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想念年邁奶奶做的玉米餈粑

2021-02-17 瑤族文化

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年邁的奶奶最喜歡做的,就是玉米餈粑,她說,她也想吃玉米啊,但是現在牙口不好,吃不動了,玉米餈粑軟軟的,對於沒有牙的她來說,正好可以做零食。

其實在老家的時候,我並沒有和奶奶一起做過玉米餈粑,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奶奶會做,所以我們等著吃就行了,而今,看到暖走的玉米餈粑一文,讓我想起家鄉的奶奶和她的玉米餈粑。

盛夏時光,又到了瑤寨裡家家戶戶摘玉米做玉米餈粑的季節,整個寨子瀰漫在淡淡的玉米清香中,走家串戶到任何一家去,衣服口袋裡都會被熱情大方的主人塞滿餈粑,儘管你一再推辭一再強調你自家裡也有很多,「那不一樣的,嘗嘗我們家做的味道。」好客的主人往往笑著答道。

瑤家人就是這樣純樸善良,熱情好客,從來不吝惜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春天的播種鬆土鋤草,終於迎來了夏天的收穫,這個季節的菜園裡、田地裡到處是鬱鬱蒼蒼的玉米,勤勞的瑤家婦女會挑出老嫩適宜的新鮮糯玉米來做美味的玉米餈粑。

用來做玉米餈粑的需是糯玉米,糯玉米軟糯,口感好,剛摘回家的新鮮糯玉米手工脫粒,這是一個辛苦的過程,老玉米可以用小的脫粒機來脫粒,這種鮮嫩的玉米只能靠雙手一顆顆掰下來。

扯下來的玉米皮不要丟掉,它也有它的用處,那就是用來包玉米粑粑。大米做出來的餈粑大都用芭蕉葉包,但是玉米粑粑我們用玉米皮來包。

掰好的玉米顆粒用石磨磨,有些人也用機器打,但是老人喜歡傳統石磨磨出來的味道。其實機器打的更細膩,口感也更好一些。用石磨,大概是一種情結吧。

推石磨不是一項輕鬆的活,小孩子推著推著手就起泡了,老人卻樂在其中。機械化的年代,古老的石磨大概也快成為一種古董了吧。

這也是一個技術活,不能一下子放太多的玉米顆粒進去,不然磨出來的玉米粉會很粗,影響口感,也不能放太多水,否則磨出來的玉米粉團會很稀。

磨好之後,玉米顆粒變成玉米面團了,這時加糖一起合面,攪拌均勻,糖分的多少根據個人口味來放。

即使一家人口並不多,但瑤家人在做小吃的時候都會多做一些,分給親戚和鄰居們一起吃。

糖充分融化到玉米面團裡之後就可以開始包了,這沒什麼技術含量,把麵團舀到葉子的中間,包嚴實,壓一下就行了。

新鮮的玉米皮葉包起來的餈粑,沒什麼規則,外表看起來也沒有芭蕉葉包的好看,但卻更有味道。

包好再放水煮,和煮糯米餈粑一樣,沒多少講究,只要能煮熟就行了。新鮮出爐的玉米粑粑,散發著濃鬱的香味。

剝開葉子,濃濃的玉米香味飄散開來,煮熟的玉米餈粑呈黃色,吃起來有點粗糙感,卻讓人越嚼越香。

還有另一種做法,不用葉子包,直接糅成一小團一小團的,然後用油炸,吃起來非常香,尤其是還熱的時候,吃得滿嘴油香。

夏天,田地裡的玉米和黃瓜都可以吃了,山裡人喜歡用糯玉米來製作這種美味的餈粑。


在饑荒的年代,玉米和稻子一樣珍貴,能吃上一個玉米粑粑那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而今豐衣足食了人們依舊喜愛這些美味的傳統小吃。

