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數百萬德軍大入侵蘇聯。
由於蘇軍準備不充足,德軍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在9月下旬就佔領了烏克蘭首都基輔。
按照常理,德軍對烏克蘭人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入侵者,當地人民一定會拿起武器,對德軍給以迎頭痛擊。
可事實叫人大跌眼鏡,迎接德軍的,不是獵槍而是鮮花、掌聲和美酒;就連一向矜持的烏克蘭婦女也走上街頭歡迎德軍。
為什麼烏克蘭人會對入侵者笑臉相迎,做出親痛仇快的事,難道他們吃錯了藥,不分敵我了嗎?
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烏克蘭人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烏克蘭原來是兩部分,即東烏克蘭和西烏克蘭,西烏克蘭曾經屬于波蘭,二戰爆發後蘇聯趁機佔領了西烏克蘭跟東烏克蘭合併。
1917年東烏克蘭成立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東烏克蘭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
但是加入蘇聯之後,並沒有讓烏克蘭人過上好日子,反而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
1932年12月6日,蘇聯頒布了一項秘密命令,把烏克蘭老百姓家裡的所有農具、牲畜、種子收歸公有,同時還不讓任何糧食和製成品運到烏克蘭農村,烏克蘭的農產品也不能到外地去賣。
不僅如此,最高蘇維埃還向烏克蘭農村派出大批搜糧隊,強迫農民把餘糧也上交給國家。這樣一來,烏克蘭的糧食就出現減產,被稱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出現饑荒,大約有一千萬烏克蘭人死亡。
加上之前史達林的民族政策也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一部分東烏克蘭人對史達林有意見,對國家也沒有認同感。
西烏克蘭是在1939年二戰爆發後,蘇聯配合德軍進攻波蘭,並按照《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強制劃歸蘇聯的烏克蘭。
雖然西烏克蘭人沒有遭遇過大清洗和大饑荒,但是歷史上西烏克蘭跟波蘭關係密切,這裡居民信仰天主教,所以他們對信奉東正教的蘇聯也有牴觸情緒,甚至把蘇聯人看做入侵者和徵服者。
而且整個西烏克蘭被併入蘇聯之後,史達林在其境內也開展清洗運動,把那裡的有錢人都當做剝削者流放到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
留下了的西烏克蘭人,則被強迫加入集體農莊,而且還強行關閉天主教教堂,在那裡開展無神論教育。
因此,西烏克蘭人心裡就更加排斥蘇聯,沒有把它當作自己的祖國。
所以,當德軍入侵蘇聯達到烏克蘭之後,當地百姓不但沒有仇視德國人,還把他們當做解放者,為他們送上鮮花美酒,對到來的德軍夾道相迎;不少人還充當了帶路黨,為德軍指引前進方向。
更有甚者,有人直接當了蘇奸為虎作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斯捷潘·班德拉。
此人曾經刺殺波蘭領導人被關押在波蘭監獄,德軍到達後被釋出來,他一出來就決定死心塌地為德軍服務,於1941年6月30日,西裡西亞的利沃夫建立烏克蘭國。
這個偽政權建立之後,馬上就有很多烏克蘭人加入到裡面,成為德國人的幫兇,他們不僅幫助進攻蘇聯,還配合德軍迫害猶太人。
二戰中,仇視蘇聯的烏克蘭人加入到德軍去,還組建了一支部隊——黨衛軍第14烏克蘭志願兵師,甘心情願為納粹賣命。
但也不是所有的烏克蘭人都那麼歡迎德軍,東烏克蘭地區的百姓態度就比較複雜,一方面他們對蘇聯政府的政策失誤心懷怨言,一方面當地居民很多是移民,他們本來就是俄羅斯,信奉東正教。
這些人對蘇聯有與認同感,不會向德軍獻媚,他們多數人選擇拿起武器抵抗德軍。二戰蘇軍最多時有16個,其中4個是烏克蘭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還參加了攻克柏林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