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長制定「學習考核表」 孩子學習積分兌換遊戲時間
「我暫定課堂作業一個優秀積2分,及格扣2分,錯一個扣2分。試捲成績若能在95分以上積3分,反之扣3分。積分累計到一定數量,可兌換遊戲時間、吃大餐,還可兌換零花錢。」最近,網友「瑞恩船長」在其微博上發表了一則「學習考核表」,詳細的考核內容瞬間引起許多家長的興趣和關注。
記者在「瑞恩船長」的微博上看到這份學習考核表,根據課堂作業質量、家庭作業質量、家庭作業時效、試捲成績、興趣班五個方面,對孩子一周的學習計劃進行考核。對於家庭作業,不僅考察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更對孩子完成作業的效率提出要求,「瑞恩船長」的用心不可謂不細緻周到。由家長考核,對孩子的表現進行加分或減分,一周統計下來再根據積分進行獎勵或懲罰的兌換。
在考核表下面列有五項備註,其中第一第二都解釋了考核表的目的,即「以規範學習習慣,提高作業質量,培養認真細心為目的」和「以鼓勵獎勵為主,懲罰為輔,通過量化手段協助學習進步」。
第三項中積分考核細則中,則明確了考核的標註。
最吸引人的是第四項積分兌換細則。基數是一周三天運動,每次500個跳繩或半小時跑步(球類也算),周末有2小時的玩電腦遊戲時間和4小時看電視時間。一個積分可兌換成跳繩30個或運動時間3分鐘,也可換算成遊戲時間5分鐘或看電視時間10分鐘,多餘積分可兌換成人民幣,一分兌換5元,兌換成玩具可一分抵10元。積分超100則可提出旅遊度假一次,或揚州任何地方吃大餐一次,或另外向父母提出要求一次。
在備註最後寫了一條,積分考核兌換規則可經家庭成員協商後作出調整,看上去似乎挺民主的。
家長初衷是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記者聯繫上了這位「瑞恩船長」,這位姓張的先生有一個上六年級的兒子,由於平時孩子做作業總是很拖沓,錯誤率高,在和學校溝通後也肯定了孩子的這個問題,冥思苦想後才想出了這樣一份考核表。
「通用績效考核來鼓勵孩子改正身上的毛病,獎勵和懲罰只是輔助手段,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的問題給自己產生的影響,從而能自覺改正。最後的受益人還是他自己。」據張先生說,這張考核表從上周日開始實施,目前孩子還不是很習慣,「他寫作業拖沓成習慣了,所以不自覺就會拖到很晚,所以相應的就增加晚上的運動,不管他喜歡不喜歡,都要開始慢慢接受。」
專家:不應該將學習與生活娛樂對立起來
南京親範學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南京師範大學教師殷飛首先肯定了張先生重視孩子學習的態度,但對用積分來兌換各種獎勵或處罰的方法表示不認可。「用積分來換取獎勵或懲罰,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學習與生活娛樂對立的想法。而事實上這兩者之間根本不存在誰比誰重要。家長的目的是樹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作為一個六年級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現在才來糾正的確是有點晚。需要明確一點的,看電視、玩遊戲不應該和學習是衝突的,家長更應該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覺性,而不是依賴這些獎勵被動學習。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