獨立工會等內容,認為這默認了中國模式。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52期:中國人的政道智慧
    4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5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王紹光教授,共同探討東西方的「國家治理能力」。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5期:印度發展面臨的挑戰
    主要原因就是高種姓的官員不熱心解決低種姓人面臨的疾苦和歧視。高種姓的人包括大批的政府官員,從不與低種姓的人握手,怎麼能指望他們為低種姓的人的利益去努力奮鬥呢?低種姓的人自己往往也非常認命,認為自己的貧困就是因為祖上積德不夠,所以也沒有社會進步所需要那種進取的動力和意識。這是我第一點,種姓制度的問題。
  • 張維為:香港未來增長點還很多 但首先自己要爭氣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香港種種「遺留問題」的影響下,特別是在教育方面,一些香港青年長期被親西方的勢力影響,無法了解真相。確實,香港通識教育推行多年,市面上的所謂「教科書」被多次批評存在偏頗或錯誤內容。其課程內容、評核方式及存廢等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1集:美國抗疫失敗的背後
    坦率地說,美國疫情防控不潰敗也難,這就是今天真實的美國。這次中美抗疫模式的最大差別就是,中國模式從一開始就明確,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用習近平主席的話說就是,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把疫情防控作為全黨全國頭等大事來抓,實行拉網排查,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 《這就是中國》:張維為復盤,如何與BBC主持人對線
    9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2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自己在BBC的直播為例,探討如何反擊西方的偏見和傲慢。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張維為: 7月21日,被大家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差的國務卿蓬佩奧抵達倫敦,訪問英國。
  • 該如何看待張維為和金燦榮其人?
    張維為張維為教授除了學歷高,著作等身,年輕時曾擔任過鄧小平的翻譯。他的多部著作都暢銷國內,甚至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推薦給了外國嘉賓,可見實力不俗。他個人的在國內的爭議也很大,被媒體蓋以御用文人稱號,說話多有娘氣,給人以陰柔有餘而剛猛不足,其人其言莫不如此,社長按個人理解匯總為以下幾個方面,談一點個人看法!
  • 張維為:古希臘是如何被強行重塑為「西方文明源頭」的?
    中國文明也從其他文明,包括西方文明中借鑑了很多東西,所以才有今天我們中國全方位的崛起。」5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17期節目中,節目主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解讀古希臘文明,強調文明互鑑的意義。觀察者網整理節目演講部分,以饗讀者。
  • 張維為做客東方衛視:通過東西方對比,解讀什麼是中國的人民民主
    沒有一個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來領導,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資本的力量來領導,而且是西方資本的力量來領導,那就不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而是西方資本當家作主;資本力量可以呼風喚雨,他有錢隨時可以炮製一千條假新聞,扶持一萬個非政府組織,搞得你天下大亂,目的就是把國家財富
  • 「組織起來」的能力,是中國體制1949年以來形成的最大的財富之一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來源:觀察者APP導讀今天,中國「組織起來」的能力,應該是中國體制1949年以來形成的最大的財富之一。特別是國難當頭的時候,我們的制度有擔當,有定力。本文略有刪減張維為:現在每年春運規模高達30億左右人次,是世界最大規模的遷徙。一個月內有30多億人次,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它對中國整個社會組織能力是嚴峻的考驗。好在我們總體做得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