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日本流行的「神劇」,中國男女老少都愛看,為何後來消失了?

2020-12-11 一道知衡

韓國和中國的傳統思想和矛盾衝突都很相像,比如說婆媳矛盾、教育孩子方式……看起來有代入感,會覺得原來韓國也是一樣的。泰劇的劇情簡單、誇張,把生活化的內容放大化,而且演員尤其是配角表演相當「表演化」,有明顯的九十年代臺灣劇的那種風格,壞人一看就是壞人,劇情也是夠狗血。

臺劇《王子變青蛙》

01、曾經暢銷的日劇

而日劇卻不一樣,不是不火,而是受眾群體不一樣。

記得曾經還用電腦播放DVD盤的時候,在音像城,日劇就會單獨被放在一個盒子裡,還會放在明顯的位置上,和臺劇一起平分秋色。很多大學生都喜歡看日劇。

其實早在八、九十年代,日劇被引進中國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看的。比如《排球女將》,雖然因為年代久遠導致情節記不清了,但還隱約記得一個排球比賽而已,竟然還有那麼多花樣打法,什麼「幻影旋風」,看的人眼花繚亂。

《排球女將》

還有講遊泳的,叫做《綠水英雄》,也是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眼球。講述一個女運動員在遊泳的時候在海豚身上找到靈感,啟發她發明了自己的絕技「飛魚轉身」,就是在泳道轉身的時候,突然躍出水面,身體從空中飛起來再落水,一下就能超越其他選手,完全脫離物理定律,和我國飛簷走壁、提氣升空的武俠片有的一拼。

現在想想,這樣的「神劇」居然也是當時最愛看的電視劇,真是不可思議。

《綠水英雄》

02、打敗日劇的港劇時代

可隨著改革開放,大家對經濟的關注、現代生活的嚮往,更是讓港劇開始在大陸開花發芽。如《我本多情》、《大時代》、《壹號法庭》、《天地豪情》、《刑事偵緝檔案》等,這些電視劇展現了各種行業的精英故事,更容易貼合現代生活以及對未來的追求,蓋過了脫離生活的日劇。

港劇《大時代》

因此在八九十年代,很難看到日劇在電視上播放。更多的還是港劇、臺劇、泰劇,甚至是語言文化相通的新加坡劇,都很受歡迎。當時人更多還是在電視機上接受外界訊息,因此日劇就很少有關注了。

新加坡劇《三面夏娃》

03、日劇的受眾

到了網絡發達時代,尤其是兩千年以後,這個時代變成了只要有根網線,無論是日劇、泰劇還是新加坡劇,只要你想看,隨時都能看。日劇憑藉強大的漫畫基礎改編成偶像劇,加上幾年來通過日本動漫和動畫片如《海賊王》、《美少女戰士》、《棒球英豪》等培養起來的觀眾也開始長大了,日劇又開始捲土重來。

《極道鮮師》
《花樣少年少女》
《美少女戰士》
《海賊王》

那個時候臺劇都是每周一更,而日劇多數是等全部更新完了,翻譯出來了刻成光碟出售,這樣可以連續看很久。但是信息的傳遞是同步的,通常是遇到了一個喜歡的日本明星,知道他的新劇要更新了,就是苦於看不到,左盼右盼終於等到出碟了,熬夜也要看完全部劇情,才夠過癮。

白色巨塔
《野豬大改造》

那時候的日劇人物造型時尚、劇情新穎,多數都是青春洋溢的時代劇,而且主題向上。雖然有的價值觀不一樣,但至少還能接受,跟現實生活的差別性不是很大。只是到了現在,日劇很多時候都開始走「怪異」路線,像《世界奇妙物語》,雖然題材新穎,看完卻細思極恐。

世界奇妙物語

《輪到你了》緊張、刺激,密室殺人,卻又顯得暴戾、無助。

《輪到你了》

但是也不乏經典電視劇,如《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就好評不斷。就是那種帶著生活氣息的溫情感,你不知道為什麼好看,可就是很火的那種。

