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曲》一窺「新」「舊」詩人但丁

2020-12-23 Horseyxx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接觸《神曲》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中學的課本上?抑或是在大學的某次外國文學史的課程中?不可否認的是,《神曲》這本書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而它的作者,文藝復興時期時期的詩人但丁,這位被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但丁,為什麼會被稱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以及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呢?本文將為大家揭曉謎底。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01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

但丁在《神曲》中認為解放義大利民族的方法只有精神解放與靈魂得救。而這種方法恰是中世紀文化的精髓,中世紀的基督教會鼓吹精神價值,認為現實生活沒有意義,有價值的是人的精神生活。所以,但丁沒有脫離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強大制約。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此外,《神曲》中新出現的兩個人物,分別是維吉爾與貝亞特麗絲,他們分別象徵「理性」與「信仰」,他把維吉爾選為他幻遊地獄和煉獄的嚮導,隱喻理性和哲學指引人類認識邪惡的途徑,而把貝阿特麗切作為遊歷天堂的嚮導,說明詩人仍然局限於信仰和神學高踞理性和哲學之上,人類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學,才能達到至善之境的經院哲學觀點。雖然譴責教會的統治,但仍然未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

02新世紀的第一位詩人

但丁在《神曲》中寫道:「一個太陽把另一個熄滅,寶劍和十字架都拿在一個人的手裡。」「到處斷絕上帝賜給人民的麵包」「使世界陷入悲慘的境地」但丁對教會肆無忌憚地幹涉義大利內政,破壞國家的和平與統一的罪惡,對教會僧侶顛倒善惡,犯罪造孽的種種敗行劣跡,表示了異常強烈的憎恨。猛烈抨擊了教會的黑暗腐敗和教皇的貪暴專橫,肯定現實生活和愛情的價值,重視理性,符合人文主義精神。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你隨我來,讓人們去議論吧,要像豎塔一般,任憑狂風呼嘯,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鼓勵世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值得一提的是,但丁對新興市民階級的貪圖私利,追逐金錢,高利貸者的重利盤剝,對正在形成中的資本主義關係的罪惡,也有清晰而深刻的認識,並予以嚴厲的譴責。他指出,市民階級暴發戶充滿了「驕狂傲慢和放蕩無度之風」,田園式的寧靜生活已一去不復返,因為「驕傲、嫉妒和貪婪是三顆星火,使人心燃燒起來。」

