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義杜十兄弟」中的其他9位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2020-12-14 騰訊網

柴榮率領先鋒部隊日夜兼程終於趕到了山西高平,由於後軍還沒有趕到,所以當時的局勢是敵眾我寡。而且劉崇和契丹軍早就到了,佔盡了先機。這個時候只要劉崇和契丹軍一起圍上去,很容易就能擊垮柴榮。

劉崇見對面就來了這麼點人,頓時有點飄了,就跟契丹人說,你們在這呆著,看我們表演就行了。契丹人看後周軍隊陣列森嚴,就跟劉崇說,咱們還是一起上吧,穩妥點。劉崇就非常不屑,你當我的兵都是紙糊的嗎,你看我是如何過去弄死他們的。契丹軍將領隨即下令說沒他的命令不得擅自出擊。

後周軍隊和北漢軍隊剛一對上就幹了起來,但是沒幾回合,北漢軍隊就被打的節節敗退,不堪一擊。後周軍隊乘勝追擊,結果追到晉城東北方的時候,後周軍隊們全都傻眼了,只見對面漫山遍野的都是敵人,而後周這邊人數明顯處於下風。

北漢軍隊兵分三個方陣準備出戰,柴榮此時沒有選擇,大軍後退只會被對面追著屁股砍,於是命令大軍兵分三隊迎戰。隨後兩軍傾巢而出,兵對兵,將對將,殺得是昏天黑地,哭爹喊娘啊。就在這時,後周右軍被北漢的大將給擊潰了,右軍兩個將領拍屁股直接跑了,來不及跑路的士兵就坐地投降了。

這一系列操作直接影響了後周其他兩路軍隊,果不其然,後周左軍也開始處於下風,照這樣下去整個大軍就要呈現潰敗之勢了。柴榮見右軍臨陣倒戈,頓時怒髮衝冠,這時候他再也不能坐以待斃了,隨即拍馬而出,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奮力與敵軍展開拼死搏殺。

北漢劉崇見柴榮衝進戰場,就命令高處的弓箭手對著柴榮一頓輸出,這時候柴榮身邊的禁軍趕緊拿著盾牌將他護在中間,此時柴榮的處境非常危險,再這樣耗下去,可能他都要命喪於此。後周手下將領見老大這麼拼命,立馬腎上腺素上升,頓時紛紛紅了眼,禁軍將領趙匡胤更是大吼,"君辱臣死,現在陛下身臨險境,我們做臣子的豈能貪生怕死?"

隨後趙匡胤帶著一幫人一起拍馬衝向敵軍陣中,後周軍隊在柴榮帶頭衝鋒下,士氣高漲,發起決死衝鋒,後周將領更是以一當十,捨生忘死,整個後周就像大換血一樣,殺得北漢軍隊毫無還手之力,此時戰場形勢瞬間逆轉。

北漢軍隊見對面像瘋狗一樣殺過來,頓時全部丟兵卸甲,潰不成軍,高處的劉崇見狀也不裝逼了,趕緊帶著上萬人馬開始大逃亡。後周軍隊此時士氣高漲,在後面窮追不捨。劉崇頭都不回的拼命往老家跑,跑到太原城的時候,只剩下百十個騎兵了。

隨後柴榮便安營紮寨,開始攻打太原城,但是太原城自古以來都是易守難攻,即使後周軍隊士氣高漲,劉崇一直閉城堅守,柴榮也拿他沒辦法。柴榮見久攻不下,這樣僵持著也不是辦法,於是便下令撤兵回開封了。

高平之戰不僅將柴榮的威風打出來了,還鞏固了他的位置。劉崇經過這一戰終於知道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這一戰的失利劉崇著實被嚇的不輕,加上年紀也大了,不到半年就去世了。這場大戰也造就一個冉冉升起的將帥新星,那就是極其勇猛的趙匡胤。

趙匡胤在戰場上的表現,柴榮可是盡收眼底,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正需要這種能人為他所用,所以一回來之後便將趙匡胤破格升為殿前都虞候,趙匡胤此時也躋身進了後周高級將領階層了。

經過這一戰之後,柴榮也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兵不在多而在精,必須整治一下軍隊才行,要不然一打就跑,縱使有百萬雄兵也白費。前面說的右軍將領打不過就跑了,關鍵跑了之後還散播謠言說前面打敗仗了,讓後軍別去支援了,更可惡的是還大肆搶劫物資。於是柴榮就砍了70多個逃將的腦袋,然後讓趙匡胤去整頓軍務。