《深夜食堂》
《孤獨的美食家》

這就是有一部分人特別喜歡日劇,因為夠新、奇、特,也有很多人不喜歡的原因,因為太過特立獨行,不如大眾爆米花類型劇來得輕鬆。

相關焦點

  • 日本出版中國抗日神劇大全!抗日神劇,危害民族心智!
    日本出了一本書叫《抗日神劇大百科》,裡面收錄了21部抗日神劇,總計678集。書中梳理了這些神劇中的主要劇情、人物關係,以及對各種神劇畫面的評論吐槽,並隨書附贈了抗日中文教學,教日本人如何說一口抗日中文等等!
  • 抗日神劇惹日本不滿,一家族將劇組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這種信念一直到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附近挑起了「盧溝橋事變」後,中國兩國的戰爭才算是真正的爆發。日本投降銘記歷史,抗日神劇誕生在這場長達十幾年的戰爭中,無數兒女奔赴前線作戰,他們熱灑鮮血用生命換來了如今的和平與盛世,所以為了銘記這段歷史,也為了紀念那些偉大的抗日英雄,我國拍了許多抗日紀錄片與抗戰電影、
  • 5年前日本拍了部抗日劇,裡面我軍形象如何?網友:比國產神劇強
    同一個月亮,三個船看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同樣的事,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看來也是不一樣的,不過在對待歷史事件時,由於有的觀點或者立場過於娛樂化,失去了對事件應有的反思,往往會備受詬病。國產的抗日神劇就是一個例子,抗日戰爭是一次偉大慘烈的衛國戰爭,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抵抗外辱拋頭顱灑熱血。這是一場漫長又艱苦的戰爭,也是所有中國人必須要銘記的歷史。
  • 演中國戲娶中國妻,堅持讓女兒入中國籍,這個日本人為何如此愛中國
    矢野浩二可能連自己都沒想到,他可以在中國演日本人,在日本卻要演中國人。011974年,矢野浩二出生於日本大阪,他的前26年與中國並未有任何瓜葛,後來到中國也只是因為在日本沒有發展前途,但來到中國之後就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 為什麼愛看日本美食劇?
    這一季增加了很多中國元素,月餅,大閘蟹,掃碼支付,就連總在角落裡打醬油的西裝小哥也被發現是個中國通。還有張孝全與小田切讓同框。快速識別中國人的方法即便是這一季整體碳水化合物超標,但就連熱狗夾炒烏龍麵,或者咖喱拉麵加米飯這種「主食+主食」,都能讓人看得垂涎欲滴。
  • 腦洞奇大的童年神劇為何統統消失?全賴這個公司撲街了
    周易三寶這群酷蓋來自周易,一家以腦洞巨大的魔幻劇情收割80、90後觀眾的神奇公司。but後來,這家公司死了。蔡藝儂、李少紅、於媽各位桃們應該都不陌生。蔡藝儂是唐人扛把子,《仙劍奇俠傳》系列、《少年楊家將》、《天外飛仙》、《步步驚心》等童年神劇都出自唐人。
  • 日本人拍的「抗日神劇」裡,中國軍人是什麼形象?
    前幾年的時候,網上出現了一大批抗日劇,現在已經很少了。那些抗日劇的主人公各個身懷絕技,日軍在他們面前根本不堪一擊,甚至讓人產生了一個日軍在中國多麼不容易的想法。由於在影片中出現了許多誇張和不符合實際的情節,這些抗日劇也被網友叫做「抗日神劇」。
  • 日本一家族看中國神劇後,將其告上法庭,之後抗日劇再不用此姓氏
    日本對中國長達十四年的侵略,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段日子,無數無辜的百姓慘死於對方的屠刀之下,每一位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段歷史。戰爭時期的不少故事都被搬上了螢屏,人們也喜歡看這類的影視劇,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還出現了不少的神劇,裡面的很多情節令人啼笑皆非。拍攝戰爭時期的影視劇,其實本意是讓人們知道當年的戰爭是多麼的殘酷,讓人們能夠銘記歷史,讓年輕人知道先輩們是歷經多少苦難,最終才建立了新中國。
  • 盤點港臺華語流行樂壇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中篇
    曾幾何時,寶麗金幾乎要算外資公司在港臺地區流行音樂界最風光的代表。70年代就有鄧麗君、許冠傑這樣分別代表臺灣、香港兩地屬於劃時代的人物,像鄧麗君從1975年加入寶麗金,一開始就席捲港臺兩地,出道沒多久就打入日本市場(1974年)。她單獨在日本發行專輯據說就多達十多張(倒並非全是日語,也包括本來的中文歌曲),拿過多次日本的音樂大獎。
  • 知識挖掘機:中國最自豪的三國,被日本人做成遊戲火了20年,還賺了全...
    小弟咋覺得,這倆演員站在一塊,總有一點搞笑的感覺,而且這部劇的演員陣容,怎麼看怎麼沙雕,而且導演福田雄一的上一部劇是沙雕神劇《我是大哥大》來著……看來該電影也會和《銀魂》那麼到底日本為何對三國歷史情有獨鍾,今天小弟就跟大家聊聊日本與三國文化的關係。
