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臺鐵的安全不能只靠傳統人力和運氣

2021-02-18 U臺說

臺鐵瑞芳至猴硐站間昨因連日豪大雨造成邊坡滑動,落石僅距火車不到30公尺。記者遊明煌/翻攝

臺鐵一輛從瑞芳開往猴硐的列車,接獲通知前方有落石狀況,緊急煞車不久,坍方土石就在列車前不到卅公尺處大規模崩落;兩端列車上險遭活埋的四百名乘客,在生死瞬間驚險躲過一劫。只要看到昨天報紙頭版照片或電視新聞畫面上橫阻於火車前的巨石,恐怕都會嚇出一身冷汗。

 

幸好,在這次土石崩坍事故中,列車乘客都平安無事。幸運之一是,在土石大規模崩落前,現場監測人員及開火車經過現場的資深司機員,發現異狀緊急通報示警,攔阻了一場災難。幸運之二是,土石大規模崩落是在白天發生,否則監測人員或司機員的肉眼是否能夠發現特定地點的土石異狀而及時示警,恐怕不無疑問。幸運之三是,不像幾個月前臺鐵斷軌事件,從未依規定通報到誤聽通報資訊內容,整個流程發生連串荒謬錯誤,否則崩石砸車後果很難想像。

 

土石崩落現場,臺鐵已經連夜搶修。原本以空拍機查看,評估滑落土石約有三千八百立方公尺,但經漏夜搶修後發現土方量高達一萬立方公尺,可能要一千輛鬥車才能清運完;昨天現場又有土石流動,考量工作人員安全而一度暫停搶修。整個搶修工程,至少要四天才能快復正常通行。搶修的困難,也益發凸顯現場崩坍之驚險,並且更明白地警示:臺鐵與乘客的安全不能只靠運氣。

 

事後回想,令人仍感驚恐的是,第一,今年無颱,北中南部甚至因水情嚴峻而先後停灌休耕,但北部地區的幾天大雨,就給臺鐵帶來近卅年來非颱風天最嚴重的邊坡坍方事件。換言之,不是只有颱風來襲才要提高警覺。第二,更可怕的是,臺鐵在二○一七年完成邊坡檢測,分級列管,而這次大規模坍方區段僅列為「相對穩定」的C級邊坡,在去年全線邊坡檢測中連「疑似不穩定」的B級都未列入,直到這次坍方事件後才緊急提升改列「明顯不穩定」的A級邊坡。但如果「相對穩定」的邊坡都會大規模滑落,那麼全省那些已列「疑似不穩定」、甚至「明顯不穩定」的邊坡狀況又如何?

 

這次土石崩落幸運未造成人員傷亡,現場監測人員的辛苦和司機員的機警,值得肯定。但應該問的是,臺鐵的安全,為什麼只能靠廿四小時的監測人力和肉眼,再加上一點「天佑臺鐵」的運氣?

 

尤其,檢測結果相對穩定的邊坡會發生大規模坍方,到底是檢測未能落實,或是檢測力有未逮?而即使某些區段邊坡在檢測時確實相對穩定,會不會在天災或氣候變遷條件下改變土質狀況?這些問題必須回頭仔細檢視。鐵道和土木專家建議比照高鐵,投資天然災害告警系統,以沿線密布的各項偵測設備,隨時偵測地震、強風、豪雨、邊波滑動或坍方等等狀況,即時告警,確保行車安全。這應是更徹底的解方。不過,專家們都提到,這種災害告警系統的投資金額龐大,臺鐵無力進行,必須要由政府編列預算來做。問題是,只重輕軌的前瞻建設耗竭財政,還有餘裕關注臺鐵的軌道安全嗎?

 

臺鐵斷軌事件,交通部要求臺鐵採行六項改善措施,包括年底前完成全臺軌道大檢測。這次邊坡崩坍事件,臺鐵局也計畫對全臺廿五處無法以工程改善的邊坡,逐步建置自動化邊坡告警系統。但民眾只看到危機後的標準反應,看不到徹底安全維護和災害預防的決心。

 

