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布袋戲參展IDO!三十載傳承創新演繹新派武俠

2021-01-08 騰訊網

第二屆IDO全球動漫精品大展,霹靂攜倦收天、原無鄉、疏樓龍宿、公孫月等當家人氣角色降臨漫展現場,吸引眾多霹靂戲迷圍觀。

霹靂所講述的是以素還真、一頁書、葉小釵等角色多線展開的武林故事。自從1988年播出《霹靂金光》以來,已不間斷連載了70餘部劇集,每部劇既前後關聯又獨立成章,塑造了近4000多個人物角色,角色出場還配以文採斐然的獨特詩號,將中國諸子百家思想融入其中,同時霹靂又善於將當今社會的生活體驗,反映在劇中複雜而人性化的角色上,特別是多線布局的智謀鋪陳與撲朔離迷的劇情發展引人入勝。除了劇集本身敘事內容之外,木偶雕刻、劇集音樂、口白配音等,眾多傳統技藝的匯聚,創造出了這個炫目的霹靂武俠世界,讓戲迷粉絲為之狂熱痴迷。

於今年1月線上播映的霹靂平行宇宙開篇——霹靂英雄戰紀之《刀說異數》,更是採用電影規格打造,一經開播收穫粉絲無數好評,在嗶哩嗶哩收穫高達9.8分點評。霹靂還積極配合時代的步伐,吸引二次元動漫用戶群體,與日本動漫大師虛淵玄合作推出《ThunderboltFantasy東離劍遊紀》系列,打開日本市場。《聖石傳說》、《奇人密碼》以及2020年素還真大電影,也都是霹靂為跨足電影界所做的努力。

我國的木偶戲文化早在2006年就已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古老珍稀的傳統藝術。霹靂布袋戲就是從泉州、漳州布袋木偶戲中衍生、發展而來,這期間不僅促進了兩岸木偶藝術的發展交流,更加深了兩岸同為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感。

霹靂布袋戲在臺灣地區早已家喻戶曉。自從三年前正式進入大陸市場以來,霹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吸引了眾多潛藏在全國各地的霹靂戲迷,而與優酷、愛奇藝、bilibili等視頻平臺的合作,也讓眾多戲迷有了一個追劇交流的歸屬之地。

據了解,這批忠實的戲迷觀眾,大多數與喜愛金庸、古龍或二次元動漫的用戶群體重合。他們被霹靂布袋戲中俠義江湖吸引的同時,也通過霹靂深深地迷上了木偶文化,就連知名主持人楊迪,也是霹靂布袋戲的狂熱粉絲。

霹靂布袋戲將中華傳統木偶戲傳承至今,所創造的不僅僅是三十年裡堅持走出來的商業價值,更是為傳承和推廣中華傳統藝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希望霹靂之路能創造出更絢爛的花火。