整頓軍務這種事,看著是為國家做事,實際上無形之中這是在建立自己的小團隊,自古以來這都是掌權者的通病,兩個人能力相同時,肯定優先關照自己人啊。這段時間,趙匡胤也結識了一批忠實的朋友: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這夥人結拜為義社兄弟,也稱為"義社十兄弟"。這些人無一不是後周禁軍重要將領,也正是因此後來的黃袍加身才會如此順利。

而在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在,作為曾經共患難的十位兄弟都有怎樣的結局呢?其實都還可以其中六位的結局都是很美好的,還有幾個和趙匡胤從兄弟變成了親家,而劉慶義、劉守忠、楊光義、王政忠這四位卻記載不詳,但是無論怎麼看,宋朝建立以後,曾經的十個人都逐漸邊緣化了,只留下曾經那個響噹噹的名字---「義杜十兄弟」。

相關焦點

  • 義社十兄弟,趙匡胤是老大
    義社十兄弟,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最後,趙匡胤成為宋太祖。 公元948年,郭威是樞密使,趙匡胤、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跟隨著。 公元951年,郭威成為後周太祖。
  • 趙匡胤的幾個結義兄弟,幫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都是什麼結局?
    時年27歲的趙匡胤,這時還是後周的一個中層軍官。這一天,趙匡胤和其他九個意氣相投的後周軍官,歃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這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義社十兄弟』了。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幾人義結金蘭的這一天,不管是趙匡胤還是其他幾人,大概都不會想到,他們這幾個人的結義,將會對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
  •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
    其實在趙匡胤早年從軍時,有一群與他有著相似的背景的「熱血青年」先後參軍,趙匡胤與他們結為兄弟,榮辱與共,而他們這群人先後成為禁軍高級將領,最終將「兄弟」趙匡胤扶上了皇位。  大名元城(河北大名縣)人,916年出生,長趙匡胤11歲。李繼勳的早年經歷完爆趙匡胤,他是十兄弟中最早出殿前都虞侯(禁軍高級軍官)、第一個升為節度使(相當於地方軍區司令)的。
  • 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讓士兵擁戴其為皇帝,宋朝建立.
    三年(956年),柴榮以張永德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為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點檢之名始於此。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在北伐途中檢視各地上書,發現有人用木板寫有「點檢作天子」五字,導致張永德受到柴榮猜疑。不久,柴榮病危回京,臨終前解除了張永德的職務,而以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翌年(960年),恭帝柴宗訓即位,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
  • 趙匡胤登基後,所立的「勒石三戒」,對宋朝來說到底是好是壞?
    在生命最後關頭,周世宗看到「點檢做天子」的木牌,內心雖存在疑慮,仍任命趙匡胤為檢校太尉,可以說十分信任。最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辜負了周世宗的厚愛。所以趙匡胤登基後,覺得心裡過不去,便立下這條規則。
  • 柴榮突然病死,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功上位 |宋朝史話連載01
    在短短的53年中,中原的王朝已經換了五個朝代,有八姓、十三個皇帝登臺。其中許多皇帝都像匆匆來往的歷史過客,依靠手中掌握的兵權在一次兵變中登上皇帝寶座,很快又像走馬燈似的被驕兵悍將趕下寶座。周世宗是五代比較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推行一系列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措施,嚴懲貪官汙吏,破格選拔人才,重視法制,特別是針對過去驕兵悍將難以駕馭的積習,著手整頓軍隊,嚴肅軍紀,建立了一支由朝廷直接控制的精銳禁軍,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切,使得後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大大加強。
  • 十國中有三個兄弟跟趙匡胤三兄弟類似,卻得到了不同的結局
    五代十國是一個戰亂紛繁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真正實現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狀態,五代由於說的比較多,也都比較熟悉了,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最後被趙匡胤收入囊中,建立了大宋王朝。
  • 宋朝孕育了美國的總統制度
    宋朝的政治制度,就是典型的議會民主制。議會民主制的一個特點,是國家最重要的兵權和印鈔權,掌握在議會或兩院手中。為什麼說宋朝是議會民主制呢?這是因為,宋朝政權的政治基礎,是建立在江湖幫會的義社十兄弟之上。
