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就將開始我的收費專欄:《膝關節炎的診療指南手冊》。
我為什麼要寫這個專欄呢?因為我發現網絡上關於膝關節炎的診治真的是眾說紛紜,而有些觀點根本是漏洞百出,但這些觀點卻無一例外地是迎合了老百姓的心理,比如膝關節炎的疼痛是因為骨刺,非專業的老百姓覺得很有道理,最後買了治療骨刺的膏藥,白白花錢還耽誤了正常治療的最好時機!我這個專欄主要是解讀2018年版本的《骨關節炎的診療指南》,這是最正規的診療方法。是骨科最權威機構經過反覆論證所得出的權威結果。它幾乎囊括了所有臨床上可能出現的關於膝關節炎的問題!很高興為大家帶來專業的解答,我會很認真的對待,拿出我100%的努力來寫這個專欄!如果有疑問,各位可以在評論區提問!
膝關節炎怎麼診斷?真的不是所有的膝關節痛都叫膝關節炎。
我每次都會先講診斷,因為我的老師有一句話牢牢的記憶在我的腦海裡:
誤診比誤治更可怕!
診斷不對去治療,永遠都治不好,治好了可能也是湊巧;而診斷對了,即使治療上有一些欠缺,但是一般不會出現一些太大的問題,而且還能及時改正。
我最怕分明不是關節炎的患者還被診斷為關節炎,結果,貼貼膏藥治到最後真的成了關節炎。
那麼,膝關節炎需要滿足什麼要求呢?
以下有5點:
近1個月內反覆的膝關節疼痛;X線膝關節炎的表現;年齡≥50歲;晨僵≤30分鐘;活動時有摩擦音或者摩擦感。滿足第1條+其他任意2條就可以診斷為關節炎。
下面我們來一一解讀:
第一條是一定要滿足的,怎麼理解?
1、必須是近一個月內的膝關節疼痛:
有的患者疼了2周,就被診斷為膝關節炎,我們不可以這麼說。
因為說不定就是個單純的膝關節周圍滑膜炎,所以必須是1個月以上的疼痛才行。
2、必須是反覆發作:
關節炎是時好時壞的一個疾病,有些人膝蓋一直疼痛難忍,說不定是病理性骨折都有可能,所以,必須是時好時壞反覆發作這樣一個過程。
3、疼痛性質必須要符合:
初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晚期可出現持續性疼痛和夜間痛;疼痛可能由寒冷及潮溼等情況加重;關節局部可有壓痛,在關節腫脹時尤為明顯。X線膝關節的表現有哪些呢?
膝關節炎
站立位或負重位(如圖):
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以上滿足一點即可。
年齡≥50歲:
膝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人,65歲以上的人群有50%以上為膝關節炎患者。
女性多於男性。
50歲以下也可得關節炎,但是一般繼發於創傷、炎症、積累性勞損、關節不穩定或先天性疾病等。所以如果診斷還需要多滿足膝關節炎的一個診斷標準。
晨僵≤30分鐘:
膝關節炎的患者很多都會感覺早上起床膝部僵硬(又稱晨僵),或者長時間坐位起身後膝部僵硬,活動後可以好轉。
這種僵硬持續時間一般較短,通常幾至十幾分鐘,極少數超過半小時。
如果超過半小時就要考慮是否為風溼類等其他疾患了。
活動時有摩擦音或者摩擦感:
這個很容易理解,很多患者都會覺得膝蓋裡面有響聲。
有的患者還會感覺到自己的膝蓋骨頭磨骨頭,就是這種感覺。
總結:
這一講我就講到這裡,希望大家都能理解膝關節是怎么正確診斷的!
必須符合近一個月內反覆的膝關節疼痛其他任意兩條我們才能診斷為膝關節炎。
這一篇我還是免費送給大家!
如果診斷關節炎明確,那麼我們再繼續下面的精彩內容。
如果您發現自己並不是關節炎了,那麼,也請不要再花錢購買後面的內容了,治療不適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