相關焦點

  • 《刀說異數》詮釋傳承與創新!霹靂布袋戲演繹新派武俠
    一手造就了人氣影視動漫IP「霹靂布袋戲」的霹靂公司就是這為數不多的一個典型。 2018年12月14日下午,霹靂布袋戲舉辦了一場關於其2019年主推力作——《刀說異數》的試映觀影活動。而該劇早於一年前就放出相關信息,引得無數霹靂粉絲引頸期盼。這場提前劇透的觀影會,使得從全國各地競相前來的戲迷粉絲得償所願。
  • 霹靂國際黃亮勳:布袋戲的傳承需要IP的打造與不斷演繹
    精緻的造型,巧妙的劇情,結合光與聲音的魅力,隨著一個個霹靂布袋戲的上映,這項傳統藝術近兩年逐步受到國內與海外市場關注,詮釋了新的文化創新內涵。此次重新翻拍《霹靂異數》,布袋戲第五代掌門人、大霹靂(上海)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亮勳坦言:文化傳承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精彩,傳統文化要保持不間斷傳承,也要順應下一代人的價值觀喜好,所以在堅守傳統精髓的同時,也要試著通過創新去迎合現代新人的實際需求
  • 霹靂布袋戲:把傳統文化帶進日常生活
    而作為傳統文化重要部分的霹靂布袋戲也在為文化傳承而努力著。霹靂布袋戲作為傳統布袋戲的全新演繹,本就獲得不少消費者的支持,如今又發力新文創領域,是想通過新興板塊持續刺激布袋戲文化的市場活躍度。網際網路下的傳統新發展文創產品如何創作,更多的是要靠貼近生活。
  • 走進霹靂布袋戲:處處可見的「霹靂魅力」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 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看霹靂布袋戲的前世今生
    近幾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市場上很流行。在動漫,動畫一統二次元江湖的背景下,這種用木偶表演的戲曲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有些格格不入。它與傳統中熟知的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類似,但木偶的尺寸比傳統木偶更大,也更精緻。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這些都是布袋戲在不斷發展進步的體現。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漳州布袋戲的發展確實遇到了很大的瓶頸,許多地方的傳統藝術都會遇到傳承與保護的問題。 一是演出方式依舊傳統,基本還是局限於大型舞臺或廟會中,觀眾觀看的方式單一,在日常中接觸較少。
  • 起源300年,霹靂布袋戲如何紅遍江湖三十餘載
    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這便是風靡三十多年的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這一新派別的誕生霹靂布袋戲由黃氏家族於1984年創立,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兩將《霹靂城》被搬上螢屏,不久後的1988年《霹靂金光》上映,因出品的所有劇名都帶有霹靂二字,這種表演形式的劇作被冠名為「霹靂布袋戲」。
  • 創新傳統藝術可以怎麼玩?霹靂布袋戲來打樣兒!
    關於霹靂布袋戲,知乎上某位網友是這樣概括的:可歸納為四個字——「一舊一新」。舊,指其傳承了傳統文化之美;新,指其開闢大膽的創新之路。  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文化如何煥發新生、收穫年輕人喜愛一直是思考難題。藉助錄像製作技術,一些以往只能親臨劇場、茶樓觀看的藝術表演,如今通過屏幕也能見證其風採。但這終歸只是改變了傳播載體,卻不觸及內容核心。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霹靂布袋戲玩轉文創風,用新興板塊刺激傳統活力
    而作為傳統文化傑出代表的霹靂布袋戲也乘著「文創」新風破浪前行。30年光陰,霹靂布袋戲成功從民間戲曲發展到如今3000多個角色的超級IP,擁有多元化的文化鏈條。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在傳統文化藝術舉步維艱的時候,成功突破壁壘逆襲的呢?
  • 與作品對話:30年成就霹靂布袋戲匠心之作
    享有如此美名的黃強華為人心思縝密、饒富文採,主導了整個霹靂布袋戲的劇情,牽動觀眾情緒隨著劇情變化喜怒哀樂。在黃強華手中的霹靂世界縱橫交錯卻又互為一體,三十年來,霹靂作品超過2000集,但是卻是在述說同一個江湖世界。黃強華不僅貫通傳統戲文,而且對中國諸子百家思想精華信手拈來。通過豐富的創造力把歷史名著、諸子百家、古書老戲巧妙的融合在霹靂江湖中,以儒、道、佛為基礎,創造出一個炫彩奪目的霹靂武俠世界。
  • 30年不忘初心,探究霹靂布袋戲個中底氣
    在黃強華手中的霹靂世界縱橫交錯卻又互為一體,三十年來,霹靂作品超過2000集,但是卻是在述說同一個江湖世界。黃強華不僅貫通傳統戲文,而且對中國諸子百家思想精華信手拈來。通過豐富的創造力把歷史名著、諸子百家、古書老戲巧妙的融合在霹靂江湖中,以儒、道、佛為基礎,創造出一個炫彩奪目的霹靂武俠世界。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化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兒?
    霹靂布袋戲,來自東方的「神秘藝術」。作為小眾文化產品,外圍人不明所以,但在B站等年輕人聚集地,它卻擁有火熱討論度和一批熱情粉絲,既繼承了傳統文化之美,又憑藉大膽創新,成為連接新時代、新語境的橋梁。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劇組人員拍攝布袋戲劇集。霹靂布袋戲公仔。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匯集地臺北西門町,走進國際知名的動漫連鎖商店,入口處的玻璃展櫃裡便是巡展中的《東離劍遊紀》明星木偶。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如同漫威影業一樣,它所有的資源都是為霹靂布袋戲服務的,從1984的《霹靂城》到2019年《霹靂靖玄錄》霹靂國際這個公司只打造霹靂布袋戲這麼一款作品,在無形當中霹靂布袋戲已經自成一派並且建立起了無法逾越的高牆,全世界唯霹靂國際獨有。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霹靂布袋戲
    (原標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霹靂布袋戲)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難嘛?
  • 道友說:我與霹靂布袋戲的愛恨情仇
    霹靂布袋戲經過多年的發展,獲得了一批喜歡且熱愛著布袋戲的粉絲,粉絲們自稱為「道友」,寓意為同道中人。時光荏苒,轉眼霹靂布袋戲已經走過了36個年頭,那群最初的道友也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那群年輕的道友們才正值青春年華…歲月在,那份伴隨著歲月而來的熱愛,從一代人傳承到另外一代人。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漳州布袋戲的發展確實遇到了很大的瓶頸,許多地方的傳統藝術都會遇到傳承與保護的問題。一是演出方式依舊傳統,基本還是局限於大型舞臺或廟會中,觀眾觀看的方式單一,在日常中接觸較少。相比之下,臺灣布袋戲的創新發展倒是做的比較好,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霹靂布袋戲在海峽兩岸布袋戲漸趨沒落之時,在現代先進的電腦多媒體技術、多元文化傳入之時,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戲班異軍突起,這就是臺灣霹靂布袋戲。
  • 霹靂布袋戲,一份匠心一份木偶情
    臺前敘述者在三弦琴樂手的伴奏下講述木偶的故事……中國也有近年來大熱的霹靂布袋戲,它脫胎於三百年前起源於福建泉州的布袋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利用光影效果,特效技巧等現代技藝講述故事的劇集。 木偶戲是依託於木偶這一表演道具,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可以說木偶是木偶戲的靈魂,對比國外的木偶,霹靂布袋戲對於表演的木偶有著一份自己獨特的匠心和木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