百年臺鐵嚇出一身冷汗之後,應趕快把近年徒然耗在美學內宣上的心力和金錢,轉投注安全維護;而安全維護,更不能只靠傳統的人力、肉眼和運氣。

相關焦點

  • 評論│高層只顧分派職位,誰關心臺鐵沉痾
    記者黃仲裕/攝影普悠瑪出軌翻覆事件剛滿兩周年,臺鐵又爆出「斷軌」事件,三年來高達九件。更離譜的是,三月已發現成功站軌道斷裂,卻不立即更換;五月間斷軌擴大至四十四公分,站務人員卻未落實通報,還讓兩列火車快速通過,罔顧乘客安全。交通部長林佳龍為此震怒,下令提高懲處層級,並要求安全運輸調查委員會下月提出報告。
  • ​評論│臺鐵標案暴露政府重表不重裡的治理問題
    臺鐵標案風波,暴露只重表面不重實質的治理風格。
  • 評論│這樣的普悠瑪檢討,簡直敷衍了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普悠瑪出軌事故讓東線「小高鐵」的安全問題徹底暴露,臺鐵的貧病老殘窘態也攤在陽光下。行政院調查小組公布了初步調查報告,臺鐵局長換人,行政院也火速展開「運輸安全委員會」(運安會)的籌組。一件嚴重的火車出軌,政府卻散槍打鳥似地把問題指向各個不相干的環節,沒有抽絲剝繭的能力,也完全無法聚焦。
  • 評論│臺鐵禁移工,不如用大禹治水法思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因應防疫之需,臺鐵二月底宣布禁止民眾在臺北車站大廳席地而坐;如今疫情即將鬆綁,臺鐵卻趁勢宣布不再開放民眾席地而坐。此舉,明顯是針對外籍移工的聚集而來,引發強烈爭議。臺鐵的官僚氣味令人反感,但追根究柢,移工十年來利用臺北車站大廳進行假日聚會的場景不變,不也正顯示政府照顧移工政策僅止於口惠嗎?
  • 話題│臺鐵斷軌44公分很嚇人 真空28分鐘更嚇人
    交通部長林佳龍(左)指臺鐵這次鋼軌斷裂涉及疏失包含鋼軌巡檢、事件通報和安全管理,臺鐵局長張政源(右)要負起督導責任
  • 願景工程│臺鐵喊公司化 20年原地打轉
    同年十月發生普悠瑪翻車事件,臺鐵公司化的呼聲再起,工會強烈反彈,加上同年底九合一大選在即,再次被束之高閣。 不過,現在情勢已有所轉變。賀陳旦接受本報專訪時說,臺鐵員工過去擔心一旦公司化後,不能再捧著鐵飯碗。但他直言,蔡政府推動年金改革,當少了優厚的條件後,反而更容易就事論事。
  • 20201023【國民大會】林佳龍 曾說'臺鐵價值是便當'! 斷軌.誤點.弊案頻傳.安全呢_ 明年臺鐵恐虧32億
    請支持我們的日常更新和維護工作,這個也需要人力,時間,成本,謝謝理解。)音頻版:斷軌.誤點.弊案頻傳.安全呢_ 明年臺鐵恐虧32億長按上方的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進入文件,授權登陸後,直接在線收聽或觀看下載!
  • 評論│吳宏謀四個大轉彎:民粹上車 專業下車
    雖然不少學者疾聲反對,認為只會吸引更多車流湧上國五;吳宏謀卻不為所動,堅持「不要跟民眾斤斤計較」。 事實證明,吳宏謀的國道免費大放送,不見預期成效,國五在連假的首日狂塞了十五個小時。儘管高公局事後以籠統數據粉飾,稱確實有達到分流效果;但數字是冰冷的,人民的感受卻是真實的。吳宏謀用小確幸麻痺民眾的結果,除造成國庫損失,也讓更多人塞在國道上。
  • 通聯紀錄戳臺鐵謊言│聯合報臺商版1025曬新聞
    臺鐵昨早記者會的說法,下午先遭臺鐵企業工會駁斥。工會指司機雖在大溪關閉ATP時未通報,但在翻覆前兩分鐘、駛過羅東時,有向調度員表達ATP遭關閉,臺鐵轉為低調表達等待檢查員調查。記者胡經周/攝影臺鐵普悠瑪列車翻覆事故嚴重死傷,臺鐵昨證實二○一○年起全面加裝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的遠端遙控系統,唯獨普悠瑪未加裝。對此,臺鐵局長鹿潔身昨下午表示,主要是先前已購置的設備不易判讀,已請原廠研究改善優化監控系統,並於普悠瑪加裝,但晚間臺鐵發布新聞稿又改口「原因尚待釐清」。
  • 評論│普悠瑪事故,善後與調查不可急速草率
    這起近四十年來臺鐵傷亡最慘重事故,可能是出事列車個案,也可能是東線鐵路通案,事故原因調查不能只交給臺鐵「行車保安委員會」執行,因此行政院已成立調查小組。但賴清德院長交代法務部與檢察署儘快完成證據保全,讓臺鐵最短時間修復通車,蔡總統更要求三天內恢復雙線通車;如此急求時效的善後,全然不能防止下一次鐵道事故發生。
  • 評論│從旭海、洲仔村 看吳宏謀的「軌道大夢」