喜歡的,也許不僅僅味蕾上的滿足,更多的是這種熟悉的味道所帶來的回憶、依戀和情結。玉米粑粑的味道,也許便是媽媽的味道,奶奶的味道,瑤寨的味道,家的味道。

有一種鄉愁,叫瑤寨。在瑤寨,鄉愁是臘肉的味道,是五色糯米飯的味道,是粽粑的味道,是玉米餈粑的味道。

轉載自瑤族生活公眾號

圖片:暖走、阿柔

撰文:暖走

編輯:金門瑤霜霜

加我諮詢皮膚護理問題

雀斑、痘痘、過敏性皮膚

是我的專長

瑤族文化 瑤族的精神家園

主編:鄧為霜,雲南藍靛瑤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xieye10301729

掃碼,一起了解瑤族文化

瑤族傳統|瑤學知識|宗教文化|瑤族歷史|瑤族醫藥|瑤族美食

據說點這裡的男帥女靚哦

相關焦點

  • 有一種鄉愁,叫玉米餈粑的味道
    盛夏時光,又到了瑤寨裡家家戶戶摘玉米做玉米餈粑的季節,整個寨子瀰漫在淡淡的玉米清香中,走家串戶到任何一家去,衣服口袋裡都會被熱情大方的主人塞滿餈粑
  • 餈粑、年糕、年豆包,哪一種「甜」更能代表一方人的鄉愁
    沒有什麼味道,能比冬日裡的甜食更能慰藉一方人的鄉愁。東北粘豆包的甜香,是東北人深深的懷念。年糕,是最能引發江浙人鄉愁的美食。打餈粑,是湖南臘月裡千百年來不變的習俗。沒有任何一種味道,能比「甜」更能表達喜悅和幸福的感覺。也沒有任何一種味道,能比甜食更能驅遣冬日裡的枯寒。中國地域寬廣,山川縱橫。
  • 二十八 打餈粑
    從生命的原香出發,與美同行,抒寫生活,鄉愁,詩情以及遠方。餈粑,我是慢慢喜歡的。時間越往前走,喜歡得越深沉。餈粑一年四季有賣,實在想的時候,也買一點。不知道裡面摻合了什麼米,吃起來,只是個餈粑,卻不是真正的餈粑味。在我心裡,關於餈粑,最正的味道,來自於故鄉。年越近,兒歌唱的越歡。二十四,打簸箕。
  • 襄陽8歲女童獨自照顧年邁奶奶 夢想買輪椅帶奶奶上北大
    原標題:襄陽8歲女童獨自照顧年邁奶奶 夢想買輪椅帶奶奶上北大   朱育賢今年8歲,上小學二年級,是班上個子最矮的孩子。在襄陽市樊城區牛首鎮竹條村,她和奶奶潘叢豔租住一間約50平米的出租屋安身。因母親出走,父親外出打工,奶奶中風躺在床上,小小的朱育賢照顧年邁多病的奶奶,...
  • 濃香餈粑裡藏著湖北家鄉的春節味道
    盼著逐漸接近的新年,我也開始想念我的家鄉湖北過年時常常要準備的那些美味。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最期盼的美食應該就是甜甜的餈粑了。每年年底,村裡的親朋好友都要聚到一起製作餈粑。我們家就是一個傳統的大家族,通常是早上天還不亮,奶奶就起身用那種農村裡特有的灶臺和大鐵鍋蒸上一兩百斤的糯米。
  • 糕粄、餈粑粄、雞屎藤粄……我記憶中的客家土味 | 鄉愁裡的深圳
    2餈粑粄「十月朝,餈粑粄,碌碌燒,吃了餈粑割晚稻」。這個民間農事小節日,已逐漸被現代城市化了的「新市民」淡忘。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家鄉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清早,家家戶戶農婦早早起床蒸製餈粑粄,這個習俗已沿續了幾百年了。據《寶安縣誌》記載:「農曆十月初一,適秋收已畢,有糯谷收成,便用糯米粉做餈粑吃。」有諺語:十月朝,餈粑粄碌碌燒。隨著時間的推移,近30年來家鄉沒田地耕作糧食,「十月朝」這個農事習俗和這特色小吃也淡忘了。
