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

2021-01-08 網易

  在歷史現實中,趙匡胤之所以能由一個普通將領最終成為北宋的開國皇帝,主要在於他完全掌握了後周最精銳的軍事力量-禁軍,這一點我在《兵變也得講學問-陳橋兵變的臺前幕後》中已有詳細敘述。其實在趙匡胤早年從軍時,有一群與他有著相似的背景的「熱血青年」先後參軍,趙匡胤與他們結為兄弟,榮辱與共,而他們這群人先後成為禁軍高級將領,最終將「兄弟」趙匡胤扶上了皇位。

  大名元城(河北大名縣)人,916年出生,長趙匡胤11歲。李繼勳的早年經歷完爆趙匡胤,他是十兄弟中最早出殿前都虞侯(禁軍高級軍官)、第一個升為節度使(相當於地方軍區司令)的。他不僅年齡最長,而且升遷速度快,儼然是「義社十兄弟」的帶頭大哥。

  後來李繼勳參與在後周攻打南唐的戰役中受到處罰,而小兄弟趙匡胤則脫穎而出,官職超過了「大哥」。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北徵契丹時,任戰棹左廂都部署李繼勳正式成為水路都部署趙匡胤的部屬。

  陳橋兵變時,李繼勳正擔任安國軍節度使,第一時間對趙匡胤表示支持。此後依然鎮守地方,《宋史》上說他「與太祖有舊,故特承寵遇」。宋太宗即位後,「賜錢千萬,白金萬兩」。977年李繼勳以太子太師的職位致仕退休,不久後病死,時年62歲,被追贈為中書令。

  開封浚儀人,928年出生,小趙匡胤1歲。雖然石守信年紀小,但早年間作戰勇敢,作為先鋒先後參與了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等硬仗,因而得到了後周世宗的賞識。在北徵契丹時,擔任陸路副都部署,官職竟然超過了年長自己12歲的大哥李繼勳。

  陳橋兵變時,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負責守衛開封的石守信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打開開封府的城門,使得趙匡胤兵不血刃奪得皇位。北宋建立後,石守信成為「翊戴功臣」之首,被加封為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歸德軍節度使,先後主持國內平叛戰爭。石守信非常識時務,杯酒釋兵權時,第一個交出兵權。

  趙光義即位後,石守信參與了高粱河之戰,因戰敗受到處罰,但不久官復原職。984年石守信病死,時年57歲,宋太宗下令贈其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兒子石保吉迎娶了趙匡胤第二女延慶公主。

  河南洛陽人,925年出生,長趙匡胤2歲。王審琦性格純厚謹慎,屬於比較踏實的類型。參軍後,同樣參加了多場戰役,官位一直處於平穩提升的狀態,無大起大落。陳橋兵變時,擔任殿前都虞候之職,與石守信一道在京城作內應。

  宋朝開國後,名列「翊戴功臣」第四,升任殿前都指揮使、泰寧軍節度使。王審琦身為武將善於射箭,但卻不善飲酒,每次宴會趙匡胤卻讓人給他斟滿,並稱其為」 審琦,朕布衣交也」,並將自己的昭慶公主嫁給王審琦長子承衍。

  

  磁州武安人,生年不詳。韓重贇的早年經歷與王審琦類似,參與歷次戰役,一直擔任禁軍中級官員。960年韓重贇參與陳橋兵變,以翊戴功,升為龍捷左廂都校、領永州防禦使(中高級官職),直到參加平叛後,才被升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江寧軍節度使一級的高官。

  此後有人告發他「私取親兵(金軍)為腹心」(趙匡胤稱帝的方法),趙匡胤大怒,竟然下令誅殺,好在有趙普求情,才免一死,但被削去軍職。不久後韓重贇再度恢復職務,並率軍銜枚夜襲契丹,一舉成功。最終於974年病死,追贈為侍中。其子韓崇業迎娶了趙匡胤四弟趙廷美之女秦王美女雲陽公主。

  祖籍涿州範陽,929年出生。劉光義的曾祖是唐朝後期割據幽州一帶的藩鎮劉仁恭,祖父劉守文。後來劉守文被其弟劉守光殺死,年幼的劉光義追隨父親劉延進南逃避難。後來劉光義加入後周禁軍,成為一名中級將領。

  宋朝建立後,劉光義得到重用,擔任討伐後蜀的副帥,率2萬人沿長江一線進軍,先後佔領5個州,最終滅亡後蜀。當時滅蜀大軍兵分兩路,從關中一帶軍中的統帥王全斌所部一路掠奪子女玉帛,向降將索取賄賂。而劉光義所部軍紀嚴整、秋毫無犯,得到了趙匡胤的褒獎,此後劉光義一直擔任地方節度使,

  趙光義即位後,為了避諱,將其改名為劉廷讓。986年岐溝關一戰宋軍慘敗,遼軍侵擾邊境報復。在邊將缺人的情況下,趙光義啟用了劉廷讓等老將。當年在君子館劉廷讓率領的數萬宋軍被遼軍包圍,而負責接應的將領又提前逃跑,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劉廷讓僅率領幾個親兵逃了出來。

