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超級黃金周」的外媒,怎麼評價中國假日經濟?

2020-12-23 騰訊網

國慶加上中秋,長達8天的「超級黃金周」落下帷幕。今年,中國人把國慶長假過成了年,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各大景區「人從眾」景象引發各國媒體關注。外媒普遍認為,經過「超級黃金周」這場考驗,中國不僅顯示出對抗疫成功的信心,也顯示出經濟復甦的強勁韌性。

外媒羨慕:景區人潮湧動

對於「超級黃金周」的旅遊熱潮,最讓外媒驚訝甚至「羨慕」的是各大景點人頭攢動的景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日發布了上海外灘、杭州火車站、北京長城等熱門景點的假期出遊情況和照片。7日,CNN還發布了題為《什麼流行病?假期遊客激增,長城人潮湧動》的文章,全方位報導長城的旅遊情況。

對於旅遊景點的「人從眾」,CNN稱,這樣的景象在幾個月前是不可想像的,「這些慶祝照片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在世界其他地方,各國還在與不斷上升的新冠感染率和低迷的經濟活動作鬥爭。」

「人們擠進火車車廂,湧入古老的寺廟,做著許多其他國家仍然夢寐以求的事。」《紐約時報》日前撰文稱,這是「中國從疫情中恢復的最明確衡量標準」。這些跡象顯示,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接近恢復常態。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6日也報導了這場「旅遊盛宴」。文章稱,外灘和長城上人潮洶湧的畫面讓澳大利亞人震驚,因為澳大利亞仍禁止大規模集會。在年初的經濟停滯後,旅遊支出在假日激增,正為中國艱難的服務業提供了急需的喘息機會。

英國《每日郵報》6日關注到,「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的旅遊景點擠滿了遊客。文章稱,節日期間,成千上萬人湧入機場和火車站。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則特別關注了武漢的旅遊情況,報導稱武漢黃鶴樓已成為黃金周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武漢居民甚至舉辦了大規模聚會。

顯示中國抗疫成果

外媒普遍認為,黃金周出遊熱潮顯示出中國的抗疫成果。

彭博社6日發表名為《5億多人出遊顯示中國經濟已度過疫情時期》的報導。文章稱,「酒店價格飆升,打車軟體崩潰,長城門票售罄」,疫情在中國基本得到控制,黃金周假期是一場考驗,顯示出中國對經濟復甦和公共衛生措施的信心。

目前,世界其他國家都不願恢復過去的旅遊方式。韓國9月下旬已開始收緊防疫措施,歐洲部分城市則開始第二次「封城」,應對由夏季旅遊引發的新一波疫情。但彭博社指出,中國遊客則看起來很有信心。

《金融時報》稱,中國從疫情中恢復得益於廣泛的檢測和追蹤機制,武漢和北京等地的大規模檢測已開始恢復消費者的信心。不過,疫情也改變了部分中國遊客的出遊方式,比如更多遊客選擇短途旅行,減少出遊時間,儘量避免和他人在飛機和火車上接觸等。

香港城市大學衛生安全學副教授尼古拉斯·託馬斯(Nicholas Thomas)說:「毫無疑問,允許大規模旅遊業復甦存在風險,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場早期演習,明年全球旅行重啟後,各國都需要經歷。」

再次煥發光彩

這個假期,全國各地文化和旅遊市場復甦明顯,有效拉動消費,助力經濟復甦。

彭博社稱,中國出行人數激增顯現出中國經濟復甦的相對實力。9月,經合組織曾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1.8%,中國預計將成為二十國集團中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

新加坡《海峽時報》6日也撰文稱,黃金周期間,中國旅遊業再次煥發光彩。此前受疫情打擊的中國旅遊業已得到提振。

《華爾街日報》7日報導稱,中國旅遊業的復甦「令人印象深刻、讓人鼓舞」,然而,「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將需要更長的過程,即使在中國也是如此」。部分原因是因為一些地區仍在實行防疫措施。不過,遊客平均支出也有所下降,這表明消費者仍然很謹慎。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9日發布的消息,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這一數據也引發外媒關注。《金融時報》9日發表題為《黃金周國內旅遊助推中國經濟復甦》的文章。文章援引花旗集團經濟學家稱,儘管中國假期消費「尚未完全恢復正常」,但與之前的假期相比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中國控制疫情「為假期活動提供了基本的公共衛生條件」。

路透社9日同樣關注了中國黃金周的旅遊數據。路透社表示,中國旅遊業在剛剛過去的黃金周強勁反彈,這得益於中國在消滅新冠病毒方面取得的成功。路透社援引樂信金融科技執行長肖文杰稱,節假日期間的消費熱潮只是中國疫情後長期經濟復甦的開始,未來幾個月經濟復甦將進一步加速,推動中國經濟反彈。

美國景順投資管理集團(Invesco)亞太地區市場策略師David Chao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認為,中國經濟從疫情中復甦,將有助於提振亞洲鄰國經濟。他表示,景順投資觀察到中國黃金周期間,中國餐廳預訂量和旅遊出行量的「創紀錄數字」,中國經濟將持續呈現「V型」復甦,預計中國股市的表現將優於發達市場。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相關焦點

