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重啟 |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大揭秘(內附視頻實錄)

2021-01-16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

結束了「平移」之後最大規模修繕,

90歲的上海音樂廳已完成全部修繕工作,華麗回歸!



大家描述上海音樂廳的關鍵詞豐富多彩,

城市客廳古典音樂室內樂…….

但你真的了解TA嗎?


上海音樂廳是全國第1座音樂廳,是上海第1座由中國建築設計師設計的西方古典風格建築。始建於1930年,2004年平移66.46米,抬升3.38米。建築共6層,其中地上4層,文保建築部分2558平方米,新建非文保部分1040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961平方米。1-2層演出大廳共有1185(含備用50)把座位、B2層小廳改造後每年可增加100+場演出、1層南廳繼續開放提供演出活動。


在這閉館修繕的185天裡,

我們具體進行了哪些修繕工作?

今天讓我們和參與修繕工程各位專家們一起,

走進上海音樂廳的「內臟」,

深度了解這座90歲老建築,

在我們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

都經歷了哪些變化。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修繕紀錄片》

(詳細文字版請繼續往下閱讀)


歷經14年的頻繁使用,加上材料自然老化、溫差引起裝飾材料自身收縮等因素,上海音樂廳建築本體及部分設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問題。


為了留住城市記憶,讓建築煥發新生,給觀眾們提供更高品質的音樂文化產品和服務,2019年3月起音樂廳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封閉修繕工程。


文保區域「修舊如舊」


「『修舊如舊』是文保區的修繕原則,嚴格按照專家評審意見,不斷在文物保護與現行消防規範、舞臺功能提升等多個方面找到平衡。」

——文保區總設計左承岦


上海音樂廳「文保區域」包括北廳、東廳走廊、大觀眾廳、舞臺,室外北立面、東北立面,被列為重點保護部位。


北廳:04年彩繪工匠重繪16根羅馬柱


音樂廳北廳是一個古典主義風格的空間,考慮到建築承重問題,16根標誌性的羅馬式裝飾柱並未使用真正的大理石柱,而是拼接而成,再通過手繪形成「大理石」風格。



此次修復工作,我們再次請到了參與2004年音樂廳平移修繕項目的建築彩繪工匠呂繼軍,重新手繪復原羅馬柱。

 

大廳:傳統手工工藝恢復「海上藍」雕花穹頂


大廳穹頂修繕作業 


大廳的海上藍雕花穹頂距今已有90年歷史。2004年平移期間穹頂得以完全保留,穹頂貼上了800多處金箔,在劇場燈光的綽約下顯得深邃、曼妙,充滿魅力與神奇。


修繕後的大廳穹頂


此次穹頂修繕,在符合結構安全測試的前提下,進行了純手工原樣修復和加固,同時,針對穹頂造型天花及頂角線出現老化、變形、飾面開裂問題也進行了修補與加固。

 

大廳:「海上藍」座椅的漂洋過海之旅


大廳座椅拆卸 


「海上藍」座椅與復古典雅的觀眾廳渾然天成,是音樂廳的標誌之一,也成為了觀眾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與進入音樂廳的觀眾一起見證了無數精彩的演奏現場,卻也因為時間的推移逐漸開始老化。


修繕後的「海上藍」座椅


本著傳承經典「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工程團隊將大廳座椅拆卸運到日本專業座椅廠家進行原樣修繕,通過調整布料改進吸聲效果,使聲學效果比起之前更好;座椅靠背板、坐板、金屬椅腳等部分保留並做重新打磨、噴塗、做舊,讓座椅保持原貌。


同時,在座椅中安裝了「緩起立」,保證座椅的無聲、勻速。「緩起立」工藝經過上百萬次的內部測試,保證質量,使用期限標準超過20年。


點擊了解「海上藍」座椅修繕全紀錄:消失的「1185」,歸來仍是你們

 

東廳:90年前水磨石地面,修復還原


水磨石地板鋪設 


你們還記得音樂廳二樓東側休息廊的亞麻油地板嗎?其實那並非歷史原物,而是2004年修繕時新做飾面部分。


東廳修繕後


在此次修繕過程中,工程隊於二樓東廳走廊發現一塊1930年殘缺的水磨石,考慮到與相鄰保護空間的整體協調,施工團隊通過4次比選,成功恢復了富有音樂廳歷史特色的水磨石拼花地面。