  • 家常版黃豆餈粑,無需烤箱,蒸好裹上粉就能吃,簡單易做更香甜
    尤其是糯米餈粑,每次要吃到撐才覺得過癮,粘糯的餈粑,包裹一層黃豆粉,香味濃鬱,別提有多好吃了,這黃豆餈粑便是我時常會在家做的,簡單易做,不需要用烤箱,簡單上鍋一蒸、裹上粉便可,香甜又粘糯,當作追劇的小零食或者是下午茶都是不錯的選擇,黃豆餈粑的做法很簡單,我每次都能輕鬆搞定,下面我便會將這款零失敗零難度的糯米餈粑做法分享給大家。
  • 糯米餈粑在家做,一斤糯米粉做一盤,隨取隨吃特方便,日常小零食
    堅持親手為家人做一日三餐,用普通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喜歡美食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導語:糯米餈粑不用買,一斤糯米粉做一盤,隨取隨吃特方便,日常小零食對於Q彈軟糯的食物,我總是拒絕不了其誘惑,時不時就想吃,這糯米餈粑便是我最愛的一種,一斤糯米粉便能做一盤子,這樣的糯米餈粑完全可以一次性多做點,隨取隨吃,特別方便,糯米餈粑是我平常最愛的小零食之一,喜歡吃當然要自己親手做,吃著更加乾淨衛生,糯米餈粑的做法是我從網上學習的
  • 短 韻 記憶深處的一碗蛋煎餈粑
    那是她最後為我煎的一碗餈粑,金黃而軟糯的蛋煎餈粑。此後,我再也沒能吃過比這更加美味的餈粑。或許,是做的人不一樣了;也或許,是那一碗餈粑太好吃了,我竟不捨得忘懷……每到小年前後,農家人是要自己做餈粑的,就像例行的炸翻餃、炒米一樣,餈粑是年貨裡必不可少的品類。
  • 手工餈粑,記憶中童年的味道,誰能不愛它
    01是美食也是鄉愁小雪已過,大雪將至,這天氣,是一天天冷了起來在童年的記憶裡,年底父母手工打餈粑、外婆親手做餈粑。對孩童而言,這,就是要過年的信號了!而餈粑的美味記憶,卻深深留在我們的心裡。餈粑是美食,也是鄉愁找了好久,發現這款傳統純手工製作的農家餈粑,就像極了小時候那道繚繞在心頭的美好記憶。
  • 餈粑這樣做,香甜軟糯不膩人,簡單易學的15種餈粑做法,特解饞!
    不過這道美味的甜點總免不了耗時耗力,小編收集了多種做法,只要照做就可以吃到又甜又Q的糯米餈了!懶人版糯米餈 材料:湯圓、椰蓉做法:1. 鍋中清水燒開,放入湯圓;2.2、糯米用電飯煲煮成糯米飯3、在煮糯米的過程中,黃豆放進平底鍋炒香炒熟4、炒香的黃豆用料理機攪拌成黃豆粉5、煮熟的糯米飯用擀麵杖碾壓成糯米糰6、取出一塊糯米糰,包入幾顆蔓越莓幹,在黃豆粉上面滾一下,表面沾上黃豆粉,這樣不黏手7、沾上黃豆粉的餈粑可以搓圓些,也可以直接品嘗8、蔓越莓味道真好,放了蔓越莓的餈粑,不用加紅糖汁了
  • 「餈粑魚」裡真的有餈粑啦!快來學做名副其實的「餈粑魚」!
    「餈粑魚」是具有濃厚湖北鄉土氣息的地方風味名菜,以魚肉為主料,經過醃漬、 晾乾後煎燒而成的。
  • 粉可以做餈粑嗎
    1、麵粉可以做餈粑嗎餈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
  • 打餈粑,吃餈粑,這是家的味道(00後版)