  • 中國雙節黃金周重現繁榮景象
    外媒報導稱,黃金周經濟火熱既體現中國抗疫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也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復甦的清晰信號。消費火熱 再現流動中國「什麼疫情大流行?節假日期間,遊客激增,長城人潮湧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日的報導標題,代表了外國人對中國「十一」黃金周的普遍印象。
  • 假日經濟,大美中國盡顯復甦活力
    &nbsp&nbsp&nbsp&nbsp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測試,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今年國慶和中秋雙節巧遇,「超長黃金周」的假日經濟,大美中國盡顯復甦活力。&nbsp&nbsp&nbsp&nbsp動起來的假期,流動中國盡顯復甦活力。
  • 暢享抗疫成果 釋放復甦信號——中國假日經濟熱潮令全球矚目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財經觀察:暢享抗疫成果 釋放復甦信號——中國假日經濟熱潮令全球矚目新華社記者俞懋峰「十一」黃金周曆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消費市場明顯復甦,旅遊出行、餐飲購物、文化娛樂均呈現繁榮景象。海外觀察人士和媒體指出,假日經濟火熱既體現抗擊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也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復甦的清晰信號。
  • 中國假日經濟熱潮令全球矚目 海外觀察人士這麼說
    央廣網北京10月9日消息(記者趙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海外觀察人士和媒體指出,中國假日經濟火熱既體現了抗擊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也向世界傳遞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復甦的清晰信號。
  • 中國為什麼會有假期「黃金周」?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行?
  • 外媒熱議「雙節」合一|美國《紐約時報》:「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
    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日發表題為《中國啟動「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的報導。報導稱,長城沿線部署了更多安保人員,以應對吵鬧的遊客。西藏首府拉薩的酒店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0%。
  • 特殊黃金周數據超預期!從十一黃金周看中國消費內增長
    黃金周的集中爆發,不僅快速催生了跟團遊 、線路遊、休閒遊和集中購物等「新民俗」。也讓「假日經濟」成了當時的流行詞。面對「突如其來」的旅遊大潮,景區、餐飲、賓館和交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景區票難買,買票排隊一等就是幾個小時;車難行、房難訂,導致住宿和餐飲價格短時間內成倍上漲。
  • ...的成功案例」(外媒看中國)——外國媒體熱議中國「十一」黃金周
    透過「黃金周」窗口觀察中國的外國媒體認為,中國經濟社會正加快恢復到正常軌道,中國經濟顯示出強大動力和韌性,也將助力世界經濟恢復。「顯示出中國對經濟復甦和疫情防控的信心」西班牙《阿貝賽報》的報導說,下午6時,北京市中心最受歡迎的商業街之一王府井,行人熙熙攘攘,民眾正利用國慶和中秋假期享受生活。
  • 外媒:國慶黃金周掀旅遊熱潮 中國將收到「嫉妒的目光」
    另據埃菲社北京9月28日報導,中國文化和旅遊部27日表示,黃金周期間旅遊景點將限制客流量,採取防疫措施以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根據中國鐵路運營企業的數據,自9月28日至10月8日,中國鐵路的日均客運量將達到982萬人次,10月1日國慶節的客運量將達到高峰,為1300萬人次。報導稱,北京的兩個機場也將業務繁忙,在黃金周期間運送總旅客量預計將接近300萬人次。
  • 從黃金周消費透視中國經濟活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種種「報復性消費」點燃了國內旅遊、餐飲、航空等多個市場,在黃金周消費的數據和場景背後,是日漸回歸正軌的生活,是經濟加快復甦和回暖的腳步,顯示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內需潛力,折射著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消費市場強勁復甦「大家默契的笑聲、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
  • 海外網深一度:這個黃金周,全球見證中國復甦活力
    經濟復甦不是夢 「十一」黃金周曆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今年更是如此。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消費市場明顯復甦,餐飲購物、旅遊出行、文化娛樂均呈現繁榮景象。
  • 「十一」黃金周展現中國強勁的復甦活力
    「十一」黃金周8天超長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據盡顯經濟暖意。「風景這邊獨好」。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
  • 黃金周plus冰火兩重天:日本這家中國人愛去的人氣藥妝店一下關了50家門店
    這句話道出了外媒此刻的真實心情。金秋十月,國慶中秋雙節如約而至。但這個長達8天的「黃金周plus」卻和往年大有不同。 受全球疫情影響,這個黃金周出境遊遭遇「冰封」,看不到中國遊客的海外旅遊勝地如今顯得格外冷清。 中國遊客去哪兒了?國內遊了解一下!在
  • 讓假日經濟之花常開不敗
    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遊經濟」,它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產業體系支撐。假日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躍程度。事實上,我國假日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恢復,其背後依託的正是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及巨大的需求潛力。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一千五百餘人連夜趕工,外媒:還有這種操作?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透視「十一」黃金周
    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      「各地旅遊、消費火爆,但疫情防控依然非常紮實,巨量人口的安全有序流動更凸顯了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說。   「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恢復到接近正常狀態。」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文章如此點評中國黃金周。
  • 【地評線】天府網評:「十一」黃金周展現中國強勁的復甦活力
    「十一」黃金周8天超長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據盡顯經濟暖意。  「風景這邊獨好」。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  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
  • 人民日報:中國人假日越來越多 每年有近1/3時間在休假
    中國現行休假制度經歷了一個長期發展過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周休息一天,到後來每逢大周末休息兩天、小周末休息一天,到1995年後「雙休日」出現,到1999年「黃金周」問世,再到2008年出現3個中國傳統節日假期,2015年出現 「2.5天休假模式」……假日天數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上升而逐漸增多。
  • 中國又一超級設備突破!「深藍1號」打破紀錄,外媒:中國又搞啥
    中國的科技發展成果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也讓科技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底氣,中國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資金,也做出了很多突破,各種技術響應到來,並且還創造了很多新型的設備等等。
  • 外媒:雙節黃金周展現中國社會活力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0月7日發表一篇觀察報導稱,為期8天的「十一」國慶假期是中國每年最繁忙的旅遊假期之一,也是中國在擺脫新冠疫情後面臨的一個重大考驗。全文摘編如下:中國長城在過去一周出現的景象,就在幾個月前,還是不可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