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作為戰略通路、能源通路和祖宗之海,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不容有半點閃失。而隨著美國海軍走出疫情,再次介入南海,周邊越南、印尼等國也開始蠢蠢欲動。對此中方除了強硬回應之外,在內部產生了多種聲音。
一種觀點認為,中方完全可以不理睬菲律賓、越南等國的領土聲索,採取務實的動作,大力開發南海島礁,形成事實上的控制;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方有必要發起反訴訟,依靠自己聯合國安理會的特殊位置,進行政治層面的制約;
還有一種觀點則認為,中方應該趁勢跟進,用更加強硬的方式,直接表達對領土的訴求。
這三方觀點,統一起來其實就是一種「三步走」的階段性戰略。而這種「階段性」也都凸顯了一個事實:南海問題異常的複雜和敏感,中方必須採取高明的手段,在不破壞與東協國家的整體關係的前提下,實現利益的均衡。
關鍵在於,這「三步走戰略」能否被東協各國接受,則存在很大的疑問。
不過話說回來,南海問題也不是不可以通過和談的渠道加以解決。一直以來中方歷屆政府在面對這個燙手山芋時都無一例外的採取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這在一定時間內促成了各方的和解,也最大化的保證了各方的利益。
近年來,隨著美國亞太戰略的提速,其將博弈的重點開始集中在南海,這在無形中刺激了菲律賓、越南等國。按照美國的話說,「南海屬於公共海域」各方都有權利進行通航和開發。
美國的意圖是淡化中方對南海的影響力,讓南海問題政治化、敏感化,讓其成為制約中方的抓手。白宮的目的達到了,我們看到美國陣營的艦船頻頻在南海越線航行,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其曾一度接近到中國的12海裡管控區。
對於美國的公開介入,中方除了在軍事層面予以反噬外,更是在戰略層面加緊布防。這種對立、衝突的局面的形成正在加速到來。數據顯示,美國海軍僅去年,就在該海域出現了8次,甚至不惜動用美國第七艦隊。這一切表明,美國遏華的動作比較之前更加的激進,白宮正在突破中方容忍的底線。
基於此,南海問題的處理必須更加的具有前瞻性和借鑑性。即周邊國家坐在一起,就南海問題形成一個有效的議和框架,既能照顧到各方的利益,又能保持該地區的長久穩定。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脫離美國的束縛。問題是川普團隊能夠就此放手嗎?
答案是絕無可能。美國劍指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惜拉攏菲律賓、越南,意圖形成一個新的「南海同盟」,這和組建的「海灣護航聯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美國終究忽略了一個事實:中國不是伊朗,中國的海軍更不是紙糊的,豈能容忍美國無底線挑釁。中方內部反制的聲音之所以越來越多,正是窺測到美國的戰略意圖。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在美國未在南海問題上形成反華戰線之前,將各種潛在危險予以分步拔除,因為唯有如此,中方才能更具有主導權。
還是那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中方絕不會在南海問題上做出絲毫的讓步,也不會容忍美國無底線的放肆。如果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和中方硬碰硬,那麼中方也絕對會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