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2021-02-13 趙氏宗親
為繁榮、弘揚趙氏文化, 歡迎向《趙氏宗親》微信號投稿。聯絡微信858620059!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

編輯 | 趙英雄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

趙匡胤畫像

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由於這個話題超出了本文的範疇,所以這裡就不進行詳細說明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查找「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這兩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是,趙匡胤死後,他的後代都怎麼樣了呢?

趙匡胤一生共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很小時候就夭折了,所以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期,分別追封二人為滕王和舒王。六個女兒中的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早夭。另外三個是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三人分別下嫁給了左衛將軍王承衍、左衛將軍石保吉、右衛將軍魏鹹信。簡單的介紹完次要人物,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

次子趙德昭出生於951年,其性格沉著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趙匡胤為了讓兒子能夠多多歷練,並沒有直接給他封王,而是讓他相繼擔任了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務。不過趙匡胤可能想不到,自己會在盛年突然早逝。趙匡胤死時,趙德昭已經25歲,但依然沒有被冊封為親王,這也使得他在突然來臨的政治鬥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趙光義登基稱帝後,趙德昭才被冊封為武功郡王。補充閱讀:孩子「三觀皆正」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徵攻打幽州。一日夜裡,宋軍遭到偷襲,軍中大亂。當時許多將士都打探不到宋太宗的下落,以為其已遭遇不測,於是有人建議擁立趙德昭為皇帝。後來宋太宗及時出現,這個建議自然就沒了下文,但宋太宗卻對此事耿耿於懷。宋軍班師回朝後,趙德昭提出給此次出徵的有功將士給予封賞,宋太宗卻怒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擔心自己將要遭遇不測,於是回家後自刎而死。宋太宗聞訊後悔不已,追封趙德昭為魏王,後又改封吳王、越王。

四子趙德芳出生於959年,他的經歷跟其兄長趙德昭頗為類似,先後擔任過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等職務。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年僅23歲。宋太宗追封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後來又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秦王。

趙德芳共有三子,其後代一直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直到南宋建立後,宋高宗趙構因為自己沒有子嗣(唯一一個兒子早夭),但又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兄弟的兒子們。於是就收趙德芳的六世孫趙眘(原名趙伯琮)為養子。1162年,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了趙眘,是為宋孝宗。由此,宋朝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北宋皇帝除了趙匡胤以外,都是出自宋太宗一脈;南宋皇帝除了趙構以外,都是出自宋太祖一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趙德芳的嫡系子孫。

趙孟畫像

根據《宋史·宗室世系表》記載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趙匡胤四弟)支派。

太祖趙匡胤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趙德昭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趙德芳支派則遷居如下地區:浙江紹興、富陽漁山、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

趙匡胤一脈的字輩為: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如今浙江慈谿趙氏正是沿用了這一字輩。

太宗趙光義支派在「靖康之恥」後大部分被虜往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因此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另有少數太宗支派後人在江蘇常熟、江西上饒以及閩粵一帶繁衍。

趙光義一脈的字輩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趙廷美在世時因被太宗懷疑謀奪皇位而被貶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後代外放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開封、洛陽,福建汀州、山東沂州、濟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湖南衡州、四川成都、青城、江西鄱陽等地。

趙廷美一脈的字輩為: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古、光、登。

趙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趙匡胤次子,母孝惠皇后賀氏。  乾德二年(964年),任貴州防禦史。開寶六年(973年),任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改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加任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因受宋太宗訓斥,自殺而死。死後追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號懿。宋真宗時期,追贈太傅。宋仁宗時期追贈太師,改封吳王,宋英宗時期改封越王,宋哲宗時期改封燕王。乾興元年(1022年),加贈太師。其九世孫為宋理宗,十世孫為宋度宗,十一世孫為宋末三幼主。趙德昭亦是朝鮮半島白川趙氏的開派始祖。

趙德昭為人喜怒不表現在臉上。乾德二年(964年)出閣,按慣常做法,皇子一出閣就封為王。趙德昭的父親宋太祖趙匡胤認為趙德昭年幼,想讓他漸漸進封為王,於是在同年六月初五日,授任趙德昭為貴州防禦使。

