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但丁與《神曲》

2020-12-23 澎湃新聞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但丁與《神曲》

2020-09-14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但丁·阿利吉耶裡(1265—1321)是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義大利詩人。他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與彼特拉克、薄伽丘並稱為「文壇三傑」,被恩格斯評價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此外,在同代詩人普遍使用拉丁語寫作的情況下,但丁用義大利俗語寫成了《神曲》,推動了義大利民族語言和文學語言的形成與發展,也使得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民族詩人。

被驅逐的詩人

但丁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一個小貴族家庭中,一般認為他生於5月底。他自幼好學深思,師從勃魯奈託·拉蒂尼,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等,18歲便開始寫詩。但丁的藝術繆斯是一位叫作貝雅特麗齊的少女,她早逝後,詩人將愛情與哀思寄托在詩歌裡,寫出了第一部作品《新生》;為了尋求精神慰藉,他潛心鑽研哲學和拉丁文學,博覽群書,為日後創作打下了基礎。

但丁遇到貝雅特麗齊的場景

但丁還是一名積極的參政者,曾擔任佛羅倫斯市的行政官。1302年,他由於反對教皇的專斷統治而慘遭驅逐,「如果返回佛羅倫斯將被施以火刑」。自此,詩人開始了長期的流浪生活,至死未能返回故鄉。在放逐期間,但丁看到了更多祖國的壯麗風景,與不同階層的人有了更深入接觸,他的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不變的是,他對政事始終抱有熱情,一直肩負著復興義大利的使命。1321年9月13到14日之間,但丁因不幸染上瘧疾去世。

佛羅倫斯的但丁雕塑

《神曲》

但丁的作品有《筵席》《論俗語》和《帝制論》等,但毫無疑問,《神曲》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20多年流亡生活心血的結晶。但丁大約於1307年開始創作《神曲》,分《地獄篇》《煉獄篇》《天國篇》三部分,以第一人稱敘述。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詩人,他走進一座幽暗的森林,彷徨一夜後來到了一座曙光籠罩的山腳,遇上了豹、獅、狼(分別象徵著肉慾、驕傲、貪婪)三隻野獸。危難之際,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出現了,他受貝雅特麗齊之託前來搭救但丁,並帶他遊歷了地獄和煉獄,最後貝雅特麗齊本人帶主人公遊歷了天國。從內容上說,《神曲》描繪了人死後靈魂的不同境遇。生前作惡且不知悔改的人的靈魂被關押在地獄裡,它們飽受酷刑折磨,永遠不能被救贖。犯過錯但有懺悔之心的靈魂進入煉獄,歷經考驗和磨鍊,淨化後升上天國。

《神曲》, 人民文學出版社

但丁與他筆下的世界

《神曲》中對三重空間的構思與描繪獨具匠心,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深厚廣博的神學、哲學、詩學知識。以地獄為例,在但丁筆下,地獄是一個位於北半球的深淵,像漏鬥一樣上寬下窄,從地面通往地心。地獄一共有九層,越往下罪孽越深,刑罰越重。第一層是未受洗禮的嬰兒和信奉異教的偉人,他們渴望升天卻不能如願,只能嘆息。二層的淫慾者被狂風吹來吹去,三層的貪食者遭受冰雹風雪的侵襲,四層的吝嗇者和浪費者不停地滾動著重物互相碰撞,五層犯易怒罪的亡魂在沼澤黑泥中互相廝殺。六、七、八層是圍牆裡的深層地獄,熾熱的墳墓裡關著異端邪說者,血水河裡掙扎的是殺人的強盜,自尋短見者靈魂被囚禁在樹裡,褻瀆上帝者在沙漠裡接受火雨的燒灼。第八層地獄有十個「惡囊」,誘拐者、阿諛奉承者、買賣聖職者、貪官汙吏等分別在不同的「惡囊」裡受苦。第九層地獄是一個冰湖,作者認為背叛是最嚴重的罪孽,因此猶大、布魯都等人在這裡受刑。

地獄整體形狀, 波提切利繪, 1480

地獄景象,波提切利繪

但丁筆下的煉獄則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座高山,與巨大的深淵地獄形成鮮明對比。在這兒靈魂可以通過贖罪獲得新生。七層平臺分別用來消除「驕傲、忌妒、憤怒、怠惰、貪財、貪食、貪色」七宗罪。《神曲》中的天國由九重天構成。最終詩人來到了上帝面前,靈魂得到升華。

但丁在塑造人物和描寫情景時,善於使用比喻和象徵等手法。書中出現了大量神話角色、宗教人物,也包含著對真實人物如暴君、虛偽教士的批判。格律嚴謹的三韻句、豐富的修辭手法增添了這本著作的詩意,體現了詩人的高超技藝。《神曲》中的眾多情節與要素被後人借鑑,運用在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中,體現了它長久的生命力。

