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第一次接觸《神曲》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中學的課本上?抑或是在大學的某次外國文學史的課程中?不可否認的是,《神曲》這本書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而它的作者,文藝復興時期時期的詩人但丁,這位被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但丁,為什麼會被稱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以及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呢?本文將為大家揭曉謎底。
01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
但丁在《神曲》中認為解放義大利民族的方法只有精神解放與靈魂得救。而這種方法恰是中世紀文化的精髓,中世紀的基督教會鼓吹精神價值,認為現實生活沒有意義,有價值的是人的精神生活。所以,但丁沒有脫離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強大制約。
此外,《神曲》中新出現的兩個人物,分別是維吉爾與貝亞特麗絲,他們分別象徵「理性」與「信仰」,他把維吉爾選為他幻遊地獄和煉獄的嚮導,隱喻理性和哲學指引人類認識邪惡的途徑,而把貝阿特麗切作為遊歷天堂的嚮導,說明詩人仍然局限於信仰和神學高踞理性和哲學之上,人類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學,才能達到至善之境的經院哲學觀點。雖然譴責教會的統治,但仍然未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
02新世紀的第一位詩人
但丁在《神曲》中寫道:「一個太陽把另一個熄滅,寶劍和十字架都拿在一個人的手裡。」「到處斷絕上帝賜給人民的麵包」「使世界陷入悲慘的境地」但丁對教會肆無忌憚地幹涉義大利內政,破壞國家的和平與統一的罪惡,對教會僧侶顛倒善惡,犯罪造孽的種種敗行劣跡,表示了異常強烈的憎恨。猛烈抨擊了教會的黑暗腐敗和教皇的貪暴專橫,肯定現實生活和愛情的價值,重視理性,符合人文主義精神。
「你隨我來,讓人們去議論吧,要像豎塔一般,任憑狂風呼嘯,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鼓勵世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但丁對新興市民階級的貪圖私利,追逐金錢,高利貸者的重利盤剝,對正在形成中的資本主義關係的罪惡,也有清晰而深刻的認識,並予以嚴厲的譴責。他指出,市民階級暴發戶充滿了「驕狂傲慢和放蕩無度之風」,田園式的寧靜生活已一去不復返,因為「驕傲、嫉妒和貪婪是三顆星火,使人心燃燒起來。」
讀完本篇文章,你有沒有對但丁有更多的了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