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張維為和金燦榮其人?

2020-12-12 商業研習所

感謝邀請,以下由專注行業數據分析、市場前瞻報告、運營方法提升、職場技能解鎖 ;每天5分鐘,日明一理,日累一技的商業研習社原創作答。

張維為

張維為教授除了學歷高,著作等身,年輕時曾擔任過鄧小平的翻譯。他的多部著作都暢銷國內,甚至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推薦給了外國嘉賓,可見實力不俗。他個人的在國內的爭議也很大,被媒體蓋以御用文人稱號,說話多有娘氣,給人以陰柔有餘而剛猛不足,其人其言莫不如此,社長按個人理解匯總為以下幾個方面,談一點個人看法!

1、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要防止自己打敗自己

張維為教授擅長國際關係和宏觀政策研究,雖然有些言論頗受非議,但他一直都是清醒者,他一方面承認和肯定現有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方面也對國內有些言論憂心忡忡,比如他認為目前國內存在著一種機器不好的、消極的觀點和態度,我們應該正視,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這種自己人打敗自己的擔憂。

2、積極的經濟改革派

張維為教授早年擔任過鄧小平的翻譯官,用他自己的話說,近距離接受過小平同志的教誨和薰陶,後來也跟隨領導出國訪問,正是這是閱歷,他一直都是經濟改革開放的積極倡導者,無論是著書立說,還是登高堂做內參,他都不遺餘力的建言獻策,力推改革。

3、極力反對以人均GDP論

張維為的觀點最受非議的就此一條,張一直以來研究和從事的都是宏觀研究,因此他個人更加強調國家的整體性,而不太重視微觀層面的茶米油鹽,這也是他不太得輿論人心的地方之一。

4、其人其言還算客觀

張其人被網絡抨擊為叼飛盤的御用文人 ,其人其言過於粉飾而不切實際,但社長看來並非全如此,畢竟身居高位,樹大招風,有些言論確不能言,不過從以下文字可以窺見一二,其人其言,也並不是外界傳說那麼不堪。

金燦榮

人大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擅長國家政治關係研究,近年來主攻中美關係方向,作品頗多,基本每年都有新書出版,但是反響一般,反倒是積極活躍在各大網絡平臺,因為語言隨和,說話總能深入淺出,收穫了不少粉絲,為網友所熟知,其粉絲簇擁以民粹者居多。其著作大多都是淺嘗輒止的白開水,讓人不痛不癢,並沒有什麼開創性立言。

在社長看來,單純政治關係的研究,大多都以陰謀論立言,其實這個方向是不對的,對手對壘競爭,就像兩家公司的市場競爭一樣,在合法的規則範圍內競爭,總不該抱怨對手太強,而以道德和陰謀論批判對手吧。

國家的競爭也如此,應該客觀對待,理性分析,而非罵街式的胡攪蠻纏,或是一味的粉飾棒殺。社長也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個人的觀點,中美關係已經進入3.0時代,示弱或者逞強都不是終歸之辦法,唯有國民理性愛國,奮發圖強,以實力硬破之,要警惕胡鞍鋼之流所謂中國已經全面超越美國的無腦磚家。

