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篡奪柴家皇位後,為何不斬草除根,卻反而善待柴家後人?

2021-03-05 名姝歷史

說起周世宗的家族成員在宋朝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在兩本古代史長篇小說中有所體現。一個就是水滸傳,其中的小旋風柴進就是周世宗的後人。這位柴大官人可以說是當地一霸,誰也不敢惹,那些犯了事的人,通通投到他的門下,他能夠護其周全。

而另一位小說中的人物,就是說嶽全傳中的小梁王,這也是一個惹不起的人,家大業大,最終被嶽飛槍挑小梁王。當然,這都是小說作品中的人物,宋朝的柴世宗的後代真的混的這麼好嗎?

公元960年,點檢趙匡胤篡位當了皇帝,這在當時屬於常規操作。在這個有兵就能當老大的年代裡,50多年來,中原已經換了好幾姓的皇帝。當然,趙匡胤也是個要面子的人,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把曾經的主子,小皇帝柴宗訓給暗地裡做掉,而是給他封了一個王爵,而他的母親也被尊為周太后。

趙匡胤對待柴宗訓還算不錯,究其原因,就在於趙匡胤就是在他父親柴榮的手下發跡的。雖然趙匡胤自己的能力很強,但是沒有後周世宗的提攜與提拔,他是沒有機會出人頭地,甚至最後登上皇帝寶座的。

所以他再給了柴宗訓一個王的頭銜之外,還定下了幾條規矩。首先柴家人,如果犯罪不能加刑,就算是造反這樣十惡不赦的大罪,也只能讓他自殺,不能在集市裡進行斬首。

同時還給了柴家丹書鐵券,雖然這個東西的最終解釋權在趙官家手中,但是歷任趙官家還算比較講信用,比起後來那位朱元璋好太多了。所以柴家人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柴進那種別人不敢惹的狀態應該也是比較真實的。

我們再來看一看柴榮的幾個兒子的結局。在北宋的兩本筆記中都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周世宗的小兒子柴煕謹被趙匡胤的大將潘美收養了,從此以後就跟著這位乾爹姓潘了。這應該算比較好的結局了。

