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快步走可以治療膝關節炎?膝關節疼痛如何緩解?一聽到關節疼痛,大家大多會關切地問:「關節炎啊?」關節痛是常見症狀,引起它的疾病也很多,以關節炎為例,就有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及大眾常說的「風溼」等。那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一聽到關節疼痛,大家大多會關切地問:「關節炎啊?」關節痛是常見症狀,引起它的疾病也很多,以關節炎為例,就有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及大眾常說的「風溼」等。那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見於中年女性。它一般表現為手、足小關節的多個、對稱性關節炎症,長期的關節滑膜炎症、腫脹侵襲會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抽血化驗多數伴有類風溼因子、抗環狀瓜氨酸因子等陽性。與骨關節炎相比,類風溼性關節炎對關節破壞性更大,進展也更快,主要靠長期、規範的藥物治療(如非甾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控制病情。
快步走治療膝關節炎
膝關節炎是中老年常見病,在45歲以上男女人群中,發病率分別為13.5%和19%。該病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很多人擔心走路會加重病情。美國風溼病學會芝加哥年會上宣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擔心純屬多餘,快步走非但不會加重關節炎,反而能有益緩解病情。
有研究人員對1800多名老年膝關節炎患者的健康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要求參試老人攜帶可記錄行走強度的可攜式設備,並對他們進行為期5年的跟蹤調查。研究期間,6%的老人接受了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對比分析發現,參試者每天只需中高強度步行(快步走)5分鐘,就可降低16%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機率。在這裡,「中高強度步行」被定義為「每分鐘步行100步以上」。
令膝關節炎患者感到困惑的一大問題是,到底應該儘量減少活動,還是繼續保持或增強運動。新研究結果表明,他們也可以積極參加鍛鍊,而非久坐不動,因為多活動身體不僅有助於緩解膝關節炎症狀,還可降低心臟病和中風風險,並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人員提示稱,悠閒散步無法達到緩解膝關節炎的效果。
兩個動作緩解膝關節疼痛
要防治膝蓋痛,就要鍛鍊連接膝關節的大腿肌肉,即大腿後側的肌群——膕繩肌。人體活動膝蓋時會用到此處肌肉,膕繩肌若衰退不強健,會導致膝蓋活動不靈便,引發膝蓋痛。相對來說,短跑運動員的膕繩肌比常人要發達強健許多。膕繩肌鍛鍊法對預防及緩解「變形性膝關節症」「慢性膝蓋痛」「走路時膝蓋痛」等都有幫助。
鍛鍊膕繩肌只需要一把椅子、一塊可以躺下的空間即可。1.兩腿張開,跨坐在椅子上,右腳向內彎曲,保持膝蓋不要抬起的同時,右腳尖儘量上舉,仔細體會大腿內側肌肉的緊繃感(如圖)。維持10秒左右後復原,反覆做3~5遍,然後換左腳。
2.仰躺在地面或床上,兩腳張開,右腳倒向內側,努力讓大腳趾接觸地面。右手橫向伸展,以肘部支撐地面,抬起右側臀部,體會大腿後側肌肉的緊繃感。維持10秒左右,然後復原,反覆做3~5遍後,換左側做。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