相關焦點

  • 金燦榮、張維為、陳平三人,如何看待其言論?如何看待其的作用?
    三位教授都揭示了當前全球紛亂複雜的表像下,其實質是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東方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大碰撞,西方資本主義的強盜本性徹底暴露,西方在各個領域擠兌打壓我們,由於西方制度的劣勢最終會失敗。金燦榮是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是美國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曾長期在美國工作,長期與美國政要和學者打交道,他接觸和了解美國人的真實世界比很多美國人都透徹。應該說金教授是一位有遠見、有膽略、有學識、有骨氣的學者。
  • 如何看待陳平,金燦榮,張維為?各有絕招,都是領域翹楚
    陳平,金燦榮,張維為,這三位都是當紅愛國學者,深得廣大網友喜愛。在他們的視頻評論區,經常看到有網友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討論,有人說金燦榮水平最高,也有人認為陳平,張維為才是頂級。他們三人,你更喜歡哪位呢?我們不妨從他們各自的人生履跡、學術背景、演講風格、研究領域及方向等方面進行比較,或可瞭然於心。
  • 張維為:「亞洲世紀」加速到來;金燦榮:但中國就是不談它
    「RCEP和CPTPP將會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11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先生對RCEP籤署的意義與之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可能產生的變化進行了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通俗「歌星」張維為辯才所向無敵的奧秘
    張維如何做到雄辯滔滔,所向無敵?我偶爾看過幾眼他的視頻,除了信口開河,乾貨從未看到,其「辯才無礙」的奧秘,卻一眼被我洞穿。當一個人存心要撒謊的時候,事實是駁不倒他的,因為他不在乎對和錯,只圖嘴上贏一把,而且謊言可以隨手捏造,不需要任何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你提出一個事實,他可以手到擒來地舉出十幾個「事實」來反駁你。
  • 正能量學者之張維為教授,儒雅的談吐,非凡的履歷
    他主講的《這就是中國》在年輕人匯聚的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俗稱B站)上,好評如潮,曾以9.7分的口碑,高居該網站紀錄片類型排行榜前三之位。要知道,這可是一檔主旋律的政論節目啊,他居然能在我國年輕群體中取得這麼好的口碑!原因何在?因為他沒有迴避有爭議的問題,沒有強行片面洗腦,而是以鮮活的案例和翔實的數據為依託,用思辨的方式去講解中國文化、經濟及政治理念。
  • 金燦榮教授:即便有一天我們做一把手,我們也要尊重說英語的民族
    不知道大家在平時刷短視頻的時候,有沒有刷到過金燦榮教授的演講。反正我是經常在短視頻平臺上,經常看到他和金一南、張維為、陳平等人的演講。這幾個人的演講風格雖然各不相同,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沉穩冷靜,但是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很自信。
  • 張維為:西方國民一生奮鬥的最大財富就是一套房!
    我們很多人,經常嘴上調侃:「我哪裡算得上中產階層?」但其實我們內心對於自己是否屬於中產階層,是非常在乎的,至少我就是如此。因為這關乎一個人對於自己人生的評價,以及別人對他的認同和肯定。畢竟,人處在這個社會中,難免偶爾會思考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
  • 金燦榮:中國人該自信了,建議放開推特和Facebook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一段視頻在網絡火了,視頻中金教授說:中國人該自信了,我建議放開推特和Facebook。金燦榮教授說:我們現在要對中國現在年輕的孩子信任,乾脆開放算了,讓他們來。
  • 金燦榮的兒子該不該到美國留學
    觀察者網 Follow 1、網傳「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為留學美國的兒子兒媳主婚刷屏
  • 金燦榮:這反思淺了
    前段時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進行了一次對話,兩位談到了美國國內的一些問題,並探討了全球化。在12月14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就此展開了演講與討論。
  • 金燦榮:那些為美國「國家恐怖主義」叫好的人,違反了基本人類道德
    從中國的角度我們又應該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這一事件?觀察者網就近期的美伊局勢採訪了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教授。 【採訪/觀察者網 戴蘇越】 觀察者網:此次美軍對蘇萊曼尼的刺殺引發國際輿論譁然,這種由美國政府直接針對他國領導人的「清除」,是否一直是美國處理國際關係的一個「選項」?很多人把美國的這一行為稱為「國家恐怖主義」,您對此怎麼看?
  • ...該報導援引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金燦榮的話。金燦榮稱...
    【英媒:中國軍隊使用微博武器奪回班公湖南岸 印軍回應:毫無依據、假新聞】英國《泰晤士報》援引一名中國教授的話說,中國軍隊使用「微波武器」將印度士兵從拉達克東部的陣地趕走,印度軍隊否認該報導是「毫無根據和捏造的」。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1集:美國抗疫失敗的背後
    6月15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剖析美國抗疫失敗的種種因素。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扎卡利亞直言,無論美方如何質疑中國和世衛組織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川普政府早在1月底到2月中旬期間,就已經深知新冠病毒的潛在威脅,但當時他斷定新冠病毒不會對美國造成很大影響,病毒會隨著4月天氣轉暖而消失,顯然他擔心採取任何強有力的行動對付疫情,會造成美國股市恐慌,換言之,他優先考慮的是股票和選票。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大國關係從「陸海空」走向...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認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目前大國關係和博弈從「陸海空」走向「天電網」,從有限空間走向無限空間。網際網路作為嶄新的虛擬空間,需要定義新的國際規則,遇到問題各國不應相互指責,需要共同管理,共同行動。
  • 「亞洲世紀」加速到來,分裂的澳大利亞如何選擇
    「RCEP和CPTPP將會是一種怎樣的關係?」11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先生對RCEP籤署的意義與之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可能產生的變化進行了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張維為:香港未來增長點還很多 但首先自己要爭氣
    本應展開美好前途的年輕人,竟然有如此的舉動,既讓人憤慨、痛心,又值得深刻警醒和反思。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香港種種「遺留問題」的影響下,特別是在教育方面,一些香港青年長期被親西方的勢力影響,無法了解真相。確實,香港通識教育推行多年,市面上的所謂「教科書」被多次批評存在偏頗或錯誤內容。其課程內容、評核方式及存廢等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 "亞洲世紀"加速到來,分裂的澳大利亞如何選擇
    11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先生對RCEP籤署的意義與之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可能產生的變化進行了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張維為接受BBC採訪 被女主播一句話逗笑
    日前,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接受英媒採訪,對此事進行了回應。7月21日晚,張維為接受英國BBC採訪,從香港、新疆談到西方對華態度。期間,主持人多次打斷張維為講話,引發外界關注。女主播提問到,毫無疑問,西方世界的對華政策已經發了改變,無論是歐盟、英國、還是美國、加拿大,顯而易見,這些是發生在「港版國安法」實施之後。
  • 《這就是中國》:張維為復盤,如何與BBC主持人對線
    9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2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自己在BBC的直播為例,探討如何反擊西方的偏見和傲慢。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張維為: 7月21日,被大家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差的國務卿蓬佩奧抵達倫敦,訪問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