  

  相州人,出身將門,父親父劉萬國曾任河中府馬步軍都指揮使。關於劉守忠的資料非常少,只知道他最後以左驍衛上將軍的職務致仕,而劉光義當時是右驍衛上將軍,由此推測兩人的功績相當。

  關於王政忠的資料也非常少,只知道976年時任解州刺史、權知晉州兼兵馬鈐轄的王政忠奉命參與圍攻太原。正在此時,趙匡胤離奇死亡,趙光義即位,諸將全被召回,從此就沒了王政忠的記載。

  

  最後的職務忠遠軍節度觀察留後。

  趙匡胤與其義社兄弟們的關係,隨著個人職務的升遷,有著親疏遠近的分別。如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三人與趙匡胤的關係最為密切,他們直接參與陳橋兵變。而楊光義、劉慶義、劉守忠、王政忠,升遷緩慢,在《宋史》中甚至都沒有傳記。

  除了「義社十兄弟」外,與趙匡胤有「兄弟」關係的還有禁軍高級將領慕容延釗、韓令坤、趙彥徽等人。一方面,鑑於他們與趙匡胤的「兄弟『關係,趙光義對他們既打壓又拉攏;另一方面由於趙匡胤已然成為開國皇帝,他的經歷需要演繹成神話、傳奇,所以他的繼承者們不斷試圖抹去或者淡化趙匡胤與這群人的「兄弟」關係。但歷史可以抹掉,但總會留下蛛絲馬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義社十兄弟,趙匡胤是老大
    義社十兄弟,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最後,趙匡胤成為宋太祖。 公元948年,郭威是樞密使,趙匡胤、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跟隨著。 公元951年,郭威成為後周太祖。
  • 攻伐徵戮背後的兄弟情史:宋太祖趙匡胤與吳越王錢俶
    諸國已滅,吳越也將不復存在,此情此景,不是他錢俶無能,而是他深知其中利害,只能說宋朝勢頭正盛,趙匡胤太強。十國中最強南唐,坐擁天塹之險,配上才華橫溢的國王李煜,結果又如何呢?麾下30萬大兵,還不是被宋軍按在地上一頓摩擦,清水衝地般一片都乾淨了。
  •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大宋文明
    !
  • 宋太祖——趙匡胤
    說到趙匡胤,很多人會想到與之相關的「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歷史事件,便覺得趙匡胤是個有心計的人,其實不盡然,趙匡胤除了篡位這件事遭人詬病,他本人還是個寬厚的人。比如歸降他的人,趙匡胤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相反地把戰俘安置得很好,就像柴宗訓、南漢劉鋹、陳洪進、李煜等人,不是死在他後頭就是活到古稀之年。
  •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義杜十兄弟」中的其他9位都有什麼樣的結局?
    後周手下將領見老大這麼拼命,立馬腎上腺素上升,頓時紛紛紅了眼,禁軍將領趙匡胤更是大吼,"君辱臣死,現在陛下身臨險境,我們做臣子的豈能貪生怕死?" 隨後趙匡胤帶著一幫人一起拍馬衝向敵軍陣中,後周軍隊在柴榮帶頭衝鋒下,士氣高漲,發起決死衝鋒,後周將領更是以一當十,捨生忘死,整個後周就像大換血一樣,殺得北漢軍隊毫無還手之力,
  • 趙匡胤的幾個結義兄弟,幫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都是什麼結局?
    時年27歲的趙匡胤,這時還是後周的一個中層軍官。這一天,趙匡胤和其他九個意氣相投的後周軍官,歃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這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義社十兄弟』了。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幾人義結金蘭的這一天,不管是趙匡胤還是其他幾人,大概都不會想到,他們這幾個人的結義,將會對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趙匡胤畫像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
  • 宋太祖趙匡胤千裡送京娘,是真?是假?有無史料記載?
    趙匡胤,字元朗,後唐明宗天成年間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趙匡胤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在軍隊站穩了腳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趙匡胤深受郭威的器重,加上郭威與趙匡胤的父親相識多年,趙匡胤開始走上官途。後從徵南唐,多有功績。
  • 陳橋兵變與宋太祖趙匡胤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十二
    達西 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在結束五代十國的長期戰亂,統一中國一事上具有重大的歷史貢獻,他與唐太宗被並稱為唐宗宋祖。武將出身的趙匡胤是馬上得天下的,他生逢五代亂世,素有報國之心。他的父親就是後周一位將領,母親一直不願讓兒子再去從軍。趙匡胤瞞著家人,在一位得道高僧指點下,投身後周太祖郭威軍中效力。他作戰勇敢,且有智謀,很快脫穎而出,得到提拔。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歷史功過】唐朝未年以來,藩鎮割據的現象一直延續著,當大梁正式成為一個國號的時候,中國開始進入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烽火連天,篡奪皇位的劇目頻繁上演。在53年間,共出現了14位帝王。這個時候,趙匡胤從歷史中走了出來,結束了民不聊生的日子。