開寶四年(971年)十二月初五日,宋太祖舉行慶祝活動,增加趙德昭的食邑戶數。

開寶六年(973年),宋太祖授任趙德昭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宋太祖在世之時,一直沒有給趙德昭封王。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去世,趙德昭的叔父晉王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同年,宋太宗改任趙德昭為京兆尹,移鎮永興,兼任侍中,才開始封為武功郡王。宋太宗詔令讓他與齊王趙廷美從朝會時班位在宰相之上。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二月,趙德昭娶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為妻,朝廷封王氏為韓國夫人。同年冬天郊祀時,宋太宗又加任趙德昭為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跟隨宋太宗攻打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裡驚亂,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到京師後,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趙德昭跟宋太宗論說此事,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退朝後自刎而死。

宋太宗聽見此事非常驚悔,跑去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哭著說:「痴兒何必這樣呢?」追贈趙德昭為中書令,追封為魏王,賜諡號為懿。宋真宗時期,追贈太傅。宋仁宗時期追贈太師,改封吳王,宋英宗時期改封越王,宋哲宗時期改封燕王。

熊大木《楊家將傳》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後世的楊家將評書、戲劇中的「八王爺」則大多署名趙德芳),太祖臨終前傳位給其弟趙光義,賜其子趙德昭金鐧一把,朝中如有不正之臣得專誅戮,曾多次救楊家將眾人。

