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神曲》的第四部,不難猜測的真相

2020-12-23 冷月的環球之旅

博爾赫斯是但丁的忠實讀者。他在逝世的兩年前與奧斯瓦爾多·費拉裡對談的記錄《對話》(Conversazioni)中,曾以詩人為主角設想了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故事,想像了但丁在寫完《神曲》之後可能創作的,或者只是可能計劃創作的作品主題。一年後,在《其他對話》(Altre conversazioni)中,他甚至宣稱已經開始寫作這個故事,卻未能最終完成。關於創作的難點,他如是說:《神曲》的一切都是圓滿的,唯一的續寫方式就是忘記但丁。

不過,博爾赫斯或許太過苛刻了。但丁總歸只是其所處時代的一位人文主義者,浸潤於中世紀的迷信之中,熟悉亞里斯多德和託馬斯·阿奎那,卻對歐幾裡得與斐波那契一無所知。《神曲》所引用的僅有的兩種能夠打破這種無知的定理,正是借用自《形上學》及《分析篇》。

故而,帕特裡琪亞·塔瑪(Patrizia Tamà)的小說《第四部》(La Quarta Cantica, 2010)很好地探索了博爾赫斯畏懼踏足的領域。她聰明地借但丁之名創作了一部丹·布朗式的懸疑小說,其中充滿蘭登式的冒險故事,和美國人也會感興趣的亞文化。

故事與基督教和共濟會無關,而是涉及鍊金術。如今,只有包括榮格在內的天真的人才會上鍊金術的當,但在長達數個世紀的時間裡,許多博學者也曾落入陷阱。比如牛頓就進行了幾十年毫無收益的實驗和研究,以至於凱恩斯稱其為「並非第一位真正的科學家,卻是最後一位偽巫師」。

既然牛頓的科學思維也無法避免成為鍊金病毒的受害者,那麼要讓但丁的文學思維落入圈套自是不在話下。塔瑪想像,但丁將自己的第四部長詩獻給了這位「偉大的無賴」。前三部長詩使用了針對平民的通俗語言,這一部則用神秘的形式敘述相同的故事,同時在冥府三個王國的表面下藏匿起深奧的元素嬗變。

自然,一本包含著宇宙秘密的書籍是會令邪惡者垂涎的,他們想利用它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丁對此做了預防,也為他信任的人留下了福利,讓他們可以守護公眾利益。於是,納粹者與他們的繼承人,以及跳舞的託缽僧及其信徒都進入了故事中。同時,貝雅特麗齊和她的乳母特莎夫人也幸運地被女主角從靈視的夢境或輪迴的記憶中召回。

由塔瑪揭開面紗的這第四部詩,標題為《哲學家之金》(L』oro dei filosofi),共由50多句組成,當然也使用了交替韻十一音節詩體。其間她還揭開了《神曲·地獄篇》第一歌中的「靈犬」之謎:它不是其他人,正是但丁自己,他被賦予了「不可能的任務」,即向世界指明鍊金術的救贖之路。

身處21世紀的塔瑪嘗試以13世紀的溫柔新體創作原汁原味的詩句,但並沒有如博爾赫斯筆下最著名的角色之一,皮埃爾·梅納德那樣去做。為了能夠重新創作《堂吉訶德》的一部分內容並能以假亂真,梅納德想變成塞萬提斯。她也不像博爾赫斯的另一位知名度略遜一籌的角色希拉蕊奧·蘭博金·佛曼託(Hilario Lambkin Formento),為了編寫《神曲》的概述而逐漸與原作人物完全重合。

自然,要跟上原作的節奏,需要一種特殊的天賦。例如盧卡·基第(Luca Chiti),他是歐普力波的成員,該組織在成熟前就已逐漸消失。基第於2001年發表了《第101首歌》,收錄於《歐普力波文集》。他精選了一些但丁的詩句,在保證韻律結構的前提下將它們打亂順序又重新組合起來,如此構建出《神曲》全新的一歌,歌的內容有關一位名叫格魯喬·德·巴爾多內齊的新人物。

