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兩頭婚」到底婚姻的進步還是退步?

2020-12-26 騰訊網

不知道身在江浙的你是否注意到這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 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在表現形式上為,農村或城鎮的小夫妻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都叫爺爺奶奶;而雙方如果都生活在城市,則小夫妻單獨居住,適當的到兩方原生家庭走動。而這為何稱之為「兩頭婚」,其最重要的特點是:1、婚姻實行AA制,男方不付彩禮,女方不出嫁妝;2、婚後要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名。

隨著「兩頭婚「的逐漸流行,這背後折射出的其實是幾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問題一:冠姓權

母系社會時,姓氏從母姓,到了父權制社會才從父姓,這說明,姓氏是由制度安排、生產資料的佔有決定的。中華民族歷經漫長的封建社會之後,普遍認同家譜、宗祠的存在,「宗」「姓」是中國人普遍存在的一種精神符號、歷史印記,此外,「宗」「姓」的傳承,家族、家庭的傳承,不僅被看作是血脈延續,傳宗接代,還表現為家庭、家族財產、基業的延續。這就是姓氏在生活中的感召力。新中國成立後男女雙方雖然在法律上享有決定子女姓氏的平等權利,但還必須面對姓氏背後,文化、利益、制度設計等等影響的現實。

「冠姓權」的爭論表面上爭的是「誰生養孩子辛苦」「誰為家庭付出得多」,但其實是因為在「全面二孩」時代,生養下一代主力軍位置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少子女家庭,而且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家庭又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經濟基礎決定了女方在小家要有更多的話語權。正如,認為女方該平等擁有「冠姓權」的理由是,因為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多了,男女在財務上都是一樣的。有些獨生女家庭有房子、有股票、有產業、有家底,對於「冠姓權」要求更為迫切。爭取「冠姓權」不僅是個人訴求更代表著一個家庭的訴求,其背後既有人口因素、經濟因素的影響,還同平等意識的增長,儘管還有不少人難以接受違背「傳統」的「隨母姓」,但許多家庭的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已經成為現實。另外,離婚率的不斷升高,也催生了更多離異家庭,孩子歸女方撫養後,女方要求改姓的糾紛。

而「兩頭婚」的婚姻,默認女性生兩個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由於明爭暗奪「冠姓權」帶來的兩個家庭的危機。而這種超前的婚姻意識和形式,大多先起於條件較好的原生家庭,也是雙方原生和諧商討後的結論。這種婚前的事先約定,也有利於年輕夫妻雙方婚後相處的和諧和穩定。但具體是否生兩個,還的婚後夫妻雙方根據自己得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總體而言,婚前事先約定,總比婚後雙方因孩子姓式問題導致矛盾得好。

問題二:彩禮和嫁妝不再成為婚姻的門檻

《民法》第1042條規定,禁止安排、買賣婚姻和其他幹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通過婚姻索要財產。

字面意思是「禁止通過婚姻索取財產」,要表達的深層意思是你不能以婚姻為藉口賺錢。比如以結婚離婚為目的,婚後各種原因騙取高價彩禮,又不想返還彩禮,違反了夫妻雙方的誠信原則,不僅需要全額返還彩禮,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如果男方自願支付彩禮的,屬于贈與,不違法,具體金額可以根據自身實力恆定。和以前的相比有什麼新的變化?不同的是,如果雙方離婚,男方可以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是被迫支付彩禮的,就可以要求女方返還。