  •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在一塊誓碑上強調不殺士大夫?他的目的是什麼?
    宋太祖誓詞三行:一為「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這段著名的宋太祖誓詞在正史中無記載,出自陸遊所撰寫的《避暑漫抄》中,是真是假無從辨別,不過,宋朝歷代皇帝的行為和這段誓詞要達成的目標非常接近,就姑且當是真吧,至於宋太祖為什麼強調不讓後世皇帝殺害士大夫,小編以為有兩點原因。
  • 宋太祖趙匡胤歷史畫像大全!趙氏子孫銘記!
    2元票以宋祖趙匡胤像為圖案,宋祖為宋朝開國皇帝,在位十六年(960一975)。原畫為絹本,橫169.7公分,縱191公分,面部設色再現了史料所云「膚黝黑」的真實。【文物現狀】現藏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屬性】絹本設色畫,立軸【尺寸】縱七尺九寸六分五釐(265.5cm),橫三尺八寸三分四釐(127.8cm )在現存的《宋太祖蹴鞠圖》(原作者為北宋蘇漢臣,元代臨摹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就描繪了宋太祖與其弟趙光義、宰相趙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戲的場景。
  • 陳橋兵變的始作俑者苗廣義,在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又活了四十年?
    苗訓,字廣義,生於公元929年,卒於公元1000年,比宋太祖趙匡胤小兩歲,比趙匡胤晚死二十四年。
  • 他搶了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卻還是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子孫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趙匡胤其實後,皇位落到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手中,之後宋朝的江山就在趙光義後代的手中,到宋高宗趙構時,皇位才回到了趙匡胤後人手中。有人問,為什麼宋高宗趙構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趙光義的後代而是給了趙匡胤的後人呢? 趙構本來有一個兒子,叫趙旉(fu),而且還當過皇帝,即為宋簡宗,只是因為在位的時間太短,年紀又小,又是個傀儡皇帝,所以一般不承認他是宋朝皇帝。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構一路南逃,苗傅與劉正彥舉兵造反,逼迫趙構退位,迎三歲的趙旉為帝。
  • 趙匡胤稱帝:陳橋兵變前傳
    所以,後周帝國的兩支軍隊中,到處都是趙弘殷和趙匡胤父子的人脈,而作為兒子的趙匡胤,在後周的軍隊中,還加入了一個連他在內,號稱「義社十兄弟」的組織。 「義社十兄弟」,指的是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等十人,在年輕時候還是低級軍官時的一個結拜組織,日後,這些人有的成長為後周帝國的高級軍官。
  • 趙匡胤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後,功臣被一擼到底!
    趙匡胤很不高興,但開國初,隱忍不發。相對來說,石守信幹得就漂亮,沒死傷一人,保證了京城掌控在自己人手上。論功行賞,石守信「翊戴」首功——輔佐擁戴第一人,升任馬步軍副都指揮使。02、義社十兄弟打戰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趙匡胤年輕時投奔後來的周太祖郭威,在其手下為低級軍官。
  • 牛唯一吃老虎的機會,據傳是宋太祖趙匡胤下過聖旨的
    牛唯一吃老虎的機會,據傳是宋太祖趙匡胤下過聖旨的 在現實的自然界,牛是草食動物,沒有尖牙利爪,唯一的優勢就是力氣大;老虎奔跑速度快,動作敏捷有力,咬合力強,是高踞在食物鏈頂端的肉食動物。當牛遇見老虎,除過群起而攻之,或者極個別偶發情形,多半只能成為老虎的口中美食。
  • 趙匡胤早年落魄,那個隨意用十貫錢打發他的王彥超,後來結局如何
    趙匡胤早年落魄,那個隨意用十貫錢打發他的王彥超,後來結局如何很多人都不願意讀五代史,因為這段時期的歷史事件既殘酷又零碎,所以,能結束這一混亂時期的人物,一定會受到史家的青睞。自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後,一個具有開創意義的偉大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縱觀宋太祖的一生,出身將門,追隨明君,文治武功,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可謂是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 趙匡胤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弟弟?
    看到有很多回答說宋太祖趙匡胤不是主動把皇位傳給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在此,我先聲明一下我的觀點,宋太祖趙匡胤完全是自願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的。那些認為是宋太宗趙光義殺了宋太祖趙匡胤而繼承皇位的,無非是從宋朝初年文瑩和尚著的《湘山野錄》中關於斧聲燈影得到的推斷,認為宋太祖死於非命,太宗弒兄篡位,先不說「斧聲燈影」本是稗官野史的傳聞,其可信度有多高,從以下幾個方面也可知太宗殺太祖是謬論:第一,《湘山野錄》中記述太祖出殿「引柱斧戳雪」,宮女和宦官聽不到二人談話內容,卻單單聽到「太祖柱斧戳雪聲」、「好做,好做」以及「鼻息如雷」的聲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