讀完本篇文章,你有沒有對但丁有更多的了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但丁與《神曲》:新與舊糾結之上的個人印記
    但丁與《神曲》:新與舊糾結之上的個人印記 2020-06-02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但丁與他的《神曲》
    但丁,全名「但丁·阿利格耶裡(Dante Alighieri)」,義大利13至14世紀著名民族詩人,中古到文藝復興的過渡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世紀的最初一位詩人。"
  • 漢語言文學第一講 | 但丁和他的《神曲》
    ◆ 但丁1、作者簡介但丁(1265—1321)是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義大利詩人。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2、人生歷程但丁少年時期對鄰居家的少女貝亞特麗採產生愛情,在貝亞特麗早逝後,把他給貝亞特麗採寫的31首抒情詩用散文連綴起來,取名《新生》出版。
  • 但丁的神曲是這樣創作出來的
    但丁就是早期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傑出代表人物,他的長詩神曲無情地批判了中世紀封建社會的種種罪惡,表達的對人類理想的追求,使人們看到了新思想文化的一縷曙光。恩格斯稱讚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於1265年誕生於義大利最大的手工業商業城市佛羅倫斯。
  • 但丁 與《神曲》
    據傳吳興華曾以「三韻格」翻譯完整部但丁的《神曲》。然而文革期間,所有書稿均被焚毀,僅第二章被其妻子悄悄保留下來。從這餘留的譯文,我們已能領略其遣詞酌句的功底。吳興華還是當時少數會希臘語的學者,據他的兒子回憶,他還曾從希臘語翻譯荷馬史詩,可惜今天我們已無緣一睹其譯文的風採。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但丁與《神曲》
    他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與彼特拉克、薄伽丘並稱為「文壇三傑」,被恩格斯評價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此外,在同代詩人普遍使用拉丁語寫作的情況下,但丁用義大利俗語寫成了《神曲》,推動了義大利民族語言和文學語言的形成與發展,也使得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民族詩人。
  • 但丁《神曲》——為什麼是維吉爾
    但丁《神曲》——為什麼是維吉爾但丁是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其作品《神曲》更是這一時代無與倫比的偉大作品。
  • 西川漫談《神曲》:但丁的《神曲》究竟有多偉大?
    然後還有,20世紀的美國詩人龐德的最主要的作品叫《詩章》,也跟但丁有關係。《詩章》原名叫The Cantos。我們把它翻譯成《詩章》。實際上它用的是但丁的每一歌的義大利語說法canto。但丁的《神曲》一共是一百個cantos,就是有一百歌,一百章。龐德寫《詩章》的時候,也是用的canto,他實際上是想跟但丁一較高低。一看這個書名,就知道他的意思。
  • 但丁《神曲》的第四部,不難猜測的真相
    博爾赫斯是但丁的忠實讀者。他在逝世的兩年前與奧斯瓦爾多·費拉裡對談的記錄《對話》(Conversazioni)中,曾以詩人為主角設想了一個故事。那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故事,想像了但丁在寫完《神曲》之後可能創作的,或者只是可能計劃創作的作品主題。
  • 由《神曲》淺析但丁的愛情觀
    ——《神曲》但丁 誰聽了誰都感動。長詩《神曲》義大利原意是「神聖的喜劇」,用義大利語寫成,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神曲》體現了但丁怎樣的愛情觀?以下分兩方面來論述:《地獄篇》第五歌中描寫了俗世肉慾之愛在地獄受苦。
  • 你不知道的但丁,除了《神曲》還有什麼?
    今天我們聊一聊偉大的詩人——但丁。 如果說起中世紀最偉大的詩人,那一定是但丁,學過歷史的人一定對他並不陌生,他筆下的長詩,無情的鞭撻了中世紀封建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人類對智慧和理想的追求,是中世紀思想文化長夜中的一縷曙光。
  • 《神曲》插畫展:達利向但丁的一百次致敬
    薩爾瓦多·達利為但丁《神曲》創作的100幅插畫,與《神曲》詩篇的三部曲在節奏、內容和內在精神上保持了高度一致,他以「地獄」「煉獄」「天堂」三大篇章為題,在但丁逝去700年之後,用了10年的時間研究並完成創作,又在插畫的基礎上,於上世紀60年代在巴黎完成了此次來到中國展出的這批版畫的製作。
  • 但丁《神曲》:「方言」寫就的不朽之作,神遊三界的虛與實
    但丁希望不僅是精通拉丁文的神職人員,一般人也能讀他的詩,於是就用「俗語」來創作。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人這麼做過。可以說,是但丁「無中生有」地創造了義大利語(他自稱《神曲》是用「義大利語」寫的)。故他被尊為「義大利語之父」,法國人還戲稱義大利語是「但丁的語言」。
  • 但丁神曲 (Luna arcana)
    常聞絕望之叫啕,見故鬼之怊怊,惟第二死兮是禱:又將逢彼之逍遙居火中以期遲,待躋列夫幸福之曹:若更有志於高邁,當從勝我之所招:予其委君以自退:天帝治兮自彼霄,昭法度之未奉,禁予導夫帝郊。曰詩人兮請從託神惠之獨齎,祆今禍以除來兇,願予導兮偕逝,仰聖彼得之天門,並徧觀夫吾子所誨。默默而前兮,僕僕其予遵。
  • 崩壞3:聖痕但丁,成為偉大詩人的秘訣是「初戀拋棄你」?中篇
    笑談天下千古事,伴君smile隨風馳~各位親愛的可愛的小夥伴們好,我是劉喜脈,本篇承接【崩壞3:聖痕但丁,成為偉大詩人的秘訣是「初戀拋棄你」?上篇】再之後,就是自古紅顏多薄命的故事——年僅25歲的少女匆匆病故了。
  • 紀念但丁逝世七百周年,近百幅《神曲》插圖呈現於烏菲齊
    2021年是義大利詩人,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逝世700周年。去年,義大利文化部便將每年3月25日設立為國家紀念日「Dantedì」以紀念但丁。近日,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呈現了線上展覽,呈現近百幅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費德裡科·祖卡裡(Federico Zuccari)於1586年至1588年間為《神曲》創作的插圖。今年是藝術史上又一個關鍵的周年紀念日——義大利詩人,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阿利吉耶裡(Dante Alighieri)逝世700周年。
  • 崩壞3:聖痕但丁,成為偉大詩人的秘訣是「初戀拋棄你」?下篇
    崩壞3:聖痕但丁,成為偉大詩人的秘訣是「初戀拋棄你」?中篇】人物顏色的真實寓意可以有多重解讀,比如,藍色象徵理性,維吉爾所代表的,正是詩人理性的化身;而紅色象徵熱情,象徵詩人感性的那一面,當然,考慮到《神曲》與宗教相關,紅色與基督教中的虔誠與神聖相關,也能說得通。
  • 這部被稱作神作的《神曲》,很多人讀過,卻沒人明白但丁講了什麼
    恩格斯稱但丁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艾略特則認為「但丁與莎士比亞平分了現代的世界,再沒有第三者存在」,但丁是中世紀偉大的作家,而他的著名作品《神曲》因蘊含了豐富的思想讓眾多人痴迷研究。任何事有正反面,《神曲》也不例外,其中就包含了進步性與局限性。
  • 布魯姆《但丁的陌生性:尤利西斯和貝亞特麗絲》
    在西方文學史上,從耶和華文獻作者、荷馬直到喬伊斯、貝克特這一漫長曆程中,沒有什麼比但丁對貝亞特麗絲的讚美更為高揚激烈,貝亞特麗絲從一個欲望的形象升華為天使的形象,成為教會拯救等級體系中的關鍵因素。她原本僅僅是但丁意志的工具,她的神祇化也必然包含但丁自己的被選。他的詩是一種預言,好比第三種約書而不屬於新舊約。但丁不會承認《神曲》是他虛構的上乘之作,相反,他認為此詩是真實的和普遍的,而不是暫時的真理。
  • 誰引但丁入中國,誰第一個翻譯了《神曲》?
    這場改革運動的發起者之一梁啓超在經歷了失敗和一系列的挫折之後避禍於日本,在那裡創辦《新民叢報》以宣揚民族意識,鼓吹革命精神。自1902年10月起,該報刊登了他本人創作的廣東戲曲劇本《新羅馬傳奇》,此劇講的是義大利19世紀民族復興運動中三位傑出英雄的故事,但梁啓超最終沒有寫完。按照劇情,一開場但丁的「靈魂」便以「古貌仙裝」登臺,說明自己的身份:千年亡國淚,一曲太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