在看文章的你在哪個城市呢?你們那的彩禮嫁妝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相關焦點

  • 悄悄流行起的「兩頭婚」,是婚姻進步還是 「陷阱」,背後有深意
    近幾年來,江浙滬一帶流行起一種新型婚姻模式——「兩頭婚」。想必不少人都聽說過或經歷過。「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贅。夫妻倆與各自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粘性」,以後出生的寶寶對兩邊的老人稱呼為爺爺奶奶。
  • 江浙一帶的新式婚姻:兩頭婚,為何流行?
    如今在我國江浙地區出現了一種新式婚姻,叫"兩頭婚"。"兩頭婚",AA制下的新婚姻生活要了解"兩頭婚"不可避免得提到一個詞,AA制。社會中的AA制現象十分的普遍,大意就是一起消費一件東西或者是一起吃頓飯,大家共同使用,而費用就每人平分。
  • 兩頭婚,到底誰吃虧?
    但有些農村家庭比較貧困,家裡剛好有兩個兒子的,也有可能選擇的婚姻是男方入贅,當上門女婿。若是男方入贅,則主動權在女方這邊,正常生的第一個小孩也是隨女方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卻興起了一種結婚新模式:兩頭婚。兩頭婚的興起讓結婚不再是難事,而男女雙方到底誰吃虧呢?我們需要從各角度來進行分析。
  • 「兩頭婚」婚姻模式引關注 研究者:因傳宗接代觀念
    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 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
  • 悄然流行的兩頭婚,如何避免「兩頭昏」?
    江浙一帶悄然流行起「兩頭婚」現象。  所謂兩頭婚,說的是結婚前雙方約定好,結婚後可以自己住,也可以輪流到雙方父母家住,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孩跟男方姓,一孩跟女方姓。這樣的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所以又被稱作「不來不去」「不進不出」「兩頭拼拼」。
  • 「兩頭婚」盛行,到底是男人吃虧,還是女人吃虧
    你有故事,歡迎來找我關注並私信我,一起從女性視角探討感情作者:夢鹿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1)最近「江浙一帶流行兩頭婚」上了熱搜,大致意思就是網友們腦洞大開,說將來要是有了人工子宮,買精.子合法後,也許婚姻將徹底失去存在的意義。當今社會,結婚越來越功利化,彩禮嫁妝等等都在考驗著這段感情,而「兩頭婚」正好解決了這樣的難題。
  • 新出來的,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在江浙一帶出現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結婚雙方都沒有嫁娶的意思,既不屬於男娶女嫁,又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這種婚姻模式叫「兩頭婚」! 那麼,這個「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另外,江浙一帶農村社會的結構還是超實心狀態,與西北或者中部農村的空心化有很大不同。為什麼是「超實心」?
  • 是「兩頭婚」還是「兩頭混」?洪晃:你想到孩子的感受嗎?
    聽到「兩頭婚」這個概念,剛開始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這男婚女嫁自古有之,誰又弄出這麼一出來?這「兩頭婚」到底啥意思?一來,獨生子女平時就是家裡的掌上明珠,這長大了又弄出了「兩頭婚」來,繼續留在家裡啃老,老人幫他們處理一切,孩子也由老人給包了,這是要啃老一輩子啊!那如何老人有一天離開了人世,你們該怎麼辦?誰來管你們?從這個角度講,這樣的婚姻模式就是不可取的,這就是讓他們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 「兩頭婚」興起,聽得我頭昏!
    兩頭婚,有人說這是一胎化政策下的婚姻補救措施.何為兩頭婚?管外公外婆叫爺爺奶奶「兩頭婚」取消掉了妻子原生態家庭的傳統「外公外婆」的稱呼,改叫「爺爺奶奶」。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一個家庭總是有一種若有似無的隔閡在兩頭婚把重點放在了生孩子上,是否本末倒置啊?婚姻是為了生孩子嗎?「兩頭婚」純粹從繁衍後代方面考慮,不知道這到底是婚姻形式的進步,還是退後?
  • 「兩頭婚」的悄然流行有它的合理性,但也不是完美無瑕
    #江浙興起兩頭婚#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種兩頭婚的悄然流行有它的合理性,但也不是網上所說的完美無瑕。存在即合理,只要當事人和雙方家庭認可,幸福指數不減,我覺得也是對現在獨生子女家庭的一種突破。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即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叫爺爺奶奶。網絡上有人認為這種婚姻模式「高大上」,女方可以繼續待在家裡,享受父母的疼愛與和呵護,好像沒有出嫁一樣,這樣就沒有婆媳關係的煩惱;男方也不用做上門女婿,沒有入贅的心理壓力。