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以但丁為主題的版畫作品

選段

為了把奇特的事物講清楚,我說,我們來到的地方是一片地面上沒有任何植物的曠野。那悽慘的樹林形成了一個花環圍繞著它,正如那慘苦的壕溝形成了一個花環圍繞著樹林一樣;我們就在這片曠野的緊邊上停止了腳步。地面是一片又乾燥又厚的沙漠,和卡託腳踏過的沒有什麼不同。

啊,上帝的懲罰啊,凡是讀了描寫映入我眼帘的情景的詩句的,都應該多麼畏懼你呀!我看見許多群裸體的鬼魂,他們都哭得十分悽慘,似乎受著不同方式的懲罰。有些人在地上仰臥著,有的蜷作一團坐在那裡,有的不住地走。繞著圈子走的人最多,躺著受苦的人最少,但他們的舌頭最容易說叫苦的話。

整個沙地上空飄落著一片片巨大的火花,落得很慢,好像無風時山上紛飛的雪花似的。猶如亞歷山大在印度那些炎熱地帶所見的飄落在他的軍隊身上的火焰一樣,落地後依然完整,為此,他採取了措施,讓他的軍隊用力踏地,因為單獨的火焰更容易撲滅:永恆的火雨就像這樣落下來;沙地如同火絨碰上火鐮一樣被火雨燃起來,使得痛苦加倍。那些受苦者的手永不休息地揮舞著,一會兒從這兒,一會兒從那兒拂去身上的新火星。

(《神曲·地獄篇》田德望 譯 )