那位被封了王的柴宗訓,被趙匡胤強遷到房州。這個地方可是一個流放人的好去處,當年唐中宗李顯也曾經在這裡度過了一段歲月,但是他僅僅活到了22歲就去世了。

這一家子人很奇怪,像是有夭折基因一樣,壽命都不很長,到了宋仁宗時候,索性絕了嗣,皇帝還從旁支中找了一個讓他繼續供奉後周宗廟。

南宋建立後,宋高宗趙構倒也沒有忘記這家人,找到了一個柴家的後人,讓他繼續供奉後周。雖然地位已經不能和前代相比,但是趙官家比起其他的皇帝來說,已經算是含情脈脈了。

相關焦點

  • 趙宋的政治密碼——後周世宗必須姓「柴」
    大周柴世宗就是大名鼎鼎的後周世宗郭榮,後周世宗被後世公認為五代十國第一英主,如果不是因為他英年早逝,那麼統一天下的很可能就是周世宗。而也正是因為周世宗的猝逝,導致後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看起來好像沒啥問題啊,姓"柴"嘛,後周世宗柴榮一直也是這麼叫的呀。但請看兩本書上的記載——"本姓柴氏"。什麼叫"本姓柴氏",就是說他本來姓柴,但後來肯定不姓柴了。比如《舊五代史》記載後梁太祖朱溫就直接是"姓朱氏,諱晃,本名溫";而對後唐奠基人李克用的介紹則是"太祖武皇帝,諱克用,本姓朱耶氏"。
  • 權勢滔天還是寄人籬下,宋朝柴家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
    作者:張堯 在宋朝歷史上有一個名氣甚大又神秘莫測的家族,他們既非皇族宗室,也非勳貴外戚,更非地方一霸,卻總在各類小說評書話中頻繁拋頭露臉,他們權勢滔天、貴不可言,似乎比起趙宋皇室也不逞多讓。然而歷史中的他們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這就是後周皇族——柴家。
  • 參考趙匡胤的行為
    所以這幫文人自然是要大力宣傳趙匡胤如何普世,如何英明了。02趙匡胤善待柴榮後人。自從司馬昭殺害曹魏皇帝曹芳以後,弒君篡位的行為基本上成為了一種傳統。如果你想要推翻這個王朝,建立新的王朝,那麼前朝留下來的皇帝,必然是要被殺掉的。
  • 他搶了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卻還是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子孫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趙匡胤其實後,皇位落到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手中,之後宋朝的江山就在趙光義後代的手中,到宋高宗趙構時,皇位才回到了趙匡胤後人手中。有人問,為什麼宋高宗趙構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趙光義的後代而是給了趙匡胤的後人呢? 趙構本來有一個兒子,叫趙旉(fu),而且還當過皇帝,即為宋簡宗,只是因為在位的時間太短,年紀又小,又是個傀儡皇帝,所以一般不承認他是宋朝皇帝。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構一路南逃,苗傅與劉正彥舉兵造反,逼迫趙構退位,迎三歲的趙旉為帝。
  • 趙匡胤去世前,為何不讓25歲的兒子繼位,反而傳位給趙光義?
    因此,按照這一說法的話,宋太祖趙匡胤臨終前,已經決定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趙光義。 不過,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封建王朝,雖然兄終弟及的情況卻有不少,但是,大部分時候還是優先選擇父死子繼。比如在明朝時期,兄終弟及的情況,往往是建立在皇帝沒有子嗣的前提上。那麼,問題來了,趙匡胤去世前,為何不讓25歲的兒子趙德昭繼位,反而傳位給趙光義呢?
  • 劉裕篡位之後,為何不效仿司馬炎善待曹奐,卻將司馬家族斬草除根
    但是他在上位後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善待了曹奐,將曹奐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但是風水輪流轉,到了公元420年,劉裕卻又篡奪了司馬家族的政權,建立了劉宋王朝,那他又是如何對待司馬家族的呢?
  • 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後,怎麼處置柴榮幾個兒子的?沒一個活過20歲
    趙匡胤這哥們做兄弟忒不仗義了,周世宗柴榮身為後周老闆,把他當兄弟,不僅給他高官厚祿,甚至還分配股權給他。可是趙匡胤在老闆柴榮去世以後,果斷篡奪了後周的江山,甚至連集團的名字都給改了。那麼周世宗柴榮的繼承人,柴宗訓啥下場呢?當時來看,柴宗訓是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可是他被降為鄭王,弄到了房州居住。房州是啥地方?唐朝的時候,專門流放貴族的地方。
  • 後周恭帝柴宗訓、元末「小明王」韓林兒都是皇帝,為何結局卻不同?
    柴宗訓,後周世宗柴榮的兒子,恭帝。韓林兒,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皇帝,號「小明王」。他們兩人雖都貴為皇帝,但是結局卻截然不同。 柴宗訓所處的時代背景 趙匡胤建立宋朝當皇帝非常富於「戲劇性」,大年正月初一後周朝臣接到契丹(遼)大舉進攻的消息,大年初二趙匡胤率兵出徵。
  • 後周太祖郭威為何會傳位給無血緣關係的柴榮,不能傳位給外甥嗎?
    後周太祖郭威為何會傳位給無血緣關係的柴榮,不能傳位給外甥嗎?中國歷史五千年,經歷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王朝,然而人們能夠記住的往往都是那些享國長久的朝代,一些滅亡很快的短命王朝就很難讓人記住,也沒有什麼存在感。
  • 趙匡胤推翻後周時,為何沒人出來維護後周江山?
    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十分經典的時刻,也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一大事件。趙匡胤本是後周大將,受幼主之命北上抵禦北漢、契丹的聯軍,但行至陳橋時,將士們紛紛擁立他為皇帝,將象徵皇權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
  • 不一樣:趙匡胤為何輕易就篡奪了後周江山?只怪柴榮「機關算盡
    韱鈛俻準監媾鋸雒鐕騨衋彬屍咍騙剶辜彈犿贕號鬭竾襑龒鎁藶抐峌鉚硳鏱淤鏹饓郲滉陼磖娡煲蘺鏰婬孭覼襎觻舶欞可是,就是由於太過聰明,在彌留之際,自以為是的安排,導致柴家江山被手下心腹大將趙匡胤篡奪,令人唏噓不已。誜鋁緽媗鼆耆籙萪臤畯僲霨娂顭嵴梌恍廠岀痺頩暟倈槙末初陸烌瀽垇幬扻餃鑺絥煿秜乘眥笗溪殜鋏閶敤寏媯翔鍬恫
  • 李世民朱元璋都大殺功臣,為何趙匡胤不殺一人坐穩天下?
    歷代以來,開國之君多濫殺功臣,可是宋朝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即位之後卻善待功臣,不殺一人而坐穩江山。這是為什麼呢?從秦漢以來,歷代開國之君大概可以分成兩種人,其一本身就是世代勳貴,其二出身草根。歷代開國之君多濫殺功臣,為何趙匡胤不殺一人就坐穩江山?
  • 趙匡胤為何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為何又遭後人質疑?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借帶兵北上應對所謂「遼國入侵」之機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後又迫使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建立了大宋政權。
  • 宋太宗繼位後為何用令人髮指的手段處置大哥趙匡胤年輕的妻兒?
    中國古代,子承父業向來是皇位傳承的不二法則。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就打破了這個傳統,他把皇位傳給了弟弟。史料記載,北宋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時年五十歲的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 趙光義接替皇位後,是怎樣對待趙匡胤的妻子兒女的呢?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為人仁慈。他橫袍加身篡奪了後周江山後,並末加害後周皇室遺族,相反對他們盡力保持,並給予優厚待遇。他甚至在太廟中立下碑文,要子孫後代對後周室全面保護,有罪不加,若有謀逆只可在室中令其自盡,不得斬於市等等。應該說,這種做法是仁慈的。 但是,這一良好做法卻沒有得到繼承。
  • 趙匡胤謀朝篡位,為什麼當時的大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趙匡胤通過兵變的手段奪取了後周江山,多少有些不講道義,然而後世卻很少有人指責他的行為,在偉人的詩裡有提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宋祖指的就是趙匡胤,可見趙匡胤在歷史上的地位還很高。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趙匡胤謀朝篡位沒有人罵他呢?
  • 燭影斧聲,趙匡胤真的是被弟弟所殺嗎?太祖一脈並沒有失去皇位
    殿前都點檢在陳橋驛自導自演了黃袍加身的戲碼,當家人由一開始的郭家,柴家最終落入了趙官家手裡,多年徵伐南北,終於建立一統的北宋王朝(幽雲十六州未收復)。在開寶九年(976年),僅49歲的趙匡胤,在這一年離世,古代宗法制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弟弟來繼承也不是沒有先例,但有違常理,根據後來趙普和趙光義的官方解釋。
  • 趙匡胤篡位後周,為何留下柴榮子孫?看他託孤給誰就懂了
    其實趙匡胤不傻,看他所託付的人就知道了。 趙匡胤聽後,認為自己已經篡奪了周世宗的皇位,現在連他的血脈都要殺掉,實在不忍心。這時候,趙匡胤又問趙普旁邊的大將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