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但丁·阿利吉耶裡(1265—1321)是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義大利詩人。他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與彼特拉克、薄伽丘並稱為「文壇三傑」,被恩格斯評價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此外,在同代詩人普遍使用拉丁語寫作的情況下,但丁用義大利俗語寫成了《神曲》,推動了義大利民族語言和文學語言的形成與發展,也使得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民族詩人。
被驅逐的詩人
但丁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一個小貴族家庭中,一般認為他生於5月底。他自幼好學深思,師從勃魯奈託·拉蒂尼,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等,18歲便開始寫詩。但丁的藝術繆斯是一位叫作貝雅特麗齊的少女,她早逝後,詩人將愛情與哀思寄托在詩歌裡,寫出了第一部作品《新生》;為了尋求精神慰藉,他潛心鑽研哲學和拉丁文學,博覽群書,為日後創作打下了基礎。
但丁遇到貝雅特麗齊的場景
但丁還是一名積極的參政者,曾擔任佛羅倫斯市的行政官。1302年,他由於反對教皇的專斷統治而慘遭驅逐,「如果返回佛羅倫斯將被施以火刑」。自此,詩人開始了長期的流浪生活,至死未能返回故鄉。在放逐期間,但丁看到了更多祖國的壯麗風景,與不同階層的人有了更深入接觸,他的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不變的是,他對政事始終抱有熱情,一直肩負著復興義大利的使命。1321年9月13到14日之間,但丁因不幸染上瘧疾去世。
佛羅倫斯的但丁雕塑
《神曲》
但丁的作品有《筵席》《論俗語》和《帝制論》等,但毫無疑問,《神曲》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20多年流亡生活心血的結晶。但丁大約於1307年開始創作《神曲》,分《地獄篇》《煉獄篇》《天國篇》三部分,以第一人稱敘述。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詩人,他走進一座幽暗的森林,彷徨一夜後來到了一座曙光籠罩的山腳,遇上了豹、獅、狼(分別象徵著肉慾、驕傲、貪婪)三隻野獸。危難之際,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出現了,他受貝雅特麗齊之託前來搭救但丁,並帶他遊歷了地獄和煉獄,最後貝雅特麗齊本人帶主人公遊歷了天國。從內容上說,《神曲》描繪了人死後靈魂的不同境遇。生前作惡且不知悔改的人的靈魂被關押在地獄裡,它們飽受酷刑折磨,永遠不能被救贖。犯過錯但有懺悔之心的靈魂進入煉獄,歷經考驗和磨鍊,淨化後升上天國。
《神曲》, 人民文學出版社
但丁與他筆下的世界
《神曲》中對三重空間的構思與描繪獨具匠心,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深厚廣博的神學、哲學、詩學知識。以地獄為例,在但丁筆下,地獄是一個位於北半球的深淵,像漏鬥一樣上寬下窄,從地面通往地心。地獄一共有九層,越往下罪孽越深,刑罰越重。第一層是未受洗禮的嬰兒和信奉異教的偉人,他們渴望升天卻不能如願,只能嘆息。二層的淫慾者被狂風吹來吹去,三層的貪食者遭受冰雹風雪的侵襲,四層的吝嗇者和浪費者不停地滾動著重物互相碰撞,五層犯易怒罪的亡魂在沼澤黑泥中互相廝殺。六、七、八層是圍牆裡的深層地獄,熾熱的墳墓裡關著異端邪說者,血水河裡掙扎的是殺人的強盜,自尋短見者靈魂被囚禁在樹裡,褻瀆上帝者在沙漠裡接受火雨的燒灼。第八層地獄有十個「惡囊」,誘拐者、阿諛奉承者、買賣聖職者、貪官汙吏等分別在不同的「惡囊」裡受苦。第九層地獄是一個冰湖,作者認為背叛是最嚴重的罪孽,因此猶大、布魯都等人在這裡受刑。
地獄整體形狀, 波提切利繪, 1480
地獄景象,波提切利繪
但丁筆下的煉獄則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座高山,與巨大的深淵地獄形成鮮明對比。在這兒靈魂可以通過贖罪獲得新生。七層平臺分別用來消除「驕傲、忌妒、憤怒、怠惰、貪財、貪食、貪色」七宗罪。《神曲》中的天國由九重天構成。最終詩人來到了上帝面前,靈魂得到升華。
但丁在塑造人物和描寫情景時,善於使用比喻和象徵等手法。書中出現了大量神話角色、宗教人物,也包含著對真實人物如暴君、虛偽教士的批判。格律嚴謹的三韻句、豐富的修辭手法增添了這本著作的詩意,體現了詩人的高超技藝。《神曲》中的眾多情節與要素被後人借鑑,運用在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中,體現了它長久的生命力。
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以但丁為主題的版畫作品
選段
為了把奇特的事物講清楚,我說,我們來到的地方是一片地面上沒有任何植物的曠野。那悽慘的樹林形成了一個花環圍繞著它,正如那慘苦的壕溝形成了一個花環圍繞著樹林一樣;我們就在這片曠野的緊邊上停止了腳步。地面是一片又乾燥又厚的沙漠,和卡託腳踏過的沒有什麼不同。
啊,上帝的懲罰啊,凡是讀了描寫映入我眼帘的情景的詩句的,都應該多麼畏懼你呀!我看見許多群裸體的鬼魂,他們都哭得十分悽慘,似乎受著不同方式的懲罰。有些人在地上仰臥著,有的蜷作一團坐在那裡,有的不住地走。繞著圈子走的人最多,躺著受苦的人最少,但他們的舌頭最容易說叫苦的話。
整個沙地上空飄落著一片片巨大的火花,落得很慢,好像無風時山上紛飛的雪花似的。猶如亞歷山大在印度那些炎熱地帶所見的飄落在他的軍隊身上的火焰一樣,落地後依然完整,為此,他採取了措施,讓他的軍隊用力踏地,因為單獨的火焰更容易撲滅:永恆的火雨就像這樣落下來;沙地如同火絨碰上火鐮一樣被火雨燃起來,使得痛苦加倍。那些受苦者的手永不休息地揮舞著,一會兒從這兒,一會兒從那兒拂去身上的新火星。
(《神曲·地獄篇》田德望 譯 )
撰稿人:Emma
原標題:《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但丁與《神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