要跨越這種桎梏,就得姓阿利吉耶裡。不過不一定得是但丁本人,是他的兒子雅各布或皮特羅就夠了。根據薄伽丘《但丁傳》第26章的記述,詩人去世時《神曲》並未完成,還缺少最後13歌。之後數月,他的兒子和後人們焦急地在他留下的書稿中翻找,卻徒勞無獲。

詩歌的結尾無跡可尋了。鑑於但丁通常每次交給坎格蘭德·德拉·斯卡拉6章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詩歌已經收尾,缺少的13歌其實並不存在。在朋友的勸說下,雅各布與皮特羅決定自己給作品收尾,以「補充父親的作品,使其不再不完美」。

不過,但丁於去世8個月後出現在雅各布的夢中,「身著極為潔白的衣服」。寒暄過後,兒子問父親是否完成了作品。父親牽著他的手走進自己的臥室,指著牆上的一張蘆席。翌日,雅各布與一位叫作皮耶羅·恰爾迪諾的朋友來到但丁所指之處,在藏於蘆席後的一個小洞裡發現了那缺失的13章的書稿,「黴跡斑斑,幾乎就要腐爛」。恰爾迪諾也就成了奇蹟的目擊者。

薄伽丘記述的這一事件可與丹·布朗或塔瑪的故事相較,可信度也相差無幾。願意看故事的人自然會相信,或是假裝相信。但是不難猜測事情的真相:雅各布寫完了作品,但為了「商業宣傳」之需,將它們歸功於父親。

或許他曾與父親討論此事。因為在但丁留下的最後幾章中,《神曲·天堂篇》第25章的開頭十分令人生疑:「我將帶著另一種聲音,披著另一身羊毛,以詩人的身份歸來。」這些事並不會引人反感,畢竟我們知道許多所謂「未發表的遺作」並非作家的真正作品。但如今《神曲》已經成為一種「聖經」,所以對於它的方方面面,很難用理性來討論。

順便一提,以上兩者的類比並非偶然。2000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申命記》是摩西的作品,《列王記下》與《歷代志下》都提及約西亞假稱其為《妥拉》丟失的一卷,於聖堂尋回。最終卻不得不承認它是約西亞所書。

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麼博爾赫斯提出的問題也就不成立了:人們不應該問但丁會在寫完《神曲》後寫作什麼,因為他並沒有寫完。但是問題可以以更有趣的方式重建,即討論《神曲》故事最終會走向何方,從而機智地跳過摩西、但丁和丹·布朗所看重的《天使與魔鬼》的故事。

在《神曲·天堂篇》最後的詩句中,但丁或是雅各布給出了一個建議。來到上帝面前的詩人,目睹「三個光圈有三種顏色,同等規模」,不得不像「幾何學家傾注心血將圓形測定」,卻只能承認他的「想像力之高度所不可及」,因為「自己的羽翼力不勝任」。

但一位數學家用他的標尺和圓規也許可以有所突破。例如對木星和太陽的探索,但丁在《饗宴》中也將它們與幾何和算術聯繫起來。同樣是在這部作品中,詩人曾承認「關於天空我聽從知識,關於宇宙我跟隨科學」,所以也許他明白,自己的《神曲》已經有些過時了。

超越自己的詩人叫作伽利略或牛頓。超越《神曲》的詩篇名為《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或《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些作品現在理應代替它的位置,或至少在那些所謂文化人的學術計劃中與之並肩。