  • 後唐一大才子去宋朝談判,無人敢應戰,趙匡胤派文盲應戰出奇效
    在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宋朝,而他之後更是輕鬆的滅掉了南漢,南漢的滅亡也讓南唐直接暴露在了宋朝的虎口之下,因此李煜感到十分害怕,他擔心宋朝隨時會輕鬆滅掉自己的國家,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甘願通過自降身份保住南唐,同時派遣使者去宋朝進行談判。
  • 宋朝皇帝真實長相:趙匡胤面色紅潤似關公,最後一個和名人撞臉了
    宋太宗趙匡胤建立了宋朝,結束五代十國戰亂局面,基本完成統一。畫像上的趙匡胤手握著腰帶,外表高大威武,面色紅潤,頗有些關公的氣勢,不愧是一手建立起宋朝的人。
  • 趙匡胤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後,功臣被一擼到底!
    論功行賞,石守信「翊戴」首功——輔佐擁戴第一人,升任馬步軍副都指揮使。02、義社十兄弟打戰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趙匡胤年輕時投奔後來的周太祖郭威,在其手下為低級軍官。和石守信、王審琦、李繼勳等十人結為「義社十兄弟」,同甘共苦,生死與共。在長年的戰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 宋朝建立之初正處在國富民強的上升期,四川為何多次發生農民起義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一舉篡奪後周皇權,建立宋朝。雖然趙匡胤此舉有謀朝篡位之嫌,被歷史學家稱為「得國不正」,但客觀上說,趙匡胤此舉還是順應歷史潮流之舉。自公元907年唐朝覆滅,中國歷史進入分崩離析的五代十國時期。
  • 宋朝一共產生137名宰相,他們都是哪裡人,有沒有你老鄉
    960年,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 在宋朝創建之初,為了政權的平穩過度,以及籠絡安撫後周舊臣,趙匡胤依然任命後周的3名宰相範質、王溥以、魏仁浦為宰相。於是,宋朝的第一任宰相產生了。
  • 後周柴榮與趙匡胤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柴榮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悅史君看來,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複雜,需要深入分析。柴榮,是後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十五歲時便隨著郭威徵戰殺場。趙匡胤,洛陽的軍人家庭出身,二十一歲離家,尋求建功立業之路。
  • 古代最聰明皇帝,稱帝後沒殺一個功臣,出生入死的兄弟全得善終
    有趣的是,歷史上最聰明的皇帝之一,皇帝後不殺功臣,據說生死兄弟都有了好結局,這個人是宋太祖光允。公元927年,趙光允出生於洛陽市,年輕時跟隨後漢節度使郭偉南徵北建立顯赫專業,到公元951年,郭威被稱為皇帝,趙光允也成為開國元勳,手握重兵,郭偉死後,繼承的柴榮更加重用他。
  • 趙匡胤篡奪柴家皇位後,為何不斬草除根,卻反而善待柴家後人?
    說起周世宗的家族成員在宋朝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在兩本古代史長篇小說中有所體現。一個就是水滸傳,其中的小旋風柴進就是周世宗的後人。
  • 宋朝國號來源於宋州,因為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前是宋州節度使
    宋朝國號來源於宋州,因為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前是宋州節度使在宋以前國號的變更都是有嚴格章程的,在成為皇帝之前,那都是諸侯,一般取代了前朝的王朝,都會以自己的封地來成為新朝的國號。而趙匡胤所建立的宋朝也是如此。柴榮在世時,趙匡胤受封為歸德軍節度使,也就是宋州節度使。而在唐安史之亂以後,節度使開始做大,已經被人普遍認為是屬於諸侯的代稱,唐柳宗元甚至寫過一篇封建論,以此來反對藩鎮。其次,以前中原朝代,登基、或者篡位的君王,都是以先前的稱號為國號。
  • 宋朝歷史人物你知道多少?
    宋朝是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統一王朝。趙匡胤黃袍披身取代了後周,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紛爭。其後,經過靖康之變,北宋滅亡,但是宋朝並沒有滅亡,又建立了南宋。宋朝時期雖然歷經風雨,文化經濟卻也是高度繁榮。提起宋朝,你會想到什麼?
  • 趙匡胤稱帝:陳橋兵變前傳
    所以,後周帝國的兩支軍隊中,到處都是趙弘殷和趙匡胤父子的人脈,而作為兒子的趙匡胤,在後周的軍隊中,還加入了一個連他在內,號稱「義社十兄弟」的組織。 「義社十兄弟」,指的是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等十人,在年輕時候還是低級軍官時的一個結拜組織,日後,這些人有的成長為後周帝國的高級軍官。
  • 趙匡胤推翻後周時,為何沒人出來維護後周江山?
    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十分經典的時刻,也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一大事件。趙匡胤本是後周大將,受幼主之命北上抵禦北漢、契丹的聯軍,但行至陳橋時,將士們紛紛擁立他為皇帝,將象徵皇權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