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當高調空汙法撞上百萬老舊汽機車

2021-02-15 U臺說

老汽機貨車自救會日前動員多臺貨車、卡車與舊型機車汽車聚集環保署,抗議空汙法中不利老車的相關條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空氣汙染防制法》月初上路,由於新法鎖定上百萬輛老舊汽機車重罰,引發抗議連連。近月來,各類老舊車輛車主陸續串連集結,分別包圍環保署及高雄市政府,抗議政府打壓弱勢群體。行政部門對此則唯唯諾諾,聲稱將提供優惠補貼協助汰換老舊車輛,路檢取締措施也將從寬處理。但抗議民眾並不領情,痛批這是「官逼民反」。

 

改善空氣汙染具有公益性和正當性,為何空汙法卻引發強烈的抗拒?追根究柢,民進黨高調立法的作風難辭其咎。這次修法的背景,主要是政府能源政策更張導致火力發電比重驟升,中南部空汙明顯惡化,因此去年各地相繼發起「反空汙大遊行」。為此,民進黨刻意放大「抗空汙」的分貝,除了立法大修《空汙法》,行政院還加碼推出《防制空汙行動方案》。也因為修法太過急躁,支票開得太大,如今卻難以兌現。

 

這種好大喜功、好唱高調的作法,在蔡政府的施政中層出不窮。勞基法因「一例一休」的高調導致兩度修法擺盪,弄到勞資皆難以適從,便是鮮明的例子。這次《空汙法》的修正,主要是能源政策失當所引發,但政府企圖轉移焦點,遂將責任全推給老舊車輛的「移動汙染源」。由於政治企圖明顯,所以不顧現實和溝通之必要,而急求一步到位,便掉入了「高調立法」的陷阱。立法時一派正氣凜然,但落到執行層次,就發現了諸多窒礙。

 

在新法上路之前,蔡政府原本劍拔弩張,宣稱要全面加強取締老舊汽機車;但一遇到民眾抗議,環保署立刻改口稱只取締「烏賊車」,不取締老舊車輛。環保署並稱,將以「人口廿萬」的鄉鎮為界,在都會區加強取締二行程機車,非都會地區則改採勸導。當初政府把法令標準訂得那麼高,一到執行卻不斷放水打折,這豈非自曝其短?如此空喊式的政策,又如何維護我們的環境品質及呼吸權益?

 

蔡政府這種「立法從高、執法從低」的作風,除暴露其好高騖遠及眼高手低,更大的問題是不知道民間疾苦。迄今仍有上百萬輛二行程機車和老舊汽車在馬路上奔馳,反映的正是臺灣經濟陷於泥淖的殘酷事實。正因為臺灣廿年不漲薪資,所以許多基層民眾沒有餘裕更新他們的交通工具,也因此排汙問題無法改善。民進黨政府從來不正視經濟發展,近期更不斷誇大不實的薪資及經濟成長數字;然而臺灣空汙嚴重,豈是蔡政府隨便一句「都是前朝留下來的」能推得一乾二淨。

 

試想,如果有錢可以購買新車,誰願意開著老舊汽機車趴趴走?那些還在使用老舊車輛代步謀生的人,多數是勤儉、本分而試圖努力賺錢養家的市民;他們的車輛排放的確不合標準,但政府一味加重處罰,他們付得起罰金嗎?如果不能,那麼重罰制度豈非把人逼上絕路?尤其,環保署聲稱端出四大補助要汰換柴油烏賊車,但這就跟內政部長徐國勇的「青年購屋自備一成」政策一樣,都是幾近「何不食肉糜」的思維,彷彿貸款都是不必還的。

 

烏賊車當然應該取締,但談及「汰除」,難道沒有其他改善的手段嗎?新版《空汙法》目標高懸,幾乎到了「海市蜃樓」的地步,對現實狀況完全缺乏考慮,在專業上更是打馬虎眼。最明顯的例子,是該法對營建機具車輛的規定,幾乎形同無知。臺灣營建業者所使用的小山貓、推高機、挖土機等機具,絕大部份都是從德國、日本進口,而這些生產國對營建機具的環保規範都比不上臺灣的標準;因此,即使是全新的機具進來,也無法符合空汙法的規定。一旦政府嚴格取締,臺灣的營建業恐怕都要跟著熄火了。

 

如果放著電廠、工廠的汙染不管,卻一味在路上攔阻民眾的汽機車,那就真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了。