    這圓盤石頭,除了平常讓人歇歇腳,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來捶打餈粑。我的家鄉屬於秦嶺關中地區 ,記憶中,那裡的主糧無非就是玉米、小麥,還有一個是洋芋,也就是土豆。我喜歡叫它洋芋,但說不出個一二三來。02洋芋餈粑的做法很簡單,主要分為刮皮、清洗、蒸熟、捶打這四大步驟。記憶中,每每做餈粑的那天,家族裡的人就會忙前忙後。先是婦女及懂事的女孩們圍坐一起,有說有笑地將一堆堆粘有泥的洋芋刮淨。
  • 紅糖糯米餈粑,南方特色做法,黑芝麻流心餡健康好吃,簡單易學
    糯米營養豐富能做各種的美食小甜點。福建傳統美食糯米餈粑就是用糯米製作而成的,我這裡每年過年過節都會吃的,酒席上也經常看到它的身影,香甜軟糯,風味獨特,是一道很受歡迎的美食小甜點。今天我把傳統的糯米餈粑經過改良一下,使它口感更豐富,加入紅糖使餈粑更香更營養,裡面再包上黑芝麻餡,這樣做出來的紅糖糯米餈粑孩子太愛吃了,現在把我的做法分享給你們!
  • 消防員孫子路上遇到奶奶,奶奶竟然揮手讓他走?
    也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一件事情——之前因為疫情的原因,合肥市的這位消防員一直都沒有辦法回家看望自己年邁的奶奶,然後這次出火警歸來的路上,正好在路邊偶遇奶奶,然後擔心奶奶的身體,所以就趕緊上去問候一下。但是奶奶卻讓他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孫子真的非常開心,因為他好久沒見到自己的奶奶,也非常擔心奶奶的身體,所以去向奶奶詢問一下她的身體狀況,但是奶奶看到孫子卻來不及好好問候,因為奶奶知道他的戰友還在一旁等著他一起回去。
  • 朗誦:臘月的味道,是永遠的鄉愁
    即使從夢中醒來,思鄉之情依然會瀰漫心房,想念的淚水會情不自禁地流淌。因為故鄉是一份悠久綿長的鄉愁,如一杯清茶,淡雅清香,韻味悠遠;如一壇陳年的老酒,醇厚濃烈;常常令人心裡泛起莫名的憂傷!寒冬臘月的故鄉,更是身在異鄉的遊子,日夜的魂牽夢縈和冥思苦想。臘月的味道,似回家的號角聲聲在耳畔吹響。
  • 耿曉麗:龍王溝飄來一抹鄉愁 || 主播:魏建敏
    網不住陽光的誘惑,林木密透雲朵,心田之上,滋長出一片家鄉的玉米、山藥蛋兒······,上炕圍坐一圈,陪奶奶當著二五八萬的小紙牌,就著奶奶醃製的鹹菜塊吃著奶奶家屋裡大鍋裡煮得大大小小的山藥蛋兒,(奶奶總是說為了燒炕去潮氣捎帶著給豬煮了一鍋山藥,事實也是如此,我們就挑揀大的吃,小的餵豬。
  • 朗誦:臘月的味道,是永遠的鄉愁(原創)
    即使從夢中醒來,思鄉之情依然會瀰漫心房,想念的淚水會情不自禁地流淌。因為故鄉是一份悠久綿長的鄉愁,如一杯清茶,淡雅清香,韻味悠遠;如一壇陳年的老酒,醇厚濃烈;常常令人心裡泛起莫名的憂傷!寒冬臘月的故鄉,更是身在異鄉的遊子,日夜的魂牽夢縈和冥思苦想。臘月的味道,似回家的號角聲聲在耳畔吹響。
  • 想要做好吃的紅糖餈粑,用溫水和面,餈粑軟糯還不發硬!
    導語:想要做好吃的紅糖餈粑,用溫水和面,餈粑軟糯還不發硬!紅糖餈粑是糯米粉的諸多作法中更為備受大家喜愛的一類,甘甜軟糯的餈粑不但是口味美味可口,可以協助散寒暖身,女生多吃對人體也有益處的,這款紅糖餈粑既能夠 解饞解餓又擁有 高的使用價值,自然不可以錯過了吃,尤其是宅在家的情況下,大家都會覺得無趣,比不上學著做菜,打發時間,而做紅糖餈粑要想軟糯不有點硬自然也是方法,最先大伙兒應當留意用開水和面不是對的,要是將在其中的小竅門緊緊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