  • 兩頭婚!兩頭昏?
    阿斌父母表現得非常開明:「哪怕第二個是男孩,也還是要跟著女方姓的。」阿斌家長的這種表態體現出對「兩頭姓」繼替香火的接納:「到我大孫女結婚的時候,就算她也像她爸媽一樣『兩頭結婚』,也是要生兩個,其中一個必須姓我們俞家的。這樣,我們姓『俞』的,就始終還是有的,就不會斷了。」
  • 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商意盈、張璇、李平)1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的報導。「不嫁不娶」「兩家拼拼」,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同時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並且一家一個姓……這種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在江浙以及中西部零星幾個城市流行,並悄然改變中國傳承千百年的家庭社會關係。據專家分析,這種婚姻方式與地區經濟發展和此前的人口生育政策相關,特別是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希望姓氏延續的需求。
  • 登上熱搜的「兩頭婚」:母系社會的復活,父系社會的遷就
    登上熱搜的「兩頭婚」:母系社會的復活,父系社會的遷就「兩頭婚」登上了熱搜榜。兩頭婚是近些年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實行「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結婚後,女方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住在公婆家;男方也如此。
  • 「兩頭婚」毀了什麼?這就是年輕人越來越聽話的真相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豐「兩頭婚」這個詞,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它是指年輕人結婚,男的不叫「娶」,女的不叫「嫁」,據說開始在浙江流行起來。網上有不少人在吹捧,也有學者在關注,甚至有人專門寫了論文,認為這有利於改善代際關係,是一種更看重溝通的婚姻模式,因而也能促進和諧。
  • 江浙地區興起「兩頭婚」,會成為未來婚姻的新模式?
    近年,在江浙地區一帶悄然興起了一種新式婚姻—兩頭婚。聽到「兩頭婚」,很多朋友可能跟小孚醫生一樣感到好奇。這個「兩頭婚」具體是一種怎樣的婚姻形式?婚姻是愛情的結晶 圖源:pexels.com01 「兩頭婚」與傳統婚姻的不同之處「兩頭婚」與我們印象中的傳統婚姻有很大的不同,傳統婚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男方娶女方,所謂「娶媳婦」回家,正式成為一家人。
  • 「兩頭婚」毀了什麼?這就是年輕人越來越聽話的一個原因!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豐 「兩頭婚」這個詞,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它是指年輕人結婚,男的不叫「娶」,女的不叫「嫁」,據說開始在浙江流行起來。 網上有不少人在吹捧,也有學者在關注,甚至有人專門寫了論文,認為這有利於改善代際關係,是一種更看重溝通的婚姻模式,因而也能促進和諧。 據浙江外國語學院老師趙春蘭介紹,在浙江農村流行的兩頭婚,應該包括兩個核心要素。
  • 新婚姻時代,男不婚女不嫁,「兩頭婚」利弊相生,何不趨利避害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一種新的嫁娶模式悄然而興:江浙一帶的兩頭婚。所謂「兩頭婚」,就是男女的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在這種婚姻形式上,男方無需付彩禮,女方也不必準備嫁妝,沒有嫁娶之說,而且生下的孩子還可以隨自己的姓氏,所以這種婚姻模式在當地還是很常見的。那麼這種婚姻模式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弊,很多網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兩頭婚」流行,創新紅利的另一面是不確定性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創新十足的「兩頭婚」,讓不少網友直呼大開眼界。在該話題引發全網熱議之後,不少江浙群眾迅速出面澄清勘誤,強調原報導「並不完全準確」。比如說,所謂「小夫妻各住各家」之說,真相實則是「夫妻雙方一起住在男方家或女方家」,分居是不存在的!儘管具體的細節表述存有爭議,但是「兩頭婚」大體還是確有其事的。
  • 「兩頭婚」無論如何,過的幸福就是好婚姻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