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臺鐵禁移工,不如用大禹治水法思考

2021-02-06 U臺說

臺鐵臺北車站大廳有意在疫情解封後「永久禁坐」,圖為去年北車大廳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防疫之需,臺鐵二月底宣布禁止民眾在臺北車站大廳席地而坐;如今疫情即將鬆綁,臺鐵卻趁勢宣布不再開放民眾席地而坐。此舉,明顯是針對外籍移工的聚集而來,引發強烈爭議。臺鐵的官僚氣味令人反感,但追根究柢,移工十年來利用臺北車站大廳進行假日聚會的場景不變,不也正顯示政府照顧移工政策僅止於口惠嗎?

 

臺鐵說得好聽,車站大廳是提供旅客運輸服務之用,並非民眾社交聯誼的場所,「席地而坐」本來就不是車站的服務項目。如此詭辯,其實是自打嘴巴。試問,在北車空蕩蕩的大廳中,臺鐵提供了什麼可供旅客歇腳的「座椅服務」嗎?沒有!十年前,新落成的臺北車站為了避免遊民在此盤踞過夜,故意不設任何座椅。此舉雖有效驅逐了遊民,卻迫使所有旅客只能「席地而坐」,包括臺灣和外籍旅客在內。移工之所以成為箭靶,主要是因為他們假日在此聚集的規模更大、時間更長,讓一些往來旅客感到不便或因嘈雜而不滿。

 

儘管不少人對移工聚集車站大廳不以為然,但這些年來,對這些外來勞動者感到同情和理解的人卻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臺灣從初期「工廠外勞」的引進,到後來大量外籍「家庭看護工」的進入,許多民眾和移工有了第一類接觸,也對他們的生活、文化和信仰有了更多同理心。因此,對於移工利用假日在北車大廳聯誼聚會,許多民眾認為是他們尋求鄉情慰藉及生活抒發的必要活動,有人甚至認為這是臺北車站「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正因如此,這次臺鐵要對車站大廳設防,才會引起強烈的公憤。

 

試想,臺鐵為了驅趕遊民撤除了大廳座椅,結果反造成大量的移工在此席地聚集;如今臺鐵以為只要下達禁令,即能順利維持大廳的淨空,而不會有後遺症嗎?事實上,臺鐵勢必要派出大批警力來驅趕人群,而一旦警方和移工或聲援的社運團體發生衝突,臺灣的人權形象將恐付諸一炬。交通部長林佳龍原支持臺鐵採取「確保安全及動線順暢」之計,但在網友發起周末「坐爆臺北車站」的抗議活動後,隨即改口說希望找到「兩全其美」之計。

 

說穿了,這項爭議的根本源頭,在於政府對於逐年激增的移工,始終沒有做好各種有效的支持系統規畫,迫使移工只能循著交通路網在車站聚集,並因陋就簡地在大廳席地而坐。換言之,這個問題雖發生在臺鐵的地盤,但必須負起責任的卻是中央政府,包括勞動、衛福、內政及交通等部門都必須通力解決。方法其實不難,只要打造出其他更友善而便利的公共空間,這些移工不必全都擠在北車大廳;若能經常舉辦更有趣的活動,也自然能吸引他們向他處移動。這是大禹治水的疏導思維,而不是臺鐵僵硬的圍堵驅逐法。

 

事實上,有些地方政府在這方面陸續有過不少創意發想。例如,九月二日是越南國慶,北高兩市都曾舉辦慶祝會邀請越南移工參演;印尼穆斯林的開齋節,臺北市也曾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活動;新北市則自二○一三年開始,連年舉辦「移工多元文化戲劇校園巡演」,臺中和桃園則有慶祝泰國潑水節的活動,還有寫詩的創作活動。這類活動,如果能配合在臺移工最多的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國節慶定期舉辦,並邀請移工團體參與規畫宣導,甚至派遣遊覽車免費接送他們參與。如此一來,必能有助紓解北車移工群聚的現象,紓解他們離鄉背井的苦悶,也增加他們對臺灣的認識。

 

目前在臺工作的東南亞移工有七十萬人,較十年前增加了廿萬人,加上東南亞外配十六萬人,很快就會逼近百萬大關。這麼龐大的族群,絕對不是臺鐵一紙禁令,就能讓他們消失在北車大廳。蔡政府認真想想吧!