相關焦點

  • 但丁與他的《神曲》
    ——————————————————《神曲》    《神曲》,長篇史詩,分《地獄》《煉獄》和《天堂》三篇,但丁最為著名的作品,文藝復興的開篇巨作。       《神曲》作為但丁的巨作之一,我們在學校課本關於文藝復興的相關歷史中就曾有過一定了解,作為反抗教會黑暗統治的作品。
  • 但丁《神曲》——為什麼是維吉爾
    但丁《神曲》——為什麼是維吉爾但丁是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其作品《神曲》更是這一時代無與倫比的偉大作品。
  • 但丁 與《神曲》
    據傳吳興華曾以「三韻格」翻譯完整部但丁的《神曲》。然而文革期間,所有書稿均被焚毀,僅第二章被其妻子悄悄保留下來。從這餘留的譯文,我們已能領略其遣詞酌句的功底。吳興華還是當時少數會希臘語的學者,據他的兒子回憶,他還曾從希臘語翻譯荷馬史詩,可惜今天我們已無緣一睹其譯文的風採。
  • 《神曲》插畫展:達利向但丁的一百次致敬
    展覽:薩爾瓦多·達利致敬但丁——《神曲》插畫展 展期:2019年9月19日至2019年10月18日 地點:山水美術館山水美術館的國際藝術大展到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5月的第四屆首場選擇了「環保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主題,與來自18國的34位最一線的當代藝術家共同呈現了一場多種形態的環保主題大展,而本次達利的《神曲》插畫大展,則是在山水美術館十年國際大展計劃中,對藝術史文脈的繼續梳理與「對話」研究形式的延續。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但丁與《神曲》
    此外,在同代詩人普遍使用拉丁語寫作的情況下,但丁用義大利俗語寫成了《神曲》,推動了義大利民族語言和文學語言的形成與發展,也使得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民族詩人。被驅逐的詩人但丁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一個小貴族家庭中,一般認為他生於5月底。他自幼好學深思,師從勃魯奈託·拉蒂尼,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等,18歲便開始寫詩。
  • 由《神曲》淺析但丁的愛情觀
    ——《神曲》但丁 誰聽了誰都感動。長詩《神曲》義大利原意是「神聖的喜劇」,用義大利語寫成,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神曲》體現了但丁怎樣的愛情觀?以下分兩方面來論述:《地獄篇》第五歌中描寫了俗世肉慾之愛在地獄受苦。
  • 西川漫談《神曲》:但丁的《神曲》究竟有多偉大?
    作者|西川摘編|張進《〈神曲〉版本收藏》,作者:高星,版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20年8月完全沒有想到還要發言,完全沒有準備。在今天談論《神曲》,談論但丁,似乎都太奢侈了。會有點坐不穩,我的天哪,都「後現代」了。
  • 但丁的神曲是這樣創作出來的
    但丁就是早期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傑出代表人物,他的長詩神曲無情地批判了中世紀封建社會的種種罪惡,表達的對人類理想的追求,使人們看到了新思想文化的一縷曙光。恩格斯稱讚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於1265年誕生於義大利最大的手工業商業城市佛羅倫斯。
  • 漢語言文學第一講 | 但丁和他的《神曲》
    但丁成年後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在為佛羅倫斯行政官期間,因保持佛羅倫斯的獨立,被終身流放。在流放期間,寫下一系列著作,表達了對義大利現實問題的思考,其中《饗宴》、《論俗語》和帝制論等集中體現了他的政治、知識和文化觀點。而最能代表但丁創作成就的是《神曲》。
  • 你不知道的但丁,除了《神曲》還有什麼?
    到了青年時期,但丁可以說是博覽群書,博古通今了。 廣泛的接觸了各類學科,但丁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眾多大家中但丁尤其推崇古羅馬詩人維吉爾,並且把他奉為自己的精神導師。 在佛羅倫斯的一個晚宴上,年輕的但丁對美麗的姑娘貝亞德麗奇可謂是一見鍾情,並由此墮入了愛河。
  • 但丁神曲 (Luna arcana)
    屬晨光之昧爽;日與眾星以俱升惟此眾星與日兮故嘗相與而同上美象始運於神愛兮亦若是其躋騰;曼興予之嘉望緬此文獸之烝烝,惟茲晷刻兮韶光駘蕩:乃猶未能兮使予無惶復有一獅兮露面為障。奔向餘兮猖狂昂首以飢劇,空氣亦若懾而不張:有牝狼兮癯瘠似凡貪之所藏,已多人其逢厄。痛餘心兮憂惕賭容貌之可畏,遂並崇願而喪亡。夫人皆然兮志方遂,驟挫抑而不可為。