舞臺:全面改造適應現代劇場需求


「上海音樂廳平移後投入運營至今已14年,舞臺設備老舊老化,難以與國際化先進水平齊平,亟需全面優化升級。」

——舞臺設計施工負責人

蔡健勇


上海音樂廳「文保區域」包括北廳、東廳走廊、大觀眾廳、舞臺,室外北立面、東北立面,被列為重點保護部位。


舞臺位於此次修繕工程的「文保區域」,為了適應音樂廳這座老建築的舞臺需求,對舞臺工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臺修繕工作摒棄了『求多求全』」,主要圍繞舞臺機械、舞檯燈光、舞臺擴聲、舞臺監督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造。


舞臺吊杆承重測試


為了滿足上海音樂廳老建築的特性,我們引入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ASM吊杆機』,是國內首家使用該吊杆機的劇場。「德國ASM吊杆機」的主要特點是吊杆機的寬度比較窄僅20cm,滿足了舞臺機械單邊天橋安裝的需求;傳動部分採用雙電機形式,避免了單電機在演出過程中出現故障,吊杆不能「上下」的現象,為演出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舞臺樂池修繕後


舞臺機械升級包括:

樂池修復——改造樂池升降機械,有效降低運行噪音,提高了安全性和耐用性。

舞檯燈光——採用節能LED光源和傳統光源相結合,控制設備更換,兼顧各類演出團體和燈光師使用習慣。

舞臺擴聲——更換世界頂級Meyersound音箱,從聲壓級、音色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舞臺監控——按照現代劇場的標準要求,配備高清攝像機,提高劇場視頻質量。


大廳:聲學環境改善,重點攻克「降噪」


「此次音樂廳聲學環境改善方面,在維持音樂廳原有優秀的聲學效果基礎上,針對降噪做了重點的改進。」

——文保區聲學顧問

宋擁民


觀眾廳出入口的門升級為門扇更厚的隔聲門,同時提升了門的密封性能,聲閘隔聲量由30多分貝提升到50分貝,單扇門的隔聲量也提高了10多分貝,達到將近40分貝。


舞臺修繕中


修繕後的舞臺已換上全新音罩


為了保證古典樂的聲音效果,大廳舞臺音樂反聲罩更換為知名品牌溫格爾音罩,不僅提升了室內的音質效果,拆裝也更加方便,由原來的一天縮短到現在的2~3個小時

 

小廳:音樂立方「百變」歸來


「小廳改造本著兩個中心思想,一個是功能提升,一個是功能展示。改造後的小廳既支持多功能電聲,又能滿足自然聲。」

——非文保區總設計徐風


上海音樂廳小廳位於B2 層,修繕前最大的困擾就是「與一層大劇場上下串音」,導致兩廳無法同時演出,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此次,通過修繕徹底解決大小廳之間的隔聲問題,未來可以增加100多場演出,在功能上將小廳打造為以小型室內樂、電聲等多種演出形式,在風格上與大廳的古典主義遙相呼應。


小廳GRG牆面鋪設


小廳修繕


小廳改造的重點之一是鋪設了GRG牆面。根據建聲功能的要求:小廳牆面凹凸需超過5cm,且兩個面不能平行。此次牆面設計參照了音樂廳1930年牆面裝飾「四葉草」花紋,遂將這一經典圖案結合美學設計,演化為牆面獨特花紋設計。


修繕後的小廳牆面 VS 一樓東廳牆面四葉草圖案


小廳頂部對舞檯燈光和音響做了矩陣點位設計,只為提供給觀眾更多的演出模式。小廳座椅選用了推拉座椅,可根據演內容的不同,變為6個模塊進行不同擺放,使舞臺可以在當中,也可以在近端,甚至於可以有梯形的舞臺形式。


「特殊工藝」使建築外立面煥然一新


「為了讓這座90年歷史的文保建築通過修繕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在此次修繕工作當中,我們也解決了一些工程難題。」

——施工團隊總負責人

高衛明


對有歷史年代的外立面泰山磚和花崗巖,採用特殊工藝進行無損傷清洗和維修;外立面木窗在維持原有風貌的同時,結合劇場隔聲要求將單層玻璃改成雙層中空玻璃,提升隔聲效果,並對木窗扇進行銅板加固,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



「平移「之後,上海音樂廳還需要什麼?