相關焦點

  • 評論│高層只顧分派職位,誰關心臺鐵沉痾
    普悠瑪翻車事故才剛滿兩周年,臺鐵臺中成功站出現44公分斷軌,險釀重大事故。
  • 在「大禹治水」的畫像中,大禹本人為何手拿一把叉子?這能治水?
    歷史上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治水能手,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所贏得的效果並不明顯,直到大禹的出現,才真正在治水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也因此大禹治水成為了中國最著名的神話傳說之一,中國歷史治水第一人的桂冠也當屬大禹無疑。人民對英雄總是存在崇拜的意識,故此後人將其故事傳承為傳說,更為其雕塑畫像。
  • 評論│臺鐵的安全不能只靠傳統人力和運氣
    臺鐵瑞芳至猴硐站間昨因連日豪大雨造成邊坡滑動,落石僅距火車不到30公尺。
  • ​評論│臺鐵標案暴露政府重表不重裡的治理問題
    春露為臺鐵行銷,美學小組則為臺鐵美妝,卻演變成頻吃臺鐵標案,除涉及利益衝突外,如果拿政府對臺鐵「美容美妝」的積極,對比改革臺鐵的蹣跚,更顯出只重表面不重實質的治理風格。 前年十月普悠瑪列車翻車後,蔡政府信誓旦旦說要改革臺鐵,不只蔡英文說了重話,更大張旗鼓分由兩位政委吳澤成及張景森組成事件調查小組及臺鐵總體檢專案小組。
  • 【歷史大講壇】大禹除了治水,他還做了什麼?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  ,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上古時期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帝禹、神禹。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為夏,分封丹朱(堯的兒子)於唐國,分封商均(舜的兒子)於虞國。
  • 山海經中發現有關大禹家族治水的秘密,一旦被證實,或將顛覆認知
    據說當時洪水泛濫,大禹受命治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作鬥爭,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了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是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何治水的重任一直都是大禹家族承擔的,他們家族難道有什麼特殊的神力嗎?
  • 子承父業,大禹治水!從神話到歷史的轉變!
    顓頊讓祝融殺死了一個鯀,但是鯀的身體且生出了大禹,這讓顓頊擔心自己殺死大禹後,大禹的身體也會如鯀一般生出一個新的生靈來繼承鯀治水的信念。所謂薪火相傳,綿延不絕,不過如此。不管是哪種情況,顓頊還是將息壤交給了大禹,大禹憑藉息壤去堵塞洪水。
  • 通聯紀錄戳臺鐵謊言│聯合報臺商版1025曬新聞
    臺鐵昨早記者會的說法,下午先遭臺鐵企業工會駁斥。工會指司機雖在大溪關閉ATP時未通報,但在翻覆前兩分鐘、駛過羅東時,有向調度員表達ATP遭關閉,臺鐵轉為低調表達等待檢查員調查。記者胡經周/攝影臺鐵普悠瑪列車翻覆事故嚴重死傷,臺鐵昨證實二○一○年起全面加裝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的遠端遙控系統,唯獨普悠瑪未加裝。對此,臺鐵局長鹿潔身昨下午表示,主要是先前已購置的設備不易判讀,已請原廠研究改善優化監控系統,並於普悠瑪加裝,但晚間臺鐵發布新聞稿又改口「原因尚待釐清」。
  • 願景工程│臺鐵喊公司化 20年原地打轉
    反觀臺鐵公司化喊了廿年,還在原地打轉,讓臺鐵始終擺脫不了羸弱的體質。 任內力推臺鐵公司化的臺灣當局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說,在歷經年金改革與鐵路立體化,「臺鐵公司化現在正是成熟時機」。但時機是一回事,關鍵仍在執政者的魄力,在交通部長任內也力主臺鐵公司化的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認為,「(臺鐵公司化)這已不是交通部長可決定,關鍵仍在當局者與行政院有決心改革」。
  • 話題│臺鐵斷軌44公分很嚇人 真空28分鐘更嚇人
    交通部長林佳龍(左)指臺鐵這次鋼軌斷裂涉及疏失包含鋼軌巡檢、事件通報和安全管理,臺鐵局長張政源(右)要負起督導責任
  • 家有嬌妻女嬌,大禹卻跑去和瑤姬治水:難怪三過家門而不入
    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為了治水,大禹常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女嬌獨守空房,望眼欲穿。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大禹在外面有一位治水的幫手——瑤姬,瑤姬幫助大禹治水十三年,比女嬌陪伴大禹的時間還多。瑤姬就是各類文學作品中那個喜歡「自薦枕席」的巫山神女。
  • RW美工再獲好評,「TES臨時換下阿水,大禹治水海報變大禹蹴鞠」