  • "但丁密碼"動態海報 湯姆漢克斯攜真相浮出水面
    網易娛樂6月20日報導 根據丹·布朗2013年小說《地獄》改編的動作懸疑大片《Inferno》(暫譯《但丁密碼》)今日首發一款動態海報,海報上一尊風格詭異的群雕自黑暗中隱隱浮現,男主角湯姆·漢克斯與女主角菲麗希緹·瓊斯隨之現身,隱寓將由二人來揭開惡魔般的真相。
  • 從《神曲》一窺「新」「舊」詩人但丁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接觸《神曲》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中學的課本上?抑或是在大學的某次外國文學史的課程中?不可否認的是,《神曲》這本書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而它的作者,文藝復興時期時期的詩人但丁,這位被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但丁,為什麼會被稱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以及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呢?本文將為大家揭曉謎底。
  • 但丁與《神曲》:新與舊糾結之上的個人印記
    當然,作為一部 13 世紀的作品,《神曲》有明顯的中世紀的印記,最明顯的莫過於它的基督教色彩。但丁稱自己為「神學家」,他不是把《神曲》當作我們今天意義上的文學作品來寫的。《神曲》包羅萬象,被稱為中世紀的百科全書,這是說它匯集了各種知識,但丁把自己的所有學問都放進去了。
  • 但丁《神曲》:「方言」寫就的不朽之作,神遊三界的虛與實
    但丁希望不僅是精通拉丁文的神職人員,一般人也能讀他的詩,於是就用「俗語」來創作。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人這麼做過。可以說,是但丁「無中生有」地創造了義大利語(他自稱《神曲》是用「義大利語」寫的)。故他被尊為「義大利語之父」,法國人還戲稱義大利語是「但丁的語言」。
  • 華納兄弟將把但丁名著《神曲》拍成大片
    據報導,該公司已經與編劇籤約,將把《但丁的地獄》搬上大銀幕。14世紀古典文學名著《神曲》講述了但丁為救心愛的女人穿越九層地獄的冒險之旅。華納兄弟已經買下編劇Dwain Worrell的劇本《但丁的地獄》。除了上面說的愛情故事,我們還不知道九層地獄之旅將把我們帶到哪裡。雖然符合歷史背景的改編可能會很有趣,但華納兄弟也許會選擇更現代的解讀方式。
  • 紀念但丁逝世七百周年,近百幅《神曲》插圖呈現於烏菲齊
    近日,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呈現了線上展覽,呈現近百幅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費德裡科·祖卡裡(Federico Zuccari)於1586年至1588年間為《神曲》創作的插圖。今年是藝術史上又一個關鍵的周年紀念日——義大利詩人,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阿利吉耶裡(Dante Alighieri)逝世700周年。
  • 這部被稱作神作的《神曲》,很多人讀過,卻沒人明白但丁講了什麼
    恩格斯稱但丁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艾略特則認為「但丁與莎士比亞平分了現代的世界,再沒有第三者存在」,但丁是中世紀偉大的作家,而他的著名作品《神曲》因蘊含了豐富的思想讓眾多人痴迷研究。任何事有正反面,《神曲》也不例外,其中就包含了進步性與局限性。
  • 紀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美術館線上展出《神曲》稀見畫作
    編譯 | 汪天颺根據《衛報》2021年1月1日報導,為紀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今年將在佛羅倫斯、拉文納及其他和但丁相關的城鎮鄉村舉辦多種活動。位於佛羅倫斯的烏菲齊美術館舉辦線上展覽88幅《神曲》畫作,正式開啟義大利的全年紀念活動。
  • 誰引但丁入中國,誰第一個翻譯了《神曲》?
    因政治鬥爭失敗而遠遁他鄉的梁啓超感到,自己與被放逐的但丁有著相同的際遇,此時但丁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不但是愛國的民族詩人,還是精神的導師和效法的榜樣,但這種崇敬不只是來自於但丁本身,更來自於但丁所屬於的義大利民族——剛剛完成民族復興偉業的義大利使梁啓超看到了中國的希望。與梁啓超不同,王國維關注的是但丁的《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