  • 日本神劇《大叔的愛》無預警爆紅,受歡迎程度排在春季日劇前三位
    日劇的題材豐富、多樣,每一季總是會有一兩部看起來卡司很弱的,推廣力度不足的劇集憑藉新穎的內容,獨特的拍攝手法成功突圍而出,2018年的春季日劇中就有這一部《大叔的愛》。但,偏偏,《大叔的愛》又成功跑出了,在日本社交網的平臺上這部劇的討論度又或者說受歡迎程度僅次於《黑色止血鉗》,另外這部劇的收拾率能保持在4%左右也相當厲害,要知道這是一部深夜劇,收視不可能與黃金時段劇集相提並論。有人就好奇這到底是什麼神劇?
  • 娛樂圈裡經常拍抗日劇的幾位演員,第一位是抗日神劇專業戶
    像王新軍剛開始拍的《歷史的天空》、《中國近衛軍》等抗日劇還都是挺不錯的抗日劇也都很有內涵,但是再後來王新軍因為拍了一部抗日神劇頓時使王新軍的抗日劇地位一落千丈,這部抗日神劇就是《抗日奇俠》他在裡面飾演「王牧風」一角色裡面簡直太扯了,所以說以後還是少拍攝點抗日神劇吧。
  • 日本拍了一部抗日劇,裡面的中國軍人是什麼形象?中國網友沸騰了
    在前些時候重拍的亮劍播出,但是很快就引起了一片吐槽,原因很簡單,裡面的小鮮肉們個個都打扮光鮮亮麗像是去談戀愛的,而不像是去打仗的。除了這些在衣著打扮上不符合史實的劇還有那種一看就是在侮辱觀眾智商的抗日神劇了,何為抗日神劇呢?指的就是戰爭遊戲化,友軍懦夫化還有對方白痴化的電視劇。
  • 70、80後的回憶:曾風靡一時的新加坡電視劇,為何現看不到了
    但是,30餘年過去了,曾經在國內風靡一時的新加坡電視劇為何消失了呢?聊起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過去新加坡的經典電視劇。相信很多70後、80後都看過。NO1:《情絲萬縷》《情絲萬縷》是我國和新加坡合拍的一部言情劇。主演是新加坡國寶級女演員潘玲玲和知名男演員陳天文。
  • 日本電視臺居然播了中國抗日神劇,還配上了中日雙字幕
    近年來,在電視螢屏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這些電視劇的主題都是宣傳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對日本侵略者的奮勇抵抗,最終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這些電視劇拍攝讓中國觀眾看了振奮人心,收視率也非常高,被網友們稱為「抗日神劇。」
  • 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的抗日神劇?【2ch】
    【中國】日本人はなぜ抗日神劇を批判したり、抗議したりしないのか=中國メディア中國人:日本人為什麼不對中國的抗日神劇進行批判和抗議
  • 抗日神劇新高度,中國特警穿越到1938年抗擊日本關東軍
    由於中國人的抗日情節,人們大眾對抗日劇總是喜聞樂見。由此,抗日劇也長期受到熱播。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抗日劇為了博觀眾眼球,越來越無底線,無節操,尤其是某些神奇的劇情和雷到外焦裡嫩的臺詞的加入,讓「抗日神劇」走向電視劇巔峰。
  • 抗日神劇被日本一家族告上法庭,獲得大勝,從此抗日劇不出現此姓
    不要忘記你在這個房間內看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曾經是嶄新的——喬斯坦·賈德我們都知道在近代的時候,中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因此才會受到西方各國的欺辱,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中國人不想回憶的噩夢。而且作為一個小國的日本也竟然爬到中國的頭上,這讓中國人忍受不了。
  • 同樣是下棋,《后翼棄兵》為何能成為2020年的「神劇」?
    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許多影院都處於關閉狀態。即便下半年電影院陸續開放,但因為怕"再次爆發",所以也一直沒去影院觀看影片。當然,主要還是因為現在是網絡時代,即便電影院一直不開門,我們也不會感到劇荒。美國劇集《后翼棄兵》10月在Netflix上架首播,想到上線之後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熱議,而在豆瓣上更是一直保持在9.0分以上,可以說口碑爆棚的"神劇",那麼,筆者也湊湊熱鬧,談一談《后翼棄兵》這部劇集。筆者很少看電視劇,所以對於這方面是比較脫節的。
  • 《亮劍》15年,抗日劇為什麼越來越神了?
    因為這句話,他又回到了中國。[1]2010年,楊陽執導了《新亮劍》,冢越博隆果然參演其中。2005年李幼斌版《亮劍》已經珠玉在前,但《新亮劍》依舊由《亮劍》小說作者都梁編劇,提高了人們的期待。都梁說,05版有些地方拍得太粗糙,這一版自己做藝術總監,好好兒拍。這兩部《亮劍》播出成績都不錯,但《新亮劍》的口碑明顯下了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