相關焦點

  • 評論│一百分的空汙法,能有五十分的執行?
    修正後的空汙法訂有抵換機制,工廠若未符合總量管制標準,可藉由收購老舊汽機車減少的排放量抵換
  • 觀察│改善空汙 中央要負最大責任
    不過林部長講對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該將中火當作唯一汙染源,而輕忽其他改善空汙的措施,包括固定汙染源中還有許多工廠需要改善,移動汙染源的汽機車排放以及逸散汙染源的工地、河川保育等,也是防治空汙不可或缺的部分。
  • 觀察│汽燃費徵收制度該檢討了
    7月份汽機車駕駛人要繳納汽車燃料使用費,但絕大多數的駕駛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繳納汽燃費、政府收到汽燃費用到哪裡去?
  • 評論|燃煤及空汙夾擊,免費乘車豈是解方?
    率先行動的是高雄市,宣布自十二月起一連三個月,實施大眾運輸免費搭乘措施,費用將由空汙基金支應兩億元。當其他縣市還在觀望是否跟進,臺中市隨即宣布核准日前停發的臺中火力發電廠八座機組的使用許可證,但同時也削減該電廠一年五百萬噸的生煤使用量。問題是,採取這些短期因應措施,真的救得了日益惡化的空氣品質嗎?
  • 評論│中火減煤謊言恐讓高雄反空汙鍋碗敲更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保署同意臺中火力發電廠可增加一成生煤使用彈性,引發中部七位縣市首長反彈,聯合抗議罔顧中部地區長年承受中火空汙的民怨。經濟部、環保署與臺電口徑一致稱中火今年已減煤三百萬公噸,臺電還嗆中市府不要「真心換絕情」。不過,這番話不但中部民眾不領情,聽在十五日將帶鍋碗參加高雄反空汙大遊行的民眾耳裡,恐怕鍋碗瓢盆要敲得更大聲了!
  • 評論|民進黨的萬靈丹叫「撒錢」?
    空汙法修法,雲林縣因轄內有六輕廠區,受到各界關注。
  • 【臺灣來論】當臺灣人說:「我們終於贏大陸了」
    過往,臺獨總是喜歡指控臺灣空汙來自於大陸,現在,這種話也不太敢說得出口了,因為在地空汙遠遠超過」舶來品」。總體而言,大臺北地區的空汙主要為汽機車汙染,桃園以南則另外包含工業汙染,燃煤電廠,甚至河床揚塵。
  • 臺商│黃志芳當先鋒 邀臺商闖印度
    他拜訪了數家印度大型企業,如聯強有投資的印度最大產業鍊供應商Redington、印度最大機車製造商Hero MoroCorp、印度最大製造商之一Mahindra等。 黃志芳說,「印度發展不是很均衡,但是高端那一面,絕對不能忽視」,就連美國的F16戰機也將與印度合作生產。他未來每兩個月就會親自帶團一次,「貿協董事長就像國家首席推銷員」,協助臺灣業者打入印度大型產業鏈。
  • 評論│環保署竟當起護航中火的老大哥
    環保署以「違反空汙法」為由,要求臺中市政府更正對中火(圖)的裁罰。
  • 評論│難道要放棄摩託車來支持深澳電廠
    再說,陳菊曾任十一年市長的高雄市,機車數量同樣高達兩百萬輛,又是什麼光榮數字?事實上,新北人口足足比高雄多了一百廿萬人,陳菊拿機車數來嗆新北,根本就挑錯重點。再說,深澳電廠的空汙將遠及北臺灣六、七個縣市,蔡政府不回應民眾的集體焦慮,卻把問題攪成選戰刀槍彈藥來發射,未免太算計。
  • 空汙從源頭管制 罰鍰增20倍|聯合報臺商版1212曬新聞
    空汙法修法,雲林縣因轄內有六輕廠區,受到各界關注,縣府認為修法標準應因地制宜,許可證展延應授權地方審核標準。記者陳雅玲/攝影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主持行政立法協調會報,拍板「空氣汙染防制法」修正草案,包括燃料、產品等將從源頭管制,並且加重罰則、擴大處分對象,而為了鼓勵員工檢舉,新增「吹哨者制度」,以及配合政府燃煤發電降載,為穩定發電量,燃氣發電將可不受空汙法及環評法的總量限制等。
  • 評論│健康與供電:政府逼迫人民作何選擇?
    長期的排廢造成空汙,不僅遮蔽了臺中市原有的藍天,甚至侵害了南投好山水的空氣,中部地區居民罹患肺部疾病的比率升高,就被懷疑和中火空汙有關。這次,環保局三個月內連續三次查出中火四機組排放的廢水硝酸鹽氮嚴重超標,臺電卻企圖把責任推給廢水處理廠沒做好。這種一味推諉的態度,如何奢望臺電自行改善? 再看,臺電所謂「停機將影響供電」的說法,充滿了責任倫理的邏輯謬誤,根本在混淆視聽。
  • ​評論│這樣的環保署,還能保護臺灣環境?
    公民團體上周末在中南部發起「反空汙抗暖化」遊行。
  • 評論│沈榮津的保證,能長於他的任期嗎?
    產業界仍然不相信政府「穩定供電」的保證,盧秀燕則不相信沈榮津說中火「留十部、運轉九部」的承諾,到時候不會偷偷來暗的,讓十部機組全部開動,把空汙全部留給臺中市民。見識過這兩年蔡政府能源政策左支右絀的臺灣人民,大概都很難再相信官員的什麼「保證」,尤其是飽受「用肺發電」之苦而以選票讓臺中變天的臺中市民。 把沈榮津這一天的任務再算一遍,更可以看出這位部長的虛弱與矛盾。
  • 評論​│當蔡英文的左手對打自己的右手
    農委會引據蔡英文催生的《有機農業促進法》,以法中明訂公營事業土地應優先設置有機農業促進區,要求保留中崎專區繼續發展有機農業。內政部則引用《新市鎮開發條例》反擊,認為中崎專區早在廿多年前即被規畫作為住宅區,一旦主管機關要開發,農地即應無條件拆除。問題是,現在政府要開發「科學園區」,卻引用《新市鎮開發條例》來釋法,顯然牛頭不對馬嘴。
  • 『科技資訊』 WhatsApp今起 停止支援老舊手機
    WhatsApp今起停止支持老舊手機,影響數百萬用戶。
  • 空汙來襲 連3天紫爆│聯合報臺商版0921曬新聞
    空汙來襲 連3天紫爆入秋最大規模的空汙來襲,這幾天許多縣市都出現空氣品質不良的紫色警報,環保署警告「對所有族群非常不健康」,部分縣市啟動巡查工廠,攔檢汽車等機制,試圖減少空汙排放,也是今年實施空汙防制辦法以來,首度要地方政府啟動二級預警措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