「希望再過100年後,我們下一代再做100年,上海音樂廳一直傳承下去。」


——2004年平移修繕總設計師章明


上海音樂廳以前是電影院,為什麼解放以後會變成音樂廳呢?因為很多專家認為這裡聲音比較好,後來就從電影院變成了音樂廳。


1930年南京大戲院外景照


媒體探廳日:揭開修繕後的神秘面紗


2020年9月2日,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修繕後首次邀請媒體探廳,再次邀請了各位修繕專家回到廳內,與各位媒體朋友分享修繕背後的故事。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分享音樂廳修繕工作整體情況


舞臺設計施工負責人蔡健勇介紹舞臺修繕情況


文保區聲學顧問宋擁民介紹大廳聲學環境改善情況


文保區總設計左承岦、修繕工程技術總監谷志旺向記者講述北廳文保細節


非文保區總設計徐風向媒體介紹B2小廳修繕工作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項目負責人白志華與修繕專家一起接受媒體提問



自1930年敞開大門後,上海音樂廳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音樂客廳,如今,已經走過90年的這臺龐大的「機器」不會生鏽,而是會繼續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與美好,謝謝大家見證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這次獨特的「蛻變」。


閱讀推薦




相關焦點

  • 歷經一年半,上海音樂廳整體修繕工程已完工
    坐落在人民廣場,延安中路立地,作為上海文化地標之一,上海音樂廳對於觀眾和市民朋友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被親切的稱為上海的「城市音樂客廳」。▲2004年平移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作為演藝大世界核心劇場之一、有著90年悠久歷史的上海音樂廳自2019年3月起開啟了平移14年後的首次修繕工程,此次整體修繕工程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團和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組成 EPC 聯合體總承包,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將於2020年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
  • 歷經一年半封閉修繕,上海音樂廳重新開放
    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於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並舉辦以「相·見」為主題的劇場開放日。界面新聞9月6日從上海音樂廳獲悉,開放日期間將有多場重磅演出以饗觀眾。2002年9月起,上海音樂廳進行了平移修繕工程,平移66.46米,抬升了3.38米,在全國建築平移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蹟。在2004年平移後,上海音樂廳每年都上演500多場音樂會以及上百場的公益教育活動,是上海觀眾了解與欣賞世界頂尖樂團與音樂家的重要窗口。2019年3月起,音樂廳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封閉修繕工程。
  •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竣工,9月6日重新開放
    新京報快訊 據「上海發布」消息,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
  • 9月6日,上海音樂廳修繕歸來,更多了這些「打開方式」!
    ■修繕前的上海音樂廳 「我們一直在思考,重新開放的上海音樂廳,未來要以何種全新面貌呈現在上海觀眾面前。我想,堅持古典的同時,嘗試多元拓展,呈現一個更具包容的舞臺,是音樂廳發展不可或缺的方向。」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說。 今年恰逢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9月-12月,為期四個月的「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將以54場音樂會,以及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豐富活動,讓觀眾全方位感受這座老建築的千姿百態和無限活力。
  • 房屋修復修繕工程_2020年房屋修復修繕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房屋修復修繕工程專題為您提供房屋修復修繕工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房屋修復修繕工程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面臨著消防、交通、建築結構、高密度人員集聚等多重公共安全隱患。
  • 90歲「新妝」見客,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今日重開……
    2019年修繕停業前,音樂廳通過一場「暫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見」主題開放日與觀眾相約「重新開業後再相見」。 2020年9月6日,修繕一新的上海音樂廳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並舉辦以「相·見」為主題的劇場開放日,300位樂迷通過線上預約前往,感受建築和音樂之美。
  • 修繕一年半,90歲上海音樂廳9月帶著54場音樂會回來了!
    9月6日,上海音樂廳將帶著全新的面貌、全新的音樂季,華麗復出,重新開業。上海音樂廳今年90歲了,9月-12月,為期四個月的「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整裝待發:54場音樂會,有古典大咖,也有流量擔當;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一系列活動,昭示著一個千姿百態、無限活力的音樂廳。
  • 促進文物規範合理修繕,上海成立首個文物保護工程協會