相關焦點

  • 宋太祖趙匡胤歷史畫像大全!趙氏子孫銘記!
    天南地北,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趙;請點擊上面「趙氏族譜」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趙氏大家庭。擁抱中華趙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趙氏文化,共建繁榮趙氏,傳播趙氏優良傳統。此〈宋太祖像〉,其面容皮膚色就按《圖畫見聞志》卷三載「今定力院太祖御容梁祖真像,皆出於王靄筆。」王靄京師開封人。
  •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大宋文明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趙氏文化,傳播趙氏正能量!
  • 太祖趙匡胤歌曲,趙氏子孫必看
    [35] 補充閱讀:趙氏發達起家風水傳說劉安世:太祖用心,堯舜之心也。[36] 司馬光:①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於酒色,養其疽囊,以為子孫不治之疾,於是漁陽竊發,而四海橫流矣。肅、代以降,方鎮跋扈,號令不從,朝貢不至,名為君臣,實為絢敵。
  •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在一塊誓碑上強調不殺士大夫?他的目的是什麼?
    宋太祖誓詞三行:一為「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這段著名的宋太祖誓詞在正史中無記載,出自陸遊所撰寫的《避暑漫抄》中,是真是假無從辨別,不過,宋朝歷代皇帝的行為和這段誓詞要達成的目標非常接近,就姑且當是真吧,至於宋太祖為什麼強調不讓後世皇帝殺害士大夫,小編以為有兩點原因。
  • 他搶了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卻還是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子孫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趙匡胤其實後,皇位落到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手中,之後宋朝的江山就在趙光義後代的手中,到宋高宗趙構時,皇位才回到了趙匡胤後人手中。有人問,為什麼宋高宗趙構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趙光義的後代而是給了趙匡胤的後人呢? 趙構本來有一個兒子,叫趙旉(fu),而且還當過皇帝,即為宋簡宗,只是因為在位的時間太短,年紀又小,又是個傀儡皇帝,所以一般不承認他是宋朝皇帝。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構一路南逃,苗傅與劉正彥舉兵造反,逼迫趙構退位,迎三歲的趙旉為帝。
  • 趙氏天潢衍派: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後代子孫世系
    更多關於趙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趙氏在線。宋朝直系宗室實際上有三大支:太祖支派、太宗支派、魏王支派。三大支派又衍生出各房。三派字輩合成一訣 : 「若夫,元德允克、令德宜崇、師古希孟、時順光宗、良友彥士、登汝必公、不惟世子、與善之從、伯仲叔季、承嗣由同。」寓意三派子孫勿恃貴而輕賤,以至怠慢無禮。若有分薄家貧無依,富盛者宜加意助力,勿使流離。
  • 宋太祖——趙匡胤
    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  說到趙匡胤,很多人會想到與之相關的「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歷史事件,便覺得趙匡胤是個有心計的人,其實不盡然,趙匡胤除了篡位這件事遭人詬病,他本人還是個寬厚的人。
  •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趙雲的後代嗎?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並不是,趙雲的兩個兒子都絕了嗣,根本沒有後代傳承下來。趙雲是三國時代蜀漢名將,他膝下有兩個兒子,趙統與趙廣,雖然趙雲馳騁沙場聲名赫赫,但是兩個兒子並沒有他出名,歷史上對於趙統、趙廣的記載也非常少,僅有寥寥數語。
  • 寶應趙氏,相傳是宋代宗室之後
    源於嬴姓 部分源於皇帝賜姓 據介紹,趙姓源於嬴姓,發源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趙姓的得姓氏祖為造父,嬴姓,伯益的後代,中國歷史上著名善御者。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八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
  • 【趙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今山西洪洞)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趙姓的始祖[4][5]。[6]遷徙傳播兩漢以前的遷徙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造父的第七代子孫)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後來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
  • 趙氏家族的由來和發展歷史
    遷徙傳播 兩漢以前 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造父的第七代子孫)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後來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布以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趙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
  • 韓國這個姓氏自稱來自中國,還是宋太祖後裔,並來中國尋根問祖
    有這樣一群外國人,他們卻自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來自韓國白川的趙氏宗族曾多次來到中國多地進行尋根活動,他們自稱祖先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因避難而逃到朝鮮半島生活,經過上千年的開枝散葉,現已有數十萬之眾。
  • 陳橋兵變與宋太祖趙匡胤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十二
    當晚,趙匡胤便令各軍就驛下營,寓宿一夜,待天明再進軍。就在這時,京師城裡正在傳播著「點檢作天子」的輿論。原來,早在周世宗還在世時,一次徵遼途中,世宗患病。趙匡胤勸他收兵回朝,說待將來有機會再徵遼,世宗聽從了勸告。一路上他從布袋裡取出文書批閱,忽然發現一根直木,上書「點檢作天子」字樣。他心有所動,不露聲色地將原木放回布袋中。回到京師,他就免去都點檢張永德的官,任命趙匡胤接任殿前都點檢之職。
  • 紫金趙氏概述
    一、趙氏來源趙氏是伯益之後裔。《史記》云:「益,伯益也,秦、趙之祖」。《姓纂》載:「帝顓頊伯益贏姓之後,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趙城,因以為氏」。自公元前964年,舜帝的外孫大廉之後裔造父,因有功於周穆王而得賜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而成為趙氏的始祖。趙氏祖先與秦同祖,子孫以國為姓。
  • 天水郡、涿郡趙氏淵源
    天水趙氏是代王趙嘉的後代,趙亡後,趙嘉的兒子趙公輔被秦始皇封往西戎做行政主管,世居天水(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趙公輔把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制度傳播到那裡,深受西戎人的愛戴,被西戎人尊為趙王。天水郡是趙姓歷史上十分重要的郡望。酒泉趙氏、扶風趙氏、新安趙氏、南陽趙氏、平原趙氏、中山曲陽趙氏、南陽穰縣趙氏、長平趙氏、汲郡趙氏等望族,都是源自天水趙氏。
  • 趙氏家族歷代趙氏望族有多少家
    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趙勝家族,戰國時強宗大族。趙勝(?-前251),戰國時趙國公子。平原君。趙武靈王趙雍之子,趙惠文王趙何之弟。有子孫趙代等。其後竟與趙俱亡。2. 馬服(今河北邯鄲市西北)趙奢家族,戰國時軍功世家。趙奢,以功封馬服君。其子趙括(?-前260),善紙上談兵。其後為馬服氏,進而演為馬姓。3. 蒼梧(今廣西梧州)趙光家族,秦漢時官宦世家。
  • 趙氏家族歷代趙氏望族100家!家人們快來認識一下吧!
    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趙勝家族戰國時強宗大族。趙勝(?-前251),戰國時趙國公子。平原君。趙武靈王趙雍之子,趙惠文王趙何之弟。有子孫趙代等。其後竟與趙俱亡。馬服(今河南邯鄲市西北)趙奢家族戰國時軍功世家。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名人簡歷】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祖父趙敬,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
  • 趙匡胤為什麼不殺柴氏子孫?原因很現實!
    第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第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第三 :「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誓碑的大意主要是兩條:禮遇柴氏子孫,厚待士大夫。趙匡胤把不殺前朝宗室作為祖訓,這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南北朝以來,改朝換代的新皇帝,往往會把前朝統治者肉體消滅。
  • 歷代趙氏望族100家!太牛了!
    有子孫趙代等。其後竟與趙俱亡。馬服(今河南邯鄲市西北)趙奢家族戰國時軍功世家。趙奢,以功封馬服君。其子趙括(?-前260),善紙上談兵。其後為馬服氏,進而演為馬姓。蒼梧(今廣西梧州)趙光家族秦漢時官宦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