    就在昨天晚上的時候,tes戰隊也是官方宣布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阿水因為臨時身體出現了問題,所以不能登場,Rw戰隊官方的大禹治水海報也是尷尬了,臨時加班改成了大禹蹴鞠。治水變成玩球相信絕大多數的玩家,對於tes戰隊是比較關注的,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阿水去哪了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加入到了tes戰隊,並且成功的組建成為了一個全華班,雖然tes戰隊官方表示自己不會放棄引援的行為,而且也沒有以全華班打名號,但是很多的玩家還是認為他們現在正在為全華班做努力,畢竟目前的幾個選手全部都是國產選手,同時沒有大力的推崇全華班的名號,也是為了之後做準備,畢竟國產選手也有實力下滑的那一天
  • 將會顛覆傳說的認知,大禹家族治水的重大秘密,一旦證實
    在這三位帝王中,大家對禹是最熟悉的了,後世的人們常把他叫作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更是在人們的耳中廣為流傳,也正是因為這樣,舜才心甘情願的將帝位禪讓給大禹,大禹當上皇帝後,作出了很多的貢獻,其中最大的貢獻就是治理洪水,而且他還將中國的國土,劃分成了九州,而大禹也是帶有偉大寓意的稱謂,也是後世的人們對禹的稱讚,而且他和堯舜兩位皇帝一樣,都深受百姓的愛戴。
  • 夏朝的緣起——大禹真的是傳位給啟的嗎?
    堯命令夏族首領鯀治理洪水,鯀因治水無功被殺。舜又命令鯀之子禹治水。禹在外 13 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後用疏導的方法治理了水害。 因為禹治水有功,舜就將部落聯盟首領的權位傳給他。歷史上把這種傳位給賢能人的制度稱為「禪讓制」。後來禹在同其他部落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約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但禹死之後,他的兒子啟奪得了王位,並傳位給自己的後代。
  • 神龜踏水而來,送給大禹的神秘書籍,是大禹治水的關鍵
    大禹是皇帝的玄孫。顓(zhuān)頊(xū)的孫子,他最著名的功績便是:疏通了九河,在根本上解決了水患。大禹治水,相信這個故事是玩王者榮耀的小孩子都知道的故事,相傳四五千年前,發生了一次特大級洪水災害,為了解除水患,部落聯盟會議推舉了大禹去治水,結果勝利了。
  • 大禹與夏啟之間,還存在一位大帝,相傳是《山海經》的作者
    一,《竹書紀年》記載:「益代禹立,拘啟禁之,啟反起殺益,以承禹祀」。伯益挑起戰爭,先囚禁了啟,於是啟暴起反殺,進而奪取帝位。伯益為何如此,原因不難理解,啟對伯益帝位穩固影響很大。二,《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記載:「古者禹死,將傳天下於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
  • 加入大禹神工 攜手中國防水材料頭部品牌
    大禹神工擁有各類防水材料先進生產線20餘條,覆蓋了防水卷材、防水塗料、修繕材料、新型防水材料等全品類防水產品的生產。大禹神工27年只做一件事,潛心科研,從不間斷,建設有高性能防水材料及高分子牆面材料的標準實驗室,截止目前,已經累計輸出了專利20餘項,並且曾經多次參與防水行業及地方標準的編制及修訂。全方位扶持加盟商好的產品會贏得用戶,好的品牌會引領潮流,大禹神工老客戶留存率高達80%,門店盤活率更是達到了90%之多。
  • 《中國神話傳說》——11.大禹時代的神話傳說
    眼看著防風氏因遲到被殺,其他神靈都心驚肉跳,絲毫不敢違背大禹的命令。但防風氏的部下們對此十分不滿。後來在大禹乘著龍車巡遊南方的時候,防風似的兩個部下用弓箭射向大禹,企圖復仇。這時,空中突然響了一個炸雷,拉車的兩條龍立刻飛上高空,使大禹躲過了他們的刺殺。防風氏的兩個部下害怕了,拿刀刺穿自己的心臟而死。大禹看到這一情景,心中哀傷,就把不死草和防風氏部下的屍體埋葬在一起,使他們復活。
  • 郭靜雲 郭立新 | 中國洪水與治水故事:範型神話或歷史傳說
    (一)古神廟文獻碎片:鯀治水神話剖析雖然在傳世記錄中,每當提及治水之事,經常會聯繫到治水英雄大禹,並描繪其所具有的超越性神力,但這並不足以否定其歷史性。傳說中,鯀、舜、禹先後都治水,也都很努力,但這三位英雄的命運卻不同。古籍描述鯀治水時,高水位長年不退,嚴重威脅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在此情況下,鯀數次被推舉為治水負責人,採取築堤防水的方式,但奈何此時洪水正酣而治水失敗。《尚書·堯典》云:「九載,績用弗成。」又云:「『諮!四嶽,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
  • 評論│這樣的普悠瑪檢討,簡直敷衍了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普悠瑪出軌事故讓東線「小高鐵」的安全問題徹底暴露,臺鐵的貧病老殘窘態也攤在陽光下。行政院調查小組公布了初步調查報告,臺鐵局長換人,行政院也火速展開「運輸安全委員會」(運安會)的籌組。一件嚴重的火車出軌,政府卻散槍打鳥似地把問題指向各個不相干的環節,沒有抽絲剝繭的能力,也完全無法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