    一方面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對保護修繕工作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各文物保護工程從業單位也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從保護維修的理念、技術、原則、手段、材料、工藝等各個方面不斷研究、創新,不斷完善有上海特色的文物維修保護體系。截至目前,上海共有文物保護工程資質單位91家,包括勘察設計單位33家,施工單位41家,監理單位17家。
  • 上海:百年名剎啟動保護性修繕工程 大型古建築「行走」30米
    新華社上海9月2日電(記者陸文軍、吳霞)上海百年名剎玉佛禪寺啟動了保護性修繕工程。2日,作為修繕工程中最關鍵也是難度最大的步驟——大雄寶殿整體平移正式啟動。具有130多年歷史的雄偉古建築,將在兩周內向北水平「行走」30.66米,歷史風貌將得以完整保護保留。
  • 掌聲獻給90歲上海音樂廳「歸來」
    昨晚,燈光璀璨的上海音樂廳分外美麗——「歸來」譚盾攜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音樂會在此上演。這是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的開幕音樂會,也是上海音樂廳修繕重啟後的第一場音樂會。本次修繕的亮點之一是大廳聲學環境改善,重點攻克「降噪」。譚盾在經過測試後也宣稱過「本場音樂會將不用任何麥克風」。昨晚演出一開始,經由音樂廳演出大廳的自然聲效環境,透亮、清晰的音樂聲傾瀉而出,縈繞於演出大廳的每個角落,讓現場樂迷驚喜不已。
  • 先「讀懂」她,再修復她,聽修繕總顧問章明講講「小而精」的蘭心大...
    今天上午,蘭心大戲院舉行修繕工程開工儀式。擔任此次修繕工程總顧問的是年逾八十高齡的建築師章明,對「老建築」情有獨鐘的她先後修繕了百餘幢近代優秀歷史建築。其中包括上海大光明電影院、上海美琪大戲院、上海音樂廳。
  • 上海古猗園老園區古建築修繕工程施工方案順利通過上海市文物局...
    2020年11月3日上午,由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護管理處舒晟嵐主持的上海古猗園老園區古建築修繕工程施工方案評審會在上海古猗園一樓大會議室召開,參加評審會議的專家有上海建工裝飾集團總工王輝平、上海住總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工沈三新、華東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宿新寶,此次匯報的施工方案主要針對在此前上海市文物局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文物保護核心區中的
  • 上海音樂廳9月6日回歸:文保區修舊如舊重現1930年原觀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發布」微信公號 圖9月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音樂廳獲悉,上海音樂廳自2019年3月起開始了平移15年來首次大規模修繕。其間,為了進一步助力上海演出市場的復演工作,進一步豐富都市人們的文化生活,音樂廳人克服了新冠疫情給修繕工作帶來的諸多困難,終於得以在9月6日重新對外開放。上海音樂廳由「文保區域」和「非文保區域」兩部分組成。文保區域「修舊如舊」,包括重新繪製16根羅馬柱、恢復海上藍雕花穹頂、東廳水磨石地面還原成1930年原跡等;非文保區域則重新裝飾裝修,小廳改造後可增加100多場演出。
  • 在魔都中心,一群00後打師「闖」進上海音樂廳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上海音樂廳歷經一年半的修繕之後,已重新迎客。和這座歷久彌新的音樂殿堂久別重逢,讓樂迷分外激動。然而,在上海音樂廳修繕重啟之際,這些年輕人接到了音樂廳的官方邀請:「一直看你們在門外走廊練習,能不能請你們進來跳一次舞,為音樂廳的九十歲生日慶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符號,因為對音樂的熱愛,終於碰撞到了一起。
  • 泰山碧霞祠古建築修繕(一期)工程竣工
    中華泰山網訊(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近日,記者從泰山景區遺產保護部了解到,泰山碧霞祠古建築修繕(一期)工程竣工。位於泰山極頂之南的碧霞祠,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建築院落主次有序,布局完好,是泰山古建築群的核心部分。
  • 黃山市屯溪鎮海橋修繕工程11月12日開工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0年11月12日上午9點,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三江口的原花溪飯店區域,將舉行屯溪老大橋(鎮海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工程的開工儀式。11月11日,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現場探訪時看到,項目施工企業以及大型機械已經進場,施工準備工作以及開工儀式準備工作都在有序進行中。
  • 內蒙古黨校圍牆修繕工程中標公告
    內蒙古黨校圍牆修繕工程中標公告項目名稱:內蒙古黨校圍牆修繕工程招標編號:NMDY13-144批准文號:內財購準字(電子)[2013] 03781號採購方式:公開招標公告時間:2013年9月17日至2013年9月22日開標時間:2013年9月13日9:00(北京時間)
  • 雙林鎮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蔡宅修繕工程)啟動建設
    12月12日上午,南潯區雙林鎮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蔡宅修繕工程
  • 2020年度「上海市住宅修繕工程管理(技術...
    根據《關於本市住宅修繕工程從業人員培訓及相關管理的通知》(滬住修繕[2013]11號)要求,通過培訓及考試取得"上海房屋修建行業崗位培訓合格證"的本市住宅修繕工程管理(技術)人員,須參加兩年一次繼續教育,並由市修繕中心辦理相關註冊手續。
  • 探秘文生修道院修繕工程 整個工程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
    為保護嘉興悠久的歷史文化,再現運河畔獨特的風景,我市將對其實施修繕。  整個修繕工程將體現建築的原真性、完整性和連續性。那麼,100多歲的文生修道院有沒有再現昔日風採?修繕工程怎樣推進?昨天,市文化部門對我市包括文生修道院在內的大運河遺產點進行了集中「會診」。按照目前的進程,修繕主體工程將力爭在今年6月底前完工。