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趙英雄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
趙匡胤畫像
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由於這個話題超出了本文的範疇,所以這裡就不進行詳細說明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查找「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這兩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是,趙匡胤死後,他的後代都怎麼樣了呢?
趙匡胤一生共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很小時候就夭折了,所以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期,分別追封二人為滕王和舒王。六個女兒中的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早夭。另外三個是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三人分別下嫁給了左衛將軍王承衍、左衛將軍石保吉、右衛將軍魏鹹信。簡單的介紹完次要人物,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
次子趙德昭出生於951年,其性格沉著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趙匡胤為了讓兒子能夠多多歷練,並沒有直接給他封王,而是讓他相繼擔任了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務。不過趙匡胤可能想不到,自己會在盛年突然早逝。趙匡胤死時,趙德昭已經25歲,但依然沒有被冊封為親王,這也使得他在突然來臨的政治鬥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趙光義登基稱帝後,趙德昭才被冊封為武功郡王。補充閱讀:孩子「三觀皆正」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徵攻打幽州。一日夜裡,宋軍遭到偷襲,軍中大亂。當時許多將士都打探不到宋太宗的下落,以為其已遭遇不測,於是有人建議擁立趙德昭為皇帝。後來宋太宗及時出現,這個建議自然就沒了下文,但宋太宗卻對此事耿耿於懷。宋軍班師回朝後,趙德昭提出給此次出徵的有功將士給予封賞,宋太宗卻怒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擔心自己將要遭遇不測,於是回家後自刎而死。宋太宗聞訊後悔不已,追封趙德昭為魏王,後又改封吳王、越王。
四子趙德芳出生於959年,他的經歷跟其兄長趙德昭頗為類似,先後擔任過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等職務。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年僅23歲。宋太宗追封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後來又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秦王。
趙德芳共有三子,其後代一直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直到南宋建立後,宋高宗趙構因為自己沒有子嗣(唯一一個兒子早夭),但又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兄弟的兒子們。於是就收趙德芳的六世孫趙眘(原名趙伯琮)為養子。1162年,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了趙眘,是為宋孝宗。由此,宋朝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北宋皇帝除了趙匡胤以外,都是出自宋太宗一脈;南宋皇帝除了趙構以外,都是出自宋太祖一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趙德芳的嫡系子孫。
趙孟畫像
根據《宋史·宗室世系表》記載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趙匡胤四弟)支派。
太祖趙匡胤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趙德昭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趙德芳支派則遷居如下地區:浙江紹興、富陽漁山、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
趙匡胤一脈的字輩為: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如今浙江慈谿趙氏正是沿用了這一字輩。
太宗趙光義支派在「靖康之恥」後大部分被虜往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因此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另有少數太宗支派後人在江蘇常熟、江西上饒以及閩粵一帶繁衍。
趙光義一脈的字輩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趙廷美在世時因被太宗懷疑謀奪皇位而被貶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後代外放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開封、洛陽,福建汀州、山東沂州、濟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湖南衡州、四川成都、青城、江西鄱陽等地。
趙廷美一脈的字輩為: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古、光、登。
趙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趙匡胤次子,母孝惠皇后賀氏。 乾德二年(964年),任貴州防禦史。開寶六年(973年),任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改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加任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因受宋太宗訓斥,自殺而死。死後追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號懿。宋真宗時期,追贈太傅。宋仁宗時期追贈太師,改封吳王,宋英宗時期改封越王,宋哲宗時期改封燕王。乾興元年(1022年),加贈太師。其九世孫為宋理宗,十世孫為宋度宗,十一世孫為宋末三幼主。趙德昭亦是朝鮮半島白川趙氏的開派始祖。
趙德昭為人喜怒不表現在臉上。乾德二年(964年)出閣,按慣常做法,皇子一出閣就封為王。趙德昭的父親宋太祖趙匡胤認為趙德昭年幼,想讓他漸漸進封為王,於是在同年六月初五日,授任趙德昭為貴州防禦使。
開寶四年(971年)十二月初五日,宋太祖舉行慶祝活動,增加趙德昭的食邑戶數。
開寶六年(973年),宋太祖授任趙德昭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宋太祖在世之時,一直沒有給趙德昭封王。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去世,趙德昭的叔父晉王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同年,宋太宗改任趙德昭為京兆尹,移鎮永興,兼任侍中,才開始封為武功郡王。宋太宗詔令讓他與齊王趙廷美從朝會時班位在宰相之上。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二月,趙德昭娶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為妻,朝廷封王氏為韓國夫人。同年冬天郊祀時,宋太宗又加任趙德昭為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跟隨宋太宗攻打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裡驚亂,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到京師後,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趙德昭跟宋太宗論說此事,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退朝後自刎而死。
宋太宗聽見此事非常驚悔,跑去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哭著說:「痴兒何必這樣呢?」追贈趙德昭為中書令,追封為魏王,賜諡號為懿。宋真宗時期,追贈太傅。宋仁宗時期追贈太師,改封吳王,宋英宗時期改封越王,宋哲宗時期改封燕王。
熊大木《楊家將傳》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後世的楊家將評書、戲劇中的「八王爺」則大多署名趙德芳),太祖臨終前傳位給其弟趙光義,賜其子趙德昭金鐧一把,朝中如有不正之臣得專誅戮,曾多次救楊家將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