    村裡一百多個老人每日起居,得靠一名八十多歲的老司機開著一輛老爺車,遠赴車城、恆春等地採買或就醫。旭海阿公的故事經願景工程披露後,有善心團體捐了一輛新古車,讓旭海老人有安全舒適的車子可搭。 這兩座小村情況不盡相同,但都映照出偏鄉公共運輸的困境。許多偏鄉雖有公車行經,但多半只路過幹道和大村落,偏村的居民即無法享有公共運輸服務,交通、就醫的移動多半只能仰賴白牌車解決。
  • 評論│要直鐵、給輕軌,什麼政策邏輯?
    在搶得火熱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已有十五個捷運或輕軌計畫;賀陳旦卻意猶未盡,還說宜蘭和彰化都有興建輕軌的「潛力」,後者將把臺中捷運綠線南延至彰化的鹿港、員林、鬥六。讓人不解的是,為何輕軌一夕間竟變成了臺灣交通建設的熱潮? 宜蘭人期待的北宜直鐵,首份規畫報告出爐迄今已逾二十年,但歷經幾次評估,環境衝擊疑慮始終存在。
  • 評論│保育最後的石虎,難道只能靠五月天?
    縣府官網上多年來一直列著和「苗慄」諧音的「貓裡喵」,靠它賣萌招徠觀光。既要靠石虎宣傳觀光,就得好好保護牠們;但縣府送入議會的《石虎保育條例》竟遭國民黨議員集體反對,以壓倒性比數否決。此舉,使苗慄政界被批視石虎為「選前吉祥物,選後廢棄物」。國民黨前副主席胡志強也在臉書喊話:保育石虎,「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思考,有所作為!」想一想,誰在扼殺石虎生機?
  • 梅艷芳57歲冥壽|黃偉文公開《芳華絕代》手稿:職業生涯最大運氣
    黃偉文呢日喺IG貼出當年為梅豔芳、張國榮撰寫《芳華絕代》歌詞手稿:「能夠有機會寫到兩位巨星這首罕有的合唱是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運氣之一。」2002年7月,張國榮生前與梅艷芳最後一次同臺演出,於紅館舞臺共同演繹《芳華絕代》,無綵排全靠默契,成就永恆經典!
  • 封狼居胥,漢民族武力的最巔峰│296
    和衛青領軍的風格相比,霍去病雖然穩重不如,但是在勇猛、迅捷上,遠遠超過。霍去病非常善於快速進軍和長途奔襲,打敵人以措手不及。擋在霍去病面前的,是匈奴的左賢王。和伊稚斜單于相比,左賢王的運氣更差,因為霍去病的攻勢,更加猛烈。霍去病率領漢軍,猛衝猛打,絲毫不給匈奴人馬以喘息之機。
  • 評論│防腐ATP關閉 民進黨政府將成失速列車
    事務官臺鐵局長去職,行政院說他「已承擔政治責任」;政務官交通部長吳宏謀去留,行政院長賴清德則說「再議」,予人感覺似仍存觀風向之心。殊不知民進黨政府的防腐機制早已失靈,吳宏謀去留只是民進黨能否挽回失速列車的最後一道檢驗。
  • 今日評論│朱立倫如何觸動民眾的心弦?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獲黨徵召參選總統,立即召集選戰會議,其結論是:必須跳脫傳統思維,以全新打法應戰。
  • 蔡英文:臺鐵改革無上限 找出系統性缺失│聯合報臺商版1029曬新聞
    記者侯永全╱攝影臺鐵普悠瑪列車翻覆後,交通部臺鐵局宣布進行普悠瑪號特別檢查,臺鐵局昨公布特檢結果「一切正常」,但未公布詳細檢查數據,引發外界討論。蔡英文總統昨出席臺中車站新五站啟用典禮時則說,臺鐵累積多年的問題必須大刀闊斧改革,她已下令針對普悠瑪與臺鐵總體檢,還說「臺鐵的改革沒有上限,改到好為止」。
  • 新歌速遞 | 告五人 - 運氣來得若有似無
    《運氣來得若有似無》與金曲製作人陳君豪二度合作,並加入「福祿壽音樂」的夥伴韓立康、黃文萱共同製作、編曲。不若電腦錄音便利的「盤帶錄音」,每盤盤帶容量有限,一盤僅能錄製半小時,雖然不能靠眼睛確認螢幕上的音軌狀況;只能靠每個」人」自己的感官耳力判斷、感受聲響流動,錄下來的類比聲音卻有不容中斷的時間感與無法靠電腦修適飾的樸實的毛邊感,更有效捕捉了暑期民宿獨有的空氣紋路與溫度。《運氣來得若有似無》製作過程狀似艱難,實際上卻是告五人成團以來,心情最舒坦的一次錄音經驗。
  • 評論│政府捷運大戲,讓基隆人被火車拋棄?
    但根據交通部鐵道局最新規畫,八堵到基隆站間的臺鐵軌道將讓給輕軌,未來火車不進入基隆站。沒盼到捷運的基隆人一定沒想到,蔡英文的大禮,原來還要用基隆人被火車拋棄來交換。 蔡英文的大禮,引發基隆市民強烈反彈。蔡英文其實是在幫基隆市長林右昌政見支票背書的,林右昌極力辯護幾天後,似乎有點猶豫了,他坦言目前方案不夠好,希望有更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