撰稿人:Emma

原標題:《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但丁與《神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神曲在文學史上的意義——考研筆記45
    神曲在文學史上的意義——考研筆記45學生李清文 編輯《神曲》在文學史上的意義,是教科書上列明的學習重點,歷年真題中也常見相關內容。恩格斯說但丁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的一位詩人。問題:簡述中《神曲》在西方文學史上的偉大意義。
  • 從《神曲》一窺「新」「舊」詩人但丁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接觸《神曲》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中學的課本上?抑或是在大學的某次外國文學史的課程中?不可否認的是,《神曲》這本書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而它的作者,文藝復興時期時期的詩人但丁,這位被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但丁,為什麼會被稱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以及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呢?本文將為大家揭曉謎底。
  • 但丁 與《神曲》
    據傳吳興華曾以「三韻格」翻譯完整部但丁的《神曲》。然而文革期間,所有書稿均被焚毀,僅第二章被其妻子悄悄保留下來。從這餘留的譯文,我們已能領略其遣詞酌句的功底。吳興華還是當時少數會希臘語的學者,據他的兒子回憶,他還曾從希臘語翻譯荷馬史詩,可惜今天我們已無緣一睹其譯文的風採。
  • 但丁與《神曲》:新與舊糾結之上的個人印記
    本書選取世界文學史中最具「宗師」地位的作家及其最具「原型」意義的作品,以幽默活潑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解讀《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裡的守望者》等世界文學發展史中的巔峰之作,探究作家其人逸聞,解碼作品風格精髓。當然,作為一部 13 世紀的作品,《神曲》有明顯的中世紀的印記,最明顯的莫過於它的基督教色彩。
  • 但丁與他的《神曲》
    ——————————————————《神曲》    《神曲》,長篇史詩,分《地獄》《煉獄》和《天堂》三篇,但丁最為著名的作品,文藝復興的開篇巨作。       《神曲》作為但丁的巨作之一,我們在學校課本關於文藝復興的相關歷史中就曾有過一定了解,作為反抗教會黑暗統治的作品。
  • 西川漫談《神曲》:但丁的《神曲》究竟有多偉大?
    作者|西川摘編|張進《〈神曲〉版本收藏》,作者:高星,版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20年8月完全沒有想到還要發言,完全沒有準備。在今天談論《神曲》,談論但丁,似乎都太奢侈了。會有點坐不穩,我的天哪,都「後現代」了。
  • 但丁《神曲》——為什麼是維吉爾
    但丁《神曲》——為什麼是維吉爾但丁是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其作品《神曲》更是這一時代無與倫比的偉大作品。
  • 但丁《神曲》:「方言」寫就的不朽之作,神遊三界的虛與實
    但丁的寫作在他政治上失意之前就開始了,他有多種著述,著名的有《饗宴》(詩與評論的合集)、政論文《帝制論》(政治哲學著作)、論文《論俗語》(關於平民文學的研究),還有前面提及的《新生》(傾訴對貝阿特麗絲的愛的詩篇),當然,還有《神曲》。有意思的是,其他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寫作的,文學性的《新生》《神曲》則是用「俗語」寫成的。
  • 但丁的神曲是這樣創作出來的
    那年春天,九歲的但丁跟著父親去貝亞特裡奇家赴宴,第一次見到了同是九歲的貝亞特裡奇。她容貌清秀儀態端莊身著紅衣,談吐不凡。但丁一見面就喜歡上了這個女孩。隨著年齡的增長,但丁一直把貝亞特裡奇當作自己的愛慕對象。九年後,但丁又一次在街上意外的碰到了她。那天18歲的貝亞特裡奇穿著雪白的衣服,高貴而端莊與兩位女友正在逛街但丁有些不知所措,站在邊上,忘了打招呼。
  • 你不知道的但丁,除了《神曲》還有什麼?
    今天我們聊一聊偉大的詩人——但丁。 如果說起中世紀最偉大的詩人,那一定是但丁,學過歷史的人一定對他並不陌生,他筆下的長詩,無情的鞭撻了中世紀封建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人類對智慧和理想的追求,是中世紀思想文化長夜中的一縷曙光。
  • 由《神曲》淺析但丁的愛情觀
    ——《神曲》但丁 誰聽了誰都感動。長詩《神曲》義大利原意是「神聖的喜劇」,用義大利語寫成,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神曲》體現了但丁怎樣的愛情觀?以下分兩方面來論述:《地獄篇》第五歌中描寫了俗世肉慾之愛在地獄受苦。
  • 73歲翻譯《神曲》 臨終病榻上完成
    文中提到「中國一位教授在古稀之年開始翻譯但丁的《神曲》,幾易其稿,歷時十八載,在臨終病榻上最終完成。」這位教授,指的就是田德望教授。  翻譯《神曲》  73歲開始試譯《地獄篇》  田德望先生是我國德語文學和義大利文學研究的老前輩,1909年出生於河北省順平縣一個農民家庭,曾在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學習,後留學義大利和德國。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約翰·彌爾頓與《失樂園》
    《失樂園》 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一扇門上鐫刻著這樣一段話:「一本好書是將一位大師的寶貴心血特意保鮮、加以珍藏,目的乃是為著未來的生命。」這句話出自十七世紀英國最著名的詩人彌爾頓,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就是這位詩人的代表作、歷經353年的時間淘洗依然光彩奪目的偉大史詩《失樂園》。
  • 但丁《神曲》的第四部,不難猜測的真相
    博爾赫斯是但丁的忠實讀者。他在逝世的兩年前與奧斯瓦爾多·費拉裡對談的記錄《對話》(Conversazioni)中,曾以詩人為主角設想了一個故事。那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故事,想像了但丁在寫完《神曲》之後可能創作的,或者只是可能計劃創作的作品主題。
  • 漢語言文學第一講 | 但丁和他的《神曲》
    但丁成年後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在為佛羅倫斯行政官期間,因保持佛羅倫斯的獨立,被終身流放。在流放期間,寫下一系列著作,表達了對義大利現實問題的思考,其中《饗宴》、《論俗語》和帝制論等集中體現了他的政治、知識和文化觀點。而最能代表但丁創作成就的是《神曲》。
  • 《神曲》插畫展:達利向但丁的一百次致敬
    展覽:薩爾瓦多·達利致敬但丁——《神曲》插畫展 展期:2019年9月19日至2019年10月18日 地點:山水美術館山水美術館的國際藝術大展到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薩爾瓦多·達利為但丁《神曲》創作的100幅插畫,與《神曲》詩篇的三部曲在節奏、內容和內在精神上保持了高度一致,他以「地獄」「煉獄」「天堂」三大篇章為題,在但丁逝去700年之後,用了10年的時間研究並完成創作,又在插畫的基礎上,於上世紀60年代在巴黎完成了此次來到中國展出的這批版畫的製作。
  • 但丁神曲 (Luna arcana)
    畢休息兮予痡,復倚陂以陟步,低下賤其側脛之既穌;愕彼阪巔兮是踞,一豹輕疾以儇儇,斑文皮其紛錯,覿予面而不遷;阻塞予之所往,餘不自知踵之頻旋。曰詩人兮請從託神惠之獨齎,祆今禍以除來兇,願予導兮偕逝,仰聖彼得之天門,並徧觀夫吾子所誨。默默而前兮,僕僕其予遵。
  • 最好的《神曲》版本,是被這位老先生翻譯的
    「中國一位教授在古稀之年開始翻譯但丁的《神曲》,幾易其稿,歷時18載,在臨終病榻上最終完成。」這位教授是誰呢?他就是著名翻譯家田德望教授。曾參與編寫《德國文學簡史》《歐洲文學史》《德漢詞典》等,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分冊之義大利文學條目。主要譯作有《凱勒中篇小說集》《綠衣亨利》《神曲》等。曾獲魯迅文學獎彩虹翻譯獎、義大利國家翻譯獎;由於他在但丁研究中的傑出成就,1999年受義大利總統接見並獲「總統一級騎士勳章」。
  • 紀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美術館線上展出《神曲》稀見畫作
    編譯 | 汪天颺根據《衛報》2021年1月1日報導,為紀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今年將在佛羅倫斯、拉文納及其他和但丁相關的城鎮鄉村舉辦多種活動。位於佛羅倫斯的烏菲齊美術館舉辦線上展覽88幅《神曲》畫作,正式開啟義大利的全年紀念活動。
  • 外國文學史試題庫
    外國文學史(一)試題庫一、填空(100題)1、(古希臘文學)和(希伯來文學)是歐洲文學的兩大源流,文學史上稱為「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